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7489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3-19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9-3 17: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9-3 17:28 编辑 * l }8 H5 Z/ V- Z g
& ?4 Y% q6 _- ~( y( v4 v/ r! u9 b
南张北侯中少林+ n8 K' S+ z' m7 L( A8 G
+ w, l+ P! f5 C, H+ } G
南张:张永熙
( F4 g0 l, N8 I g张永熙,生于1923年,艺名“小张麻子”,自幼家中贫寒,9岁时(1932年)拜相声名家赵少舫为师,随师在北京、大同、包头、绥远等地流浪卖艺。因常与张寿臣、常连安、陶湘九等相声前辈同台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在观众中开始享有声望。& A1 G( d ~* F1 H v0 c
http://baike.baidu.com/view/862135.htm
: @% Y/ b0 Y+ X" x$ p/ E' ]" Q4 L2 k, v8 P( O: @; R6 x+ ~
中少林:孙少林
" S) x, m6 w3 i1 R! e$ v孙少林,九岁拜相声名家李寿增为师,数十年间刻苦学习,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技艺样样精通,无一不精。在济南青莲阁、大观园一路演出一路精彩,声名日隆,成为山东省一代的曲艺名家。
' d, p) e$ ~# yhttp://baike.baidu.com/view/1810798.htm
( t8 v2 d7 H. E+ X$ K4 f/ E9 p+ y# t* d
8 e. E& P/ u1 {$ K' t* }
, x0 y! E$ J- G) k0 @( r
( I) Q* T" b; _4 f7 F
7 G9 T9 d* r# X/ K4 h
“北侯南张”------+ {0 m% I6 e! X; Q% P" Y% v
“北侯南张”说法产生的时间。五十年代初期、刚解放不久,当时在南方发展的张永熙与关立铭搭伙献艺于南京、上海一带,红极一时,此时刘宝瑞也在南京表演单口相声,三人同台献艺,便有了“相声刘关张”之称。张永熙久在南方作艺,技艺全面,在演出实践中把南北方优秀的曲艺有机结合,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东西,有代表性的节目如在他76岁高龄时录制的《南弹北弦》、《京评越》、《学唱三曲》等,因此形容他的“柳活”自成一家,并非过誉之词。有鉴于此,相声界的同仁把他与北方同样擅长“柳活”的侯宝林相提并论,称为“北侯南张”。7 r8 v9 r+ Z2 s, t& ]) `; T
须知当时(解放初期)的“北侯”侯宝林虽已成角儿,但红在京津,还尚未走向全国(即不为南方观众所熟悉),至于他的声望和对相声艺术的重大贡献是在后来几十年的不断进取中取得的,我认为除了他自身技艺精湛和锐意改革外,还得益于他扎根于北京和所工作的中央广播说唱团,能跟得上形势,积极配合中央的宣传,使他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员。而“南张”张永熙后来的发展,则显然不如“北侯”得天独厚,当真是“海外天子,独树一帜”,南方毕竟不是北方曲艺的根据地,到后来在自己“割据”的南方也失去了名气,更不为北方观众所知了。; F, Q/ U- H' y+ R4 F4 c
综上所述,“北侯南张”的说法是在侯尚未知名全国而张仍红在南方的五十年代初期提出的,因此我认为就当时而言,两位先生是有“可比性”、可以相提并论的。至于二人的发展各不相同,逐渐拉开了悬殊的差距,侯宝林先生成为相声艺术的代言人、艺术大师,而张永熙先生则仅在南方传徒授艺默默为相声做着贡献。
6 @6 C& `% b, i2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