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地区还有一处与北京息息相关的“生命线”!
    沿“豁口”护城河向东二百公尺,在原城墙下方有一水道连接着护城河与城内水系,水道的城内出口处正好在积水潭小庙的下方。多少年来,通过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内,滋润养育着京都百姓和权贵。
    儿时曾目睹过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在此通道水中摸出精美的银盘。甚至还有在该水道出口处掉入冰窟的经历。
    冰窖口胡同的冰厂至六十年代初期应还在使用。具体地址在冰窖口胡同与护城河之间,当时有数个长百余米宽二三十米深约6、7米的用于存放冰块的大坑。每当在北京寒风最凛冽的时节,冰厂工人们才开始到积水潭或太平湖取冰,有些老工人甚至已取冰数十年。工人们在寒风中用专用工具将已冻得非常厚实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见方的冰块,用溜槽将冰块提到岸边运至冰厂,再用溜槽将冰块放至储冰坑中码放好,每块冰之间都铺有稻草相隔,随后再用保温之物质如稻草等将全部的冰块厚厚盖好,等至气候炎热之时,遂将存冰取出向市场供应。五、六十年代的盛夏时节,在北京城内的副食商场,街边小店,用天然冰块冰镇的啤酒、北冰洋汽水随处可见。
    后因人造冰的大量使用,有数百年历史的冰厂迅速消失。
    冰窖口胡同处的冰厂撤消后,遗留下的储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为“青年湖”,并蓄水待用,但尚未确定具体用途。数年后在冰厂原址上修建了北京变压器厂。后北京变压器厂迁移,随后既成为目前状态。
    儿时经常随父到冰窖口胡同西口的加油站去看熟识的叔叔们下棋,而我的目光和思绪则更多地停留在那挂滿棚架的葡萄和飞舞的蝴蝶身上。
   “豁口”名字的由来应出于五十年代该处城墙被开挖破坏后,   “豁口”的出现使城内的新街口与城外北太平庄连成一片。极大地方便城内外居民的交通。
     儿时经常在“豁口”的木制公路桥下玩耍,把脸贴在那粗大的木桥柱上,感受着车辆通过的细微颤动;在清彻的护城河水中嬉戏,与小伙伴们共享摸蛤蜊的乐趣。
     童年的回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网友fhr 的跟贴:: Z( G7 Q+ X" e V* y
    相同的取冰方式,在京城各水域皆如此,“首体”下面原是个方块湖,冬天这里溜冰的人很多,为保留这块冰场,取冰工作就集中在紫竹院公园里,据说紫竹院公园是西郊最大的贮冰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