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线胡同小学放学了
本帖最后由 假北京人 于 2021-12-17 19:57 编辑绒线胡同小学放学了
有人接吗?:o 有包月在校门口等着。 学长们出校门向东,第一条胡同就是川店胡同。: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21-12-17 21:28
学长们出校门向东,第一条胡同就是川店胡同。
您瞅准喽,这波大多是学姐!;P 华文正 发表于 2021-12-17 23:41
您瞅准喽,这波大多是学姐!
从狭义上讲学龄较长或高年级女生应叫作“学姐”,但从广义上讲,高年级或学龄长(与自己比)的学生不论男女都可称之为“学长”。与您探讨。: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21-12-18 00:11
从狭义上讲学龄较长或高年级女生应叫作“学姐”,但从广义上讲,高年级或学龄长(与自己比)的学生不论 ...
和您开着呢,您还真认真琢磨这事儿啊。;P
我觉得所谓“学长、学姐”是近年来由日韩、港台漫画、二次元、Cosplay等等带来的新名词(很可能是台湾自创名词),大都伴有青春萌动色彩。过去咱们的标准称呼是高年级同学、校友,像同志一样没有性别指向。至于您谈到学长可作为高年级无论男女的统称,从字面上理解肯定是可以的。可细一琢磨也不全对,学长和学姐是并列使用的称呼,有现成的女性高年级同学的专用称呼学姐,何必将学长再次分成男学长和女学长呢?反正我听过看过使用学长这个词是专指高年级男同学。真没听说过不分男女统称学长的情况。当然也可能是我接触的少,孤陋寡闻了吧。: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21-12-18 00:11
从狭义上讲学龄较长或高年级女生应叫作“学姐”,但从广义上讲,高年级或学龄长(与自己比)的学生不论 ...
董老,我刚查了百度。您对学长一词的理解以及“狭义、广义”的分析与百度百科完全相同。的确是我孤陋寡闻、信口开河了。
没想到学长一词的原产地是我们中国大陆。只不过咱们用的少,这两年又出口转内销了。:handshake 百事顺遂 发表于 2021-12-17 20:15
有包月在校门口等着。
穷苦人家就得自个(脍)着了!:loveliness: 华文正 发表于 2021-12-18 01:09
董老,我刚查了百度。您对学长一词的理解以及“狭义、广义”的分析与百度百科完全相同。的确是我孤陋寡闻 ...
华老,七、八两楼给您一并回复吧:有些词儿确分广义狭义,除了“学长”一词,再如“先生、他们”等。先生一般特指男性,但对德高望重的女性也可称先生,如“宋庆龄先生、谢冰心先生”;“他们”这个词也有这个属性:他们,泛指一个群体,无论男女。一个大部为女性的群体,哪怕只有一位男性,那么既可称之为“她们”,也可称之为“他们”,但这个群体全部为女性时就使用“她们”一词了。
中华语言经琢磨,与您探讨很有意思,您千万别用“孤陋寡闻、信口开河”这样难听的词儿自贬。;P: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21-12-18 11:10
华老,七、八两楼给您一并回复吧:有些词儿确分广义狭义,除了“学长”一词,再如“先生、他们”等。先 ...
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和查找资料,对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只凭主观印象和道听途说发言,可不就是孤陋寡闻、信口开河吗?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凝聚成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我个人能够学习掌握的不如沧海一粟。因此,今后必须戒骄戒躁小心谨慎,以免出丑露乖,贻笑大方! 华文正 发表于 2021-12-18 21:58
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和查找资料,对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只凭主观印象和道听途说发言,可不就是孤陋寡闻、信口 ...
您太过自谦了,通过对一个词语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OK了。:handshake 董瑞征 发表于 2021-12-19 00:03
您太过自谦了,通过对一个词语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OK了。
本应当“吾日三省吾身”,可惜总忘!:L;P 晕————
不知这是哪个绒线胡同小学?
这孩子们够民国了吧?
长时间不来,真是找不着北了:))) 记得东绒线胡同路北有座很气派的大院子,高台阶,广亮大门,里面住的军队高干,至于是谁就不知道了。路北只有这家最牛叉,路南唯有高台阶上的二院分院还算气派了。再就是十字路口东的八十六中,不过十字路口偏南还是很繁华的。
这个小学恕我无知了,还真没有印象,不是东绒线?可西绒线小学不是这个样子呀。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24-9-2 19:31
晕————
不知这是哪个绒线胡同小学?
这孩子们够民国了吧?
这些孩子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少爷,我发的照片是我母亲1948年在东城区宽街小学任教时初小毕业生合影,男孩子有些木讷,女孩子好一些。
g9061 发表于 2024-10-9 09:57
这些孩子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少爷,我发的照片是我母亲1948年在东城区宽街小学任教时初小毕业生合影, ...
好壮观呀——居中的是令堂大人么?这学生够四十多人了。
我曾在东棉花胡同上了近十年的班,对宽街一带还算熟悉:)
谢谢回复:))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24-10-9 13:53
好壮观呀——居中的是令堂大人么?这学生够四十多人了。
我曾在东棉花胡同上了近十年的班,对宽街一带还 ...
是的,这是我母亲在通州女师毕业后带的第一个班(4年),后一直在东城区小学任教。 g9061 发表于 2024-10-9 16:01
是的,这是我母亲在通州女师毕业后带的第一个班(4年),后一直在东城区小学任教。
文革前的小学老师们。
g9061 发表于 2024-10-9 16:04
文革前的小学老师们。
那也是桃李满天下的老“园丁”了。
小学老师最不容易了,带低年级的是一个老师半个妈,等带高年级时又有升学率评审,压力特大。
现在还好多了,早年间,有贫困生,老师除了照顾还得往里搭钱。确实是不容易:))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24-10-8 20:54
记得东绒线胡同路北有座很气派的大院子,高台阶,广亮大门,里面住的军队高干,至于是谁就不知道了。路北只 ...
这所学校就叫绒线胡同小学,我在这所学校上了一年,后因为搬家就转到南长街小学了。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10-9 23:44
这所学校就叫绒线胡同小学,我在这所学校上了一年,后因为搬家就转到南长街小学了。
嗯,明白了,回那个帖子时我还刚回来不久,没仔细看前面的帖子,看了就会知道您说的肯定是东绒线小学了。西面是东拴,东面是川店,再东是石碑了。
抱歉,谅:)))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24-10-11 22:25
嗯,明白了,回那个帖子时我还刚回来不久,没仔细看前面的帖子,看了就会知道您说的肯定是东绒线小学了。 ...
您提到西面的“东栓”,早先从绒线胡同北侧进口往北再往东一点儿还有所东栓马桩小学,后来改称东栓小学校。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10-11 23:30
您提到西面的“东栓”,早先从绒线胡同北侧进口往北再往东一点儿还有所东栓马桩小学,后来改称东栓小学 ...
回您,说得是,大概是觉乎着叫拴马的桩子不好听吧,减成俩字儿,齐活:)
就是让不明就里的外人可就一时半会儿整不清了。;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24-10-13 00:10
回您,说得是,大概是觉乎着叫拴马的桩子不好听吧,减成俩字儿,齐活:)
就是让不明就里的外人可就一时 ...
1965年胡同改名那一次,好多胡同都改乱套了。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10-13 13:08
1965年胡同改名那一次,好多胡同都改乱套了。
要不说怎地;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