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然客 发表于 4 天前

《称呼》

《称呼》   昨天去宫门口买面条,我前边一个老年妇女对窗口里的售货员说“丫头,我要二斤手擀面,五个豆包”,里边的姑娘大约20岁左右一边称重一边唠叨“谁丫头啊”,外边的老年妇女听见了就说“我在家叫我闺女就是叫丫头”,窗口里的姑娘说“丫头不是骂人吗?”没等老年妇女说话旁边一位老大爷接上话茬“姑娘,叫你丫头是亲近你,也是长辈对孩子的昵称,你想多了跟丫头养的不挨着。姆们北京人对没出阁的女孩都叫丫头或者闺女,姑娘”,窗口里的姑娘不言语了。看来北京人说话外地人又时候不理解也不奇怪,例如,“爷们儿”是北京男人对长辈或晚辈统一称呼,“爷们儿你这是去哪啊?、老少爷们儿们、是爷们儿你就站起来!等等”老北京话的魅力就在于它特有的京城文化,北京老话里有许多要有儿话音的句子来表达听起来让人非常明白,不易混淆比如说“前门”与“前门儿”就是两意思,前门是地名,前门儿是指前后的门儿,我们做公交车都是前门儿上后门儿下或是中门儿上前后门儿下。还有有些外地朋友乱用儿话音,有一次去超市就听到一个卖熟肉的柜台的小姑娘吆喝“活腿儿特价了”,在这里火腿就不要加儿话音了,火腿是吃的,“活腿儿”就不知为何物了。   现如今京城文化有点乱了,一些网络语言夹杂人们的生活用语中让人匪夷所思其实这些都是语言不规范的结果“鸡汤、佛系、小鲜肉、小萝莉、老公等”听起来让人别扭。    总之老北京话或北京老话是城京文化的结晶,要珍惜,保护这些北京人的精髓,对于北京老话来讲您记住喽,幽默、风趣、有哲理。                                          九城了然   2025. 1.16.

董瑞征 发表于 4 天前

京城这地儿,自古风水宝地,各色人等都想在这儿抻抻筋,试试拳脚。碰一鼻子灰滚犊子有之,适者生存下来也有之,北京爷就坐在沙发里看着他们闹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挺好。

REALTOM 发表于 4 天前

还真别不当回事儿,2200万所谓市民,土著也就200,剩余2000才是主流!!:Q:Q

百事顺遂 发表于 4 天前

也就老人还说北京话,即使是北京土生的小年轻也不大会说老北京话了。时代在变化,语言也随着变化,不足为奇。

七旬老叟 发表于 4 天前

刘家成在他的几部所谓的京味儿的电视剧中把他们大院儿的“伪文化”强加上“京味儿”。比如称呼,他把堂兄弟姐妹说成表兄弟姐妹。还有央视春晚中崔永元和赵本山,宋丹丹之间的关系,崔永元叫白云“大妈”叫黑土“大叔”白云黑土就由夫妻变成了小叔子和嫂子了。

goujiba 发表于 3 天前

孙子         老北京话

了然客 发表于 3 天前

董瑞征 发表于 2025-1-18 19:01
京城这地儿,自古风水宝地,各色人等都想在这儿抻抻筋,试试拳脚。碰一鼻子灰滚犊子有之,适者生存下来也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不假。

了然客 发表于 3 天前

REALTOM 发表于 2025-1-18 19:54
还真别不当回事儿,2200万所谓市民,土著也就200,剩余2000才是主流!!

一代新人换旧人,乡音都在五环外。

了然客 发表于 3 天前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5-1-18 20:46
也就老人还说北京话,即使是北京土生的小年轻也不大会说老北京话了。时代在变化,语言也随着变化,不足为奇 ...

一声叹息,京味儿越来越少。

了然客 发表于 3 天前

七旬老叟 发表于 2025-1-18 22:49
刘家成在他的几部所谓的京味儿的电视剧中把他们大院儿的“伪文化”强加上“京味儿”。比如称呼,他把堂兄弟 ...

您说的是,乱了辈分。

了然客 发表于 3 天前

goujiba 发表于 2025-1-19 11:16
孙子         老北京话

这句,京味儿特浓。;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