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板」的取材是土司,即通常所說的麵包片,食具是用刀叉,都是具有西餐的色彩。這「棺材板」由傳統的陞官發財之吉意,原名為「雞肝板」。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雞肝等內臟是屬上等食材。許六一先生採用雞肝為其主要內餡且將之命名為雞肝板,在當時已小有名氣,過往食客也喜歡到「沙卡裏巴」(目前台南市康樂市場)點雞肝板來犒賞自己的五臟廟。 有一天,臺大考古隊來到沙卡裏巴「盛場老赤崁」點心店品嘗雞肝板。大家對這似西點的食物讚譽有加。其中一位教授閒聊之際忽然說起:「這雞肝板形似我們正在挖掘的棺材板」。許六一先生聽完後爽朗地說:「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因此,這有點嚇人的名號—「棺材板」就叫響了台南的傳統美食界。 雖然在台灣到處都可以吃到這傳統小吃,不過台南與花蓮製的卻不一樣,在台南叫做「棺材板」,花蓮則叫做「官財板」,雖為同音字,但後者代表陞官發財,聽起來吉利得多,而且吃時是用紙袋盛著、以手拿著吃,吃法與台南用刀叉吃的不同。不過現時「棺材板」的餡料已推陳出新,很少再用雞肝做餡料,反之改良了用較健康的海鮮蔬菜及粟米濃湯等,深受年輕一輩歡迎。 棺材板的作法很簡單,將厚片土司炸到金黃色後撈起,中間挖空放些高湯煮成餡料後再用些牛奶芶欠,再放上土司蓋子。吃的時候,先吃香脆的土司蓋子,然後再吃埋在裡面香甜的內餡。
& P: z; j# _3 C! Y1 D& r7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