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 发表于 2022-11-26 09:07:35

董老请进~转贴:与运河齐名,无锡城那些跨越城中运河的古桥

与运河齐名,无锡城那些跨越城中运河的古桥原创2022-09-16 15:00·呼唤遥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23948b9b8214f54a45204caecb4ab4e~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twyW%2FaFhin9cV4fZTAzba1uuIx0%3D

无锡古称梁溪,是著名的江南水乡,穿城而过的“城中直河”(京杭大运河无锡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城内水系和众多古桥,塑造了无锡县城一弦一弓九箭河的城市形态,无锡市民以河为生,因河设市,使之成为“浙右名邑之冠,当南北之冲会”,它给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生机,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江南名城。城中直河的形成及演变在明、清时期编纂的多部《无锡县志》上,都把穿城而过的一条古河道称之为“邗沟”。邗沟,实际上是古运河的前身,是由吴国的末代君王夫差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夫差开凿这条运河的目的并不是如他先祖泰伯那样用于农田水利,而是为了称霸,北伐齐国。其实,邗沟不仅仅是指无锡城区这一段,而是从当时姑苏的平门开始,经现无锡荡口的漕湖,再经无锡城,穿过渔浦、武进、丹阳进入大江,到广陵(今扬州)再由广陵北上。后来,邗沟成为大运河的江南一段河道。因此,无锡的古运河如从夫差开凿邗沟算起,已有近2500年历史了。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39060353e0248119ff6b8b0ac6bea8e~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JYql5ndVZ7zTy%2BqhEZLEMLd11tM%3D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载《无锡县城图》
隋朝建立后,隋炀帝决定将江南河系纳入国家水运体系,于是“隋大业六年(610年)十一月,敕开江南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余杭郡(今杭州)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此时,无锡城中直河即为城内运河,“自北水关入,直行出南水关”,成了繁忙的城中河道,而且形成了河比路宽的水乡景象。至宋代,根据《(咸淳)重修毗陵志》所记无锡城:“城在运河西,梁溪东。”意为无锡的子城(地方州府衙署)在运河(直河)之西,梁溪河之东。而无锡的罗城(大城)则是环城河所围的龟背形区域。古代无锡县城内水网密集,构成了以城中直河为中轴线的河道布局,城中直河为南北主要河道。城中直河从老无锡县城中穿城而过,将无锡县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据元至正《无锡志》记载,当时城中直河可通载重700石(合今53 吨)的大船。直河的两条分支河流从城北分叉经东西两边城墙环城而过,汇于城南形似两张弓,故称之弓河,而直河则为弓弦,故直河又称弦河,另有从弓河向西流,由南至北依次排列的九条支流,形似弦上之箭故称九箭河。元至正《无锡志》记载“无锡有九龙峰,下有九涧,城中有九箭河,应之谚云九箭通出三公”,这就构成了无锡县城的基本河道布局。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8f39b7a99a147929aa37a945b12df6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ZKDNqhP2cyVPKcyvPwKvCFdneds%3D嘉庆《无锡金匮县志》记载了城中直河的形成
明嘉靖年间江南倭乱愈演愈烈,无锡县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县志记载:“唐鹤微《可渠说》锡城久圮,漕艘贯县而行,后因倭警筑城,运道乃绕城而东出,是改从东路在嘉靖甲寅后也”。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无锡知县王其勤筑城抗倭,在通向城区的运河两端设置了北水关和南水关,使运河主航道改由护城河代之,于是原穿城而过的大运河改为环城而过。原梁溪河自黄水墩至西水墩的河段成为大运河的新河段。至此大运河无锡段的航道不再由城中直河承担。清以后,因运河改道,城中河道逐渐狭窄,仅作交通出行和城市供水之用。明隆庆、万历年间、官方核丈其尺寸,长590 丈 ( 2035.5 米),底阔三丈三尺 (11.385 米),已无隋朝之气势。加之清代、民国期间,市民随意倾倒垃圾,官府少有疏浚,河道更趋狭窄。1937年,侵华日军在无锡城内,从北门至大市桥,焚烧大批房屋,成堆的砖屑瓦砾倒入河中,水下障碍物日益增多,至无锡解放的1949年,河宽仅为八九米。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27da8e6b9a447d3af0b2e99f0b1486a~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UjDxWtkMiO4KLVO7G1q8LGb3n1k%3D城中直河民国时景象
城中直河古桥的变迁城中直河穿城而过,将无锡城一分为二,而沟通无锡东、西两城区的交通路网,必须依靠城中直河上的桥梁。从隋朝城中直河形成,到1958年填河筑路的1300多年的历史中,城中直河上共建造了十二座桥梁,平均150多米一座桥梁,这种建桥密度在全国也比较少见。它们由北而南分别是:北里水关桥,此桥因筑在北水关里面而得名(北水关外还有一桥,称北外水关桥),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重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徐时杨、张荣魁等重建为梁式石桥。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坦克进北里水关桥时,压毁桥梁,8月修复。该桥长8米,宽2米。1950年拆城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81b7dd300d34fd9a4cd4f596e750112~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Yvnmk5VufUOteBp7SCvGviDBIOc%3D北水关桥(1958年)
迎祥桥,东接书院弄,西接旗杆下,1924年由邑人杨氏发起兴建,桥名是迎接吉祥之意。在无锡市民中还流传关于这座桥花用银元建造的民间传说,因此又有“银洋桥”的称呼。桥梁为梁式混凝土桥,长6米,宽4米,1928年3月修复。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3f6534d4eff48299fbcf2d85bb4b90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mXF5gQGI%2FXq4jz5y3beTecuoDrM%3D城中直河上的迎祥桥(1957年)
北仓桥,元至正《无锡志》记载为北仓泥桥,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称为北仓桥,位于仓西,西河头东端,桥东是原金匮县衙忆丰粮仓,储无锡州及义兴(今宜兴)、溧阳等地漕粮,为粮食重地,故也称忆丰桥。元皇庆二年(1313年)由塘头夏氏建造,为木质桥梁。明初邑人华珪出资,将其改建为石梁桥,清嘉庆间重修为石级拱桥。1946年4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6米,宽4米。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7f6e4bc38be4adc81001ef01c037d8b~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WpeOMK98QyDNh55WGlDXthEy9uM%3D城中直河迎祥桥南段(20世纪40年代)
新市桥,在城中直河上,先建有大市桥,继建南市桥及中市桥,民国十年(1921年)又建造一座新桥,以适应城中市场发展需要,故将此桥取名为新市桥。该桥为梁式混凝土桥,长10米,宽5米。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大市桥,位于东大街东端,是旧时的市中心,故称大市桥。该桥是直河上建造最早的桥梁,据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此桥跨直河,旧名利津,隋大业八年(612年)建”, 桥梁结构为木板桥。宋嘉定中,知县郑之悌将其改为石樑桥。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县尹姜好仁、虎丘僧木智将其重建为拱形石桥,易名为“利津桥”,“下为三门,上列市,翼以二亭”。元延祐四年(1317年),重建易名为“通济桥”,并盖小殿于东堍。明正统四年(1439年)知县项伾重修,为梁式石板桥,“本三门,今民居侵塞,止存其一”,由三洞石桥变为单孔石桥。辛亥革命时,因桥堍的“古观音堂”被拆掉而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1938 年,城中直河自北城门至大市桥段拓宽至8米,同时因该桥遭日军轰炸损坏,后由鸿泰营造厂以 3598 元中标,承建桥梁改建工程,桥梁为钢筋混凝土桥。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03355af8d3c471087a4b900af11dfb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u6ayApLo0%2FUmABgk6ipmfPzP%2B78%3D城中直河上的大市桥(1957年)
三凤桥,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其为民国初年建造;另一说法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建造,但光绪《无锡金匮县志》未载其建桥信息。桥西是三皇街,桥东是凤光桥,各取其首,命名为三凤桥。桥长12米,宽5米。1938年,该桥曾遭日军轰炸毁坏,次年2月13日开始修理。该桥虽建造时间较晚,但却是城中直河上最为有名的桥梁,因为1927年王云清在三凤桥旁建了一座慎馀肉庄,依托家喻户晓的三凤桥排骨,三凤桥这座桥梁也为众人熟知。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9cb713ff23a47838ef2170149e76b9a~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2BozsV8t5Nnnt%2B1Ev7LdK08jmobU%3D城中直河大市桥至三凤桥段(1957年)
中市桥,因近三登仓,又名仓桥。位于北禅寺巷东端,宋淳熙年间建造,无整修。明宣穗、弘治年间重修,改称永安桥。清嘉靖年间改建为石梁桥。道光十四年(1834年),邑人窦承焯等人以十一年赈济余银并集资再次重建,重建的桥为石拱桥。1946年4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30米,宽5米。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e2b9011dcea4f07b749f9e691ff44c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RLEgejahoyRMBjeV3MHyIP9qqfo%3D城中直河上的中市桥(1957年)
欢喜桥,1920年左右,邑人王某为方便行人车辆来往,在直河上建造一座桥梁,群众欢喜,故取名欢喜桥。该桥为梁式木板桥,1924年和1941年进行过两次桥面修理,1944年和1946年进行过两次桥梁修固。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b8124da713347eab3ca9953578addc4~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oX3bRX8mU3haOK3K8r%2Bp2wkXsuY%3D城中直河上的欢喜桥(20世纪50年代)
和平桥,位于新开河西端,为城中直河上建造最晚的桥梁,1938年12月28日动工,两周后竣工,起初无名,1939年南京维新政府成立,其倡言所谓“和平建国”,故将该桥命名为和平桥。该桥为梁式木板桥,宽6米。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南市桥,唐武德中(622年左右)疏浚城中直河时建造,位于南市桥巷口西端。该桥构造精致,两边石栏上雕刻的系列儿童像,栩栩如生,故人们俗称其为“孩儿桥”。后石栏损坏,元至治年间及明初两次重建。该桥为石拱桥,桥长6米,宽3米,明代称为济安桥。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afc6a37554b4844a15fede7b30894b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jGluN5Qs4WZMpx94mZQQRdMtHYc%3D城中直河南市桥以南段(1957年)
致和桥,民国十二年(1923年)11月建造,该桥为梁式木桥,以薄木为梁,小柱作搁板,较为简陋。1937 年无锡沦陷之际,遭战事受损,次年1月修理。其后木质腐朽,不堪重荷,桥面路面高低悬殊,急促转弯,1940年再作修理。其后,1946年又作过一次修理。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南水关桥,该桥在南水关建成后为方便通行而建造,弘治元年(1488年)重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其后立《光绪重修无锡南水关桥记》石碑。1950年拆城筑路时拆除。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ac0faaba60042c79b1f159184976ef4~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x2xTsoyKofvvQXkUc7RYMVAHUf8%3D南水关桥(1957年)
城中直河古桥对无锡城的影响完善了无锡城的交通体系。无锡城在古时是一座典型的水乡之城,小小城圈内有22条河,70余座桥梁,其中石拱桥占到三分之二之多,有不少是宋元古桥,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1949年。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串城而过的城中直河,“城中河,凡十有八九皆运河之别派”,河比路宽的城中直河将小小无锡城分割成东西两大城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还将无锡县分为两个县,城中直河以西为无锡县,以东为金匮县,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又将两县合为无锡县。因此,在这种古城交通体系中,横跨城中直河的古桥就显得尤为重要。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c2ac2d52d2b4871a567f5f6c97c3ab1~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mNE53%2BIk02eAGoeyk%2FPBXmqIcLw%3D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载:“城中河,凡十有八九皆运河之别派”
特别是在明嘉靖以前,无锡城区的运河一向是以城中直河为主航道,而通过城中直河南北相连的是一个庞大和完善的城外水系。城墙周边,有两道护城河,一道就是6公里的环城河,一道则由古运河、酱园浜、耕渎河相连。城市周边的梁溪河、伯渎河、长广溪、南塘河、锡澄河及与之网状相连的数百条河道构成了完善的城市水网系统,它们与太湖串联在一起,把无锡变成了水乡泽国。借助水运,无锡与江南成千上万的村庄,与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的城镇实现了联通,它对无锡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现出来。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8de84013fdc446ea7d728dd094a63e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09v7gDOMJk8E7SdaugEB9C26%2FCw%3D城中直河北接北塘米市(1950年4月)
促进了无锡城的市场发育。无锡古人以河为生,因河设市,造就了一座傍河而兴的工商名城。在无锡城的地名中,有两个字出现频率非常高,它就是“塘”和“市”,这是无锡人因河设市最生动的写照。无锡人把运河河岸称之为塘。城北运河的北岸称为北上塘,城南运河西岸称为南上塘,东岸称为南下塘,城中运河依桥梁分布分为中市桥上塘、下塘,南市桥上塘、下塘、二下塘、三下塘。由此还产生了许多带“塘”字的道路和桥梁,如:北塘大街、北门下塘街、南上塘街、南下塘街、塘南桥、塘北桥、塘头桥等。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e5c22e7aac34101ac329ec63df8b43c~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3SvJA9khRGj9PG8pCNS0drhdfr4%3D紧靠城中直河的城中公园全景(1912年)
隋唐时期,无锡城因河设市、依塘设市,先后形成了大市、南市、中市三大市场,相对应地在城中直河上建造了大市桥、南市桥、中市桥,成为了无锡城东、城西两城区通行的主要桥梁。到了元代,城内已经有铸冶巷、鱼腥巷、石灰巷、打绳巷、若叶巷、鸡鹅巷、资糕巷、鱼腥巷等地名,城内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米市、布市、砖窑市、木行等市场,百业兴旺可见一斑。无锡城中直河古桥为无锡城的市场发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清初诗人杜汉阶在《梁溪竹枝词一百首》中这样写道:“北塘直接到南塘,百货齐来贸易场”,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穿越无锡城古运河两岸的商市繁华情景。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48e211b52ea4b5fae04c984d415934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70029457&x-signature=vt3aA6x1ttBo4YcIMQfTmT1LaCc%3D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记载无锡大市、中市、南市的形成。
丰富了无锡城的古桥文化。无锡城中直河上的12座古桥,虽然现今都已不复存在,但它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岁月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的缩影和传承的载体。在这些桥梁的建造和修复过程中,许多当政者亲自主持造桥,许多社会名人乐于捐款捐物,既体现了官员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追求,也体现了民众“捐款修桥,乐当义工”的社会公德。在这些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许多设计师显示出了超强的艺术创造力。在大市桥的建造过程中,曾在不同时期使用过多孔石桥和单孔石桥的不同形态,并在桥上建造过景亭,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的意境。在南市桥的建造过程中,曾在两旁石栏上雕刻了许多不同形态的童像,深受民众的喜爱,许多无锡人都将其称为“孩儿桥”,而忘记了它的真实桥名。历史上还有许多文人为古桥留下了众多的桥联、桥碑、桥名、桥画、桥梁书法等,极大地丰富了无锡城的古桥文化,为无锡城留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12:34:43

文章里所描绘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有些地名还在,如南下塘、塘南路、南市桥,但早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了。图中的情景也已成为记忆,看看史料,怀怀旧,仅此而已了。:L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6 12:56:21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12:34
文章里所描绘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有些地名还在,如南下塘、塘南路、南市桥,但早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了 ...

有没有露网之鱼,一星半个的桥?;P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13:12:58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6 12:56
有没有露网之鱼,一星半个的桥?

我刚来的时候还能找到一丢丢儿,现在已经全部“沦陷”了,即便有古桥,也都经过翻新了,斗转星移,历史割断了。:L:handshake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6 15:04:24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13:12
我刚来的时候还能找到一丢丢儿,现在已经全部“沦陷”了,即便有古桥,也都经过翻新了,斗转星移,历史 ...

得!:L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2-11-26 19:37:56

九十年代还有从无锡到杭州的往返小客轮,晚上出发,一早到,很简陋,机器声太大。做过几次。后来取消了。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6 20:23:31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2-11-26 19:37
九十年代还有从无锡到杭州的往返小客轮,晚上出发,一早到,很简陋,机器声太大。做过几次。后来取消了。

南段应该还有吧?:o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22:00:59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6 20:23
南段应该还有吧?

木。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7 08:59:41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22:00
木。
没有需求了?:loveliness:可以观光旅游啊!:o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7 10:34:33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7 08:59
没有需求了?可以观光旅游啊!

什么原因不知道,反正没有。现在只有城里的古运河游船。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7 11:04:22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7 10:34
什么原因不知道,反正没有。现在只有城里的古运河游船。

城里太短了!:L无锡到杭州挺好的项目啊?通州内一小段都开通了!:o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1-28 09:06:28

无锡大码头啊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8 09:08:10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1-28 09:06
无锡大码头啊

肯定又没认真看;P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1-28 09:09:48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8 09:08
肯定又没认真看

看了看了,看图就能看出来以前就是一热闹之地所在:lol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8 09:13:31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1-28 09:09
看了看了,看图就能看出来以前就是一热闹之地所在

:victory::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3 21:57:12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7 11:04
城里太短了!无锡到杭州挺好的项目啊?通州内一小段都开通了!

疫情之下,连城里这一段的游船都没人。:L

老片 发表于 2022-12-4 09:00:44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3 21:57
疫情之下,连城里这一段的游船都没人。

那是,等疫情结束后啊:o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4 09:23:08

老片 发表于 2022-12-4 09:00
那是,等疫情结束后啊

疫情结束也够呛,失业让人们都没钱了,哪有心思旅游啊!没有数年的时间恢复不到疫情前的状态。

老片 发表于 2022-12-4 09:50:48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4 09:23
疫情结束也够呛,失业让人们都没钱了,哪有心思旅游啊!没有数年的时间恢复不到疫情前的状态。

不会吧?中国人都有积蓄!:o很快就会恢复起来!:P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4 10:29:44

老片 发表于 2022-12-4 09:50
不会吧?中国人都有积蓄!很快就会恢复起来!

但愿如此,看吧。: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老请进~转贴:与运河齐名,无锡城那些跨越城中运河的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