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5 21:32:04编辑过] 好题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4 20:22:32编辑过]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廉正有约</i>在2007-9-1 15:02:13的发言:</b><br/><p> <strong><font size="5">冰窖口胡同可能是10号(路西)有两个宅子,大户高家!其子高春生;其女高春菊均是七中老高三、老初三学生。</font></strong></p><p><font size="5"><strong> 老梁家住(文革前)陟山门。冬天大多从后海取冰,流程—划线—冰钻戳冰成1米见方的块—传送上岸—装车入窖。(那时天冷冰,有1尺多厚)。</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 冰窖口胡同往北,可能</strong>德外商场后边,或再往北。高坡上,原有一个寺庙,叫啥记不清了。五几年庙门内有口井,老百姓都吃那的水。我还打过水!</font></p></div><p><strong><font size="5">陟山门离冰窖口可远了,城里城外。冰窖口取冰一般是在护城河,60年代河里还有水,冬天的冰有一尺多厚,那个时候凿冰储冰一般在夜晚,后来有了人造冰,这个行当就没有了。</font></strong></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qqqppp</i>在2007-5-21 11:21:37的发言:</b><br/>皇姑坟是不是也在那呀?</div><p>过去是呀,现在还有吗?</p>
[转帖] 德胜门地区还有一处与北京息息相关的“生命线”!
<div class="post-info"><h2 class="post-title"><a title="Permanent Link: 网友ytxd讲的故事:关于冰窖口" href="http://yanglang.blshe.com/post/41/3490" rel="bookmark"><font color="#ffffff">网友ytxd讲的故事:关于冰窖口 </font></a></h2>作者: 杨浪 | 2006年01月03日 14:06 | 栏目: [ <a href="http://yanglang.blshe.com/category/41/612">岁月如酒</a> ] <br/></div><div class="post-content"> 德胜门地区还有一处与北京息息相关的“生命线”! <div><font size="3"> 沿“豁口”护城河向东二百公尺,在原城墙下方有一水道连接着护城河与城内水系,水道的城内出口处正好在积水潭小庙的下方。多少年来,通过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内,滋润养育着京都百姓和权贵。 </font></div><div><font size="3"> 儿时曾目睹过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在此通道水中摸出精美的银盘。甚至还有在该水道出口处掉入冰窟的经历。 </font></div><div><font size="3"> 冰窖口胡同的冰厂至六十年代初期应还在使用。具体地址在冰窖口胡同与护城河之间,当时有数个长百余米宽二三十米深约6、7米的用于存放冰块的大坑。每当在北京寒风最凛冽的时节,冰厂工人们才开始到积水潭或太平湖取冰,有些老工人甚至已取冰数十年。工人们在寒风中用专用工具将已冻得非常厚实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见方的冰块,用溜槽将冰块提到岸边运至冰厂,再用溜槽将冰块放至储冰坑中码放好,每块冰之间都铺有稻草相隔,随后再用保温之物质如稻草等将全部的冰块厚厚盖好,等至气候炎热之时,遂将存冰取出向市场供应。五、六十年代的盛夏时节,在北京城内的副食商场,街边小店,用天然冰块冰镇的啤酒、北冰洋汽水随处可见。 </font></div><div><font size="3"> 后因人造冰的大量使用,有数百年历史的冰厂迅速消失。 </font></div><div><font size="3"> 冰窖口胡同处的冰厂撤消后,遗留下的储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为“青年湖”,并蓄水待用,但尚未确定具体用途。数年后在冰厂原址上修建了北京变压器厂。后北京变压器厂迁移,随后既成为目前状态。 </font></div><div><font size="3"> 儿时经常随父到冰窖口胡同西口的加油站去看熟识的叔叔们下棋,而我的目光和思绪则更多地停留在那挂滿棚架的葡萄和飞舞的蝴蝶身上。 </font></div><div><font size="3"> “豁口”名字的由来应出于五十年代该处城墙被开挖破坏后, “豁口”的出现使城内的新街口与城外北太平庄连成一片。极大地方便城内外居民的交通。 </font></div><div><font size="3"> 儿时经常在“豁口”的木制公路桥下玩耍,把脸贴在那粗大的木桥柱上,感受着车辆通过的细微颤动;在清彻的护城河水中嬉戏,与小伙伴们共享摸蛤蜊的乐趣。 </font></div><div><font size="3"> 童年的回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font></div><div><font size="3"> </font></div><div><font size="3"><strong><font size="2">网友fhr 的跟贴:</font></strong></font></div><div><font size="3"> 相同的取冰方式,在京城各水域皆如此,“首体”下面原是个方块湖,冬天这里溜冰的人很多,为保留这块冰场,取冰工作就集中在紫竹院公园里,据说紫竹院公园是西郊最大的贮冰库。</font></div><div> </div><p> </p></div> <p> </p><p> <font size="4"> 大热天的说冰窖, 我就想起小时候吃刨冰。 一碗刨冰, 就是碎冰渣, 浇上两小勺酸梅汤。 用手抱着碗赶紧往家走, 大太阳晒着, 一边走一边看着冰化了, 用手就可以先沾着吃了到家就半碗了。 酸甜, 冰凉, 真好吃呀。</font></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大风</i>在2007-9-2 23:04:30的发言:</b><br/><p><strong><font size="5">陟山门离冰窖口可远了,城里城外。冰窖口取冰一般是在护城河,60年代河里还有水,冬天的冰有一尺多厚,那个时候凿冰储冰一般在夜晚,后来有了人造冰,这个行当就没有了。</font></strong></p></div><p></p> 是说我有个同学住那,不是往那送冰。与楼主说的。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行人</i>在2007-9-3 14:47:16的发言:</b><br/><p> </p><p> <font size="4"> 大热天的说冰窖, 我就想起小时候吃刨冰。 一碗刨冰, 就是碎冰渣, 浇上两小勺酸梅汤。 用手抱着碗赶紧往家走, 大太阳晒着, 一边走一边看着冰化了, 用手就可以先沾着吃了到家就半碗了。 酸甜, 冰凉, 真好吃呀。</font></p></div><p></p>50—60年代吃过刨冰,也不知怎么弄的,用的什么冰,端出来的时候如同雪花一样,上面浇点糖水,那个时候简陋,花5分钱,一大盘,量大,比买冰棍要爽的多。现在想想,如要用护城河里的冰,就~~~呵呵~~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马达</i>在2007-9-6 8:32:10的发言:</b><br/><p></p>50—60年代吃过刨冰,也不知怎么弄的,用的什么冰,端出来的时候如同雪花一样,上面浇点糖水,那个时候简陋,花5分钱,一大盘,量大,比买冰棍要爽的多。现在想想,如要用护城河里的冰,就~~~呵呵~~</div><p> </p><p> <font size="4">50 年代在北京吃刨冰的时候, 看见过大人往小铺送冰, 一群小孩都围着大车捡小碎冰块。 听大人们说是从什么冰窖拉来的。 具体什么地方也不知道, 小哇只知道吃了。</font></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行人</i>在2007-9-6 11:17:58的发言:</b><br/><p> </p><p> <font size="4">50 年代在北京吃刨冰的时候, 看见过大人往小铺送冰, 一群小孩都围着大车捡小碎冰块。 听大人们说是从什么冰窖拉来的。 具体什么地方也不知道, 小哇只知道吃了。</font></p></div><p>今非昔比,但刨冰这种做法还不成为历史,可以看到一些冷饮摊上会有刨冰,那不是为了吃,是冷冻。</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大风</i>在2007-9-9 17:59:52的发言:</b><br/><p>今非昔比,但刨冰这种做法还不成为历史,可以看到一些冷饮摊上会有刨冰,那不是为了吃,是冷冻。</p></div><p> </p><p> <font size="5"> 大风: 没错. 今非昔比了.</font></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行人</i>在2007-9-3 14:47:16的发言:</b><br/><p> </p><p> <font size="4"> 大热天的说冰窖, 我就想起小时候吃刨冰。 一碗刨冰, 就是碎冰渣, 浇上两小勺酸梅汤。 用手抱着碗赶紧往家走, 大太阳晒着, 一边走一边看着冰化了, 用手就可以先沾着吃了到家就半碗了。 酸甜, 冰凉, 真好吃呀。</font></p></div><p><font size="4">我也就想起小时候吃刨冰的情景。现在的口味完全不同了。</font></p> <p> </p><p> <font color="#f70997" size="6"> 祝各位楼主国庆节快乐!</font></p> 我是陟山门大街的,从小在冰窖玩,夏天捡冰回家冰凉水,还上冰窖里捞鱼虫。在那里度过地震搭防震棚的岁月,经历输血站楼房的倒塌。18岁后搬家离开。 <p>西口的迪厅最早是在电影演员剧团剧场的院子里盖的环幕影院,另外还怀念西口路北的清真肉食加工厂(前店后厂)、80年代以后的望德楼。</p> 我几个同学都是冰窖口的 现在的冰窖口已改头换面。 在南方很久了。。。冰窖口胡同已经没有了。。。可惜。。。以前我曾住在61号。。。后面是安定医院。。。再去就是我上的德外二小。。。估计也不复存在了 网上也找不到旧时冰窖口胡同的照片了。。。哎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马达</i>在2007-4-17 14:14:00的发言:</b><br/>
<p>那个电影院是老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后面是演员职工宿舍,当年我的同学王某,他的父亲是演胖翻译的王澍,也住在那里。文革中北影搬北太平庄的军事测绘学院。这里离冰窖口胡同还有点距离,也可能后面与公主坟联在一起。</p><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style="CURSOR: pointer"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oldbeijing.org/images/emot/em05.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 </div>
<p> 你的同学叫王晓岗吧 我是电影院后的北影演员剧团宿舍的!</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bridge</i>在2008-12-4 10:41:00的发言:</b><br/>
<p> 你的同学叫王晓岗吧 我是电影院后的北影演员剧团宿舍的!</p></div>
<p>ok!</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bridge</i>在2008-12-4 10:41:00的发言:</b><br/>
<p> 你的同学叫王晓岗吧 我是电影院后的北影演员剧团宿舍的!</p></div>
<p>是呀,是王晓岗,他当年爱田径,跑过200米低栏,记得参加官园的运动会,跨最后两个栏架摔倒了,大概缝了好几针。几十年后,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他,知道在儿影工作。</p> 这张照片应是九十年代以后的。过两天我发一张这个方向的近照。 给你来张照片,胡同都没了,可地名还叫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