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4850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8-11-17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3-7-1 16: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7-1 17:01 编辑 ! K8 ^% v( r( Q# {
" [% g/ {' Y" f0 ?* g4 x3 J关于“复建于今口口党校内的 龙 * 寺碑亭(今六合亭)”,相关文章见于:* V2 Y3 Z# C, F" C/ D# @1 Q
: l1 X& u% D0 U
【转帖】 ) \& _, W! o/ @
《大高殿牌楼与隆福寺碑亭的迁建——弘佑天民牌楼与六合亭》 作者: 虹映山房 " b# k4 e5 ]- `! w! z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38c04101011es3.html
Z, u/ m' P3 \& F q- a5 m% c8 l- ~; Z; ^( u$ h! e) m" l
7 h4 g) N, N: f3 O0 j7 L% X; Y
......
* ~- z6 e3 m$ z; A/ t+ ~! X# n六合亭的来历
0 a5 `6 G7 E2 _1 v
, F9 I; E5 D4 X; O% F5 } 中央党校校园内有方亭、四柱亭、六角亭、八角亭、仿树皮亭、伊斯兰亭、扇形亭、敞亭和苏式亭子十余座。然而,最壮观的是主楼西侧“燕园”旁的一座重檐六角亭,现名为“六合亭”。它是1960年与弘佑天民牌楼同时修建的,体势高大,装潢华丽,绝非一般园林小亭所能媲美,是北京都很少见的亭子,这使我对它产生了神秘感。因为透过它的体量、重檐顶、斗拱以及彩画等怎么看都像皇家礼制的建筑,肯定有着不凡的来历。因此我在探寻牌楼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过对它的任何口碑与文献资料的考察与关注。从1987年弘佑天民牌楼被揭开面纱10余年之后,到1999年六合亭的来历也终于弄清,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去寻找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 N$ A# v6 B4 y
( {% E% x) N: r: e2 x) y, Z 弘佑天民牌楼必定还有那8个大字展示在人们面前,而这亭子却一个字都没有,只有那张和弘佑天民牌楼修建时的同一张预算书上记录着所添加的材料名称和费用。不过我想起一位原校建委员会的老领导王子恒同志说过,这个亭子像是从东城一个古寺庙里迁来的,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闪过:能是隆福寺的遗物吗?
' a: S& F$ h; v$ t; n& T
* q- ?8 F7 Z7 q5 M# H 由于原来在与张先得同志研究牌楼的过程中知道他保存了不少老照片,我希望能从他那里淘出有关六合亭的蛛丝马迹。一天,我带着六合亭的照片登门请教张先得同志,他看了照片后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说它应是原隆福寺的碑亭,并答应找到这亭子的老照片。我回校后盼望能很快收到张老的来信,希望它能真是隆福寺的亭子,这样我校就又多了一个皇家建筑,进而能露出六合亭的庐山真面目。1999年5月19日张老来信了,信中说:“我找到了隆福寺碑亭的底片,经与校园六合亭对照,确为隆福寺西碑亭”,他还画了隆福寺碑亭当时所在位置。8 g# Y2 T1 |0 V; s
; N- D2 | W+ @: w 提起这座碑亭,还得从老北京的隆福寺说起。隆福寺又叫大隆福寺,位于隆福寺街路北。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为皇家香火院。隆福寺规模宏大,前后五重院落,坐北朝南。前门接猪市大街,后门至钱粮胡同,南北纵深百米。主要建筑由南往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释迦殿、万善正觉殿、毗卢殿和大法殿。在毗卢殿与正觉殿之间东、西各有一座碑亭。亭瓦为黑色琉璃瓦,由绿色琉璃瓦做脊镶边,称为“绿剪边”,这是明代敕建寺院的一大特征。亭顶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檐角均带风铃。六角碑亭与正殿浑然一体,气势宏大,令人赞叹。7 i6 C5 j- n1 I6 K- h2 H( D
& r1 H6 x" R3 R) E. v3 z 隆福寺香火缭绕,佛事频频。由于商事发达,后逐渐成为北京最大的京城庙会。景泰八年发生了“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景帝被废后不久过世,葬于北京西郊金山口。隆福寺作为景帝敕建的佛寺,自此备受冷落,寒来暑往,日渐衰落。《日下旧闻考》载,清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偶经此寺,见这座古刹残破不堪有感于怀。后施巨资重修隆福寺,两座碑亭也同时修缮。从此隆福寺又增光彩,佛像复庄严之相,恢复了朝廷香火院的辉煌。两座碑亭中,一碑为雍正三年(1725)为重修隆福寺所立,雍正元年御制隆福寺碑文,满、汉合文,记述了修缮大隆福寺的原因及目的。另一碑就是御制新建大隆福寺碑,记述了敕建大隆福寺的原因及建寺地位和寺院建筑情况,此碑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现两碑完好均存放于五塔寺内(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金刚宝座塔以西的碑林中,两碑气势雄伟,上面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0 n& q6 h& ~+ d3 k1 @ o, K/ O/ [; y' v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场大火烧毁隆福寺山门及一些附属建筑,庙宇荒颓,但主要建筑均存,碑亭尚在。隆福寺自雍正帝重修后,近百年未曾修缮,加之兵荒马乱动荡不安,隆福寺几乎名存实亡。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隆福寺庙会基础上,建成了东四人民市场。在建东四人民市场时,逐步拆除了这座明朝古寺。当时寺内的东碑亭已损毁,西碑亭拆后存放在中山公园,其各种建筑构件基本存在并码放整齐。经有关部门批准将隆福寺西六角碑亭拨给中央党校,这就是存放明景泰四年御制新建大隆福寺碑的碑亭。
e, E. v3 M9 F$ }. W9 u+ q) n) n: Y8 M& t5 `# W( e# E! j& f8 a
亭运至校园后翻建在主楼西侧的湖岸边,直至今日。王子恒同志说:“这个亭子有基本的架子,瓦很少,都是黑的,画板也丢了许多,古建部门重新设计后才建起来”。修建后的亭子有金线苏画、斗拱彩画、天花彩画等。除此之外,亭内又改添了一些校园风景彩画,使古亭有了新意,只是没有做隔扇门,不带风铃。黑色琉璃瓦也改用绿色琉璃瓦,原飞檐脊饰改为琉璃烧制的和平鸽,工程造价38,535.67元。
0 O c% w7 V& Y. s& H! ]+ k* K# k6 N7 q/ D' I$ \1 Y; x
近五十年来亭基本完好。但后来发现亭子有些移位,1996年左右校西部园林建设基本完工后学校决定对它进行修复。1997年经园林古建公司二队技术人员现场检查后验证原亭子基础没有下沉,只是木架有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如保持现状不会有问题。因木架结构虽然有些移位,经过几十年荷重变形已经固定,整体结构早已形成并已结实了,如果扶正,反而使榫卯变形,更不利于稳定,甚至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在风力等荷载作用下还变回去。因为亭子结构没变,就严格按原样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维修,并要求修旧如初。进行彩画前修建部门按原样照了大量照片或底片,特别谨慎、细致,他们说:“因为当时画的太好了”。从10月底开始画了30天,完工后的第二天就大风降温。感谢天公作美,使这一古亭重放异彩。2000年后,由刘景禄教授取名为“六合亭”。古称“天地四方”为“六合”,亭之六角可象征为“天地六合”,昭示此亭的高大气魄。六合亭题额是著名画家韩美林所书。
) S$ z+ f* m9 y; ^) f% X0 a- T% s2 ^- n" ?: L
张先得先生说:“党校‘弘佑天民’牌楼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而‘六合亭’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早于牌楼90年。这两座古代建筑在中央党校近五十年来保存完好,真是功德无量,再想起那些被损坏而无踪迹的文物,岂不令人庆幸与深思吗?”。
, D1 N( N; W* Z4 K. Q3 z M" B, D......(略)。' }% ] I" L1 Q3 r: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