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7489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3-19
最后登录1970-1-1
|
6月15日晚22点,修改版的8集纪录片《京剧》将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重播。昨晚,该片总导演蒋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片中犯了一些常识性的低级错误,有些我自己都不能原谅。”他透露,发现错误后找到中国戏曲学院的钮骠教授把关,对文稿重新修改。0 x0 n2 F5 O! ]1 k s J
出纰漏观众挑错
8 i4 t0 U6 i$ w/ F/ d/ p. j
2 R' z4 U9 n- m5 j4 v6 V 早在《京剧》播出前,观众就对这部纪录片满怀期待。在播出当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一条推荐微博被网友转发达2万多次,这种关注度对于以国粹京剧为题的纪录片来说,难能可贵。7 s$ r' ?+ u; ^" x8 d' ~
6 Z. o9 ?+ `4 V/ X% {+ L3 N" }
自6月3日在央视一套播出以来,《京剧》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兴趣。节目中的一些小纰漏,也引起了专家、京剧爱好者和广大网友的关注,比如将朱自清与周作人的照片排错,称周信芳为四大须生之一等。7 o2 i0 d$ k. h" p* J3 e
f0 u. y/ v; O' C2 w 戏曲专家把关修改 4 E" C# h' U" n6 H7 f! J
. u- T3 \) s/ Z+ H5 M, M 昨晚,记者拨通蒋樾电话后,提到观众对于纪录片《京剧》的一些争议点。蒋樾表示,自己有点被击垮了的感觉,他说:“片中犯了一些常识性的低级错误,比如将朱自清和周作人的照片放错,还有四大须生的说法,有些我自己都不能原谅。”
6 o6 G- Z) V$ T( }; h r1 R$ P9 p
7 @2 ^, d/ m+ X: E2 U 在意识到这些错误后,蒋樾自己也十分懊悔,没能在播出前发现这些常识性的错误。当播完一、二集时就决定要对文稿进行修改,播完第五集后,蒋樾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钮骠老师,希望他能够指出其中的错误,进行把关。
, Y9 T# i2 P$ p- J+ q3 D, d, f, I8 e- |. |
蒋樾说:“我没想到钮骠老师能这么爽快地答应,昨天夜里两点多还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一个小的地方怎么叫法更加准确。除了更正这些错误,我们也讨论了怎么让文稿更为严谨,比如富连成的叶春善先生,可以叫班主,也可以叫老板,在那种情境下叫老板更加内行一些。”
( l) F0 R7 U/ i, I ) B) F# [' S, w3 {% s
重播版减为48分钟
; S" A I( \0 P) k2 Y
' \9 I$ U, j0 t' a, m 谈到将于明晚22点在央视纪录片播出的修改版,蒋樾透露,具体主要是文稿的改动,修改了一些硬伤,比如错把周信芳归为“四大须生”等,每集的改动大概有五六处。他说:“原来首播版是50分钟,修改后为48分钟,节奏更加紧凑了一些。”. ^% I c! a8 U
* s. p. M, g" M- b8 K 对于纪录片的整体风格,蒋樾称不会再改动,“这样拍是我们的风格,找北师大的博士生也是想从文人边缘化的角度去诠释,我想每个人阐释京剧的角度都不一样,如果当初梅兰芳先生不进行创新,也不会成为伶界大王。”; |; k. ?& b! J6 u- F0 i
' }3 S3 `0 Q3 R( S' t& V# p, [& ? 在采访最后,蒋樾表示,让自己没想到的是通过《京剧》成了一个公众人物,自己一时半会儿还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我原来就是拍纪录片的,没有什么人关注,尽管学习了4年的戏曲专业,但主要还是从事纪录片行业,回来拍京剧也是因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记者 田超)
- _* g" v8 W' s1 f9 r$ q9 C: ^' ]2 D" N( J1 X
(摘自 《京华时报》) 1 k, j: q) [4 F8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