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油子侃大山之二】墩饽饽前几
本帖最后由 51號兵站 于 2016-1-14 08:45 编辑墩饽饽,曾是北京城的一种独特小吃。我小时候口舌不利落,总把它叫成“灯饽饽”。这是一种发面做的小饼,直径约五厘米,厚约三厘米,两面扣着红圈,很象一个大的象棋子。外皮很劲道,里面较软。微甜,但不是加了糖,而是面粉发酵产生的甜味。就是这小小的墩饽饽,在我久已尘封的记忆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
在昨天的《大变活人》一文中,我说到了老北京的天桥。天桥,位于北京中轴线前门到永定门之间,东邻世界闻名的天坛。这里是老北京最热闹的场所之一。小小地面上拥挤着数不清的茶楼、酒肆、饭馆和店铺。这里又相当于现在的迪斯尼乐园一般,容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民间艺人在此表演。变戏法儿的、耍中幡的、拉洋片儿的、摔跤的、说书说相声说快板的……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齐聚于此,构成老北京最具民俗的风景。旧社会这里是穷人刨食的地方,人力车夫、三轮车夫、摇煤球卖苦力的……多了去了。也有不少卖假药骗小钱的、乞丐丐帮的、开暗门子的(下等妓女)不一而足。当然也少不了流氓无赖地痞混混儿一类人等。解放几年了,通过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消除了社会毒瘤,这里成为人民的乐园。逢年过节的日子,京城里的平头百姓便来此逛逛,寻个乐子。
接着说1953年春节吧。妈妈领着我在天桥跟着马二爷演了几天“大变活人”之后,妞妞的病好了,我就不再演了。那一年的春天格外寒冷。妈妈那单薄的身子瘦削的脸看上去总是病恹恹的。一天中午,在外边儿疯玩了半天的我肚子饿了,四家吃午饭。推门一看妈妈还在炕上躺着睡觉,我一边用手使劲推着一边大声叫着,但她一直也不酲。没辙,我只好到同院的三姥姥家去找吃食。老人问了情况后,塞给我一个墩饽饽,就急忙出门到我家去看。只听见三姥姥在院子里喊了一句什么,各家的人都出来上我家去看,全院都乱了……没有人顾上我。我一直傻呆呆地坐着,啃着那结结实实的墩饽饽……后来我才知道: 我亲爱的妈妈就在那天上午因病离开了人世……
又见美文,拜读!
眨眼间一甲子。
人世几回伤往事,读你的文感觉特别真切!
想不通您母亲怎么能忽然去世呢,您文字写得这样平和就如同在说别人的事,读起来却让人感受格外真切。 本帖最后由 51號兵站 于 2016-1-14 09:21 编辑
写得好!您内墩饽饽把网友们带回了五十年代。: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