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 发表于 2005-10-31 02:55:00

[原创]四合院儿居住文化的精髓

<P><FONT face=宋体>   所谓“居住”,就是寻找一处具有归宿感的栖息之地。当人类创造出一座建筑物,并且决定给予其 “家”的概念之时,这座建筑就已经被注入了灵魂,赋予了生命。它的意义将不只是一道挡风遮雨的屏障,而成为一处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园地。这便是“居住文化”—一座住宅建筑居住中所体现出的综合品质。</FONT></P>
<P><FONT face=宋体>

</FONT>
<p>
<P><FONT face=宋体>“四合院儿”在高楼林立的时代之前,是北方城市中主要的民宅建筑形式。它以四面为房,中间为庭院为大体的建筑格局。向上追溯到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四合院儿样式是的建筑组合。陕西岐山凤西村的西周四合院儿,被称为“中国第一四合院儿”。同时,这种“四面房,围成院”的格局,也成了为中国传统建筑格局的总根源。</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提起四合院儿的居住文化,就不能不提一提北京的四合院儿。</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在北方各地的四合院儿建筑组合当中,北京四合院儿有其独特的魅力。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显露出其浓郁的封建帝都的文化色彩。而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条件,使北京城变成一个凝聚各种文化的胜地,这亦使得北京四合院儿吸纳了四合院儿建筑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融为一体,从而成为四合院儿这种传统建筑格局的代表形象。</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可见,欲探寻和感受四合院儿的居住文化,从北京四合院儿来入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其实北京四合院的居住文化,融会了中国古代的各种传统文化于一身,体现了古代建筑工匠巧夺天工的手艺,也反应出老北京人的处世哲学。无论从建筑学、美学、堪舆学、神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都可以对四合院中的居住文化做出描述和解释。但要探求其根本,使各个科目融为一体,形成其精髓,却仿佛不容易找到一个切合点。</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人们常说,最隐蔽的地方,往往就在其表面,但常常使人视而不见。其实四合院儿居住文化的精髓亦如此,它就藏在四合院儿的名字里。这便是“四合”二字。</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我们随便做个调查,就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对“四合院儿”的解释,就是四面房屋围成的院子。这个答案无疑是千真万确的答案。只不过仅仅是从建筑的角度来解释罢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其实“四合”二字,所体现的正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此“四合”蕴含了四合院儿在人们在生活中,人与“天地人己”四者的关系。反映了人们生活中的传统思想哲学。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宜居工程”,一组协调了此四者与人的关系,从而适合人们居住的建筑,</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首先为合天时,最鲜明的例子,北京的气候特点属于很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冬天刮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则刮东南风,是一座多风的城市。四合院儿中正房高高在上,将冬天的寒风挡住,是院子里不至于狂风大作。而对外封闭的院落,又将门外的尘土,使院子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内,可以休息,娱乐,中秋赏月,寒冬赏雪,孩子们玩耍嬉戏,大人们读书看报。</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天为最大,地次之。合天时,当然也要合地理。</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北京自古就是个地震频繁的城市,而四合院建筑基本为木架结构,减震性强,对付地震十分的有利。因为传统建筑以木料支撑,墙本身并不承重,所以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这也是俗称的北京三宝之一。</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北京夏天多雨水,所以一座北朝南的四和院,均是西北高、东南低。水顺势排出,院中不会存水。按照传统的方位说,东边为青龙,水一定要从此位置流出。而在北京城市的规划中,也运用此种说法,从西北积水潭而入,从东南出城,汇入通汇河。</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人合乃是四合中最复杂的一种关系,俗话说:和人打交道最难。中国古代素以儒道治国,治家。讲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关系。</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一座四合院儿中,通常为一个大家庭。正房是一家之主得房间,好似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体现了其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东厢房是长子的房间,尽管东厢房,被谓之,冬不暖,夏不凉。但依然因为传统观念上的“左为上”,而显得尊贵。依次还有,西厢房,东西耳房,倒座房,后罩房,被赋予不同的功用,同时确立了其不同的地位。</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一道垂花门,一道木影壁或者屏门儿,分出了里院儿、外院儿。一般的客人,都是在外院儿倒座房中接待,谁的客人谁接待,不能随便进入内宅。体现出内外有别。里面的房屋各自相对独立,不会相互打扰。而一道抄手游廊联系起来院子里的各个房屋,房屋的门窗,对内相互打开,封闭院门,就成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真是巧妙的设计。</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能够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作人至关重要的一点。不能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能自取灭亡。这点在四合院建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在封建社会,什么人住什么宅子,有着严格的规定。超越了界限,就是逾制。严重的后果会招来灭顶之灾。从四合院儿的门楼来说,无论多么富有,没有官品,就不可以用雀替,三浮云。包括门墩儿,门簪的使用都有着一定之规。即使有官品,几品官用什么颜色的门,什么材料的辅首亦有规定。越高等级的院子,规定越是严格。当年和绅被抄家时,在其宅子内发现了皇宫专用的“毗卢帽”式垂花门,而成为了一项足以杀头的罪名。</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融合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一座四合院儿,便是一个文物。住在四合院儿中,就像每日在与天、与地、与人、与己在交流。随着城市建设,很多现存的老四合院儿,都在以各种原因,不断的减少中,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也许有一天,四合院建筑会随历史的发展而消失。</FONT></P>
<P><FONT face=宋体>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所以,请珍惜每一座四合院儿,也请珍惜在四合院儿中生活的每一天。</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1 3:06:37编辑过]

飞哥 发表于 2005-10-31 12:16:00

<P>这次去厦门,一提起咱北京的四合院,我把那的导游侃的直流口水,哈哈哈!生在北京,我确实幸运的多。</P>
<P>凡属老北京网网友原创文章,对其他网友的转载不做太多限制,只要不是用于商业目的即可,但要注明出处和作者,请大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1 12:19:25编辑过]

宣南胡胡 发表于 2005-10-31 13:13:00

<P>昨天看见五进的院子了!!!</P>
<P>五进的院子啊,回来了我就一直跟同学叨咕着,生怕做梦也喊出来。</P>
<P>唉,等咱有了钱,买两套院子,住一套,拆一套!!!!</P>
<P>哈哈……</P>

Fengken 发表于 2005-11-3 01:56:00

<P>   致虫子:写的真好啊。勤劳是美德啊!四合院之四合,原始出处在哪里,怎么描述的,我很想看看,因为中国文化的“合”字,应用相当广泛。可以谈谈各种“合”,比如“六合”等。三合院的解释,也很少见。而三合院的建筑形式和等级,又很多见。</P><P>致胡胡:小院深深深几许? </P>

求缺斋主 发表于 2005-11-11 09:41:00

<P>虫虫写的真好!</P>

空中 发表于 2006-6-5 00:48:00

<p>经典</p><p>&nbsp;</p>

驮碑的王八 发表于 2006-6-8 14:4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宣南胡胡</i>在2005-10-31 13:13:04的发言:</b><br/><p>昨天看见五进的院子了!!!</p><p>五进的院子啊,回来了我就一直跟同学叨咕着,生怕做梦也喊出来。</p><p>唉,等咱有了钱,买两套院子,住一套,拆一套!!!!</p><p>哈哈……</p></div><p></p>干吗只拆一套?两套都拆啦,卖地那才是现如今咱北京的风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四合院儿居住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