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25|回复: 13

[原创][连载]——梦回门前新疆馆儿(一)[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9-13 0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突然发现这张照片,出现在电脑桌面上。很长时间不记得他放在哪里了。呵呵,一桌丰盛的筵席。我来算一算....这一桌的价格是...41.00 RMB。
 
这是家门口的一个小新疆风味餐厅,俗称新疆馆儿。这张照片则是在他被拆除之前,我们累计多年经验,搭配出的一桌最完美组合“兄弟套餐”。为什么是兄弟套餐?因为是经常要套兄弟的钱,来吃。
 
它们分别是:拉条子一份,炒片儿一份,优质酿皮一份,凉拌“纯”腐竹一份,新疆凉菜一份,烤羊肉串一组(5串),烤“大”腰子一对,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两份,燕京凉啤酒两份儿。
 
话说是,那天跟哥们儿闲聊,突然说到了我经常光顾新疆馆儿。哥们儿大叫到:“噢!原来你也是泡新疆馆儿的啊!”。。。。啊?!!!
 
自从什刹海酒吧街和簋街的繁荣起来,就听说过“泡吧”和“泡大排挡”了。这个“泡新疆馆儿”?是何时出现的名词儿。而且似乎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了。
 
虽说这个“泡”字,听起来,有点儿跟胡同串子沾边儿,属于那种,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主儿。但事事都要反过来想,现在酒吧不就被时尚一族称之为“吧文化”,这新疆馆儿,何尝不能也凑个热闹。至少还有个“新疆馆儿”一族什么的,我这资历,兴趣还能混个长老什么的,顿时颇有点儿扬眉吐气的意思。
 
这年头儿,兹是能沾上文化俩字儿,这鼻子都能翘到后脑勺儿去。
 
说起门前这个新疆馆儿,在15年前,这间小屋,最早曾是一家早点铺,卖一些包子,馄饨之类的,后来,卖过生肉,贩过茶叶,开过五金,修过摩托,干过复印,做过发廊,当过小卖部,炒过家常菜。最后,在1995年的一天,这里正式开始了他,新疆馆儿的生涯。
 
头一回进里面吃羊肉串儿,感觉跟头一次进麦当劳没什么两样儿,就像进了高级餐厅。当然了,说的仅仅是心情稍微有些澎湃。感觉这里有吃不完的羊肉串儿,而且串儿比别处的大。说来,那会儿家长挣的不多,厂子时常还发不出整工资,吃个五串儿是很奢侈的事情了,但是从来没有把它当过正经饭。这跟老北京人,把正餐和小吃严格区分的习惯挺像的。其实到了肚子里,都占地方儿。
 
那当儿,学校门口,有一大溜儿的小摊儿。能在街头攥着一大把羊肉串儿,简直是个小学生的梦想,脚底下的一堆签子,在校门口的小摊儿前,就如同勋章一般,只有班里的“首富”可能戴上。当然,是那种街头1毛钱一串儿的。有最贵的一种叫做尾骨,烤串儿的老奶奶是这么介绍的。至于是什么部位,没有人愿意追究。只知道,里面有骨头,有肥肉,有嚼头儿,也很香。3毛钱一串儿,买三串儿优惠,一块钱。也惭愧,反正当年还真就觉得这么算便宜。
 
大人们总是爱在耳边絮叨,他们小时侯物价是多么便宜,一根小豆儿冰棍儿5分钱。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仅仅十年不到的光景,一毛钱一串儿的羊肉串儿,也是挺不可思议了。
如果说一块钱十串儿是勋章的话,那一块钱一串儿的,就得算是加冕了吧?不过,那当儿的印象里,新疆馆儿并不在我这个世界中。
 
据说新疆馆儿门前,常常有人,喝酒滋事,喊打喊杀,刀光剑影的。还听说有人在战斗中,壮烈了。所以在印象里,这里绝对不是个适合小孩儿经常光顾。但是由于离家很近,那股孜然味儿,还是经常能够感受到的。
 
那会儿在虎纺桥儿南边儿,常年停着辆快餐车,卖油炸羊肉串儿,铁签子,吃完了得回收,肉炸的暗红色,带着芝麻,撒的是细孜然粉和辣椒面儿,看着就高级,好像是一块五一串儿,也算是昂贵的了。
 
不过每周日去奶奶家,得到那儿座343,路过的时候,慈祥的老妈,总是舍得给买上一串儿。所以,对新疆馆儿的肉串儿也无所谓了。到如今,跟老妈呛呛起来的时候,一想起这段儿,嘴上就没话了。
 
第二次正式光顾新疆馆儿的时候,已经是若干年后了。一是经济原因,不能总出来吃,难得出来一次,也不去那儿。再有,就是曾一度吃串儿,长针眼,不敢再吃了。
 
按照这里生意的更换的规律,觉得早该换别的买卖了,没成想,这儿居然还是新疆馆儿,只是换了个东家。由于其开在母亲单位的对面,仅隔着一条十多米宽的小马路,这里逐渐成为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一个泡新疆馆儿族预备役成员...马上就要诞生了。
3 K7 m* s8 `+ u: S!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3 5:03:4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家的时候,想妈的时候,身体觉得不跟劲的时候........我就在新疆饭馆吃一大盘拉条子.肚子里面瓷实了,心情也就瓷实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连载]——梦回门前新疆馆儿(二)

再说这第二次进新疆馆儿吃饭,已是在初中时候。跟一个哥们儿,先找了个杈儿落下。还没有点菜,(其实点也就是羊肉串儿。)便已经有了一种,脱离了童年的感觉。街头手里一大把的荣耀,似乎已经不能够满足那种虚荣心了。
 
那天要了十个串儿,一个份儿烤馕。吃归吃,却很找不到那种过瘾的感觉。感觉这个东西嘛,是需要培养和学习的。于是乎,决定向周围请教一二。
 
周围有三桌人吃饭。一桌子是附近的住户,另两桌都是老妈单位的工人。思索片刻,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义。人家桌子上,都有几个绿瓶子。恐怕感觉的来源,就在于此。
 
人说无酒不成席,为了交谈,助兴,以及一些其他目的,吃饭时候喝酒,已经延续了千余年历史了,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老妈单位每年元旦都会餐。留下了这么张举杯的照片儿,这一桌儿油炸花生米级别的菜,加上三瓶儿“五星啤酒”和五瓶儿“北冰洋”,那就是一桌丰盛的宴席。
 
可见,一桌酒菜和一桌干巴巴菜肴,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至少有吃有喝,在概念上,是完整的一套。中国人吃饭,往往喜欢就是摆满一桌,讲究的就是一桌菜,而不是一道菜。当然这里面,就包括了饮料。
 
时代在发展,到后来,有了汽水饮料,便把饭桌上要喝点儿什么,这个习惯,潜移默化的灌输给了儿童。家长对孩子疼爱有佳,恐怕想到也不会把“可口可乐”和“燕京啤酒”有所联系。
 
记得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就为了从大年三十儿到初五的饭。按说那当儿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至少缺嘴是无从说起的。却依然对这六天的饭情有独钟。原因很明显,过年吃饭的时候,虽然是在家里吃,也会按照惯例,先上一桌子凉菜。大人们喝酒,孩子们便有每人一瓶北冰洋的待遇。之后,又升级成可乐,雪碧,美年达。
 
其实,这便是一堂活生生的饮酒教学了,有现场演示,还能亲自体验,学好学坏了反正不吃亏。总结起来,我学会了喝白酒用小盅儿,喝啤酒要大口,喝酒要有凉菜,喝酒要碰杯...等等....能得着那点儿表面文章,是一点儿也没糟践,全部融会于心。
 
都说好习惯要从娃娃抓起,这算是个反面教材吧...如果大人不想让孩子长大后不要太贪杯,就尽量少让孩子吃饭时候喝饮料。
 
当然,这都是后话,座在新疆馆儿里,自不会领会这层含义。只觉得下馆子吃饭,不喝点儿什么成何体统?便每人要了一瓶儿北冰洋。
 
攥着这瓶儿冰凉的玻璃瓶,的确感觉就不一样了。心里活动完全在行动上表现了出来,至少座的姿势就起了变化,从对羊肉串儿期待的前倾式,变成了靠着椅背儿的后仰式,这个确实不是什么好习惯。
 
不客气的说,新疆馆儿里,没看到什么酒品太好的人,至少从来没有像三国中的刘备一样,在隆中,误打误撞得遇到石敬元一票,对酒当歌的大贤。所以,到现在,依然有好些小时候,在新疆馆儿喝汽水儿时,养成的臭毛病。
 
说这有量变,到了一定份儿上,才能有质变。什么都得一步一步来。作为当时来说,对沾染酒精饮料,还是从来没敢想过的,甚至是厌恶的。还是踏踏实实的喝着北冰洋,吃我的羊肉串儿。
发表于 2006-9-16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汽水太熟悉了,虫子也爱喝?
 楼主| 发表于 2006-9-16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jie0316在2006-9-16 17:32:31的发言:
那汽水太熟悉了,虫子也爱喝?

呵呵,是啊!是啊!第一次喝瓶装的可口可乐,是在小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06-9-16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勾起了很多童年的回忆
发表于 2006-9-25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挺好的!我也爱泡新疆馆!顶!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梦回门前新疆馆儿(三) ——新疆馆儿的“瞎”想

说起这个正式泡新疆馆儿的生涯....还是得以这个饮料的品种的变化,来作为里程碑,有一种黑加仑饮料,瓶子与啤酒瓶儿无二,它往往成为了非酒精向酒精饮料迈进的过渡产品。吹一瓶儿黑加仑,恐怕是喝酒之前的最后一步了。

 说道起与新疆馆儿的关系,却时时提起这个“喝酒”来,其原因,倒不是因为嗜酒。我想,根源全就在一个“泡”字。

 从字面上来理解,“泡”的意思,就是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我想,这是从泡澡堂子而来的。

 在老年间就有澡堂子,并成为了一个旧时的行业,一直发展到今天。而泡澡更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泡在一个大池子,热水浸泡着皮肤,汗毛孔竞相开发。头脑和身体,都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之后,找个师傅给搓搓背,按按肩,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串朱自清那儿去了),再用热水一冲。梳洗完毕,擦干身体,找个包间儿一躺,沏上一壶小叶儿香片儿。一口下去,从里到外偷着暖和。当然,也不乏有口儿嗜好的人,嘬上一袋,吞云吐雾,甚是销魂。(这不良嗜好就不宣传了)

 说来,泡澡本来是说待在浴池的水里。不过毕竟人是从猿变过来的,主要还是得在岸上生活。有了洗澡之后的活动,这个泡,便逐渐发展为,在澡堂子里流连忘返了。泡澡也随之升级成了泡澡堂子。赋予了这个“泡”字,更为广泛的意义。从狭义的泡,变成了广义的泡。

 泡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老年间的茶馆儿饮茶,酒馆儿喝酒,烟馆销魂,楚馆调情....等等。到现在的酒吧,迪厅,茶楼,乃至于避风塘。。。当然还有新疆馆儿。

 虽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精髓便是“专注的交流”。

 在这个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很难做到专注。每天的生活,就像网络一般,从这个连接跳到另外一个连接。一个决定之后,又会有无数个选择。在拓宽人们视野的同时,也使人摇摆不定。

 而人们泡在一个地方的时候,通常是专注的。人们往往能够制造一面无形的屏障,将自己的交流空间,与周围隔离。就像运动员在赛场上,往往“听不到”四周的呐喊。能够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暂时过滤掉一些不相干东西。通过不同的方式,专注的与自己或者他人交流。

 在新疆馆儿,这种专注,则大部分要归功于酒精。可有人说了,去新疆馆儿,不是为了吃串儿么,谁是为了喝水聊天儿呢?这便是新疆馆儿的特殊之处了。

 曲艺界管自己的行话,叫做“春典”,是一种不外传的业内语言。他们把吃饭与喝酒,分别用不同的词汇来代替。可见吃饭与喝酒,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情。老北京人,也会把吃小吃与吃饭,严格的区分开来。这样...吃饭、喝酒、吃小吃,不是一个地方能够同时完成的事情。

 在老北京,分别要在饭庄、大酒缸、路边摊来完成。当然,那些烧包的“活祖宗”们除外。

 新疆馆儿恰恰集中做到这几点,它虽然是个饭馆儿,但主要出售的,却是路边摊的小吃(羊肉串儿无疑是一种小吃),人们往往专程去新疆馆儿,为的是喝酒。而他却又不像路边大排挡那样,支个雨伞就能开买卖。是有房有灶,有大菜,有小炒儿的正规饭馆儿,并且还是清真。也许,这正是新疆馆儿容易火的原因。

 泡新疆馆儿的人们,利用了这一点,往往是用吃饭的时间,以吃羊肉串儿为借口,前去喝酒聊天。这里人看来,喝酒与聊天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到底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06-10-9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样啊.....不错...
发表于 2006-11-11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吃完
发表于 2007-4-5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发表于 2007-4-5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发表于 2007-4-6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俺又饿了!!!!![em02][em02]
发表于 2007-4-7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寫得真好 得虧我剛吃完拉條子和烤串~[em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2:50 , Processed in 1.24258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