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3-7-12 07:26 编辑
' V! C. |' ^# r( O+ a9 _6 M+ D+ M3 D2 u; {6 l# ]
4 v# M3 f) \: f" M" C4 H; i: A5 k8 s: _6 ~. M) H% g' z1 X
有外地朋友跟我说,他觉得北京人说话最大的特点一是很干脆,二是很俏皮。我说您这印象一准是听相声得出的。不得不感谢相声演员传播了京味儿十足的北京话,但是也有误导。因为相声出于演出的特点,必须在话里掺杂很多引人发笑和油嘴滑舌的语言语调,而且为了让大家都听得清楚,声音必须很脆,很大。不单是相声演员,北京人艺的很多话剧演员其实不是北京人,但演起北京地域色彩的话剧,说话对白也是京味十足。但是,也有个缺陷就是说话声音太大。以前舞台音响没现在这么先进,演员说话声音小了,坐在后排就不容易听清楚。久而久之,相声演员也好,话剧演员也好,给外地人的印象就是北京人说话声音很大。其实不然。我和这位外地朋友对北京话的特点认识不同。 0 U" t. q) N2 m5 p7 S7 F
说话干脆和俏皮固然是北京话的特点。 l3 r. a! t+ o! z& c
但是老北京话最大的特点,我认为一是说话语音很轻,二是非常客气。街坊邻里之间早晚见面打招呼很少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扯着脖子喊:“吃了吗您?”基本都是声音很轻:“吃了吗,您?您还没歇着哪?”北京人说话客气体现在各种场合,各个方面。我曾经跟身边的一些年轻人说,要想真正了解老北京人怎么说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邵华那拨人演的《四世同堂》电视剧再看一遍,其中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虽然出场不多,台词不多,但他算是把北京人和北京话给演绝了。老北京过去的买卖人家就这么说话,那用词,那语调,那神态,分毫不差。现在能听到这样地道的北京话实在是太难得了。 " r$ _# ?4 V: z& d2 e* a2 q2 U+ p
北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大力推广普通话。有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我们还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现在整天说的已经不是地道的北京话了,就像现在电视播音员,特别是那些专题节目的主持人,你说他们说的是普通话吗?里面带了很多北京话的元素。你说他说的是北京话吗?真正老北京也未必认可。但是现在多数在北京生活久了的人,说的就是这种参杂北京话的普通话。根源就是北京推广普通话影响了一代北京人,而这代北京人形成气候之后有反过来用自己带北京味的普通话影响了大众传媒。于是,北京话和普通话全给搅合了。另外,城市规模扩大之后,郊区县很多居民都成了城里人,郊区口音和城里口音除有些用词不同外,主要是一个听起来比较硬,一个比较柔。还有一点,现在有些相声演员其实对老北京话也是道听途说,时不时地露怯。前不久电视里播送一段相声,一个大老爷们张嘴闭嘴,“M们”(M发闭唇鼻音)。其实,在老北京话里,只有女人,特别是小姑娘才这样称呼自己,大老爷们从来不这么说。所以,我听那个男相声演员这么称呼自己,心里直起鸡皮疙瘩。 ) X3 W, a4 t& \$ ?$ O+ H _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