[讨论]有人看了吗?《龙须沟》
<p><img src="http://www.ccvic.com/hs_Files/Remoteupfile/2009-6/18/U3075P28T3D2570074F326DT20090618133338.jpg"/></p><p> </p>
<p><img src="http://www.ccvic.com/hs_Files/Remoteupfile/2009-6/18/U3075P28T3D2570074F329DT20090618133338.jpg"/></p>
<p> </p>
<p> </p> 同意三楼说法. <p>如果非从艺术的角度去看,那么后来者谁也演不过于是之,虽然那时舞台话剧,但老人毕竟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p>
<p> </p>
<p>李成儒先生也不容易,本来2万多字的一个话剧本子,能延展到现在这个连续剧也实属不易,让咱们过足了京味儿的瘾。在如今这个京味儿“滞销”并且濒临灭绝的时代,人家扛着老北京文化的大旗毅然决、然毫不放弃的向前走着,我们这些个老北京人应该捧场,不用把李老师当成什么优秀的人民表演艺术家,就把他当作“京味儿文化传播者”就行了。</p>
<p> </p>
<p>我支持《龙须沟》!</p> <p> </p>
<p> </p>
<p>拍的太假,</p>
<p> </p>
<p>把老舍的原著又毁了一次……</p> <p>第一,布景假,就像舞台布景。例如,程疯子家的屋内,再穷的人,也不会把墙面抹成那样,就像退水后被晒干的湖底。那时的北京人,再穷也讲个尊严体面,哪有把屋子整成那样的。</p>
<p> </p>
<p>第二,人物造型假,语气夸张,造作。没有老北京人讲话的含蓄、稳重。</p>
<p>不喜欢!</p> <p>龙须沟不是老舍最成功的作品,还是如《离婚》《二马》《茶馆》等作品更耐看</p> 老舍的作品里,我最喜欢《茶馆》。 <p><font size="5">正在试看!</font></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div id="textstyle_6" style="FONT-SIZE: 10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p>龙须沟不是老舍最成功的作品,还是如《离婚》《二马》《茶馆》等作品更耐看</p></div></td></tr></tbody></table><br/> 最可惜的是《正红旗下》。当初广播里播过,真好。只可惜原作就不全了。</p> 李版《龙须沟》不是太吸引偶。感觉还不如当初的黑白电影。一家之言。 <p>看过一集,坚持不下去。有点像室内剧,这么几个人,这么个布景,转来转去。当初《渴望》这路子,没办法让观众入戏。</p>
<p>有句话,老黄瓜刷绿漆,装嫩。这个剧相反,嫩黄瓜刷黄漆,作旧明显。真想拍好,这些人先得在这个地方磨上几年,找到旧时感觉,也把道具磨旧。可是他们舍得吗?赶紧拍完赶新戏。</p>
<p>他们不舍得花时间拍戏,观众就不舍得花时间看。</p>
<p> </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至善</i>在2009-6-24 21:03:00的发言:</b><br/>老舍的作品里,我最喜欢《茶馆》。 </div>
<p>我也喜欢看《茶馆》!</p> <p> 龙须沟早在明宣德年间,就已经见诸记载,它是永乐年间建天坛、山川坛(先农坛)时为排泄先农坛以西之水而开凿的,北起虎坊桥,经永安桥、天桥、红桥,由天坛北墙外折向东南,后与三里河合流,经左安门内一带洼地(今龙潭湖)出城入南护城河,横亘在整个外城的东南部。光绪年之前龙须沟里的水还是清澈的,真武庙西边有四户人家因地势低洼,掘小池养金鱼贩卖为生,此地也由此得名“金鱼池”。后来,由于贫苦百姓不断迁入,垃圾、渣土越积越多,才形成了一条沟,进入民国时期,龙须沟已经彻底变成了一条臭水沟。</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