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在接受弟子张怡行拜师礼时,师徒二人潸然泪下。 “我后悔了,今天应该穿得正式点儿,才适合这个场合呀!”昨天,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的北京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上,刚刚收了四个徒弟的雕漆大师文乾刚一直小声念叨着。活动现场,北京市文化局启动了“名家传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工程”,王金璐、梅葆玖、连丽如、文乾刚、刘钢、李春珂、白静宜、张錩8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率先招收27位徒弟。5 M4 q4 |$ p5 [7 b$ q+ p
4 w8 T) ^5 V; x- c9 |# q# G 作为各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这8位非遗传承人都已经收过不少徒弟,可是在国家大剧院里,面对着这么多人关注的目光,这场特殊的收徒仪式还是让大师们激动不已。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已是94岁高龄,虽然身体并不好,可他还是特意赶来参加活动。“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要尽最大可能带出更多的学生。”老人家在现场许下誓言。" g+ w; u/ x y9 \ k$ S5 {
0 w) |0 c# {5 R$ q1 A' M2 D 评书名家连丽如则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弟子张怡在台上叩头行拜师礼时,她的眼圈一下就红了,眼泪也出来了。“当然很激动了,我平时并不随便收徒弟,收一个就得是一个,张怡也是跟了我三年我才让她拜师的。”连丽如说,“师父访徒弟三年,徒弟访师父三年”是曲艺行的老规矩,虽说现在时代节奏快了,可她还是守着规矩不变。
# J+ j) P% j2 Q
# H9 T: U, S, v3 [ 连丽如之所以这么看重收徒这件事,是因为她把徒弟看得比孩子还重要。“孩子长大成家你就不用管了,可是学生你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在他们身上花费的心思要比自己的孩子多。”如今,评书的生存境况不尽如人意,也让连丽如更加看重收徒这件事,“我每天一睁眼就想我要为评书做点什么事,你要不去干,评书可就没了。”71岁的她近7年来带着徒弟们在北京三家书馆演出七百多场,接待观众十万多人次,就是想让评书艺术能代代传承下去。; G3 `9 G" G8 F( {
% \% J' S! y# H; N7 K
看着台上的连丽如那么激动,坐在台下的文乾刚也想掉眼泪了,“没想到这次收徒的场面这么大,这么庄严,让我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尊重,怎么能不激动?”1 O# r( y z- m! Q7 k) o
3 H; z5 x# r% B4 }; b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市文化局局长陈冬表示,今后还要继续举办非遗名家传艺活动,力争通过数年努力真正实现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目的。活动现场,市文化局还向传承人颁发了传习奖金,并举行了百集非遗纪录片《守望》的首发仪式。
3 i5 ^1 x" f: L" \3 {; Y( D! d, F& e, Q0 U
(转自中国曲艺网)" H) c ?) v& H( n- X& U6 m; N
4 E8 i- o" I7 @* J# F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