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6|回复: 7

掌柜传[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13 2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足迹来过,搜集也得跟上,我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如下文字,重新发到这里来,一是喜欢,二是纪念,三是广为传播吧。
4 ]. {' [$ _  j& a8 m                                
9 I7 z7 |7 c/ n5 G                               "老北京网"的穷掌柜: g2 G9 X- D3 u+ E! A/ W5 l" a, g
http://news.QQ.com  2007年04月04日03:09   中国青年报    ! ^( v6 S8 q+ b, k
  
3575205.jpg
    ; Y6 F- w* `1 A' @: P
     23岁那年,张巍呆呆地站在北京 weather_icon.jpg 崇文区东半壁街83号院,眼睁睁地瞅着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自己的家被夷为平地。他卸下老屋一扇红松木的窗棂,120多年来,这窗棂没怎么变样儿。
2 B& ~9 c4 F5 J# L% y9 j$ p- }/ A     当他把窗棂刷上红漆,挂在新家墙上怀旧时,忽然萌生一念:“做个网页,追悼自己对老房子的哀思。”
/ N- T; ?$ y. ?  f- N7 b     窗棂的照片被挂上主页。他有空便上网搜索涉及老北京传统文化的资料,连同自己拍摄的胡同、四合院图片,全贴在网页上,“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玩意儿啊,不能就这么没了。”
* l: t) h% O; }. Q8 x" u     2000年11月,张巍花300元租了服务器,又花150元买了域名,建起“老北京网”,自称“掌柜”。
% `! \6 C( T3 V8 C- Y     网站创办的头3年,张巍白天在写字楼上班,晚上更新网站上的资料,休息日便背着相机满胡同转悠,最多曾一天拍过1000多张照片。
; o* C, M: J- V     但他发现,“北京的变化太快,当你停下一两天后,就会发现某一处胡同或者四合院已经消失了”。一天,他去拍摄一个早就看中的四合院,但到那儿一看,已变成一片废墟。他哭了。业余时间不够用,他决定辞职。那年他26岁,任某杂志副总编。5 W- k- x4 w/ }, z* M8 f7 q
     “老北京网”吸引来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北京迷”,他们自发组织了“老北京拍记队”。每逢周末,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的拍记队队员,都会在张巍的招呼下走街串巷,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胡同的真实风貌。+ v+ D" C$ U, q
     “你们拍这些犄角旮旯的胡同有什么用呀?”常有胡同里的老人好奇地问。“拍下来给您的孙子看。”张巍乐呵呵地回答。- `2 D( Q/ C: d% H( z2 c
     “1949年刚解放时,北京城里约有3600条胡同,到2000年有1200条,去年就剩下459条了,加上不完整的也就700多条”,张巍如数家珍,“这700多条胡同,我们都拍过啦1
& h; e! }# ~. U7 |7 b( S     近两年,张巍带着“拍记队”的作品,走进北师大、北工大、北语等多所高校,搞“胡同摄影巡展”及讲座,虽反响不错,但他却为此背了一屁股债。最近,刚还清老债,他又惦记着为今年的影展筹款了。“今年肯定进北大、清华,”他踌躇满志地说,“再过10年,这些大学生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力了。”
3 E* Q. j8 C: R" P! P+ i# s/ l     “老北京网”挺火,目前,已保存了5000万字的北京史料,几十万张胡同、四合院的图片,日均浏览量达两万多人次,已有近万名会员在论坛注册。说起这些业绩,张巍忍不住眉飞色舞,“瑞典隆德大学把‘老北京网’当教材,作业是给‘老北京网’提意见,嘿嘿,都说好,没说坏的。”6 O! E; H$ N5 m0 [6 f4 o
     最让张巍得意的是,和6年前的默默无闻相比,“老北京网”已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能引起社会对文化保护事业的关注。据张巍介绍,经他们核实,北京鲜鱼口挂牌保护的80多个院落,其中61个一度上了拆迁名单,“虽然我们不能以卵击石,但把这事向媒体和政协委员捅出去了,最终工程停了”。
0 v9 K3 R+ E! T. k( F; k) N     发现珠市口东大街213号明代的古庙铁山寺要被拆时,张巍立刻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对方称:“你甭管,上头批了。”张巍立刻向媒体报料,“现在旁边盖了个假的,要是不干涉,悄没声儿的就没了。”
2 r/ C9 A# H+ b     自打4年前辞职,张巍就没挣过钱,办了几年网站,把老本儿造光了,成了“啃老族”,已是而立之年,每天张嘴问退休的父母要钱,他心里挺难受,“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
% h* H+ ?0 H' g     “老北京网”的运转,全靠网友们自发捐助,每一笔捐款,张巍都公布在网上,向这些热心人表示感谢。不久前,有人赞助了一台不错的服务器,他很高兴:“网站终于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存放图片了。”/ ~2 i9 n) [" i8 q
     甭看张巍是个穷“掌柜”,给“老北京网”打工的人却不少,全职的6个,还有30多个版主,全是分文不挣的志愿者。跟他合作多年的韩硕说:“他是干事儿的人”。
& T8 C4 B  e- y- R     眼下,张巍想干的事很多。他有个课题——城市保护与拆迁。他打算出一本大书《拆城记》,详细记录北京胡同的变迁,连人搬到哪去了都要有个交待。
( C8 c8 S) h5 i8 P, k     他要培养年轻专家。网站的志愿者“虫子”是胡同专家;“斑马”是史迹专家;“玩美”是曲艺专家;“老北京人”是民俗专家。“一水儿的80后”,他信誓旦旦,“我要帮他们立腕儿1; _* M0 Y2 e% Z& ]- O$ C1 i
     他还要给“老北京网”办个英文版,招聘志愿者的条件挺高:硕士以上,英语8级,有海外工作经历等。没想到竟有10多人报名。  Q& O- E* f; e+ I/ m. K
     虽不挣钱,但张巍每天忙得团团转,他说喜欢这么活着,“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_5 u/ X* F8 }1 l4 w- A! ]

& {7 A4 B7 ^3 B9 b1 l6 h'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网主编张巍(组图)$ W% S* a+ ]: }" _# A& f
2010-06-07 02:38:00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 q0 [" R# [7 t7 r, u
) g7 s' h/ B/ @. x6 x/ W+ _, w8 z% b" S. |) h: c. {7 ]: M
$ A0 Q& i+ g$ p  @) i4 ]1 |
' K8 N$ u' t. G
# }! O# ?) e) L+ u6 i& H
  今天人们对老北京的文化,越来越重视,但遗憾的是,在国内网站上找相关资料,特别是影像资料,反而没国外网站多。比如这次为迎接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老北京网搜集了万余张北京老照片,对网友免费开放,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国外,从国内获得的资料,只有几张。想看真正老北京的东西,得去国外找,这确实有点滑稽。
# \& g. K. e6 U% E4 H) t( N- t" k- }. w! [! u4 x$ m! K: S3 s
  是我们档案不全吗?不是,你到各档案馆、图书馆去看看,那里有很多好东西,可以借阅,但就是不上网,即使上网了,图片也很模糊,且加上很复杂的水印,生怕别人使用它。更要命的是,重要档案根本不对普通读者开放。
) D, P) `1 x: Q9 N, ^9 H8 K: e* ]6 Y( y* f9 @
$ y% Z5 f6 d% E9 G7 R
  档案与资料,原本是公共资源,档案馆和图书馆的运营经费源于税收,可为什么大家掏了钱,却无法享用呢?出于保护的需要,珍贵的原始档案可以不对公众开放,但复印件总要让大家看到啊,至少应该让大家知道。秘而不宣,有的甚至从资料检索中都找不到,读者根本不知道它们存在不存在,那么谁来监督呢?这些宝贵的资料会不会成为少数人或小团体盈利的工具呢?5 H  `+ i' F1 z( j2 B; s5 T5 ^

7 r! x- ]; O+ |. w, Z6 h4 ?- A& L  在国外,图书馆之间资源高度共享,读者查资料非常方便,比如一本书在这家图书馆没有,那么可以通过互联网到别的图书馆中调取,打印出来借阅给你。可在我们的图书馆、档案馆中,这是很难做到的,一是打印费异常昂贵,二是资料共享度太差,所以我们查找资料的工作效率特别低,而获取信息的花销却特别高。
! b- d% X% T9 l( q9 R
3 Z$ x9 m1 e- Q' G) Z. X  当知识成为小团体盈利的工具时,知识流动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对我们社会的整体利益构成了威胁,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 ]5 G, M. `  ~1 y, B# T4 @
' i/ j" s. N6 J6 H% i  陈辉/文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2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网“穷掌柜”(2006-12-19 16:01:57)转载▼  
$ d. [, F6 z" i& C- d2 F" i文/ 老武  摄影/ 黄文亚& e& d5 u) c+ _4 A  d5 b$ ^
6 E8 G( D  l0 T5 m+ M- e
【注】一年前,我的搭档萧慧曾经采访过张巍,当时采写的文章刊发在《夜北京》创刊号上,非常好的文章(在此要恭喜萧慧和老姜在这个冬天大婚,有情人终成眷属啊,请大家到她的博客送上祝福)。时隔一年,我又见到了老朋友——掌柜的还是老样子,但他的老北京网,已经悄悄发生了很多变化。此文已卖,谢绝转载,刊发出来的稿子有删节,以下为原稿。
1 k5 H+ S. `8 D0 U5 ~) @+ @) h2 Z9 g, f * y5 h  v: ?  n7 n9 C" \' r
在浏览器地址栏里键入 www.oldbeijing.net 回车,或者在各大搜索引擎里输入“老北京”三个字,你都能进入这座老北京文化大仓库——“老北京网”是互联网上最权威的北京传统文化公益网站,保存了4500万字以上的历史资料和几十万张珍贵的图片,囊括了与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建筑、曲艺、民俗、宫廷、经济等众多方面内容,尤其以对北京老胡同、四合院的保护性研究著称。承载如此厚重内容的网站,居然是一个刚满30岁的年轻人,以一己之力、六年时间拉扯起来的——他,就是老北京网“掌柜的”张巍。( |! @  L4 c3 @, i6 ^5 z/ m

: ~& F5 e4 P7 O+ m5 z“穷掌柜的”$ r3 e( ?; {  L( o# b6 i

  Q/ Z; E; m0 T2 ^) |: u1 ]" x“不好意思,得麻烦你买单了。”在我们约定采访的茶馆里,张巍笑着对记者说,“我确实是没钱。”" K. N! p& a& `1 r% u1 O7 U
0 J/ ^* f* s& L( p! q( B3 K
根据有关机构的资产评估,老北京网至少价值几百万人民币,但是网站创办人张巍却是个“穷掌柜的”,因为他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投在了这个网站里。6年前,张巍辞去了某媒体的体面工作,顶着家人、亲友的巨大压力,在没有任何外来投资的情况下办起了老北京网。直到现在,老北京网也没有进行商业化运作,全靠网友们的自发捐助维持运转。每一笔捐助,小到10元、20元,大到几千元,张巍都列得清清楚楚,公布在老北京网上,向这些热心人表示感谢。“今年最让我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有人赞助了一台很不错的服务器,网站终于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存放图片了。”张巍乐呵呵地说。; ~/ r; ~1 ~) f- d$ q. i4 k/ I

4 p" ?9 W( [( O8 k- z张巍是地道的北京小伙儿,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起初他也不懂北京城这些老胡同、四合院的价值,只是懵懵懂懂地,伴随着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慢慢长大。直到有一天,张巍的家被拆了。那是珠市口的一片老胡同,张巍从小玩耍的地方,就这么没了。张巍觉得,有必要拿这个说说事儿了。
5 I% i" G% h9 ?
* D( g# v) W0 y老北京拍记队0 p" n% a2 n  B+ \0 v% `$ L
% @8 d# Q! G( m
老北京网最具特色、也是最引发外界关注的活动,是网友们自发组织的“老北京拍记队”。每个周末,拍记队的成员们都会挎着相机,在张巍的带领下走街串巷,用镜头记录下北京老胡同的真实风貌,因为没准哪天,这些胡同就没了。张巍统计过,1949年北京老城区大约有3600条胡同,到去年还剩下700个左右,今年,这个数字只有500了。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北京的老胡同正在飞速消失,这让张巍很心痛。他选择用拍照这种方式,尽力留住一些东西:“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玩意儿啊,不能就这么没了。”
( H7 b$ C$ O6 }  h3 D1 p9 w) R2 h6 U6 w! X& q$ C  n! D
但是,因为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张巍的这种公益行为带有了冒险色彩。经常会有一些黑心的开发商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恐吓张巍,让他立刻收手,“别找麻烦”。有时拍记队的活动还会被不明人士盯梢,张巍还得千方百计甩掉跟踪者。对此,张巍颇有些视死如归的姿态:“我永远受某些人的讨厌,也许你今天见到我,明天就再也见不到我了。”不过,张巍从来没有理会过这些威胁,反而愈战愈勇,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b  L$ m& @1 _6 e" t! X

) D- S! K# H8 P  S* I现在,老北京网的注册会员有八千多人,日均浏览量两万多人次,每次拍照活动少则七八人,多则数十人集体行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外几十家媒体都对张巍和他的老北京网进行过报道,包括路透社、法新社这样的世界级通讯社。张巍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把这些媒体对老北京网的报道折算成广告价值的话,至少相当于省了一千万元的广告费。所以,老北京网从来没有主动通过任何渠道做商业宣传,就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现在平均每月有三四家媒体访问我,最多的时候,我同时对着6部摄像机说话。”张巍觉得,和6年前自己默默无闻做这些事情相比,现在的老北京网,已经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文化保护事业的关注。“6岁的孩子会骂娘了,老北京网已经能表达自己的声音了。”
' n5 ?: g1 ^1 o! T) _% }1 }
+ c2 ?$ P6 d. G8 T; `; y, A7 w“北京是一个被强奸的城市!”张巍的这番话有些激动,“北京的古城墙被拆了,就好比一个美丽的处女被剥掉了外衣。现在又拆了很多胡同,就像长了满身的梅毒大疮,这个比喻一点儿都不过分。”每一条胡同被拆,都像是在张巍心里的伤口上撒了把盐。$ K6 U9 U( K8 V0 {

) D4 c/ d& d' k9 {' B; b“你觉得你这种民间的力量能起多大作用?”记者问。6 u& B6 C8 z9 L9 M2 x

' p* p4 [- V* Y2 p4 G: n张巍答:“至少吧,我们能让那些人不顺利地干他们那些事儿。这就好比拿鸡蛋往石头上磕,我们是鸡蛋,他们是石头,宁可我们碎了,也要恶心你一下,让你身上涂满蛋清蛋黄。没准因为这种恶心,他就不往下干了。”2 b% H) U) V$ \1 b8 D4 H, K
2 w! e9 M, D4 V, P3 J# R5 o
也有让他欣慰的事儿。北京鲜鱼口地区的老胡同,前些日子停止了拆迁,张巍说这里边有他奔走呼吁的功劳。“不管以后还会不会再动,反正现在是停下来了。”还有,就是到目前为止,全北京城的老胡同,基本被拍记队走遍了。下一步的活动计划,张巍想主攻视频拍摄了,为此他借了一个网友的DV,想拍下胡同里的民生百态,比如小孩子在胡同里蹦蹦跳跳,老太太坐在板凳上乘凉什么的——“我理想中的北京城,就是有纵横交错的胡同,祥和欢乐的市民。”张巍说。
# J& f) q& Z9 m4 V: _' ~1 t
7 h) w- E$ z6 x7 m. I$ f" A4 U& K有些住在四合院里的老人,一脸疑惑地问张巍,拍这些旮旯角的胡同有什么用?张巍耐心地解释:“大妈,我拍下来给您孙子看。”
& O8 B, c0 u2 L, w6 ^" P/ q
' q* g$ J3 U& O/ o7 P# M0 r. g" j可不是嘛,再不拍下来,后代想看也看不着了。张巍说,老北京网就像一座庙,庙里没有佛像,却有一群顶礼膜拜的朝圣者。因为老北京网背后,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6 u  u2 V, p- }3 i
/ @4 b3 S! X  l% o6 g
“如果你不能尊重自己的祖先,怎么让子孙后代尊重你?”张巍眼里放着光。
! q8 D, |% |, f1 Y1 h
1 E6 h) [0 x" q; A0 \, o; ]“这里有我的魂”
! w. D, e, Q! n% d5 m9 @ & E) j  g$ m! ]& |8 O' u
除了拍记队,老北京网还有很多其他活动,比如每年的摄影展,大量老胡同的照片对公众展出,集中展示了老北京网一年来的成果。“今年已经走了十几个高校了,北师大、北工大、语言大学等等,摄影展都很受欢迎。”张巍说学校是最欢迎自己的地方,时常还会请他去给学生们做讲座,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们让他看到了希望。张巍还收了几个“徒弟”,都是二十出头、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年轻人。张巍经常有心地让他们代替自己上台开讲,因为“再过十年,他们就是传承文化的主力”。不过,张巍透露,2005年办摄影展欠的帐,他前不久才刚刚还清,2007年的展览就已经在筹备中了。
" S3 L) q2 B) z6 J) |5 X
' M) h& |4 y& D6 V9 c! a: J老北京网还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张巍说他组建了一支“民俗曲艺队”,说相声的、弹三弦的、说大鼓的都有,平时就在固定的茶馆里演出。从物质到非物质,这个视角的转变也让张巍惊喜,原来还有这么多人热爱着传统艺术。曲艺队的第一场演出来了一百多名观众,场子爆满,把张巍都惊着了。他开始琢磨着再做一个以曲艺为主题的网站,搁在老北京网旗下,也许,又能开辟一方新天地。5 y- _6 P: x2 v) m" b# L
  i5 P5 ?) E8 g4 Z& u/ N
老北京网六周年的庆祝活动上,不仅来了好多网友,还有很多专家、学者来捧张巍的场。张巍代表老北京网,给其中两位老专家颁发了网友评选出来的“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们为传承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虽然没有一分钱奖金,只有一块简陋的奖牌,两位老专家还是乐得合不拢嘴,因为这个奖是没有掺杂任何功利因素的、纯民间的奖,最能代表民意,“是很高级别的荣誉。”张巍笑着说。搞这个庆典赔了三千块钱,但是张巍很有成就感。& p: y" g' ?& H! ]3 p' N& W4 ~

" `) y. N& w6 i3 i! i" M有的外国朋友对张巍说,像你这种民间公益组织,在不少国家都能得到大企业、财团的资助,不仅吃穿不愁,还会很风光。张巍苦笑一下,无奈地摇摇头。今年张巍已经招到了五个志愿者参与老北京网的管理维护,他们中有在校的学生,也有从原单位辞职出来追随张巍的,但都是一分钱不拿的义务劳动。网站不赚钱,张巍觉得挺对不住他们的。1 o7 W: q* W$ D. _

$ D1 s% }' U/ n( B' |; T关于经济问题,张巍眼下的筹划是“以拍养拍”,就是向媒体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出售图片。胡同越来越少,张巍手里的照片也越来越值钱。另一方面,张巍说,也不排除网站上市融资的可能。毕竟有了钱,张巍能做更多的事。不过,无论如何,网站的控制权还是要握在自己手里,老北京网的特色不能变味儿。' \) ?( K/ j3 K& w0 n  \

8 t$ ^" d8 `7 r& `“我不是商人,经营方面的事情我不懂。”张巍说,“可是我对老北京网的商业前景很乐观,因为别的任何生意,迟早都有衰败期,但文化不会衰败。”
# \6 v: G# y5 E$ n7 |) A& I% o9 N! i! y) z8 m7 p% C  `: w
“那要是将来你不做这个网站了呢?”记者问道。9 h$ X# `/ B+ d+ X. Y) e
: s; U, B# s+ E! E3 M
“你看过《亮剑》这个片子吗?”张巍说,“片子里边有句话非常好:一个军队的灵魂,在于它的首任长官。老北京网已经形成一种惯性了,即使我死了,老北京网还是老北京网,因为这里边,有我的魂。”; V* K+ c3 C! c) W$ c9 F
" ~6 u' G' |% d# u6 u
活着就是快乐
( D/ o- C! f% [: z; ?& r+ ] , P3 U9 p* m# s' P* u7 G( N/ I
张巍今年整三十岁了,他说长这么大,最惭愧的就是到现在还是个“啃老族”,不能养活自己。张巍的老父亲六十岁了,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流下了眼泪,张巍心里也很难受。而立之年,男人有男人的尊严,不过,张巍坚信自己做的是有意义的事。
5 d+ x" c+ v4 v* m, E* l" g9 S$ X4 Q, H: }
“我觉得工作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事业成功了,赚大钱了,会带来成就感。但还有一种感觉,一般人理解不到,就是快乐感。我每天都很快乐,工作成或不成我都很快乐,这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这个事情的支柱。”张巍说,“我能用快乐感去冲掉所有的不愉快,别人很难做到。”
) B, e1 L' L6 P) O/ v8 X* M, t# r3 I7 ]
“你这还不是痛并快乐着,而是纯粹快乐着?”
% R$ r  t3 a" l0 I* s" B3 m
( |9 b; j# y* m7 K1 r" @“对,哪怕今天我死了,也一点儿遗憾都没有。”张巍说,“我曾经跟一个挺有钱的大姐聊天,我说虽然你有钱,但是你有个地方比不了我——你可以请别人吃三个月饭,我可以蹭别人三个月的饭。三个月之后,我比你快乐。”张巍大笑。“而且,我蹭别人饭还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我对得起所有请我吃饭的人。你今天请我吃一顿饭,我感谢你让我多活了一天,同时你也为传统文化做贡献了。”* V6 o1 W. A9 y% p9 Z
& W9 v2 c5 ^% V( ~# {8 [8 \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7 ?" |6 q, \9 ~3 ]) }7 l8 r0 I6 D: N# p, z4 c$ h! i
“我告诉自己,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顿一顿,张巍接着说后半句:“我还活着。”
发表于 2013-6-13 23: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愚见:您这样的题目就不用放到文字版来了。
发表于 2013-6-14 0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足迹来过,搜集也得跟上,我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如下文字,重新发到这里来,一是喜欢,二是纪念,三是广为传播吧。”8 e' w$ S2 C1 L4 V
鸟兄见谅,您老的文字没能看懂,1.“足迹来过,搜集也得跟上”,真的不太懂是什么意思?! m, ~( @; b! X3 e1 H
                              2.“一是喜欢,二是纪念,三是广为传播吧。”喜欢应该收藏才对;纪念而人又没死?广为传播则应发到外网才对。2 l$ I9 A0 e0 j
学着版主胡乱点评了一下。呵呵。& d' V8 Y" @: K; T+ c
这文字版上发点儿东西就特别容易被人点评。7 b$ S# @- x+ `) k' B6 G
" o) L' C  `2 B
                                
发表于 2013-6-14 09: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告诉大家。很好 就是年头太久 有没有 07年以后的报道?  
发表于 2013-6-14 09: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个东家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1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关注,特别是黑风,点评,细心有点道理。补充如下(虽然多打点字):
; ?" B, ~* L1 n. U7 M足迹来过,——文字版。
+ A" U( A; K& n9 N7 I- r搜集也得跟上——足迹,搜集,并列名词。
5 p  c. s7 J; j2 N* S6 Z一是喜欢——喜欢老北京网;,二是纪念老北京网(有波折),掌柜是个代表人物,标志性领军人物;8 S! {3 d9 b+ W. J) E) i8 X
广为传播——老北京网、掌柜(代表人物)。最好的搜集、收藏、传播方式,包括网上发个帖,留个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1:58 , Processed in 1.150018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