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0163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5-26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郭大誌 于 2013-6-19 15:53 编辑
1 m5 n$ H1 f& f* L* v$ }- U) w, m0 a+ B
我的童年" B @2 a' |" z
在四合院里放飞
" g. L/ ]' F) x( N* k: }& i# M) K. m
文/图 本刊记者 郭大誌
5 H4 S0 }$ L/ w$ @$ ~
: Y8 @7 @/ b/ ~7 B' N+ Y虽然总抱怨青春被“文革”耽误了!但说起童年,不禁想起有一首歌叫《金色童年》;这歌名也算是我童年的写照吧!我的童年虽然没有现在的孩子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那么丰富;但在我的记忆中也还是金色的!由于父母参加革命早,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当时都算是高薪阶层。所以我童年的物质生活在当时也算很不错了!从小的衣服、鞋和玩具,都是经常去当时国内最时髦的上海开会和讲学的老爸给我买回来的!不过,也正因为从小就穿小皮鞋,导致现在甚至脚趾头都变抠抠了,直不过来啦。5 f( z0 l" c9 m6 n( v+ o
e% K& j9 u1 v! @- G! o“没有枪,没有炮”7 h/ B2 p2 g1 k8 P0 e/ J
我们的玩具“自己造”
0 X5 V5 B0 I/ |* F; b
# c, K# J) O, x另外,小时候在东四七条住的文化部宿舍那院,后来考上的全北京最好的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和上小学时考上的东四六条小学都是王府官宅式的有好几进院子的非常气派大四合院。在深宅大院里住虽然没有住楼房方便(当时也曾很羡慕住楼房的孩子们),但却有住楼房的孩子想象不到的活动空间的自由宽敞。可以在各个院子之间、胡同里疯跑打仗,甚至可以模仿电影里侠客们的蹿房越脊!* c2 i& y9 I4 X. X8 a
我和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还有年龄相近的孩子们,和现在只要有钱什么都是现成的儿童们最大的不同,就是玩具大都靠自己造:抽的“汉奸”(木陀螺)是自己用木棍子截短了削的,下边的滚珠是拿别的玩具等好东西换的;滚的铁环和推铁环的钩子是自己拿粗铁丝窝的;弹弓子和弹弓枪也是用同样方法自己做的。包括女孩子们歘着玩的拐,也都是自己用羊膝盖骨刷洗净并磨亮的;更别说踢的鸡毛毽、拽的沙包儿、跳的皮筋啦!现在的孩子们可比我们的童年动手能力差多了!
& s3 O. n6 z" _9 w, l% r& p, ?6 q3 X, ]8 P
上房打仗的乐趣5 D3 F% o+ c5 ~8 H7 I
住楼房的孩子无法想象
郭大誌小时候上的北京市第一幼儿园
# A* ]0 n% I8 n' N6 K9 r4 i6 {5 J
: \; n. M( T! s" R6 A' r$ c9 k& }) @. {4 O6 o# Z8 a
& a! S, I. x2 _3 @. @
( M( y! w4 E6 b/ Z$ h# Z
4 V+ E2 c# B8 i6 R4 A2 A那些自造的玩具,虽然既可以在四合院里玩,也可以在楼房前的院里玩;但上房打仗的乐趣,却是住楼房的孩子们无法想象,更无法享受到的!直到现在,我在梦里仍然挥之不去的,就是和弟弟还有一帮小孩儿,从这个房蹿上哪个房,从这进院子的房顶跑到那进院子的房顶;一会儿躲在天窗或者砖砌的烟筒后边,与小鬼子周旋;或者被小鬼子追杀得从这院的房飞檐走壁地蹿上别的院的房!
0 o1 i0 o/ g' a虽然小时候淘气的我经常因为上房打仗被邻居告状而遭老师训骂,被父母责打!但上房打仗的乐趣并未因此而消退;以至至今长存梦中!而对四合院的怀念,也令我经常把我家住的那个院、幼儿园的院和上小学、初中时学校的院那复杂的、曲径通幽的格局混在一起梦。直到前些时和老北京网的网友共同回忆初中母校,才使我理清了些那原本混在一起的这些个深宅大院的院子格局的纷繁记忆。% q$ w+ j& P5 q+ G6 S" `6 v
- l) [4 u4 N) L7 T3 }' x" E |
-
郭大誌小时候上的东四六条小学原址新大门
-
郭大誌小时候住的东四七条63号文化部宿舍老宅大门-门内之影壁已被小厨房挡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