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3|回复: 19

[中国大陆] 董老请进~转贴:与运河齐名,无锡城那些跨越城中运河的古桥[含1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2-11-26 09: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运河齐名,无锡城那些跨越城中运河的古桥原创2022-09-16 15:00·呼唤遥远; X! A9 M  {7 z6 ~1 A0 a4 z

/ I0 I) q9 H: n- Y9 Y, u5 b
% I2 {8 n% o/ o: \* G2 I, z
无锡古称梁溪,是著名的江南水乡,穿城而过的“城中直河”(京杭大运河无锡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城内水系和众多古桥,塑造了无锡县城一弦一弓九箭河的城市形态,无锡市民以河为生,因河设市,使之成为“浙右名邑之冠,当南北之冲会”,它给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生机,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江南名城。
城中直河的形成及演变
在明、清时期编纂的多部《无锡县志》上,都把穿城而过的一条古河道称之为“邗沟”。邗沟,实际上是古运河的前身,是由吴国的末代君王夫差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夫差开凿这条运河的目的并不是如他先祖泰伯那样用于农田水利,而是为了称霸,北伐齐国。其实,邗沟不仅仅是指无锡城区这一段,而是从当时姑苏的平门开始,经现无锡荡口的漕湖,再经无锡城,穿过渔浦、武进、丹阳进入大江,到广陵(今扬州)再由广陵北上。后来,邗沟成为大运河的江南一段河道。因此,无锡的古运河如从夫差开凿邗沟算起,已有近2500年历史了。

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载《无锡县城图》


5 g$ {& F) W9 U& R5 \! {" A5 J  o

隋朝建立后,隋炀帝决定将江南河系纳入国家水运体系,于是“隋大业六年(610年)十一月,敕开江南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余杭郡(今杭州)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此时,无锡城中直河即为城内运河,“自北水关入,直行出南水关”,成了繁忙的城中河道,而且形成了河比路宽的水乡景象。至宋代,根据《(咸淳)重修毗陵志》所记无锡城:“城在运河西,梁溪东。”意为无锡的子城(地方州府衙署)在运河(直河)之西,梁溪河之东。而无锡的罗城(大城)则是环城河所围的龟背形区域。

古代无锡县城内水网密集,构成了以城中直河为中轴线的河道布局,城中直河为南北主要河道。城中直河从老无锡县城中穿城而过,将无锡县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据元至正《无锡志》记载,当时城中直河可通载重700石(合今53 吨)的大船。直河的两条分支河流从城北分叉经东西两边城墙环城而过,汇于城南形似两张弓,故称之弓河,而直河则为弓弦,故直河又称弦河,另有从弓河向西流,由南至北依次排列的九条支流,形似弦上之箭故称九箭河。元至正《无锡志》记载“无锡有九龙峰,下有九涧,城中有九箭河,应之谚云九箭通出三公”,这就构成了无锡县城的基本河道布局。

嘉庆《无锡金匮县志》记载了城中直河的形成


# R1 s! n; H& s

明嘉靖年间江南倭乱愈演愈烈,无锡县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县志记载:“唐鹤微《可渠说》锡城久圮,漕艘贯县而行,后因倭警筑城,运道乃绕城而东出,是改从东路在嘉靖甲寅后也”。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无锡知县王其勤筑城抗倭,在通向城区的运河两端设置了北水关和南水关,使运河主航道改由护城河代之,于是原穿城而过的大运河改为环城而过。原梁溪河自黄水墩至西水墩的河段成为大运河的新河段。至此大运河无锡段的航道不再由城中直河承担。

清以后,因运河改道,城中河道逐渐狭窄,仅作交通出行和城市供水之用。明隆庆、万历年间、官方核丈其尺寸,长590 丈 ( 2035.5 米),底阔三丈三尺 (11.385 米),已无隋朝之气势。加之清代、民国期间,市民随意倾倒垃圾,官府少有疏浚,河道更趋狭窄。1937年,侵华日军在无锡城内,从北门至大市桥,焚烧大批房屋,成堆的砖屑瓦砾倒入河中,水下障碍物日益增多,至无锡解放的1949年,河宽仅为八九米。

城中直河民国时景象


( }% x0 k0 N) i' Q2 _) N8 F, c城中直河古桥的变迁

城中直河穿城而过,将无锡城一分为二,而沟通无锡东、西两城区的交通路网,必须依靠城中直河上的桥梁。从隋朝城中直河形成,到1958年填河筑路的1300多年的历史中,城中直河上共建造了十二座桥梁,平均150多米一座桥梁,这种建桥密度在全国也比较少见。它们由北而南分别是:

北里水关桥,此桥因筑在北水关里面而得名(北水关外还有一桥,称北外水关桥),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重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徐时杨、张荣魁等重建为梁式石桥。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坦克进北里水关桥时,压毁桥梁,8月修复。该桥长8米,宽2米。1950年拆城筑路时拆除。

北水关桥(1958年)


: |% x4 ]: v- E) W
迎祥桥,东接书院弄,西接旗杆下,1924年由邑人杨氏发起兴建,桥名是迎接吉祥之意。在无锡市民中还流传关于这座桥花用银元建造的民间传说,因此又有“银洋桥”的称呼。桥梁为梁式混凝土桥,长6米,宽4米,1928年3月修复。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城中直河上的迎祥桥(1957年)


- v' [( {/ L& X/ Y( K$ O6 t
北仓桥,元至正《无锡志》记载为北仓泥桥,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称为北仓桥,位于仓西,西河头东端,桥东是原金匮县衙忆丰粮仓,储无锡州及义兴(今宜兴)、溧阳等地漕粮,为粮食重地,故也称忆丰桥。元皇庆二年(1313年)由塘头夏氏建造,为木质桥梁。明初邑人华珪出资,将其改建为石梁桥,清嘉庆间重修为石级拱桥。1946年4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6米,宽4米。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城中直河迎祥桥南段(20世纪40年代)

0 k0 G' y7 ]7 x+ \% c$ l; v

新市桥,在城中直河上,先建有大市桥,继建南市桥及中市桥,民国十年(1921年)又建造一座新桥,以适应城中市场发展需要,故将此桥取名为新市桥。该桥为梁式混凝土桥,长10米,宽5米。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大市桥,位于东大街东端,是旧时的市中心,故称大市桥。该桥是直河上建造最早的桥梁,据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此桥跨直河,旧名利津,隋大业八年(612年)建”, 桥梁结构为木板桥。宋嘉定中,知县郑之悌将其改为石樑桥。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县尹姜好仁、虎丘僧木智将其重建为拱形石桥,易名为“利津桥”,“下为三门,上列市,翼以二亭”。元延祐四年(1317年),重建易名为“通济桥”,并盖小殿于东堍。明正统四年(1439年)知县项伾重修,为梁式石板桥,“本三门,今民居侵塞,止存其一”,由三洞石桥变为单孔石桥。辛亥革命时,因桥堍的“古观音堂”被拆掉而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1938 年,城中直河自北城门至大市桥段拓宽至8米,同时因该桥遭日军轰炸损坏,后由鸿泰营造厂以 3598 元中标,承建桥梁改建工程,桥梁为钢筋混凝土桥。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城中直河上的大市桥(1957年)


' _% `; e; w  g/ a4 o6 V
三凤桥,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其为民国初年建造;另一说法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建造,但光绪《无锡金匮县志》未载其建桥信息。桥西是三皇街,桥东是凤光桥,各取其首,命名为三凤桥。桥长12米,宽5米。1938年,该桥曾遭日军轰炸毁坏,次年2月13日开始修理。该桥虽建造时间较晚,但却是城中直河上最为有名的桥梁,因为1927年王云清在三凤桥旁建了一座慎馀肉庄,依托家喻户晓的三凤桥排骨,三凤桥这座桥梁也为众人熟知。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城中直河大市桥至三凤桥段(1957年)


4 w7 K3 d3 E& d! v; }
中市桥,因近三登仓,又名仓桥。位于北禅寺巷东端,宋淳熙年间建造,无整修。明宣穗、弘治年间重修,改称永安桥。清嘉靖年间改建为石梁桥。道光十四年(1834年),邑人窦承焯等人以十一年赈济余银并集资再次重建,重建的桥为石拱桥。1946年4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30米,宽5米。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城中直河上的中市桥(1957年)

  G/ S, `) ?7 |% G% M; H
欢喜桥,1920年左右,邑人王某为方便行人车辆来往,在直河上建造一座桥梁,群众欢喜,故取名欢喜桥。该桥为梁式木板桥,1924年和1941年进行过两次桥面修理,1944年和1946年进行过两次桥梁修固。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城中直河上的欢喜桥(20世纪50年代)

# B0 e6 O! H6 _  e+ l

和平桥,位于新开河西端,为城中直河上建造最晚的桥梁,1938年12月28日动工,两周后竣工,起初无名,1939年南京维新政府成立,其倡言所谓“和平建国”,故将该桥命名为和平桥。该桥为梁式木板桥,宽6米。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南市桥,唐武德中(622年左右)疏浚城中直河时建造,位于南市桥巷口西端。该桥构造精致,两边石栏上雕刻的系列儿童像,栩栩如生,故人们俗称其为“孩儿桥”。后石栏损坏,元至治年间及明初两次重建。该桥为石拱桥,桥长6米,宽3米,明代称为济安桥。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城中直河南市桥以南段(1957年)


, d& F6 _6 j$ m9 O3 `

致和桥,民国十二年(1923年)11月建造,该桥为梁式木桥,以薄木为梁,小柱作搁板,较为简陋。1937 年无锡沦陷之际,遭战事受损,次年1月修理。其后木质腐朽,不堪重荷,桥面路面高低悬殊,急促转弯,1940年再作修理。其后,1946年又作过一次修理。1958年填河筑路时拆除。

南水关桥,该桥在南水关建成后为方便通行而建造,弘治元年(1488年)重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其后立《光绪重修无锡南水关桥记》石碑。1950年拆城筑路时拆除。

南水关桥(1957年)

& @" m; g$ i' S/ I7 a$ J
城中直河古桥对无锡城的影响
完善了无锡城的交通体系。无锡城在古时是一座典型的水乡之城,小小城圈内有22条河,70余座桥梁,其中石拱桥占到三分之二之多,有不少是宋元古桥,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1949年。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串城而过的城中直河,“城中河,凡十有八九皆运河之别派”,河比路宽的城中直河将小小无锡城分割成东西两大城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还将无锡县分为两个县,城中直河以西为无锡县,以东为金匮县,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又将两县合为无锡县。因此,在这种古城交通体系中,横跨城中直河的古桥就显得尤为重要。

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载:“城中河,凡十有八九皆运河之别派”

/ |4 e7 h- ~: ?4 I4 J
特别是在明嘉靖以前,无锡城区的运河一向是以城中直河为主航道,而通过城中直河南北相连的是一个庞大和完善的城外水系。城墙周边,有两道护城河,一道就是6公里的环城河,一道则由古运河、酱园浜、耕渎河相连。城市周边的梁溪河、伯渎河、长广溪、南塘河、锡澄河及与之网状相连的数百条河道构成了完善的城市水网系统,它们与太湖串联在一起,把无锡变成了水乡泽国。借助水运,无锡与江南成千上万的村庄,与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的城镇实现了联通,它对无锡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现出来。

城中直河北接北塘米市(1950年4月)

% Q3 _% y3 z+ x" x! K
促进了无锡城的市场发育。无锡古人以河为生,因河设市,造就了一座傍河而兴的工商名城。在无锡城的地名中,有两个字出现频率非常高,它就是“塘”和“市”,这是无锡人因河设市最生动的写照。无锡人把运河河岸称之为塘。城北运河的北岸称为北上塘,城南运河西岸称为南上塘,东岸称为南下塘,城中运河依桥梁分布分为中市桥上塘、下塘,南市桥上塘、下塘、二下塘、三下塘。由此还产生了许多带“塘”字的道路和桥梁,如:北塘大街、北门下塘街、南上塘街、南下塘街、塘南桥、塘北桥、塘头桥等。

紧靠城中直河的城中公园全景(1912年)

/ ]2 [8 F1 o- l* \5 K3 ?/ P
隋唐时期,无锡城因河设市、依塘设市,先后形成了大市、南市、中市三大市场,相对应地在城中直河上建造了大市桥、南市桥、中市桥,成为了无锡城东、城西两城区通行的主要桥梁。到了元代,城内已经有铸冶巷、鱼腥巷、石灰巷、打绳巷、若叶巷、鸡鹅巷、资糕巷、鱼腥巷等地名,城内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米市、布市、砖窑市、木行等市场,百业兴旺可见一斑。无锡城中直河古桥为无锡城的市场发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清初诗人杜汉阶在《梁溪竹枝词一百首》中这样写道:“北塘直接到南塘,百货齐来贸易场”,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穿越无锡城古运河两岸的商市繁华情景。

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记载无锡大市、中市、南市的形成。


3 n* ?8 q4 j" N8 s- U

丰富了无锡城的古桥文化。无锡城中直河上的12座古桥,虽然现今都已不复存在,但它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岁月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的缩影和传承的载体。在这些桥梁的建造和修复过程中,许多当政者亲自主持造桥,许多社会名人乐于捐款捐物,既体现了官员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追求,也体现了民众“捐款修桥,乐当义工”的社会公德。

在这些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许多设计师显示出了超强的艺术创造力。在大市桥的建造过程中,曾在不同时期使用过多孔石桥和单孔石桥的不同形态,并在桥上建造过景亭,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的意境。在南市桥的建造过程中,曾在两旁石栏上雕刻了许多不同形态的童像,深受民众的喜爱,许多无锡人都将其称为“孩儿桥”,而忘记了它的真实桥名。历史上还有许多文人为古桥留下了众多的桥联、桥碑、桥名、桥画、桥梁书法等,极大地丰富了无锡城的古桥文化,为无锡城留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 Y7 C' ?% O" }) C$ v3 i/ A# T. Z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6 12: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里所描绘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有些地名还在,如南下塘、塘南路、南市桥,但早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了。图中的情景也已成为记忆,看看史料,怀怀旧,仅此而已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6 12: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12:34
) M) a  p2 a) m8 O文章里所描绘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有些地名还在,如南下塘、塘南路、南市桥,但早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了 ...

7 R# j# [9 |9 g; B! u# \: A有没有露网之鱼,一星半个的桥?
发表于 2022-11-26 13: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6 12:56
) h9 ?3 j* u" s$ P. J1 ?有没有露网之鱼,一星半个的桥?
: `' {+ `6 r! S# x  J- w8 W
我刚来的时候还能找到一丢丢儿,现在已经全部“沦陷”了,即便有古桥,也都经过翻新了,斗转星移,历史割断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6 15: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13:12
# s; q. O1 A) }# x6 @$ h, x我刚来的时候还能找到一丢丢儿,现在已经全部“沦陷”了,即便有古桥,也都经过翻新了,斗转星移,历史 ...

, f: F9 H4 R# s# D2 n, p2 Z( ~得!
发表于 2022-11-26 19: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年代还有从无锡到杭州的往返小客轮,晚上出发,一早到,很简陋,机器声太大。做过几次。后来取消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6 20: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2-11-26 19:37
5 p' B- E  v# Z, _  `6 o. J九十年代还有从无锡到杭州的往返小客轮,晚上出发,一早到,很简陋,机器声太大。做过几次。后来取消了。

; k5 [( k/ k0 X/ {6 ~7 A# \南段应该还有吧?
发表于 2022-11-26 2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6 20:23
+ q% E) G3 D& V  s$ }南段应该还有吧?

1 E! y$ E( t2 ^/ n7 r0 g! b% [ 木。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08: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6 22:00: v# J6 {: Q  X4 k) Y# f% x
木。
& |: X9 ]1 G0 s( u; ~
没有需求了?可以观光旅游啊!
发表于 2022-11-27 10: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7 08:59
& i9 ]9 T. Y  {7 Y  {2 q' U+ |' @没有需求了?可以观光旅游啊!

8 w; C7 X% b, p0 t0 N2 h 什么原因不知道,反正没有。现在只有城里的古运河游船。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1-27 10:34
  a* C8 ~8 E* p2 y0 y$ `0 {, Q. V什么原因不知道,反正没有。现在只有城里的古运河游船。

7 P8 W; b% y- Y城里太短了!无锡到杭州挺好的项目啊?通州内一小段都开通了!
发表于 2022-11-28 09: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大码头啊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8 09: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1-28 09:06
  N9 T6 z3 k+ A: A6 R* Z无锡大码头啊
: c6 `1 @5 {# b* j4 T
肯定又没认真看
发表于 2022-11-28 09: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8 09:08& v9 l- [1 |4 z" j" a9 |
肯定又没认真看
/ M, x; h. q+ }
看了看了,看图就能看出来以前就是一热闹之地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8 09: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1-28 09:091 J6 O0 _' t6 Q) X' O
看了看了,看图就能看出来以前就是一热闹之地所在

/ ?1 Z+ L9 }. B3 ~2 j* h" V
发表于 2022-12-3 21: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1-27 11:04
% Q3 a' I* f- m* o' ^# C- h城里太短了!无锡到杭州挺好的项目啊?通州内一小段都开通了!
" f& G: @: O5 ^3 x% ?& _. g4 w+ J
疫情之下,连城里这一段的游船都没人。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09: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3 21:57# e% z9 a6 j' I7 _& }
疫情之下,连城里这一段的游船都没人。

7 @; r# _* e8 a那是,等疫情结束后啊
发表于 2022-12-4 09: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4 09:00
3 ?% D" X  }7 G那是,等疫情结束后啊

0 h& v5 P" ]9 ?% p  V( v; U 疫情结束也够呛,失业让人们都没钱了,哪有心思旅游啊!没有数年的时间恢复不到疫情前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0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4 09:236 b+ U" _4 ^9 b' }
疫情结束也够呛,失业让人们都没钱了,哪有心思旅游啊!没有数年的时间恢复不到疫情前的状态。

/ |. B- n! P  t: m) [$ D; i不会吧?中国人都有积蓄!很快就会恢复起来!
发表于 2022-12-4 10: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4 09:506 X" q/ J3 ~/ z- I5 K+ M$ I, N2 r
不会吧?中国人都有积蓄!很快就会恢复起来!

3 p! U2 ~8 u. m, P 但愿如此,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1 02:57 , Processed in 1.17536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