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war4073 于 2013-6-26 16:54 编辑
& D* y3 m' z# t* w0 g0 `4 D& ^) H- M' q
繁體版(網友若是有興趣,可以上網收看聽「苦海女神龍」的MV,有許多台灣女歌星都有翻唱) 4 i6 T: u D5 ]5 [" u o
布袋戲的歌曲 : g) p; Q* I, s& G9 r
1970年代之後,台灣布袋戲開始在電視上演出,創造出另一個發展的巔峰。此時最為人所熟知的布袋戲劇目,莫過於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系列。這齣戲是以章回小說「野叟曝言」為題材,改為「忠孝節義傳」,加以詮釋改編,一推出便廣受歡迎。因為出現非常多著名的角色,許多主題人物的主題曲大為風行,有些甚至至今仍為人朗朗上口,其中有一大部份,便是黃俊雄為布袋戲人物量身打造的主題曲,如:《苦海女神龍》、《廣東花》、《失戀亭》、《怪紳士》……等。然而,這種歌曲與當時的台語流行歌其實有很大的差別,布袋戲歌曲並不會跟隨當時的流行曲風、流行風格,以及盛行的內容,或者該說,它是獨立出來的一小部分,但是卻又跟台語歌壇關係緊密,兩者的關係非常的微妙。 延續自1950年代興起的「混血歌曲」,1960年代日文歌曲翻唱迅速,但隨著1970年代禁令倍增、國語市場壓力、及資金不足等因素,此時的歌曲多以曰本曲為主,而詞多為模仿曰文原詞或是抄襲,原創則較少。布袋戲歌曲同樣有擷取自日本歌曲的養分,如有:《愛與恨》、《廣東花》、《冷霜子》、《美噴噴》、《憶無情》、《三缺浪人》、《苦海女神龍》、《命運青紅燈》、《愛奴》、《粉紅色的腰帶》……等,算是布袋戲歌曲來源中很大的一部份。除了日本曲,也有來自外文歌,如SummerTime的《喔媽媽》、TheHouse of Rising Sun的《大節女》等。根據本章節所列出的布袋戲歌曲總表,1970年代~1980年代,使用舊曲再加以填詞的布袋戲歌曲,在全部29首之中,佔了18首;而新曲新詞的曲目則佔了11首,兩者之間並無極大的差距。然而,若將其細分為1970年代及1980年代來統計,則可看出布袋戲歌曲在1970年代的來源,大多為使用舊曲填詞;1980年代時則投入較多創作人,創新曲目的數目增多。 1970年代~1980年代是校園民歌的時代,台語歌曲相對的弱勢,絕大部份的歌者是由歌唱訓練班或歌唱比賽中挖掘出的,有葉俊麟、郭大誠、紅弟七、尤雅、黃西田……等人。這之中有尤雅、黃西田、謝雷、邱蘭芬、葉啟田等人只演唱一兩首歌曲,便更加提高自身的人氣,如:尤雅唱《愛與恨》、黃西田唱《醉彌勒》、葉啟田唱《冷霜子》……等。 而談到布袋戲歌者便不能忘了黃俊雄夫婦。黃俊雄不只作曲、作詞,同時也是布袋戲歌曲的演唱者,譬如《憶無情》、《孤單老人》、《凍露水》、《秘中秘》等曲子,皆是他自己作詞並演唱的。而黃俊雄的妻子西卿,則有「布袋戲歌后」之稱。出身於雲林古坑的西卿,有著沉鬱滄桑,高亢嘹亮的嗓子,早期與賣藥的走江湖演唱,接著進入海山唱片。她曾表示,當時唱片的銷售成績不佳,自己個性又內向,一心只想回到南部,後來有朋友向她詢問對「唱布袋戲歌」有無興趣,因覺得不錯,便去試音。當時黃俊雄是主考官,西卿和其他兩位應考人在一間咖啡廳裡拉開嗓子就唱,後來西卿被錄取。從此以後,西卿便跟著黃俊雄的戲班到處走唱、進軍電視,以《可憐的酒家女》紅遍大街小巷,在布袋戲歌曲的演唱生涯上大放異彩,演唱了非常多布袋戲歌曲,如:《愛與恨》(恨世生)、《失戀亭》、《相思燈》、《苦海女神龍》、《命運青紅燈》、《廣東花》、《喔媽媽》、《梅君子》、《粉紅色腰帶》、《愛的腳步聲》、《西平月》、《西北風》、《預防萬一》、《愛奴》、《滿江紅》……等。 布袋戲歌曲歌詞內容分類: 一、愛情類 歌詞內容敘述關於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舉凡戀愛、失戀或離情都屬於愛情類。 二、命運類 歌詞內容描述己身的遭遇、命運,多是感嘆自己不幸,失意或悔恨的歌。茲舉例台灣紅遍霸邊天的「苦海女神龍」: 苦海女神龍(苦海女神龍) 作詞:黃俊雄 作曲:日本曲 無情的太陽,可恨的沙漠。 逼阮滿身的汗,流到濕糊糊。 拖著沉重的腳步,要走千里路途。 阮為何,為何淪落江湖,為何命這薄。 有情風吹動,三尺黑頭毛。 有情月照阮的胸前半身光。 流浪著千里遠,無一個相借問。 心頭酸,心酸孤單女,為何命如此。 討厭交男子,歡迎女朋友。 討厭文雅優秀,歡喜學風流。 無人像我這款,心頭亂亂想。 飲兇酒,怎樣飲兇酒,越飲越憂愁。 為誰人酒醉,為誰人迷茫。 淪落在異鄉的苦海女神龍。 不願做女紅,偏扮做女紅。 醉茫茫,怎樣醉茫茫,無奈的女郎。 黑暗路也著走,賭窟也著走。 人生的六字變化失去了生命。 我不是小娘子,我就是女妖精。 嘆一聲,生成這款命,美人無美命。 放捨著流浪,願做好娘子。 無情的環境逼阮墜落黑暗城。 風塵的女妖精,誰人要娶做某子。 嘆一聲,生成這一款命,美人無美命。 苦海女神龍可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角色,她的本名是「波娜娜」,原是韃靼國的三公主,知書達禮、文武全才,但是在大公主與沙陀族聯姻之後,便篡位並想進犯中原。在迫不得已也不滿意大公主做法的情況下,她遠赴中原,希望能得到幫助解決這件事。進入中原之後,她力除惡人,武功高強使反派膽寒,但外表剛強的她其實是很溫柔的,她從不殺人,就算是十惡不赦的大反派也一樣。因緣際會之下她和史豔文成了好友,之後甚至發展成了戀人。在經過長期的爭鬥,除掉武林大患女暴君和藏鏡人之後,他們回到韃靼國,使女神龍復位。而她也正式和史豔文成親。但是在史豔文返回中原之後,她便傷心至極、落髮出家,從此再也沒和史豔文見過面。 歌詞的第一段,是在說明她從韃靼國出去流亡的時候。「無情的太陽」、「可恨的沙漠」可以看出韃靼國是沙漠中的一個國家,然後她要走「千里路」才可以到達中原,拖著沉重的腳步,她感嘆自己為何淪落江湖、為何命這麼薄,這是她被迫離開家鄉的痛苦心境。第二段前兩句是在說明她的外貌,有長長的黑髮,然後因為穿的是祖國的傳統服飾所以胸口以上那部分是露出來的。之後她仍在感嘆她的命竟是如此的苦,流浪到那麼遠的地方,連一個詢問、關心的人都沒有。因為她是個個性開放的人,所以她說:「討厭文雅優秀,歡喜學風流」。但也因為一般的女子並不會像她這樣武功高強、能跟男性平起平坐,但也看不起他們,又喜歡學風流,所以她其實有時也很憂愁。之後一段是在說明她化名苦海女神龍,然後很無奈自己這個樣子停留在中原。因為在中原歷盡滄桑,甚麼樣的路都走過、甚麼事都做過,對她來說經歷過這麼多的曲折變化,使她覺得生命已經像是失去了一般的枯槁。而她的作風不與一般傳統女性相同,或許因此也被另眼相待,所以她比喻自己像是女妖精,而不是小娘子。接著又是感嘆,說自己竟是這樣的命,是個美人卻沒有美好的命運。最後一段她說,她寧可放棄流浪,當個別人的好娘子,但無情的線是使她做不成,卻因個性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女妖精,這樣子又有誰會想跟她在一起呢?最後她又再次的感嘆,美人沒有美命。 這首風靡一世的歌深切的描寫了苦海女神龍離家的心境,外表、個性與憂愁,以及種種的無奈和感嘆,而整首的每段最後一句幾乎都是感嘆,自己的命運有何等的悲哀,是首很標準的命運類歌曲。 三、親情類 歌詞內容多是敘述家庭成員(多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 四、立志打拚類 歌曲中有描述到作者握主角所想表達的氣節,想實現的理想或想努力從事的事情,基本上都算是立志打拚類。 五、諧歌類 歌詞充滿詼諧、幽默的用語,偶爾帶點嘲諷的意味,通常會帶給別人輕鬆愉快的感覺。 六、其他類 歌曲特色凸出,不屬於以上所列類別者。 布袋戲歌曲早期以傳統的北管配樂為主要流行的配樂,後來歷經演變,布袋戲配樂除了會使用西洋與日本樂,甚至會事先錄音。之後廣播布袋戲流行,事先錄音的方式更是風行,也為電視布袋戲作奠定了基礎,至1970年以後黃俊雄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的開播布袋戲歌曲才正式蓬勃發展;而台語流行歌有過1930年代的如日中天,1968年的大蕭條,1970年代,相關限制及市場緊縮下,台語流行歌不再居歌壇主流。於是在1970年代~1980年代,隨著電視布袋戲的興盛,布袋戲歌曲極速發展,原為兩條平行線的兩者交會了,成就了此時期電視布袋戲及台語流行歌的繁榮。 黃俊雄的「雲州大儒俠」系列是1970年代電視布袋戲的顛峰,順著電視布袋戲的熱潮,也推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布袋戲人物主題曲,這些主題曲不僅作為布袋戲人物的角色背景介紹,也因為廣受歡迎、流傳,成為此時期台語流行歌中不能小覷的一脈。此時期所推出的布袋戲主題曲實在不少,由作曲者的來源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多為曰本曲改編,而後期則多是自行創作;由布袋戲主題曲的演唱者的資料,則可得知此時期布袋戲與台語流行樂壇不少的互動,因為當時推行國語政策,使得閩南歌曲的發表機會大為減少。有許多台語歌已錄製好唱片卻苦無發表機會,而當時的黃俊雄布袋戲變成了最好的宣傳廣告。原本使用舊曲填詞的布袋戲歌曲,因許多唱片公司轉而跟黃俊雄布袋戲合作,先由唱片公司提供新的歌曲,再由黃俊雄創造新的角色。布袋戲歌曲的發展便因此漸漸轉向使用創新新曲的階段。當時有些歌者原是唱台語流行歌,但是跨足了布袋戲歌曲之後,變得全台知名,而有的台語知名歌唱人士有時也會轉唱布袋戲歌曲。在內部分析方面,布袋戲歌曲的風格分有多種,諸如:愛情類、親情類、諧歌類、立志打拼類、命運類等等,而各類內容雖有分別,但在突顯主題人物這方面,卻是每首都有的。每首歌曲的內容,都緊扣住了主角人物的性格及特徵,盡力描繪出主角的心境,讓觀眾可以了解、深入這個角色的內在,而角色也因此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吸引人了。有些歌曲甚至會用主角的名稱當歌名,突顯出歌曲與主角的強烈關聯性。歌曲類型以愛情類為最多,而尤以女性角色為主,主要都跟愛情有關,其次是命運類,而男性歌曲則多為雄心壯志的類型。在歌曲的在用詞上,布袋戲歌曲也有因為境遇相同或心境相仿而衍生出的常用詞,像是「悲哀」、「目屎」之類的詞,在歌曲中出現的次數頻繁,表達出哀傷或者怨嘆之意。 + }! M/ R; K3 t1 u# N
简体版 . `4 X6 F' M0 V
木偶戏的歌曲
. _; K+ p, G) Z 1970年代之后,台湾木偶戏开始在电视上演出,创造出另一个发展的巅峰。此时最为人所熟知的木偶戏剧目,莫过于黄俊雄「云州大儒侠」系列。这出戏是以章回小说「野叟曝言」为题材,改为「忠孝节义传」,加以诠释改编,一推出便广受欢迎。因为出现非常多著名的角色,许多主题人物的主题曲大为风行,有些甚至至今仍为人朗朗上口,其中有一大部份,便是黄俊雄为木偶戏人物量身打造的主题曲,如:《苦海女神龙》、《广东花》、《失恋亭》、《怪绅士》……等。然而,这种歌曲与当时的台语流行歌其实有很大的差别,木偶戏歌曲并不会跟随当时的流行曲风、流行风格,以及盛行的内容,或者该说,它是独立出来的一小部分,但是却又跟台语歌坛关系紧密,两者的关系非常的微妙。 延续自1950年代兴起的「混血歌曲」,1960年代日文歌曲翻唱迅速,但随着1970年代禁令倍增、国语市场压力、及资金不足等因素,此时的歌曲多以曰本曲为主,而词多为模仿曰文原词或是抄袭,原创则较少。木偶戏歌曲同样有撷取自日本歌曲的养分,如有:《爱与恨》、《广东花》、《冷霜子》、《美喷喷》、《忆无情》、《三缺浪人》、《苦海女神龙》、《命运青红灯》、《爱奴》、《粉红色的腰带》……等,算是木偶戏歌曲来源中很大的一部份。除了日本曲,也有来自外文歌,如SummerTime的《喔妈妈》、TheHouse of Rising Sun的《大节女》等。根据本章节所列出的木偶戏歌曲总表,1970年代~1980年代,使用旧曲再加以填词的木偶戏歌曲,在全部29首之中,占了18首;而新曲新词的曲目则占了11首,两者之间并无极大的差距。然而,若将其细分为1970年代及1980年代来统计,则可看出木偶戏歌曲在1970年代的来源,大多为使用旧曲填词;1980年代时则投入较多创作人,创新曲目的数目增多。 1970年代~1980年代是校园民歌的时代,台语歌曲相对的弱势,绝大部份的歌者是由歌唱训练班或歌唱比赛中挖掘出的,有叶俊麟、郭大诚、红弟七、尤雅、黄西田……等人。这之中有尤雅、黄西田、谢雷、邱兰芬、叶启田等人只演唱一两首歌曲,便更加提高自身的人气,如:尤雅唱《爱与恨》、黄西田唱《醉弥勒》、叶启田唱《冷霜子》……等。 而谈到木偶戏歌者便不能忘了黄俊雄夫妇。黄俊雄不只作曲、作词,同时也是木偶戏歌曲的演唱者,譬如《忆无情》、《孤单老人》、《冻露水》、《秘中秘》等曲子,皆是他自己作词并演唱的。而黄俊雄的妻子西卿,则有「木偶戏歌后」之称。出身于云林古坑的西卿,有着沉郁沧桑,高亢嘹亮的嗓子,早期与卖药的走江湖演唱,接着进入海山唱片。她曾表示,当时唱片的销售成绩不佳,自己个性又内向,一心只想回到南部,后来有朋友向她询问对「唱木偶戏歌」有无兴趣,因觉得不错,便去试音。当时黄俊雄是主考官,西卿和其他两位应考人在一间咖啡厅里拉开嗓子就唱,后来西卿被录取。从此以后,西卿便跟着黄俊雄的戏班到处走唱、进军电视,以《可怜的酒家女》红遍大街小巷,在木偶戏歌曲的演唱生涯上大放异彩,演唱了非常多木偶戏歌曲,如:《爱与恨》(恨世生)、《失恋亭》、《相思灯》、《苦海女神龙》、《命运青红灯》、《广东花》、《喔妈妈》、《梅君子》、《粉红色腰带》、《爱的脚步声》、《西平月》、《西北风》、《预防万一》、《爱奴》、《满江红》……等。 木偶戏歌曲歌词内容分类: 一、爱情类 歌词内容叙述关于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举凡恋爱、失恋或离情都属于爱情类。 二、命运类 歌词内容描述己身的遭遇、命运,多是感叹自己不幸,失意或悔恨的歌。兹举例台湾红遍霸边天的「苦海女神龙」: 苦海女神龙(苦海女神龙) 作词:黄俊雄 作曲:日本曲 无情的太阳,可恨的沙漠。 逼阮满身的汗,流到湿糊糊。 拖着沉重的脚步,要走千里路途。 阮为何,为何沦落江湖,为何命这薄。 有情风吹动,三尺黑头毛。 有情月照阮的胸前半身光。 流浪着千里远,无一个相借问。 心头酸,心酸孤单女,为何命如此。 讨厌交男子,欢迎女朋友。 讨厌文雅优秀,欢喜学风流。 无人像我这款,心头乱乱想。 饮凶酒,怎样饮凶酒,越饮越忧愁。 为谁人酒醉,为谁人迷茫。 沦落在异乡的苦海女神龙。 不愿做女红,偏扮做女红。 醉茫茫,怎样醉茫茫,无奈的女郎。 黑暗路也着走,赌窟也着走。 人生的六字变化失去了生命。 我不是小娘子,我就是女妖精。 叹一声,生成这款命,美人无美命。 放舍着流浪,愿做好娘子。 无情的环境逼阮坠落黑暗城。 风尘的女妖精,谁人要娶做某子。 叹一声,生成这一款命,美人无美命。 苦海女神龙可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角色,她的本名是「波娜娜」,原是鞑靼国的三公主,知书达礼、文武全才,但是在大公主与沙陀族联姻之后,便篡位并想进犯中原。在迫不得已也不满意大公主做法的情况下,她远赴中原,希望能得到帮助解决这件事。进入中原之后,她力除恶人,武功高强使反派胆寒,但外表刚强的她其实是很温柔的,她从不杀人,就算是十恶不赦的大反派也一样。因缘际会之下她和史艳文成了好友,之后甚至发展成了恋人。在经过长期的争斗,除掉武林大患女暴君和藏镜人之后,他们回到鞑靼国,使女神龙复位。而她也正式和史艳文成亲。但是在史艳文返回中原之后,她便伤心至极、落发出家,从此再也没和史艳文见过面。 歌词的第一段,是在说明她从鞑靼国出去流亡的时候。「无情的太阳」、「可恨的沙漠」可以看出鞑靼国是沙漠中的一个国家,然后她要走「千里路」才可以到达中原,拖着沉重的脚步,她感叹自己为何沦落江湖、为何命这么薄,这是她被迫离开家乡的痛苦心境。第二段前两句是在说明她的外貌,有长长的黑发,然后因为穿的是祖国的传统服饰所以胸口以上那部分是露出来的。之后她仍在感叹她的命竟是如此的苦,流浪到那么远的地方,连一个询问、关心的人都没有。因为她是个个性开放的人,所以她说:「讨厌文雅优秀,欢喜学风流」。但也因为一般的女子并不会像她这样武功高强、能跟男性平起平坐,但也看不起他们,又喜欢学风流,所以她其实有时也很忧愁。之后一段是在说明她化名苦海女神龙,然后很无奈自己这个样子停留在中原。因为在中原历尽沧桑,甚么样的路都走过、甚么事都做过,对她来说经历过这么多的曲折变化,使她觉得生命已经像是失去了一般的枯槁。而她的作风不与一般传统女性相同,或许因此也被另眼相待,所以她比喻自己像是女妖精,而不是小娘子。接着又是感叹,说自己竟是这样的命,是个美人却没有美好的命运。最后一段她说,她宁可放弃流浪,当个别人的好娘子,但无情的线是使她做不成,却因个性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女妖精,这样子又有谁会想跟她在一起呢?最后她又再次的感叹,美人没有美命。 这首风靡一世的歌深切的描写了苦海女神龙离家的心境,外表、个性与忧愁,以及种种的无奈和感叹,而整首的每段最后一句几乎都是感叹,自己的命运有何等的悲哀,是首很标准的命运类歌曲。 三、亲情类 歌词内容多是叙述家庭成员(多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四、立志打拚类 歌曲中有描述到作者握主角所想表达的气节,想实现的理想或想努力从事的事情,基本上都算是立志打拚类。 五、谐歌类 歌词充满诙谐、幽默的用语,偶尔带点嘲讽的意味,通常会带给别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六、其他类 歌曲特色凸出,不属于以上所列类别者。 木偶戏歌曲早期以传统的北管配乐为主要流行的配乐,后来历经演变,木偶戏配乐除了会使用西洋与日本乐,甚至会事先录音。之后广播木偶戏流行,事先录音的方式更是风行,也为电视木偶戏作奠定了基础,至1970年以后黄俊雄电视木偶戏「云州大儒侠」的开播木偶戏歌曲才正式蓬勃发展;而台语流行歌有过1930年代的如日中天,1968年的大萧条,1970年代,相关限制及市场紧缩下,台语流行歌不再居歌坛主流。于是在1970年代~1980年代,随着电视木偶戏的兴盛,木偶戏歌曲极速发展,原为两条并行线的两者交会了,成就了此时期电视木偶戏及台语流行歌的繁荣。 黄俊雄的「云州大儒侠」系列是1970年代电视木偶戏的颠峰,顺着电视木偶戏的热潮,也推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木偶戏人物主题曲,这些主题曲不仅作为木偶戏人物的角色背景介绍,也因为广受欢迎、流传,成为此时期台语流行歌中不能小觑的一脉。此时期所推出的木偶戏主题曲实在不少,由作曲者的来源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为曰本曲改编,而后期则多是自行创作;由木偶戏主题曲的演唱者的资料,则可得知此时期木偶戏与台语流行乐坛不少的互动,因为当时推行国语政策,使得闽南歌曲的发表机会大为减少。有许多台语歌已录制好唱片却苦无发表机会,而当时的黄俊雄木偶戏变成了最好的宣传广告。原本使用旧曲填词的木偶戏歌曲,因许多唱片公司转而跟黄俊雄木偶戏合作,先由唱片公司提供新的歌曲,再由黄俊雄创造新的角色。木偶戏歌曲的发展便因此渐渐转向使用创新新曲的阶段。当时有些歌者原是唱台语流行歌,但是跨足了木偶戏歌曲之后,变得全台知名,而有的台语知名歌唱人士有时也会转唱木偶戏歌曲。在内部分析方面,木偶戏歌曲的风格分有多种,诸如:爱情类、亲情类、谐歌类、立志打拼类、命运类等等,而各类内容虽有分别,但在突显主题人物这方面,却是每首都有的。每首歌曲的内容,都紧扣住了主角人物的性格及特征,尽力描绘出主角的心境,让观众可以了解、深入这个角色的内在,而角色也因此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吸引人了。有些歌曲甚至会用主角的名称当歌名,突显出歌曲与主角的强烈关联性。歌曲类型以爱情类为最多,而尤以女性角色为主,主要都跟爱情有关,其次是命运类,而男性歌曲则多为雄心壮志的类型。在歌曲的在用词上,木偶戏歌曲也有因为境遇相同或心境相仿而衍生出的常用词,像是「悲哀」、「目屎」之类的词,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频繁,表达出哀伤或者怨叹之意。 / _0 ]# o2 k$ w+ U5 @0 s! e' S( _0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