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rhythm 发表于 2008-9-30 21:40:00

[原创]亲历《这里是北京》第四册签售会

一直是“这里是北京”的热心观众,喜欢其中讲述的原汁原味的北京文化。最近从节目上看到,第四册的签售马上就要开始了。做好了一切准备,28号下午直奔地安门书店。<br/><br/>可能是因为缺乏经验,低估了“这里是北京”的号召力。我准时准点地在一点半来到地安门书店,不成想,这大队早就排上了,您瞧这架势,这还只是一小部分,里面的人更多。<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465.jpg"/><br/><br/>趁着在外面排队的功夫,照了一下地安门书店的橱窗,琳琅满目的,都是咱北京的特色物件。<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462.jpg"/><br/><br/>地安门书店的一段雕花<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463.jpg"/><br/><br/>此处还是西城文保单位--为宝书局<br/><br/><img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464.jpg" alt=""/><br/><br/>大大的张贴广告<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466.jpg"/><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516.jpg"/><br/><br/>进了大门,在门口买了书,就被请到二楼,一楼签售,队都排到二楼了,而且在二楼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在书架的缝隙中排了三圈的长龙。其中有一位工作人员高高地举着“队尾”的标牌,要不是看见这牌子,我们都得在人流中迷失了方向,指不定排到哪去了。<br/><br/>才知道这只是漫长等待的开始,半天不挪动一下,有些无聊中开始观察周围的人们。<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470.jpg"/><br/><br/>瞧瞧,这次来签售的男女老少都有(排第一圈的时候照的,第二圈的时候人们都受不了闷热,把外罩都脱了),各式各样的人们,不少人都是慕名远道而来,都本着<br/>对北京的热爱,本着对这个介绍北京的节目的支持走到了一起,也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吧。北京的话题无形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不一会儿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谈开了,为<br/>大家找到不少乐趣,同时淡忘了在闷热环境中排队的烦恼。<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493.jpg"/><br/><br/>我们这队排到三个小时的时候总算该下楼了,楼梯上也是人头攒动,同时到这会(四点半的时候)来签售的人开始少了。这儿还补充一句,此次签售赠送的四周年纪念章是限量版的,凭票领取,一点半开始签售,三点来的可就没有纪念章了。<br/><br/>来到楼下,在楼上排了三大圈,楼下还得排一大圈。我们站了几个小时,不免有点累了,尤其是队里不乏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但是大家为了最后的目标,为了这份喜爱,都坚持着。<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511.jpg"/><br/><br/>趁着排队,我又拍了张店里的毛猴。标价160。挺有意思的。上面写着“练摊”,“猴哥上街当小贩”。一只猴子在卖羊肉串,另一只猴子在吃,生动形象。要不是觉得价钱贵了点,我也很想买一个做纪念。<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505.jpg"/><br/><br/>签售中,好多热心的观众都是一摞一摞地上,有的把前几册没签名的也带来一并签上。我前面的爷爷还跟我说,咱就买一本等三个多小时,瞧人家那架势,偶笑了笑,一本就够啦。<br/><br/>终于等到我们了,五点钟终于签售完了,可是~~现场的纪念章已经发完了,我们要凭小票在十三号以后来取。我和爷爷都接受了这个结局。<br/><br/>签售完站得腿都酸了,不过还是挺高兴的。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签售活动,很珍贵很难忘,经验是下回一定得早点来。同时这次在排队过程中,和这么多热爱北京的朋友交流,不能不说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收获。开始我真没想到热爱北京文化的人有这么多。涵盖各个阶层,各个人群,看来基础和力量还是很大的。<br/><br/>再说下签售吧,这次来了七位主创人员,依次为读者签售,如果读者有合影要求,也都一一满足,同时每签完,都会主动和读者说谢谢,气氛融洽。排队的过程中虽然人很多,但大家都很礼让,买书的人清一色的全是北京人,有老爷爷、老奶奶,也有我这个岁数的年轻人,还有大量的中学生、小学生,北京各个阶层的人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都充满感情。北京人讲个老礼儿,到处都能听到“您先请”的声音。整个排队过程也秩序井井有条,没有发生任何意外。<br/><br/>在签售中我还有个小插曲,因为人很多,我的水壶不慎掉到地下摔裂了,开始漏水,旁边的人都热心的让我找工作人员,把水壶扔到垃圾箱里。最后好不容易路过柜台,我说完,人家立刻我纸筒递给我,要不然那么多人,我真没处扔去。<br/><br/>好了,看一下这次的签售成果吧<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567.jpg"/><br/><br/>《这里是北京》第四辑封面<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573.jpg"/><br/><br/>封底写着大大的“9”字,给自己给电视台都做了个广告,让大家多多关注这个节目。<br/><br/>同时标签上写着“四周年”,不知不觉,这个介绍北京史地的节目已经伴随大家走过四年的岁月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了自己的一大批支持者。<br/><br/> 七位节目组成员的签名<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569.jpg"/><br/><br/>阿龙签的是本名卢文龙,李欣和张妍的字最好<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570.jpg"/><br/><br/>签售完后,我们每人都盖了“这里是北京”的印章,这个章设计得还挺有意思的,跟节目里的标识一样,品牌呀。<br/><br/><img alt="" src="http://i194.photobucket.com/albums/z41/summerrhythm/SUC56571.jpg"/><br/><br/>这是小票,写着地安门门市部转账收讫,我们要凭这张票来领纪念章<br/><br/>我走的时候五点多了,楼梯上仍然站满了人,主创人员仍然在耐心地签字,一切都在继续中。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北京人对自己故乡历史文化的关心与热爱,我相信大家共同关注,北京的明天会更美好。<br/><br/>另:我回来的时候正值下班晚高峰,但是地外大街都远远没有我来的时候堵。一点左右这条街根本走不动了。我开始以为本来路况就这样,回来的时候才意识到,都是因为签售的原因。就拿我坐的107来说吧,车上有一半都是奔着签售在这一站下的。当时街上还有好多小车停在书店门口,想来必是慕名而来。北京文化的号召力可见一斑呀。热情可以让交通瘫痪。店里的工作人员也跟我们说,书店九点开门,八点在门口排上队了,一点半正式开始的时候达到高峰,一下来了近千人。<br/><br/>后记:我本来想在附近好好走走,但是没想到签售弄到五点,本以为顶多三点就能签(汗,太低估北京市民对北京的热爱,“这里是北京”的号召力,像我这么喜欢北京文化的人大有人在,中学生多能对北京历史讲得头头是道)。所以出来时已经该回家了,就只在附近的白米斜街一带转了转,在下一部中,我会发出在那拍的<br/>几张照照。<br/><br/>本文同时收录于我今天写的博客,<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b6zg.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b6zg.html</a>,欢迎阅读<br/><br/><br/><br/><br/><br/>

燕京琐忆昔话 发表于 2008-9-30 23:38:00

<p>&nbsp; 第一张,怎么有个人眼熟??</p>

summerrhythm 发表于 2008-9-30 22:59:00

我说怎么好像看见您了,不过那会正排队往里走,就没过去打招呼。<br/>嗯,这儿的书全都不打折。纯粹买书还是海淀图书城好,全8折。<br/>

析津志 发表于 2008-9-30 21:46:00

我去和阿龙等人打了个招呼,人太多,书不打折,走了.你拍的照片里有我.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08-10-1 08:59:00

<p>一个不负责任,信口开河,欺世盗名的栏目居然这么受追捧。</p>

HK 发表于 2008-10-1 09:4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燕京琐忆昔话</i>在2008-9-30 23:38:39的发言:</b><br/><p>&nbsp; 第一张,怎么有个人眼熟??</p></div><p>是居士吗?</p>

summerrhythm 发表于 2008-10-1 10:5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K</i>在2008-10-1 9:48:37的发言:</b><br/><p>是居士吗?</p></div>是居士。我以前只在网上见过他。当时人太多正排队,就没过去和他打招呼。现在确认是他了:)<p></p>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08-10-1 16:49:00

回复:(adventure)“信口开河,欺世盗名”,堪称一针

<p>这位爷直率,堪称一针见血,不用攮第二针,保证送化验室一次检验成功,什么肝炎五对半、脑炎六对半、高热疑似某某典、高血糖、溜肝尖、炖吊子、各种密度的血脂、各种颜色的血球、统统8个+号,平时喜欢吃什么就抓紧时间多吃点吧。</p><p>“我本来想说外交上的语言,可是,罗江格将军他,他说出了我的意思”。</p>

summerrhythm 发表于 2008-10-3 00:0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瞌睡虫</i>在2008-10-2 12:47:26的发言:</b><br/><p>可不是居士么。</p><p>尽管这个节目争议多,我想还是开卷有益吧。</p><p>毛猴,每次看到这东西都觉得身上痒。</p></div>为什么呀,是因为想到它是蝉蜕做的吗?<br/>我倒觉得挺可爱的:)就是现在价格太贵了。<p></p>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08-10-2 12:47:00

<p>可不是居士么。</p><p>尽管这个节目争议多,我想还是开卷有益吧。</p><p>毛猴,每次看到这东西都觉得身上痒。</p>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08-10-2 14:01:00

什么叫开卷有益啊,如果一本书净是错那就叫谬种流传。

纸扇轻摇 发表于 2008-10-2 13:5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8-10-2 12:56:48的发言:</b><br/><p>我街坊王大叔很喜欢这书,内天上我们家来,看见头三本了,说借走看看,我那是地坛买的,就送他了</p></div><p>看来您不喜欢这书,不然怎么舍得随便送人?</p>

老盘子 发表于 2008-10-2 12:56:00

<p>我街坊王大叔很喜欢这书,内天上我们家来,看见头三本了,说借走看看,我那是地坛买的,就送他了</p>

七上八下龙 发表于 2008-10-1 20:24:00

第一张照片左起第5个脑袋(半拉的也算)好像是这的一位干部.

笑溪 发表于 2008-10-5 15:2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灵之花</i>在2008-10-5 10:54:37的发言:</b><br/><p>虫姑娘:俺还没有看到这本书,但从大家的认同和购书热情来看,还是想有机会看一次,希望买到书的朋友把内容大致介绍一下,行不?</p></div><p><font size="3">已经出了三本了,这是第四本,北京大大小小的书店,甚至包括家乐福这样的超市都有。</font></p>

笑溪 发表于 2008-10-5 15:23:00

<p>这么多人喜欢这样的书,真是一件好事啊。</p><p>节目中有点错误也难免,这个节目对弘扬老北京文化实在是功不可没。</p><p>其实有些所谓“错误”也不过是不同看法而已,只有普及了才有提高。</p><p></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10-5 10:54:00

<p>虫姑娘:俺还没有看到这本书,但从大家的认同和购书热情来看,还是想有机会看一次,希望买到书的朋友把内容大致介绍一下,行不?</p>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08-10-5 19:0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笑溪</i>在2008-10-5 15:23:05的发言:</b><br/><p>这么多人喜欢这样的书,真是一件好事啊。</p><p>节目中有点错误也难免,这个节目对弘扬老北京文化实在是功不可没。</p><p>其实有些所谓“错误”也不过是不同看法而已,只有普及了才有提高。</p><p></p></div><p>是啊</p><p>受众多就是好事。不能细究水准,细究起来大家都是白丁。</p>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08-10-5 09:07:00

<p>大概的说法就是这个节目错处比较多,有些地方扯淡。</p><p>不过我觉得这就是这样的一个节目,说说谈谈,不是学术研究,有的没的说来无妨。而且它的赢利目的很明显。当作生活节目欣赏吧,况且它的确可以增加视野。</p><p>很多时候阅读习惯是从兴致所致开始的,不能指望人人做学究。</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10-4 21:13:00

<strong><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各位:这本书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会有争议呢?既然有争议为何还有那么多“粉丝”、“粉皮”在那里排队购买签售?</font></strong>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08-10-4 11:15:00

是啊,材料引起敏感。仿佛蝉壳复活一样,还毛茸茸的。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08-10-9 08:00:00

<p>批它多累啊,其实这本书把名字稍微改改就没事了:</p><p><strong>《这里是北京》</strong>--<strong><font size="6">《这里是北京?》</font></strong></p><p></p>

秋云萍 发表于 2008-10-7 23:37:00

<p>这书适合买盗版的</p>

斑马 发表于 2008-10-7 23:4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秋云萍</i>在2008-10-7 23:37:16的发言:</b><br/><p>这书适合买盗版的</p></div><p>盗版都不要!没有意义,历史不历史,文学不文学的,拿历史调侃娱乐的节目出书本身就没太大意义.</p>

星星 发表于 2008-10-8 02:5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瞌睡虫</i>在2008-10-5 9:07:06的发言:</b><br/><p>大概的说法就是这个节目错处比较多,有些地方扯淡。</p><p>不过我觉得这就是这样的一个节目,说说谈谈,不是学术研究,有的没的说来无妨。而且它的赢利目的很明显。当作生活节目欣赏吧,况且它的确可以增加视野。</p><p>很多时候阅读习惯是从兴致所致开始的,不能指望人人做学究。</p></div><p></p>赞同!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8-10-8 08:06:00

<p>各位:闲言碎语就少说点吧!请哪位拣书里有意思的,等几篇先让大家欣赏欣赏,或许大家有新的兴趣来探讨老北京的历史渊源和生活中奥秘。</p>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08-10-8 19:1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dventure</i>在2008-10-8 19:08:56的发言:</b><br/><p>书反正就这样了,但很多人的态度着实让人惊讶,国人“宽容”之风尽显!!!!</p><p>问曰:您可以接受一本书胡掺乱兑稀松二五眼,那为什么不能接受奶粉里弄点三聚氰胺呢?</p><p>答曰:后者是会死人滴。</p><p></p><p></p><br/></div><p></p><p></p><p>抬杠!</p><p>看样子您这本事大了。给虫大人写个历史故事看看。</p>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08-10-8 19:21:00

<p>依照如此宽容的逻辑类推:</p><p>图书校对根本没用,反正是传播知识,有了错读者自己找还能提高汉语水平。</p><p>图书选题根本没用,诲淫诲盗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大家特别是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建议此类书应多出。</p><p>图书盗版根本没错,因为开卷有益,总之有利于知识普及。</p><p>图书内容胡诌八扯根本没错,因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p><p>~~~~</p><p>这里提前透露一点有关专家最新研究成果:</p><p>多喝毒奶粉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多看垃圾书更能提高自身文化修养。</p><p></p><p></p><p></p><p></p><p></p><p></p>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08-10-8 19:2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瞌睡虫</i>在2008-10-8 19:18:06的发言:</b><br/><p></p><p></p><p>抬杠!</p><p>看样子您这本事大了。给虫大人写个历史故事看看。</p></div><p></p>凡是说奶粉不好的人都得自己挤吗?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08-10-8 19:3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dventure</i>在2008-10-8 19:28:28的发言:</b><br/><p></p>凡是说奶粉不好的人都得自己挤吗?</div><p>您抬杠</p><p>干嘛的就是干嘛的,如果一个电视节目都能搞出究竟是非,还要学者干什么。那些鸡毛蒜皮的小故事就是这样传播一下,说什么真的假的对的错的有的没的。</p><p>所有媒体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普及兴趣兼及创收,想要真正了解还得靠其它渠道。</p><p>陈寅恪先生说:“虽至鄙陋者亦取寓目”,这才是学人的智慧嘛!</p><p>您本事这么大,跟我说说什么东西可以看?</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亲历《这里是北京》第四册签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