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巷
陕西巷的相公堂子“相公堂子”指的就是男娼妓也就是“京剧男旦”,这些人也被称之为“像姑”,像姑,顾名思义,就是容貌像姑娘般秀美的童伶旦角,又叫‘相姑’、‘相公’、‘男妓’。这些“相公堂子”自然是会戏剧艺术的。清末政府严禁八旗官员狎妓,于是蓄养像姑之风盛行。像姑多是优伶兼营,故狎像姑有时又称狎优、挟优。乾隆年间,北京伶人的下处比较分散,到了道光年间,趋向集中,主要在北京的陕西巷、韩家潭、樱花斜街等地。四喜班住陕西巷。四喜班是清戏曲班社。北京“四大徽班”之一,嘉庆时以徽班兼演昆曲著名,道光以后所演渐纯为京剧。张二奎、王九龄、刘赶三、杨鸣玉、梅巧玲、时小福、孙菊仙等均隶属此班。像著名的京剧“同光十三绝”之一的四喜班梅巧玲(梅兰芳祖父(1842—1882,字慧仙,苏州人,四喜班著名的旦角演员)就曾经有自己的私寓“景和堂”,并且也有一批“相公堂子”。堂子里的像姑与科班中的戏子本是两途,但像姑为了多挣钱、挣大钱,没有不习戏登台入梨园行的,遂带得梨园行风气大变,格外看重色艺双全了。因此,像姑多为年少者,出色者多在二十岁以下,称为娈童、优童、歌童等。在宴集、听戏、野游、打茶围……诸多的娱乐项目中,“打茶围”,也就是“逛堂子”,是最红火、最具吸引力的一种。每天晚上,八大胡同一带,无数门口高悬羊角灯的小院子里,都是灯火辉煌、肴核齐备,无数年轻美貌的歌郎,时刻都精神抖擞地等待着顾客的光临。狎像姑的官吏与像姑的关系是商业性的主客关系。因此,某一客独占了(“自持”)某像姑,就会受到众客的嗔怪。凡与某一像姑要好,且被其依为靠山的人,俗称“老斗”。相公堂子与妓院有传承关系。光绪中叶以后,狎妓禁令松弛,这使得官员狎妓之风空前鼎盛起来。此时的妓馆高张艳帜,车马盈门,有些地方的官场甚至酒席间无妓不饮,无妓不欢。。与此同时,狎像姑之风则渐趋衰颓。民国时期,沿流播之余绪,此风又高炽。只是这些史实往往在戏剧史的书写中心照不宣地给抹杀了。清末名妓赛金花的自述也可以佐证:“我们在京就住在李铁拐斜街的鸿升店内——这时如韩家潭、陕西巷、猪毛胡同、百顺胡同、石头胡同等地,住的差不多全是妓女、像姑,这一带非常繁华。” 陕西巷中段的东侧有条“榆树巷”,原名为“榆树大院”,尽头1号院据说是赛金花(1870-1936)当年所在的小班“怡香院”,这座年久失修的二层砖楼,如今是单位的职工宿舍。陕西巷里当年以清吟小班居多,52号的二层小楼就是小凤仙当年所在的小班“云吉班”。陕西巷
图1太大了,没删掉,补发一张。陕西巷
陕西巷发这个帖子,不是想谈陕西巷人所共知的陈年旧事,而是想谈陕西巷中的番菜馆。 本文视角独特,勾勒出前门外八大胡同的另一个侧面~相公圈子,这是少有人触及的话题。 “陕西巷中的番菜馆?”小白先生似乎还没发完这个主题吧?:o逛八大胡同吃番菜确实是与众不同的享受。;P
陕西巷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2-26 18:48本文视角独特,勾勒出前门外八大胡同的另一个侧面~相公圈子,这是少有人触及的话题。
八大胡同没有相公堂子就不会有妓院。戏剧家齐如山先生也在回忆中说后来的妓院是在相姑堂子之后发展起来的:“私寓又名相公堂子。在光绪年间,这种私寓前后总有一百多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四五年中,就有五、六十家之多。(八大胡同)韩家潭一带没有妓馆,可以说都是私寓。”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天上有很多各司其职的神仙,比如专门负责男女之间爱情,给情侣穿红线的月老等等,而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爱情自然也有专门的神仙来负责,这负责男男之爱的神仙,传说中就是兔神,所以,后来老北京对这些相公堂子里的特殊工作人员就有了另一种称呼,叫作兔儿爷,这实际上是一种蔑称。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2-26 20:50
“陕西巷中的番菜馆?”小白先生似乎还没发完这个主题吧?
逛八大胡同吃番菜确实是与众不同的享受。
想说说吃番菜与八大胡同环境的关系,也是从您说的番菜馆这一主题才想到陕西巷的。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6 22:50
八大胡同没有相公堂子就不会有妓院。戏剧家齐如山先生也在回忆中说后来的妓院是在相姑堂子之后发展起来的 ...
小时候听说过“兔儿爷”,但不知其中原委。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6 22:55
想说说吃番菜与八大胡同环境的关系,也是从您说的番菜馆这一主题才想到陕西巷的。
好啊好啊,愿闻其详!:victory::handshake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6 22:50
八大胡同没有相公堂子就不会有妓院。戏剧家齐如山先生也在回忆中说后来的妓院是在相姑堂子之后发展起来的 ...
原先听到过我国一位京剧顶尖大师年轻时曾与瑞典王子发生的轶事传闻,“她”的行为就被票友们在背后以“兔子”相称。我原以为是因为兔子雌雄难辨才有此戏称,敢情还有兔神掌管同性恋这样的缘由。:victory:;P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2-27 00:43
好啊好啊,愿闻其详!
醉琼林中西饭庄《京华百二竹枝词》里面说:“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深巷醉琼林。”就是说,醉琼林开设了在前门外陕西巷,很多楼阁,不管你是喜欢吃中餐还是西餐,都有。竹枝词这里说的就是醉琼林中西饭庄饭庄里面有番菜馆和粤菜馆,由广东人冯玉珊所开设。据说醉琼林番菜馆是中国人在北京开设的第一家番菜馆。醉琼林至少在1903年(光绪29年)12月就已经经营西餐,早于1907年万牲园来远堂的燕春园番菜馆。粤菜馆北上晋京,之所以选择西餐先行,这与西餐源起广州,粤人早擅其技有关,更与粤宦在京,早以西餐待客有关;“西餐先行”,即以西餐或曰番菜为招徕。西餐厨师往往是广东籍官员的家厨或者是清政府外交部门的官厨。西餐馆之所以开在八大胡同的陕西巷,是当时官场宴饮离不开相公妓女,无倡优不宴,无倡优不欢。当时正是陕西巷倡优制度转换时期,“相公堂子”的房舍、设备、规矩逐步由“清吟小班”和“茶室”传承接手,倡优同在胡同之中,想要“开盘”非常容易。“开盘”通常是叫妓女来陪酒吃饭唱小曲的意思。现在借用“开盘”一词,在楼市,开盘指的是房地产项目首次大卖;在股市,指的则是每天股市开始交易。醉琼林中西各菜,可任意点取,一时士大夫皆颇为赞赏,座客常满,非先期预定不可。开业不久,天津《大公报》就追踪报道。《行乐及时》,1903年12月10日第2版《行乐及时》的报道,称某大员在醉琼林宴客,左抱名优,右拥名妓,的确先声夺人,显其高档:“十八日晚间有某大员在醉琼林宴客,飞纸招花,侑觞娱宾,一时名优名妓交错一堂,某大员左抱右拥,顾盼自豪以,为行乐及时云。”《大公报》天津版1903年12月27日第2版)通过一则《不谙世故》轶闻的报道,进一步彰显了醉琼林的档次:“某尚书于日前在醉琼林宴客,早晚两席,备极丰腆。有客于席间询及东三省事,尚书顾左右而言他,同座者咸嗤是客之不谙世故云。”醉琼林还举办某省在京官员的团拜会,比如1905年8月7日,新蒙委任的广西府县官员,就是团拜于此:“新拣广西差遗委用之知府以下、知县以上各员,于本月初七日在醉琼林番菜馆举行团拜欢会,一时冠盖纵横,联合寅谊,亦官场一团体也。”(《拣发官员团体》,《大公报》天津版1905年8月12日第2版)。许宝蘅(1875—1961),书法家。清末举人。曾任北京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当年频频赴宴醉琼林,《许宝蘅日记》所附《夬庐居士年谱》,多记席上风流:1906年5月7日:六钟十分赴醉琼林,履平、锡侯所约,同坐为李□□、张彦云、王蕙庭、章乙山、吴震修、周荃孙、陆春方,召伶侑酒,有名小梧桐者,能琵琶,略能弄弦却不精,歌喉甚粗,在今日已为难得者。尝与仁先谈近世人才,不独政治、文学风流稍歇,即僧侣、倡优亦迥不如昔,可叹。那位叫小梧桐的名伶艺术水准虽不高,都已经不好找了。1907年,《顺天时报》对醉琼林店面扩张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其中一篇写道:“陕西巷醉琼林中西饭庄,新近在后院,又添盖一层西式大楼房,六月被便动工,到本月方才造成。是三楼三成,一律用红砖砌成的。屋门都是洋式,用五色玻璃嵌配。内容间料,特别宽大,可以容下大圆桌四桌酒。”醉琼林中西餐可以分开,其中“楼下三间都是中国菜”。民国成立之后,1913年3月2日,北京八大胡同的花界首次举办新式选秀活动,组织者为北京《民主报》。依前清旧例,仍设才、情、色、艺四科,胜出者不再称状元、榜眼、探花,改称为博士、学士,每科评出博士一名,学士若干。颁奖大会在醉琼林举办。才科博士金秀卿、艺科学士鲍飞云做为代表在颁奖大会上作了发言,胜选名单中有一位陕西巷云吉班的,是色科学士洪红宝,可见小凤仙此时还只是云吉班中的一般风尘女子,没能在颁奖大会时吃番菜。1917年初,醉琼林就关张倒闭了:“启者:兹有北京陕西巷醉琼林饭庄舗底家具等件,现由该舗主张茂林倒与华丰楼开设饭庄,所有原开醉琼林存欠账目酒席等票,以及公款私债纠葛不清等事,均有旧主张茂林铺自行清理,不与新业主相干,恐未周知,特此声明。北京华丰楼新业主启。”(《紧要声明》,《申报》1917年3月18日第4版)从这则声明中,醉琼林的主人,不知何时,已经由冯玉珊变更成张茂林了。而之所以变更,肯定是由于经营不善,当然味道也不可维持旧有品质;新接手的人,又不能较好地加以改进,以致关张。华丰楼后来也经营不善倒闭了。30年代陕西巷的鑫华番菜馆是否在醉琼林中西饭庄故址则不得而知。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7 23:06
醉琼林中西饭庄《京华百二竹枝词》里面说:“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深巷 ...
读过您这段有关醉琼林的介绍文字,能感受到百多年前的才子佳人们在这座中西合璧的消金窟中度过的是何等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想起即便是当年的北大文科学长等思想界精英人物也同样不能免俗,在八大胡同流连忘返……还真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呐!;P
原来“开盘”一词竟然源于吃花酒,长知识了!:victory::handshake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2-28 01:26
读过您这段有关醉琼林的介绍文字,能感受到百多年前的才子佳人们在这座中西合璧的消金窟中度过的是何等纸 ...
那是时代风气,据北大文科学长胡适的《藏晖室日记》统计——
59天之中,胡适聚众赌博15次,跑到妓院和妓女深入交流感情10次。有时候,胡适甚至要以赶场的方式安排自己的档期。比如,1910年2月12日,胡适先是跑到妓院。跟一名非正经职业女性进行了实战切磋。之后又伙同一帮基友去“打茶围”——就是和妓女坐在一起谈理想谈人生。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8 08:35
那是时代风气,据北大文科学长胡适的《藏晖室日记》统计——
59天之中,胡适聚众赌博15次,跑到妓院和妓 ...
承前辈学长之德行,领时代潮流之先锋。;P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2-28 10:02
承前辈学长之德行,领时代潮流之先锋。
蔡元培整顿北大后,去八大胡同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之先锋”。在蔡元培整顿北大之前,大量北大学生老师去八大胡同鬼混,搞得学校名声很不好。蔡元培成为北大校长以后,组成了一个进德会,宗旨之一为:不嫖妓。很多教授对此不赞成,不加入这个会,仍然去八大胡同。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则是进德会会员,还是甲种会员并以152票当选为评议员。1919年初,北平某报纸刊登了陈独秀在八大胡同打架,以其与北大诸生同昵一妓,因争风吃醋抓伤妓女下体。稍后陈独秀被北大处理,失去了文科学长的职务,成为文学院的普通教授。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8 10:28
蔡元培整顿北大后,去八大胡同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之先锋”。在蔡元培整顿北大之前,大量北大学生老师去 ...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P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2-28 20:58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有缝的蛋也会引来外国苍蝇。;P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8 23:14
有缝的蛋也会引来外国苍蝇。
就像大鼻子喜欢华夏小鼻子小眼小脚的柴火妞一样,中土人士喜欢没滋少味舞刀弄叉呲呲冒血的番菜,都是为了寻找异国情调的新奇刺激而已!:P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2-29 00:18
就像大鼻子喜欢华夏小鼻子小眼小脚的柴火妞一样,中土人士喜欢没滋少味舞刀弄叉呲呲冒血的番菜,都是为了 ...
早期的茶楼酒肆,一般围绕这些风月场所而展开——风月场所打茶围甚至开大厅(饮宴的不同规格形式)的饮食需求,当然没法靠自烹来解决,而是取诸周边的茶楼酒肆。举大汉奸郑孝胥的例子,他后来跟海上名伶金月梅打得火热,一度蓄为侍妾,但食宿于金的娇屋时,自烹的就只有粥面,其他稍为讲究一点的饮食,都是取之于外。尤其是外埠的菜帮,更是以风月游乐场为初来乍到的立足之地。民国食品大王冼冠生就直言这是他和广帮同行们的经验;广帮进京开设的第一大饭庄醉琼林,就在北京的冶游中心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以“西餐先行”开设番菜馆,在北京西餐史的背后,是清末民初北京精英和市民的社会生活史和官场的政治生活史。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9 09:04
早期的茶楼酒肆,一般围绕这些风月场所而展开——风月场所打茶围甚至开大厅(饮宴的不同规格形式)的饮 ...
如果说醉琼林是老广最早进京带来的粤菜和由广东沿海登陆的西餐品种,那么就引出来一个问题,上海自开埠以来就引领着全国开放吸收传播西方文化的脚步。那么全国近现代第一家西餐馆是出生在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还是首善之区外交人员集中的北京?亦或是进出口贸易中心、鸦片战争导火索的广东呢?:dizzy: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2-29 21:09
如果说醉琼林是老广最早进京带来的粤菜和由广东沿海登陆的西餐品种,那么就引出来一个问题,上海自开埠以 ...
西餐和“正规”的西餐馆不是同一概念。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只有广州能“一口通商”,西餐伴随着商贸往来被引入。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在广州设立了十三行,大批西洋商人来到中国,于是十三行就有了专门做西菜的厨师。广州的一些行商,也经常邀请西方商人到私宅宴饮。于是西餐逐渐成为广州上层社会的“家宴”,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和炫耀功能。道光四年(1824)赵文恪在其年谱中述及其游粤时“登夷馆楼阁设席大餐”,可见此时去夷馆吃西餐已经成为了广州官场的时尚。西餐厅属于十三行接待内宾外宾的食堂。1860年,洋行担任帮厨侍仆的广东人徐老高,习得了西餐技艺,和老板闹翻了,干脆自己出来摆路边摊煎牛扒,攒够钱之后,清光绪十一年(1885)开了中国第一间华人经营的西餐“太平馆餐厅”。成为广州最早出现、初具规模的西餐馆。摆路边摊煎牛扒,不能算正规的番菜馆。1846年,英商阿斯脱豪夫·礼查在英租界和上海县城之间的洋泾浜旁边,创办了一家名为阿斯脱饭店的旅馆,也经营英式西餐。是小旅馆的餐室,不是专门的西餐厅。至于上海第一家有名可查的西餐馆,有说是1853年开办的老德记西餐馆的,有说是1868年的亨白花西菜馆的,有说1879年,福州路的一品香英法大菜馆开业,也有说是1882年的一品香番菜馆的,资料不全,说法有争议。“西餐之家”说北京燕京洋楼是中国最早开设的一家正规西式饭店。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在1864年由美国传教士哈尔格(Thomas Bryson)创办。 中国西餐史与北京西餐史由于资料不全,都很难写。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2-29 22:13
西餐和“正规”的西餐馆不是同一概念。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只有广州能“一口通商”,西餐伴随着商贸 ...
真厉害!您能把这些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西餐餐厅时间地点的资料发掘出来并一一列举,足见功力深厚!:victory: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3-1 00:24
真厉害!您能把这些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西餐餐厅时间地点的资料发掘出来并一一列举,足见功力深厚!:victo ...
我也只是了解一点西餐史的皮毛,在网上拾人牙慧而已。陕西巷醉琼林的资料网上并不少,再补充一点较为重要的:醉琼林,是京城最早的粤菜馆,也是最早的“中西一堂”饭馆,开业于前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摘)观潮新消费潮壹2022年10月11日 13时 醉琼林的西餐,仿照英法大餐的烹调方法,又能兼顾中国人的口味,火候得宜,浓淡合适;醉琼林“中西一堂”的特色,预备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同时参加的宴会,并准备中外两种肴馔,以便联络邦交,敦和睦谊。为此他们特别在后院修盖了多间新楼,外观样式参照西洋风格,为的是外国人来宴会,可有宾至如归之感。每到星期日,这里便是东瀛、西欧、北美等各邦人士聚会、交流的场所,一切洋酒和来自东南亚、埃及的上等烟一概齐备,要喝就喝,要抽就抽,非常方便。这样的“文明饭庄”,前门外只有这一家。一些大型政商活动,都不避“香艳”,设席于此。1912年11月17日,中央商学会全体干部在醉琼林欢迎各省工商会议代表,到者百余人,极一时之盛。鲁迅先生都曾多有履迹于此:1913年9月10日,“晚寿洙邻来,同至醉琼林夕飧,同席八九人”。1914年1月16日,“晚顾养吾招饮于醉琼林”。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3-1 07:55
我也只是了解一点西餐史的皮毛,在网上拾人牙慧而已。陕西巷醉琼林的资料网上并不少,再补充一点较为重要 ...
这醉琼林简直就是当年的国宾馆啊!:victory::lol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3-2 00:05
这醉琼林简直就是当年的国宾馆啊!
陕西巷在北京西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也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醉琼林中西饭庄的故址在陕西巷什么地方?还有遗迹吗?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3-2 09:20
陕西巷在北京西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也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醉琼林中西饭庄的故址在陕西巷什么地 ...
搜集能找到的所有线索,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比对,我觉得应当能够有所发现。:victory::handshake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3-2 12:33
搜集能找到的所有线索,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比对,我觉得应当能够有所发现。
找到醉琼林番菜馆的故址很难,在晚清民初弄出那么大的动静,研究宣南文化的人几乎都不曾提及。研究八大胡同的张金起的《八大胡同里的尘缘旧事》中好像也未谈“醉琼林”这几个字,书里关于小凤仙的传奇故事倒是不少。这里谈一点个人的妄语,醉琼林番菜馆渺无踪迹,陕西巷22号“上林仙馆”说法混乱,身世不明,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关联的线索吗?
陕西巷22号上林仙馆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3-3 16:15
找到醉琼林番菜馆的故址很难,在晚清民初弄出那么大的动静,研究宣南文化的人几乎都不曾提及。研究八 ...
“上林仙馆”的规模气派倒是与想象中的“醉琼林”比较接近,可这内外的装修风格哪有一点像洋楼的痕迹?:Q 华文正 发表于 2024-3-3 23:05
“上林仙馆”的规模气派倒是与想象中的“醉琼林”比较接近,可这内外的装修风格哪有一点像洋楼的痕迹?
醉琼楼的洋楼是二期工程,建设在里面,不在胡同的街面上,换言之,如果这座洋楼没有被拆毁,它应当位于陕西巷东侧一座较为规模气派的二层楼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