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9.11丰盛地区胡同考察记
<P>9月11日,昨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度过了教师节,便立刻收拾起装备,走在去往集合地点的途中。这一路走过隆福寺,故宫,景山,北海,中南海,西安门大街,真可谓一条标准的旅游路线。路过西安门大街时,特意探出车窗,张望了一下惜薪胡同,和上次去的时候,变化不大,不知里面是否无恙,还是已然是面目全非了。</P><P>到达时,掌柜的,小苜蓿,李大哥已经到了。和大家见了面,十分兴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还有两位新朋友。这才感到两周时间如此之长,以至于后来见到熟悉老老北京,居然像初见似的上去握手,之后自己都觉得奇怪。后来了胡胡,fenken老师,老老北京。好像是单骑赶来的鲨鱼,提了一句9.11,方才想起来,今天也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不过,实在顾不上回忆当年拉登为美国动的大号的“拆迁”工程。大家便拿好“家伙”,钻进了眼前还剩下一半的砖塔胡同。</P>
<P>砖塔胡同元代既有,因东口立有万松老人塔而闻名京城。万松老人是金代著名的万松行秀禅师,出家于荆州,是金代著名的弗教大师。他于81岁圆寂后,被葬于此地。此塔景明清两代修缮加高,乾隆十八年,把其由一座七级塔增高至九级。它是老北京民间流传的西城五塔之一,也是北京城区内现存的唯一一座砖塔。</P>
<P>大家可能是对这座万松老人塔太熟悉了,亦可能是想尽快一探砖塔胡同的现状。仅仅象征性的和它“打了个招呼”,便匆匆而过,向胡同深处走去。</P>
<P>砖塔胡同如今已经是由平房和楼房共同组成的胡同,并且已被化了“浓墨重彩”,如果不是胡同两侧大树的遮挡,阳光照在墙上必定相当刺眼。在一堵白墙后面,三个硬山的卷棚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P>
<P>三座房屋均为座北朝南。顶部用的是筒瓦,山墙上排列着排山滴水,有两个顶是连在一起的。这里曾经应该是一座寺庙。但却看不出其规模了。由于地基下沉,和胡同地面逐年升高,房子的台积部分已经低于地面,但并未全部埋在地下。可以看出台积是普通的石台。院内很杂乱,是个彻彻底底的大杂院儿了。</P>
<P>正方形为拍摄院内的情况,翻墙而上,骑墙拍摄。不想被大家戏称为“骑墙派”了。</P>
<P>中午的胡同,非常安静。有些住户在树下乘凉,时有儿童穿梭嬉戏。一派安逸,祥和的气氛。我们的拍摄勾起了一位正在乘凉住户的兴趣,攀谈之中,他指着一家驻京办事处跟我们说:“这里原来是个正经的大四合院儿,特漂亮,还带垂花儿门呢!都拆了。”言语之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惋惜。</P>
<P>在这家办事处的西边一院是49号,一个普通的如意门,门板上安装着一个写着“LETTERS”的金属信孔。书箱的门墩儿只剩下一个根儿。进去之后,发现地面铺的花砖,不像现代的,据分析可能是民国时期的老砖,栖身在门楼内,到现在居然色彩依然,不禁感叹当时的制造工艺。院儿内比较杂乱,曾经的游廊都被搭出小房儿,但是格局非常清楚。这是一座一进的四合院儿,正房两侧各带一耳房。院儿内的地面上,依然如旧,呈十字甬道。道边的土地上种着一些花草植物。如能收拾一下,一定会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小四合院儿。</P>
<P>再往前走,看到的情形很讽刺,如意门儿、如意门儿、还是如意门儿。看来这是这一带最为普遍的街门形式,可见住的基本都是一些普通人。但是这些如意门儿都被刷成了白墙红门,门楼相对,好像是门楼在照镜子,亦像两个双胞胎在对视。不过细看来,每座门楼的造型各有千秋,从走马板栏杆的造型,到门墩儿、门簪、辅首,皆是各有特点。即使被油彩和铁栅栏覆盖,显然门楼们仍不甘因现代的光鲜的拘束,失了百年的历史赋予自己的个性。</P>
<P>联想到曾经的一幅漫画,讽刺死板的教育,束缚了学生们的发展,入学时各种性格的孩子们,从学校毕业时,已经都是一般模样。到现在不是又开始追求所谓个性化发展。并说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吗?却为何偏要固执的逼迫本就为数不多胡同,再走一遍这条弯路?</P>
<P>我们在欣赏每一座门楼的时候,往往会注意它的形式,它的大小,以及上面的雕花,它们纪录了曾经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文化品位。其实在门楼的内部,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建筑的骨架结构,构件的作用,只有在里面才能看清楚。门楼可以说是四合院建筑艺术的一个浓缩。而里面堆放的一些杂物,陈设,比如顶上挂着的竹子童车,木制纺车等等.....都在真实地讲述着院子里的日常生活。甚至在门楼内的边边角角儿,还可能会有一些雕刻,文字。纪录着院子的历史。</P>
<P>书归正传,正在思考之际,一座寺庙的山门映入眼帘。这是砖塔胡同68号,寺庙座南朝北,硬山卷棚的顶,左右各有一只垂兽(右边的只有半只了),排山滴水,黄绿色的筒瓦。券门形门洞,寺名的地方已经被刷去。</P>
<P>掌柜的带领第一小队,先“摸”了进去。些许寂静过后,突然听见恶犬的一阵叫声,大家便“很有秩序的”喊着“有狗”的口号逃了出来。想起了中学课文《口技》里描述的失火后动静。有了几位先潜的经验,我们再进去便格外小心。找了半天,也没看见狗,倒是看见了额枋上的彩画儿展现在眼前。</P>
<P>院子虽然被临时建筑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但格局还是比较明显。两进的院子。东配殿显然新近经过翻修。正殿的额枋上的双龙璇子彩画还比较清晰。这时狗叫声突然出现,一位住户出来,问明来由后,给我们讲,这里曾经是一座关帝庙。这时担心起了米市胡同115号,这里虽然等级比它高,但是形式规模要略低于它。希望可以在这次拆迁中保留住。(说远了......)</P>
<P>走到后殿,屋顶以及彩画形式与正殿基本相同,廊柱已经露了麻,犹如一张沧桑的面孔。却依然支撑,和我们一样,它的使命也没有完。</P>
<P>离开关帝庙,开了个小岔儿。我们到核桃巷小看了一下。</P>
<P>这是连接羊肉胡同和砖塔胡同的一条南北向小胡同儿。为什么称为核桃巷,暂时无从考证。不过在《京师坊巷志稿》里,这条胡同被称作“核桃瓤胡同”。</P>
<P>核桃巷7号,是一个座旁门儿,进门右手是一座靠山影壁墙,显然是原有的街门被封上当了屋子。一进的院子看着挺宽敞,而且并没有什么乱搭的建筑。正房三间,台积,台阶,廊柱都还很完整。从院儿里挂的衣服和停放的自行车来看,这里至多有三四户,也可能是一大家子。fenken老师看到这个小院儿,也挺兴奋,不过还是别多打扰这里宁静的生活,随便拍了两张,就出去了。</P>
<P>刚出院门,老老北京就对我们说,快到8号去看看木影壁。这时我被几个玩儿沙土的京城嘎小子吸引,想给他们拍张照片,没想到嘎小子们真配合,立即站成一排,哥儿四个构件搭背摆了个姿势,京城的小爷们儿真不认生啊!</P>
<P>拍过照,他们继续玩儿着沙土,我也要看看那座木影壁。</P>
<P>木影壁的作用和屏门儿差不多,都是为了遮挡视线,而在有特殊事情的时候方便挪开。以打通门到院子里的路。那座影壁红绿相间,上面的顶子已经没有了,和上次在甘井胡同5号见过的形式差不多,不过这个比它漂亮。影壁的年头应该不短了,木板和下面的石座用两根铁丝加固着。</P>
<P>这个院子也不小,是一进的院子,带一个跨院儿。工人正在给前院儿的房子刷红漆。跨院儿摆着很多一位大爷种的花儿,显得有点儿挤。一位住户开玩笑道,我们这个老院子,没准儿地底下还藏着宝呢!您可知道,您就是住在宝里面啊!</P>
<P>从8号出来,没有再往北走,便又回到了砖塔。</P>
<P>再回到砖塔,仿佛进入了另一条胡同,一条可以用废墟基本概括的胡同。走到这里我们才看到了一座广亮大门,但是在它的背后,已经是一片的荒芜。</P>
<P>废墟一直延续到了鲜明胡同的南口。</P>
<P>鲜明胡同,在明代称为显灵宫。永乐年间造,初名天将庙,在宣德年间重修改名显灵宫。之后显灵宫的规模一路飙升。后来毁于大火。清代乾隆十二年重修显灵宫。在鲜明胡同南边有一条山门胡同,其南口就是显灵宫山门所在的位置。</P>
<P>现在的鲜明胡同除了一个牌子以外,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消失了。在它的南口位置,还有半座精美的大四合院儿,回忆着它的从前。这座院子座东朝西,据估计有三进。带左右跨院儿。有一道月亮门通右跨院儿。左边只有一道小门儿。它的前院儿,正院儿已经消失。据地上的花砖看,好像民国的建筑。</P>
<P>出口左转,便是三道栅栏胡同。胡同的名称,恐怕像大栅栏一样,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这是一条虽然普通的小胡同,但里在现在来讲,却可谓暗藏着玄机。</P>
<P>17号是一个用木板做成的像车库一样的门,砖是红色的新砖。谁也不会去注意它。但这个院子在三道栅栏北巷有个旁门儿。走到门口儿的时候,耳边隐约听到了“垂花门”三个字。顿时觉得此院儿内有玄机。快步进去,果然眼前一亮。一道完整的垂花门。</P>
<P>这道垂花门是单独式的。上面是清水脊,悬山顶,莲蕾式的垂珠。从院子的格局上看,这很可能是一道后院儿的垂花门。</P>
<P>其实垂花门在四合院儿里本是个平常的组成部分,可现在想在胡同里找到垂花门,可是不容易。所以大家的“眼睛”都不停的眨向它。最后我们已经走出了胡同,鲨鱼和正方形才从里面出来。这时,谁也没有想到,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P>
<P>出三道栅栏东口是大院儿胡同。大家在大院儿胡同小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锥台样的是构件,较细的一端有个孔。大概有二百多斤。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P>
<P>这时,飞哥从一道普通的随墙门楼里发现了真正的惊喜。如果说刚才的垂花门是眼前一亮,那么这回可是光芒四射了。</P>
<P>这里是大院儿胡同的31号,坐北朝南,穿过门楼.......这是一座“一殿一卷式垂花门”,额枋上有苏式彩绘的栖鸟图案。方形的悬柱,以及华板,四个门簪都有精美的雕刻,下方还有两座书箱形的门墩。再下有三层台阶。</P>
<P>垂花门的里面有四块儿板组成的屏门。上面有四个斗方的痕迹,靠北面的四个金属插销和两个木头卡子固定在框上。</P>
<P>正院儿里面,几乎没有临时建筑。廊柱的柁头上绘着鼎。院儿里种着石榴树,西厢房顶上爬着南瓜。这么规矩的四合院儿,真是不多见了。大家拿着相机,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好。决定这个院子一定要再来。</P>
<P>我们和座在门楼中的一位大爷聊了一会儿。居然问出了,刚才那个奇怪的石构件的作用,原来那是建房时候,打地基整槽底用的夯石。</P>
<P>大院儿胡同走到一半,我们就顺小院儿胡同,小院儿西巷,南玉带胡同,到了兵马司胡同。这一路就实在是有些乏味和伤感了。千篇一律的颜色,在已经有些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没什么生气。随便挑了小院儿西巷12号,顺着一条很细门缝,看到里面已经拆的一片狼籍。而兵马司也已经只剩下半条胡同了。</P>
<P>兵马司胡同因驻守西城兵马司而得名,其位置就在大院儿胡同到丰盛胡同之间。</P>
<P>从兵马司的中间串到丰盛胡同,这里已经俨然一条小马路的样子了,到处是“拆”字,可能这里将会变成下一个辟才胡同吧。</P>
<P>这趟走下来,心情好像翻山一样,一起一伏,还好没有被垂花门冲混头脑,依然认识到情况的眼严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边凡是没有拆的院子,院内的私搭乱建情况比较好,尤其是很少有在院子的中间搭起小房儿,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院子的格局。这一点很值得南城效仿。</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0 5:17:39编辑过] 太好了,写的太好了。我都不想再写了,因为虫子连我的感觉都写出了。虫子的文章已成熟,还很有文彩。哪 天没事请与我联系一下。 <P>补几句:</P>
<P>“这座院子座东朝西,据估计有三进。带左右跨院儿。有一道月亮门通右跨院儿。”它实际上是北朝南,它的正门开在由它自身形成的一条小巷中,这就是4号,早年间,在现在的小巷口还有一个大门,但是后来门没了。在4号门口的东面还的一个小院,分为内外两个院,内院东西房各两间,北房三间,保存完好,完好的就像当年的主人刚刚走开。其体温尚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4:17:06编辑过] 图呢 每次只发一到两图就可以了 写的非常好,也很全面,希望虫子补几张图。 <P>看的时候,想说什么来着</P><P>来了几个人,接了一个电话,我忘记要说什么了</P><P>说什么来着?</P> 呵呵,想起来了吗油油。 <P> 虫子的古建知识我真佩服,功课做得也最好。</P><P> 昨天最美的的垂花门,是双卷棚的,不是一殿一卷。还得去。</P> 我觉得这个文章像是个范文,有头,也有尾儿,有知识也有感情,有理性也有文彩。虫子,这样下去不得了的。会控制不住的。下次应该飞哥写了。再下次是不是<b><FONT color=#000066>Fengken先生写一次。我实在写不出来了,要休息一下。</FONT></b>
图来了!!!
<P>谢谢大家鼓励!昨天写完太困了,今天补图上来。</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28630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砖塔胡同33号,从门框上方的横框看,这里曾经可能是座小庙。</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30541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P>砖塔胡同68号的关帝庙。</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324537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P>砖塔胡同59号,被刷了油彩后又带上铁面具的小门楼儿。门上走马板上刻着“泛洋”二字。</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36698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P>核桃巷里的快乐的嘎小子们! </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365238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P>核桃巷8号里的木制影壁</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373085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P>鲜明胡同4号,还剩下半座院子。</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421998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P>三道栅栏胡同17号旁门。莲蕾式清水脊垂花门。</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433947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P>大院胡同31号,双卷棚顶垂花门。</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319444570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P>丰盛胡同42号,现在是拆迁办。</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3 19:50:59编辑过] <P>我真为有虫子这样的院友(一个医院出生的,时差50年)、校友(一个小学的,时差也是50年)骄傲!</P><P>老北京的朋友们各具风采,下笔如有神,每次都好像在跟你们一起游北京。特别是两次在千里之外接到北京的电话,你们在帮我找我的姥姥家、大姨家。说:“都到了这条胡同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一下拉得那么近。我怔怔地站在哈尔滨的街头,好半天回不过神。谢谢!谢谢你们!
这些日子,我们这座城市到处在拆,我整天东奔西跑,心力交瘁。但每天晚上都会来看看你们,只是我的IE有问题,看不了多一会儿就要关闭,几次跟帖都跟不上。这回是先在写字板上写好了再粘过来的。</P> <P> 后细瓦厂老师和虫子兄弟是(出生医院)院友和(小学)校友,是能够的,可是我怎么也推算不出50年的时间差,也就三十多年吧?</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4 0:37:52编辑过] <P>应该是30年。我糊涂了,因为我今年51岁,所以经常会信口说出50年。老了!</P> <P>我是想不起来了吧</P><P>噢,想起来了</P><P>那个砖塔胡同口,那个塔下面是不是卖胶卷洗相片的现在?!</P> <P><a href="http://www.oldbeijing.net/bbs1/UploadFile/2005-9/200591319366987.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oldbeijing.net/bbs1/UploadFile/2005-9/200591319366987.jpg"></A></P><P>沙土堆,小时侯就爱在这里玩</P><P>小哥们够有个性的啊</P> <P>虫子的文章一定会成为重要的学术资料~~!</P><P>一定注意版权的保护,掌柜是不是可以考虑在特定的网页上添加加密代码?</P> 写不出虫子这么详细的笔记来 就补充几点罢
<img src="http://www.oldbeijing.net/bbs1/UploadFile/2005-9/2005914215416517.jpg">
鲜明4号(见虫子的照片)的对面还有一条也许已经不能称之为胡同的胡同——南四眼井
除了照片上临时的小木牌儿和那段残墙外 还有一个院子一户人家苦苦支撑着 门口停着一辆银灰色的夏利 由衷敬佩热爱生活的人 死守家园的人 坚持信仰的人
<img src="http://www.oldbeijing.net/bbs1/UploadFile/2005-9/2005914215438304.jpg">
<img src="http://www.oldbeijing.net/bbs1/UploadFile/2005-9/2005914215629480.jpg">
又是娃娃 还是在鲜明4号(见虫子的照片)当我看到这只“舍身堵窗口”的布娃娃时 无数影像在脑海中闪过
小女孩抱着娃娃在曾经绿树遮天的院子当间儿玩过家家 镐锹挥舞 推土机撵过 漫天的灰尘 撕心裂肺的哭喊 低声的啜泣 依依不舍的绝望的眼神 直到最后
只有这只仍旧孤单的娃娃 守着曾经的家园。。。
这一天 有两次“倒吸一口凉气“的经历 因为有“趴门缝”的习惯 所以见到紧闭的大门 也禁不住想凑上去一窥院内的情况 期望可以有所发现
然而在堂堂的北城 却总有人干出一些不甚光明磊落的勾当来 我满怀希望的想从门缝中发现一座美丽的院落 然而
当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早已不复存在的 荒草丛生的 只剩下残垣断壁的院子时 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那一瞬间 我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了 我想叫喊
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就像这座院子 我以为这只是个意外 然而在另外一条胡同 再一次出现时 我明白了 完好的院墙和院门是留给外人看的
他们真正要的是那些四合院的尸体!这分明是干着xx的勾当还想让别人给他们立贞节牌坊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4 23:20:36编辑过]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5018177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小苜蓿提到的那个院子,是小院西巷12号,一个外表看着与其它院落无二的小院儿。而在一墙之隔的里面,却是满地的碎砖头,和砍倒的树杈。</P>
<P>记得上次和苜蓿在中兵马司胡同时候,接到华老师的消息,说7号正在拆。可到门口,门楼依然完好的紧闭着,只是门口停着一辆卡车。再次询问,华老师说可能关着门,里面在拆。我们想尽办法,也没能看到里面。只是听说东厢房的窗户已经拆下来了。现在想来,也许现在院子里面也已经是这般模样。</P>
<P>掌柜的说老北京城的城墙是北京的皮肤,皮肤破了,肉也会跟着烂掉。如果说这个小院儿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它的内部已经溃烂,只是依然被画了妆,掩饰好了,摆放在那里。但它并不是无药可就,从照片看,他还有的救。只是不知是否还有人来救它。</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砖缝里的虫子</I>在2005-9-15 0:18:34的发言:</B>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5018177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小苜蓿提到的那个院子,是小院西巷12号,一个外表看着与其它院落无二的小院儿。而在一墙之隔的里面,却是满地的碎砖头,和砍倒的树杈。</P>
<P>记得上次和苜蓿在中兵马司胡同时候,接到华老师的消息,说7号正在拆。可到门口,门楼依然完好的紧闭着,只是门口停着一辆卡车。再次询问,华老师说可能关着门,里面在拆。我们想尽办法,也没能看到里面。只是听说东厢房的窗户已经拆下来了。现在想来,也许现在院子里面也已经是这般模样。</P>
<P>掌柜的说老北京城的城墙是北京的皮肤,皮肤破了,肉也会跟着烂掉。如果说这个小院儿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它的内部已经溃烂,只是依然被画了妆,掩饰好了,摆放在那里。但它并不是无药可就,从照片看,他还有的救。只是不知是否还有人来救它。</P>
</DIV>
<P>
<P>这样的情景我真是不忍心多看一眼...心如刀绞.</P> 砖塔胡同内还藏着个王府,值得一看,不知道大家去了没有?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斑马</I>在2005-9-15 23:49:03的发言:</B>
砖塔胡同内还藏着个王府,值得一看,不知道大家去了没有?</DIV>
<P>斑马说的是不是砖塔胡同的42号,贝勒永恩府遗址。在一个单位楼的西边。是后来了解到的,当时真不知道,没有太注意。各位谁拍42号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砖缝里的虫子</I>在2005-9-16 0:41:37的发言:</B>
<P>斑马说的是不是砖塔胡同的42号,贝勒永恩府遗址。在一个单位楼的西边。是后来了解到的,当时真不知道,没有太注意。各位谁拍42号了?</P></DIV>
<P>不是正方行“骑墙派”那个地吧哈哈。</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igolyf</I>在2005-9-16 8:25:08的发言:</B>
<P>不是正方行“骑墙派”那个地吧哈哈。</P></DIV>
<P>呵呵,不是那个地方,是在一个白色办公楼的西边。那个楼是40号</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 17:27:46编辑过] 没错,永恩府内的隔扇还在,雕刻的不错,值得一看。 那天正方行照的就是42号的西侧,靠
左侧的是北房,去年我来拍过,奉上
北房与大门处的片子。<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5-9/2005918257846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谢谢,您的精彩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