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系列~六必居
原来1936年的门脸儿就这么阔大,我小时候的印象觉得很窄巴。
是新建的给加了垂花门?怎么想的? 好对比!相隔八十六年,照片里的人一个都不剩了。
本帖最后由 董瑞征 于 2022-9-20 11:12 编辑
老图那时已经五百年了。:L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2-9-20 14:27 编辑
QQ_9CB325 发表于 2022-9-20 10:53
原来1936年的门脸儿就这么阔大,我小时候的印象觉得很窄巴。
是新建的给加了垂花门?怎么想的?
里边也挺大的!:victory: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9-20 10:59
老图那时已经五百年了。
历史悠久!:victory: 六必居“本号五百年纪念”照片拍摄年代从1936年向前推500年,为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此说于史无证,不可信。六必居大约创建于清康熙至乾隆时期。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2-9-20 12:21 编辑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9-20 12:11
六必居“本号五百年纪念”照片拍摄年代从1936年向前推500年,为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此说于史无证,不可 ...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2014年已有484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
本帖最后由 京小白 于 2022-9-20 13:07 编辑
老片 发表于 2022-9-20 12:18
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2014年已有484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 ...
王兰顺在《老字号六必居的前世今生》,《北京档案》(2014年5月)载文认为,清《燕京杂记》中记载:“六必居三字相传为严嵩书,端正秀劲”只是传说。清末的《竹枝词》中称:“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宝样多余。都人争说前门外,四百年来六必居。”也是传说。六必居保留的旧房契,最早的是清朝康熙十九年的,但在房契中并未提及六必居。在雍正六年八月十五日立的家具账中却有“源昇号”字样。打开第一页是雍正六年十月初八日,各项家具都有标价。从账本的记载来看,六必居最早叫“源昇号”。现在,源昇号博物馆位于北京前门粮食店街40号。据说是在山西临汾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源昇号酒坊”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被说成是是二锅头酿酒工艺的发源地。可是当时北京前门外多苦水井,不宜酿酒。而且朝廷也规定,在宣武门、前门、崇文门外40里内不准酿酒。查阅北京以往制酒的史料,也无源昇号或六必居酿酒的记载。但六必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延续着卖散酒的经营项目,它已成为六必居的招牌之一。 六必居至今还保留着一块古木牌,可能为“源昇号酒坊”所存,上面书写着“六必”的说法: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从字面上看这与制酒有关,即在生产工艺上要做到:黄米、稻米用料必须备齐,酿制的曲必须备实,用水必须清澈,盛器必须优良,火候必须掌握适当,泉水必须纯香。莫非六必居最早是个酒坊?所谓“六必居”就是要让人们记住在酿酒过程中,要做到六个“必”吗?有人推测,六必居的前身有可能是酒坊,山西临汾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源昇号酒坊”,可能与山西临汾的汾酒有关,赵存仁等将汾酒运至京城加工出售,但北京人不喜喝汾酒,而改为北京二锅头酒加工出售,通过查询史料发现,当时六必居是从崇文门外天顺号等八家酒店中趸来酒,经过加工后制成“伏酒”和“蒸酒”再卖给顾客。为了提高酒的醇味,他们把趸来的酒放在老缸内封好,经过三伏天,等半年后再开缸,酒的口感非常醇厚。六必居将这种酒命名为伏酒。还有一种叫蒸酒,味道也很醇香。伏酒和蒸酒的度数, 可以达到69度, 比市面上出售的白酒度数高,深受顾客的欢迎。六必居成为酱园,则是后来的事。
乾隆六年(1741年)的账本记载:乾隆六年十一月十三日记录六必居装修铺并盖酱厂房屋新添木料铜锡家伙并买牲口一应使账,共廿二项使银二十三两三钱九分五厘,钱四百六十二千九百三十七文,折合银二百七十七两七钱六分八厘。共作新家伙银七百零一两一一钱六分。至此,才首次出现“六必居”的名字,并显示六必居要装修铺面房、盖酱房。由此可以得知,早在乾隆六年之前六必居已经在此经营制酱了。
道光六年(1826年)二月十五日,六必居的房屋契约中记载:立卖房契人系山西平阳府临汾县民赵连城,将六必居卖与内务府正白旗德源名下永远为业。印证了六必居老员工说的,六必居产品曾被选作宫廷御品。为送货方便,宫廷还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这两件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道光十八年,赵家四兄弟又重新盘回了六必居店铺的所有权,将前店柜台上全部换上山西临汾人,并在同一条街开办了分店“六珍号”经营业务与总号相同,用的也全部是山西人。六珍号与六必居同在粮食店街,1965年以前的老门牌是14号,经营项目与六必居相同。从业人员以山西襄陵、临汾人为主。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9-20 13:04
王兰顺在《老字号六必居的前世今生》,《北京档案》(2014年5月)载文认为,清《燕京杂记》中记载:“ ...
店里原址的老井!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9-20 10:58
好对比!相隔八十六年,照片里的人一个都不剩了。
六必居的酒具
网络、报刊将六必居前身是酒坊说的太肯定了。
多了个垂花门,齁咸齁贵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9-20 15:42
多了个垂花门,齁咸齁贵
旅游的打卡店!:loveliness: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9-20 15:40
网络、报刊将六必居前身是酒坊说的太肯定了。
老片 发表于 2022-9-20 15:59
下面是一个段子。“据史料记载”,六必居是山西临汾一个赵姓商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六必居兼卖酒,兼营酱菜。由于赵会经营管理,又由于六必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开张后,生意很兴隆。后来又扩充了门面,由原来的两间小店堂,前面扩为四间门面,后边又增设宽阔的后厂。买卖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样子,想弄块好匾,请一位写字好的人写匾。严嵩没做官以前,闲居北京,时常来六必居喝酒,与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计都很熟悉。严嵩后来任内阁首辅,店掌柜想用严嵩的社会地位抬高“六必居”的身价,就托严府仆人请严嵩为六必居写块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严嵩不能为一个普通店铺写匾,就天天在严嵩面前反复练写“六必居”三个字。严嵩看夫人写不好,他就给写个样子,让夫人照着样子去练,于是严嵩书写的“六必居”大匾就这样写成了,所以没有题名。自从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地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园身价倍增,六必居的名声很快传遍北京城,来买东西的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快,以后就专营酱菜了。这个传说也是说六必居原先是酒馆,“六必居”匾名与酿酒有关。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9-20 17:09
下面是一个段子。“据史料记载”,六必居是山西临汾一个赵姓商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六必 ...
老片 发表于 2022-9-20 15:57
旅游的打卡店!
别说,头些年我们还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去买过呢:lol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9-20 18:45
别说,头些年我们还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去买过呢
老实交代拿了多少回扣?:curse: 老片 发表于 2022-9-20 20:10
老实交代拿了多少回扣?
我就去二锅头那屋转了转就回车上等着了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9-21 21:12
我就去二锅头那屋转了转就回车上等着了
是啊,拿完回扣就完事了呗!;P 老片 发表于 2022-9-22 08:06
是啊,拿完回扣就完事了呗!
你兄弟不是那样的人: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