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也是闲谈
<p> 也是闲谈</p>
<p> 一说起方言,就想起侯老先生说的相声“方言与普通话”,把这语言的地方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能写下原话,但还能把一两个“包袱儿”大概抖抖,愿大家能看明白。</p><br/>
<p> “包袱儿”一:听宁波女人在和儿子对话,儿子名叫来发,大意是叫儿子把沙发上的棉纱线拿过来,儿子不肯,这女人说他懒惰------。</p>
<p>我把对话写这儿,后面注的是话语的发音(数字示简谱),您试着按音儿唱唱,节拍按咱平常说话就行(高低音和音符只能您自个儿来了)。</p><br/>
<p> 母:“来发(来发2 4)!”</p>
<p> 儿:“干吗(索西5 7)?”</p>
<p> 母:“沙发上拿来棉纱线(索发索哆来米索西5 4 5 1 2 3 5 7)。”</p>
<p> 儿:“不拿(发哆4 1)!”</p>
<p> 母:“懒惰(拉哆6 1)!”</p>
<p> 儿:“不拿不拿(发哆发哆4 1 4 1)!”</p>
<p> 母:“懒惰懒惰(拉哆拉哆6 1 6 1)!”</p>
<p> 儿:“不拿不拿(发哆发哆4 1 4 1)!”</p>
<p> -------</p>
<p> 您看,这整个儿是在唱歌儿------。人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现在听宁波人说话都像是在唱歌,更何况苏州人呢,糯糯吴侬。</p>
<p> 例子举得不知是否得当?我这是想说,语言是有韵调的,学一个地方的方言,首先要知道它的声、韵、调,北京话当然也如此。</p>
<p> 北京话的京腔京韵是很有讲究的。不是多说几个“儿”字、多吞一些尾音儿那么容易的事儿。它和普通话也不同,尤其是现在众多的南腔北调的普通话,见有人觉得说普通话就是在说北京话了,真有点着急。</p>
<p> 多听听《茶馆》里老少爷们儿京味儿十足的念白;再听听“骆驼祥子”怎么跟你说话、“雷雨”怎么向你倾述;好好研究研究侯宝林幽默的相声;细细品品字正腔圆的单弦、大鼓;街头巷尾揣摸揣摸老人们闲聊时的语调-----,你会发现,北京话啊,和咱老北京一样:韵味十足!</p><br/>
<p> “包袱儿”二:是描述同院街坊,有一上茅房的,其他听见动静后的对话。</p>
<p> </p>
<p> 屋门儿一响,西屋大哥说话了,按咱北京人的话语儿是这样的:</p>
<p> “这是谁呀,深更半夜的?”</p>
<p> “哎呦大哥,是我上茅房,把您吵醒了不是,没事儿,您接着睡吧。”</p>
<p> “天儿冷,披上件儿衣服,别回来冻着。”</p>
<p> “行嘞,我披着呢,您盖好被子踏实睡吧,吵您了。”</p>
<p>- -----(省略了其他两个地方的方言)</p>
<p> 要是山东人就简单了:屋门儿一响,西屋大哥说话了:</p>
<p> “谁?”</p>
<p> “我。”</p>
<p> “嘛?”</p>
<p> “尿。”</p>
<p> ------</p><br/>
<p> 听到这儿,台下没有一个不笑的,是我这儿写得没劲,您要是听全出儿就好了。</p>
<p>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交往的工具,有它的地域性,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北京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北京话也经历了众多的汇集和熔炼。当然有些词汇使用频率高,流传范围广,而有些使用较少,也就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可是,语言的人文条件却是有其生命血脉的。北京这个几朝古都,有它的古朴、有它的沉稳、有它的宽厚、有它的包容、有它的礼节,有它的幽默。不要小看这些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些也都渗透在它的语言中,代代相传,致使北京话说出来就让人觉得那么贴切、那么有内涵。上面儿相声里虽说只是晚上上个茅房,街坊邻里也是相互关照,相互关心。这是人情味儿,咱北京话里都透着有。这也是听着北京话,就觉着悦耳,就觉着耐听的原因。北京话啊,不是说的痞点儿、脏字多点儿就行了的,那不是说北京话,那是降低了自己的人品。学北京话不能只是猎奇、只是模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学,就从根儿上学。北京话啊,和咱老北京一样:历史悠久!</p><br/>
<p> 看着眼前老北京的渐渐新变,听着耳边北京话的渐渐稀落,只能尽此微薄之力了。</p><br/><br/><br/><br/><br/> 楼主辛苦~~~~~问候下 <p>您说的是这么个理儿,让我想起老北京话里‘哀而不伤’这个词儿。</p>
<p>-----------------------------</p>
<p>哀而不伤:这个词出于【论语· 八佾】佾:(意音,古代乐舞的行列。)是孔子赞美《诗经》首篇《关雎》的话,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br/>北京话借用,全非原意,只表示对人对事,平淡应付,不严格要求,不苛责,不过分。<br/>给个例句:咱们这个论坛里的人,非亲非故,无仇无恨,发生了吵架拌嘴的事儿,最好是~~~~,把生气的对付走了就算完,不必过于追究。<br/>瞧瞧,其实,北京话里很有雅言呢!!</p>
<p>----------------------------</p>
<p>相声对北京话的传承起不了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生活大的背景转换以后,人群没有长时间相对稳定的聚集居住时间,失去了这种语言沉淀提炼的工序,浮皮潦草是现实当中存在的属性,谁也不能扭羊脖子把它扳过来。</p> 借用书里的话,表达另外的意思,常有,如你甭跟我之乎者也的;说正格的! 这叫茶?白水窦章! 等等。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草长鹰飞</i>在2008-12-18 8:38:00的发言:</b><br/>
<p>您说的是这么个理儿,让我想起老北京话里‘哀而不伤’这个词儿。</p>
<p>-----------------------------</p>
<p>哀而不伤:这个词出于【论语· 八佾】佾:(意音,古代乐舞的行列。)是孔子赞美《诗经》首篇《关雎》的话,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br/>北京话借用,全非原意,只表示对人对事,平淡应付,不严格要求,不苛责,不过分。<br/>给个例句:咱们这个论坛里的人,非亲非故,无仇无恨,发生了吵架拌嘴的事儿,最好是~~~~,把生气的对付走了就算完,不必过于追究。<br/>瞧瞧,其实,北京话里很有雅言呢!!</p>
<p>----------------------------</p>
<p>相声对北京话的传承起不了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生活大的背景转换以后,人群没有长时间相对稳定的聚集居住时间,失去了这种语言沉淀提炼的工序,浮皮潦草是现实当中存在的属性,谁也不能扭羊脖子把它扳过来。</p></div>
<p>赞同,哀而不伤。</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pangong</i>在2008-12-18 12:09:00的发言:</b><br/>借用书里的话,表达另外的意思,常有,如你甭跟我之乎者也的;说正格的! 这叫茶?白水窦章! 等等。 </div>
<p>就当纯净水喝吧</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横窗瘦影</i>在2008-12-18 2:20:00的发言:</b><br/>楼主辛苦~~~~~问候下 </div>
<p>谢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