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问题来啦~~~
<p>松叔叔,您好!</p><p>我们身后就是领操台,也就是您说的检阅台。我还有幸在上面带过一次广播操呢!很有意思的!</p><p>您说的学生宿舍,在后来成为了我们的教学楼,而您说的教学楼却成了宿舍,但不是给学生住的。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在宿舍楼2层的窗台上吊死了一只白色的小猫,很恐怖的……</p><p>我翻过我这里,没有其他的学校照片。不过我会努力联系我的小学同学们,希望他们可以提供一些吧。</p><p></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古刹听松</i>在2007-4-19 11:40:37的发言:</b><br/><p></p>这些树很可能是当年我们栽的。</div><p>操场的地还是土地。我曾经有一次在田径队训练的时候摔得很惨……记得很清楚的!</p><p>校园里的大槐树很大,坐在下面很凉爽的!可惜在建新楼的时候被移走了。据当时老师说,凡是被砍或者被移的树基本上都有30年的树龄了,所以很有可能就是您们栽的哦~~~~</p><p>大槐树下面就是您说的北门了。在我们这个时代就已经变成了学校的大门。您们常走的那个门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院墙,外面是报社的宿舍。</p><p>有了新照片一定会发上来的~~~~也建议您们去chinaren的校友录上搜: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小学。那里应该会有学校新教学楼的图片。说不定还有老照片哦~~~~</p> <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在汽车局大院和周围大院,经常爆发小孩之间的群体冲突,比如我曾数次参加与河南和总工会大院的打架,所谓打架实际上和河南隔着条河,和总工会是隔着条铁路,互相漫骂和扔石头,我们一身都是劲,很团结,觉得好玩。<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但是很快这种武装冲突就停止了,因为几个大院的孩子们都踢足球,于是分别派出代表到各个大院下战表,举行足球比赛。河南与河北,和总工会,和三里河大院等这种自发的足球比赛都在我们大院和其他大院足球场如火如荼进行。记得是和哪个大院的比赛,我们老是输,于是组织者把我在一零一中的哥哥和其他几个也召回来。哥哥很卖力气,左冲右突,勇不可挡,那场球观众很多,旁边很多人都不认识,问“这小子挺猛,没见过,是谁?”。我们大院有名的一个小混混公志安马上指着我说“101的。阿月他哥(家里和伙伴们都叫我阿月),小混混公志安老是欺负我,留级好几年了,我很怕他,从那以后一直对我很好。<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无论是我们汽车局大院还是其他大院,和我后来的一机部子弟小学,整个五十年代,北京的足球运动的普及开展非常好,已经达到狂热的程度。我以后到过吉林延边,广东梅县等足球之乡看过,当时北京的足球普及程度也不相上下,但是由于地皮的紧张,各个单位的足球场全都盖房子了,缺乏场地,不能在清少年中普及足球运动,这也是我们国家足球运动老上不去的原因。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青少年的体育身体素质在全国也是一流的。体育健壮了孩子体魄,培养坚毅的性格,同时也拉近了孩子们的亲情距离,但是现在的家长宁愿给孩子投资音乐,绘画美术,而不情愿孩子多一点参加体育运动,这是叫人很费解的。<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到汽车局大院还有一个插曲就是我外婆。我外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每月都要吃斋,我家在一楼,可能方向有规定,她就在家里朝着大院的窗户点香,磕头,嘴里念念有词。惹得院里小孩驻足观看不说,甚至爬上窗户大呼小叫,就是我的最好的朋友大年,二宝,小林也不例外。弄得我很没有面子,我警告他们不要捣乱,否则绝交,他们谁都不理,我很生气。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跟外婆说,你拜那玩意有什么用,弄得我抬不起头来。外婆很生气,上来给我一巴掌,说“他们闹就闹,我磕我的头,有什么关系。我磕头不是求菩萨保佑你们吗?"爸爸很严肃的说“老人的习惯一定要尊重,以后一定不要再说什么。<font face="宋体">”</font>第二天,爸爸在家,把捣乱的孩子叫到家里,跟他们说,尊重老人和他们的习惯的道理,孩子们很快就不在骚扰了。过几天,大年跟我讲,他爸爸知道这件事情了,狠狠训了他一顿,他的奶奶在江苏老家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小孩们在昏天黑地玩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们夜以继日的忙碌着,机械工业部办公大楼经常彻夜通明到午夜,全国最聪明的头脑集中在这里,精心策划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蓝图。我父亲很快提拔为专管生产设备的处长,主管全国的大型机电设备的审批和调配,整天和全国各地大型企业的厂长,老总们打交道,也经常到我们家来,但是从来不见请客送礼之事,比较现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那时全国上下民风的淳朴可以说达到了极至。</span>[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14:31:28编辑过]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狗狗看着我</i>在2007-4-19 22:28:30的发言:</b><br/><p>操场的地还是土地。我曾经有一次在田径队训练的时候摔得很惨……记得很清楚的!</p><p>校园里的大槐树很大,坐在下面很凉爽的!可惜在建新楼的时候被移走了。据当时老师说,凡是被砍或者被移的树基本上都有30年的树龄了,所以很有可能就是您们栽的哦~~~~</p><p>大槐树下面就是您说的北门了。在我们这个时代就已经变成了学校的大门。您们常走的那个门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院墙,外面是报社的宿舍。</p><p>有了新照片一定会发上来的~~~~也建议您们去chinaren的校友录上搜: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小学。那里应该会有学校新教学楼的图片。说不定还有老照片哦~~~~</p></div><p>谢谢你了,狗狗看着我小小小校友,我们瞎猜乱想,你几句话就指点迷津了。你们的那些大槐树就是我们当年栽的。我们探讨了半天的大门原来也移到北边去了。</p><p>我们一定去chinaren的校友录上搜母校,更请你帮助收集老照片上传,因为校友中你最年轻而且是学校大队长级的干部,比较方便收集到老照片。</p>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4/20074201016135690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50年代的汽车局大院,现在已是博物馆,河南、河北还可看出,老房子也拆了不少,足球场是没有了。 <p>这条河,小时候先我们小孩在里边游泳,后来大人也来游,到六十年代有专门的游泳场,可是后来可能是污染原因,两岸封闭起来。</p><p>是的,老爸工作的办公大楼,m马达你经常办事的办公楼已经没有了。河南,河北的桥也没有了,汽车局大院一大半的地方已经叫房地产商们开发了,至于白云路铁路50年代末就拆掉了。</p><p>想起辛弃疾的诗:</p><p>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r/>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r/>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br/>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r/><br/>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br/>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r/>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br/>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r/></p><p></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古刹听松</i>在2007-4-20 8:22:19的发言:</b><br/><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在汽车局大院和周围大院,经常爆发小孩之间的群体冲突,比如我曾数次参加与河南和总工会大院的打架,所谓打架实际上和河南隔着条河,和总工会是隔着条铁路,互相漫骂和扔石头,我们一身都是劲,很团结,觉得好玩。<span lang="EN-US">
<p></p></span></span></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但是很快这种武装冲突就停止了,因为几个大院的孩子们都踢足球,于是分别派出代表到各个大院下战表,举行足球比赛。河南与河北,和总工会,和三里河大院等这种自发的足球比赛都在我们大院和其他大院足球场如火如荼进行。记得是和哪个大院的比赛,我们老是输,于是组织者把我在一零一中的哥哥和其他几个也召回来。哥哥很卖力气,左冲右突,勇不可挡,那场球观众很多,旁边很多人都不认识,问“这小子挺猛,没见过,是谁?”。我们大院有名的一个小混混公志安马上指着我说“101的。阿月他哥(家里和伙伴们都叫我阿月),小混混公志安老是欺负我,留级好几年了,我很怕他,从那以后一直对我很好。<span lang="EN-US">
<p></p></span></span></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无论是我们汽车局大院还是其他大院,和我后来的一机部子弟小学,整个五十年代,北京的足球运动的普及开展非常好,已经达到狂热的程度。我以后到过吉林延边,广东梅县等足球之乡看过,当时北京的足球普及程度也不相上下,但是由于地皮的紧张,各个单位的足球场全都盖房子了,缺乏场地,不能在清少年中普及足球运动,这也是我们国家足球运动老上不去的原因。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青少年的体育身体素质在全国也是一流的。体育健壮了孩子体魄,培养坚毅的性格,同时也拉近了孩子们的亲情距离,但是现在的家长宁愿给孩子投资音乐,绘画美术,而不情愿孩子多一点参加体育运动,这是叫人很费解的。<span lang="EN-US">
<p></p></span></span></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到汽车局大院还有一个插曲就是我外婆。我外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每月都要吃斋,我家在一楼,可能方向有规定,她就在家里朝着大院的窗户点香,磕头,嘴里念念有词。惹得院里小孩驻足观看不说,甚至爬上窗户大呼小叫,就是我的最好的朋友大年,二宝,小林也不例外。弄得我很没有面子,我警告他们不要捣乱,否则绝交,他们谁都不理,我很生气。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跟外婆说,你拜那玩意有什么用,弄得我抬不起头来。外婆很生气,上来给我一巴掌,说“他们闹就闹,我磕我的头,有什么关系。我磕头不是求菩萨保佑你们吗”?爸爸很严肃的说“老人的习惯一定要尊重,以后一定不要再说什么”。第二天,爸爸在家,把捣乱的孩子叫到家里,跟他们说,尊重老人和他们的习惯的道理,孩子们很快就不在骚扰了。过几天,大年跟我讲,他爸爸知道这件事情了,狠狠训了他一顿,他的奶奶在江苏老家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span lang="EN-US">
<p></p></span></span></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小孩们在昏天黑地玩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们夜以继日的忙碌着,机械工业部办公大楼经常彻夜通明到午夜,全国最聪明的头脑集中在这里,精心策划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蓝图。我父亲很快提拔为专管生产设备的处长,主管全国的大型机电设备的审批和调配,整天和全国各地大型企业的厂长,老总们打交道,也经常到我们家来,但是从来不见请客送礼之事,比较现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那时全国上下民风的淳朴可以说达到了极至。</span></div><p></p>顶!能不能加快速度啊?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古刹听松</i>在2007-4-20 8:22:19的发言:</b><br/><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小孩们在昏天黑地玩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们夜以继日的忙碌着,机械工业部办公大楼经常彻夜通明到午夜,全国最聪明的头脑集中在这里,精心策划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蓝图。我父亲很快提拔为专管生产设备的处长,主管全国的大型机电设备的审批和调配,整天和全国各地大型企业的厂长,老总们打交道,也经常到我们家来,但是从来不见请客送礼之事,比较现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那时全国上下民风的淳朴可以说达到了极至。</span></p></div><p>令人感叹!令人唏嘘!想起陈云他老人家,80年代要求把党风、社会风气恢复到50年代,确实是有道理的!!!</p> 机院附小的几位校长还有印象吗?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马达</i>在2007-4-21 19:07:02的发言:</b><br/>机院附小的几位校长还有印象吗?</div><p>我这里有两个附小的奖状,一个是校长潭文盛,另一个是周毅(?)。不知是否对?</p>
[讨论]
<p>马达、老三:俺来也!俺有幸拜读各位学友的回忆录,实在是令人高兴的事,俺也想与你们分享一下儿时的趣闻乐见。俺想会有更多的咱班的同学加入到你们的论坛中来的。祝二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 我们当时是好象一位姓马的男校长,级别挺高的,不怎么爱讲话,是一机部直接委派的。是高年级同学说的,我有印象。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灵之花</i>在2007-4-21 20:59:28的发言:</b><br/><p>马达、老三:俺来也!俺有幸拜读各位学友的回忆录,实在是令人高兴的事,俺也想与你们分享一下儿时的趣闻乐见。俺想会有更多的咱班的同学加入到你们的论坛中来的。祝二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div><p>欢迎儿时同伴加入!请多发帖子,回忆过去美好时光。</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三</i>在2007-4-21 20:58:07的发言:</b><br/><p>我这里有两个附小的奖状,一个是校长潭文盛,另一个是周毅(?)。不知是否对?</p></div><p></p>我印象中只有谭校长,还有个姜校长(女),好像是副校长。。我再问问同学吧。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雨中漫步</i>在2007-4-20 12:19:28的发言:</b><br/><p></p>顶!能不能加快速度啊?我已经迫不及待了。</div><p></p><p>对不起,这两天老有事情,正在写,请耐心等待。</p><p>往事如风,人生如梦,让我们共同重温儿时的美好时光,奉献给我们的母校。</p> <p> </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7-4/2007422103695935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p> 请教诸位:在网上看到这张照片不知道是那个年代的北京啊?</p> <p>我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校女校长是周毅,此人是从一机部教育局派来的.谭校长好像是接替她的后任(两位均是当时教育局科长级干部).此外回忆往事还记得:</p><p>1、困难期间机械学院中央大道两边把花草改种胡萝卜。秋收季节大学生前边收获,我们小学同学便后继深挖捡漏(找到后在衣服上擦两下即边吃边挖);</p><p>2、困难期间学校搞劳逸结合。下午好像没课,主要是自由活动。学校经常发给每人一包红薯面的炒面,晚自习后大家用开水冲炒面解决夜间饥饿问题;</p><p>3、困难期间学院大学生更加困难。每当我们食堂开饭时,经常有大学生透过玻璃窗看我们吃饭情形。我们同学中有人还那食物逗他们(食堂南墙临学院中央大道,与大道间隔一条排水沟);</p><p>4、每周六午餐后即可放学回家(在无校车接送后),食堂门口便别有一景。哥哥、姐姐找弟妹、要好同学相约结伴,各自奔走基本都不先回家,而是去玩和遛车(当时专找没去过的地方和不曾坐过的车而体验);</p><p>5、我曾带我妹妹们与老三去景山公园玩,碰上拍《小铃铛》中石小满与其妹妹在游乐园相找的一场戏。第二星期六又碰上在华侨大厦路口西南侧警察岗楼拍其妹妹席地而坐一场。</p><p>6、此外我和我班许越敏星期六下午爬东便门城楼一事。当时城楼内仍保持着古貌,楼内有很多层箭窗大概5至6层,从顶层到底层楼内是中空的约20多米高,整个楼心空空如也。仅在四周箭窗下由20~30公分厚的红漆脚踏木板围绕,一圈圈层层上绕至顶。板下由碗口粗的檩条横状支撑着,脚踏板宽大约100公分左右,向楼心一侧无遮挡扶手,我们俩一直拾板爬上顶层。当时小而傻,我们对楼板和檩条是否腐朽根本没有想像,一旦失足必定玩完,现每当想起此事仍后怕而惊。今年春节我们班聚会,仍与许越敏交流此事结论:“太傻”!</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葡萄园友人</i>在2007-4-22 12:07:09的发言:</b><br/><p>我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校女校长是周毅,此人是从一机部教育局派来的.谭校长好像是接替她的后任(两位均是当时教育局科长级干部).此外回忆往事还记得:</p><p>1、困难期间机械学院中央大道两边把花草改种胡萝卜。秋收季节大学生前边收获,我们小学同学便后继深挖捡漏(找到后在衣服上擦两下即边吃边挖);</p><p>2、困难期间学校搞劳逸结合。下午好像没课,主要是自由活动。学校经常发给每人一包红薯面的炒面,晚自习后大家用开水冲炒面解决夜间饥饿问题;</p><p>3、困难期间学院大学生更加困难。每当我们食堂开饭时,经常有大学生透过玻璃窗看我们吃饭情形。我们同学中有人还那食物逗他们(食堂南墙临学院中央大道,与大道间隔一条排水沟);</p><p>4、每周六午餐后即可放学回家(在无校车接送后),食堂门口便别有一景。哥哥、姐姐找弟妹、要好同学相约结伴,各自奔走基本都不先回家,而是去玩和遛车(当时专找没去过的地方和不曾坐过的车而体验);</p><p>5、我曾带我妹妹们与老三去景山公园玩,碰上拍《小铃铛》中石小满与其妹妹在游乐园相找的一场戏。第二星期六又碰上在华侨大厦路口西南侧警察岗楼拍其妹妹席地而坐一场。</p><p>6、此外我和我班许越敏星期六下午爬东便门城楼一事。当时城楼内仍保持着古貌,楼内有很多层箭窗大概5至6层,从顶层到底层楼内是中空的约20多米高,整个楼心空空如也。仅在四周箭窗下由20~30公分厚的红漆脚踏木板围绕,一圈圈层层上绕至顶。板下由碗口粗的檩条横状支撑着,脚踏板宽大约100公分左右,向楼心一侧无遮挡扶手,我们俩一直拾板爬上顶层。当时小而傻,我们对楼板和檩条是否腐朽根本没有想像,一旦失足必定玩完,现每当想起此事仍后怕而惊。今年春节我们班聚会,仍与许越敏交流此事结论:“太傻”!</p></div><p>葡萄园友人的回忆没错,尤其是在景山公园看拍电影的情景印象太深了。是在景山的西南角儿童乐园里。导演是谢添吧?石小满和那个女孩都比我们小,还有阿姨哄着,表现好可以记五分,否则记四分。</p><p></p><p></p> <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接着我就要上小学了,哥哥和伙伴们的哥哥,姐姐当时上的都是复兴门内的奋斗小学那样的北京和其他名校,但是轮到我们上学时,已经开始类似我们现在的分片招生了。我和同龄的小伙伴只好上了附近的真武庙小学,<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真武庙小学是典型的北京地方小学,冬天,记得我们每天天不亮就赶往学校了,一个女生是我们的班长,每天来的很早生炉子,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北京女孩,团圆脸,大眼睛,扎着两个小辫子,说起话来,一口纯正的京腔。<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她很早就到学校来把炉子点着,我们来了以后就一起烤火,她总要把带来的馒头在炉子上烤,顺便烧杯水什么的。烤馒头的香味扑鼻,弄得我直咽口水。她也看出来了,掰点给我们,如果是男生我们早接了,甚至亲自动手,但是女生我们不好意思。女班长很善解人意,说你们下次也带馒头来烤就是了。我和大年也带馒头来烤,其他又陆续有同学带,教室里充满烤馒头香味,久久不散。班主任宣布,立即停止带早点到学校来,否则严加惩处。当然,班长除外,因为她要生炉子。<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周围市井人家,杂色人等很多,免不了一些小混混演出一些全武行。比如,我们正在白云路的火车道卡等候火车开过,一个学校的小混混在一帮社会混混的追击之下,不要命的冲过道卡往前逃命去了,接着火车就呼啸而过,把周围的人都吓出一身的冷汗。<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班主<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任丁"></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任丁<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老师平时也很和言悦色的,但是是对我们这样的学生,对一些有劣迹的学生,有时也搞暴力。我们班上一个留级几年的学生,有偷东西习惯,一次让老师当场搜出他偷别人的东西,只听一声巨响,这个小混混已经被老师连椅子一起,一个屁股墩掀翻到地上,然后提着耳朵揪到教室外边,哇哇在外面大哭,我们简直都吓傻了。<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学校文体方面就不怎么敢恭维了,只记得丢手绢什么的游戏很多,虽然不是足球,田径那么轰轰烈烈,但也留下很多童年稚趣。我的同桌是个叫包蓓蓓的小姑娘,白白胖胖的,不爱讲话,很老实,有一次他问我“季月,你知道丢手绢游戏为什么你老挨抓吗?<font face="宋体">”</font>我很茫然:“不知道啊。”她笑了笑:“因为我们几个女生认为你最傻,好抓。<font face="宋体">”</font>当时听了没觉得什么,但是过后一寻思,象包蓓蓓这样老实巴交的小姑娘都在后边算计我,确实我挺窝囊废的。<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在真武庙小学小学上学的第二年,家里出了件大事,奶奶因为晚上给我和弟弟盖被子,中风卧床不起了,我很内疚,奶奶随之两腿瘫痪,大小便失禁。我家对门就是汽车局大院卫生院的院长,他看了以后对爸妈说,老太太可能不长了,要准备后事了。姑妈和爸妈商量把在南方老家的大伯母接来,共同照顾奶奶。<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大伯母皮肤很白,比我妈妈还年轻好几岁,但是很胆小的样子。大伯母实际上是我大伯伯的二房,大<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房"></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房<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太太早去世了。大伯伯是历史反革命被人民政府枪毙了。大伯母的独子,我的堂哥被株连,高考落榜,一直在农村。很多年后,他告诉我他爸爸即我的大伯伯是国民党军的一个师长,解放战场被击溃后,逃回了老家。没过多长时间,有亲戚传消息来,马上要镇反,你快逃。那天半夜,天下着雨,还有雾,大伯母带着才<span lang="EN-US">5</span>,<span lang="EN-US">6</span>岁的堂哥,送大伯伯上路,决定逃往上海,投奔我们家。可是因为有雾迷了路,绕了半天却又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大伯长叹一声说,“老天爷不让我走啊,回去吧,到上海还株连我弟弟。<font face="宋体">”</font>就在当天被带走,第二天就枪决了。战争期间,双方都可能丧失人性,这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的规律。老人们都先后作古了,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让这些人间悲剧永远成为历史吧。<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大伯母在奶奶去世后,爸妈又介绍到汽车局大院几户人家做过保姆,但是最终她到一家有名的大医院做了清扫工,一干就是三,四十年,为了表彰她对医院的贡献,医院破例给了她一分退休工资。谁也不知道,这个满脸沧桑扫了几十年医院大厅的老太婆,曾是国民<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党师长的"></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党师长的<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personname>太太。大伯母后来找了一个自称为科长的后老伴,但是后来看是个假牙。当得知我母亲去世的消息,她大哭着对我说,“阿月,我生为你们季家人,死为季家鬼,不是你爸妈,我怎么能来到北京。<font face="宋体">”</font>听了我也很伤心。<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一天,爸妈认真的对我说,决定让我在下学期转学到一机部子弟小学。爸爸拿着部里文件,是关于下一年度一机部子弟小学招收转学生的通知。<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一机部子弟小学据网友考证建于<span lang="EN-US">1955</span>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是以一机部子弟为主的干部子弟学校。学校是由当时的部长黄敬动用部长基金设立的。校址在朝阳区北京机械学院内。</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1958</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年北京机械学院成立,后改名为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p></p></span></p><p></p><p></p><p></p><p></p><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老爸对我说,这个学校刚刚成立一年,这是一所很好的住宿制学校,你以前太小,我们不放心,现在,你也大点了,住宿制提高你的自理能力,你这方面比较差。我当时听了觉得好奇又很高兴。但是,老爸又补充说,现在不是刚刚成立,大量招生,每个年级只有少数的空额,因为由国家给予伙食补助(吃饭不要钱),报名的很多,要考试择优录取。这是考试时间和规定通知。我一看是暑假</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8</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月</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3</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号,地点是朝阳门外学校。</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p></p></span></p><p></p><p></p><p></p><p></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7 15:30:5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