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節錄之「茶的名品」,介紹中國各地的名茶,有簡體及繁體二種版本,請網友參考:
3 W: M; s9 q: W2 z7 i& K& W( a( P/ }" X5 i
繁體版 君山銀針 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與山北。 岩縫石隙露數林,一種香味哪易識。 清•萬年淳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寫到:賈母等在綴錦閣底下吃了酒餚點心後,帶劉姥姥一起至攏翠庵,妙玉忙接了進東禪堂。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衝了罪過。我們在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去。」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便吃了半盞,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妙玉捧與賈母喝的「老君眉」,是產於湖南君山的一種傳統名茶。 在「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的洞庭湖中,有一座秀麗的君山。這山以「君山」名之,說法有二:一說是虞帝舜的二位妃子娥皇和女英,隨舜南巡,曾居住此山,今君山上還有二妃墓葬。唐詩人高駢《湘浦曲》有句云:「虞帝南巡竟不還,二妃幽怨水雲間。」一說秦始皇南巡時在此停泊過,在君山龍口東側石壁上,至今尚存「封山印」,就是當年秦始皇留下來的。因舜與始皇都是帝君,故稱此山為君山。君山位於嶽陽城西,四面環水,與嶽陽樓隔水相望,是一個綠色長島。島上除了蓊鬱的樹木,碧森森的竹林外,就是蔥綠的茶樹。因君山七十二峰,峰峰有茶,故又有「洞庭茶島」之稱。唐詩人雍陶《題君山》詩云:「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翠美的君山,在萬頃銀波中若沉若浮,登高遠眺,卻似「白銀盤裡一青螺。」 君山產茶據考始於明代,遠遠晚於嶽陽城南的南湖(古稱漁湖)茶。淄湖之南早在唐代便以產茶著名。《嶽陽風土記》載:「漁湖諸山舊出茶,謂漁之湖茶。」又說:「淄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唐釋齊己有《漁湖茶》詩:「淄湖為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可見漁湖茶在當時備受青睞。漁湖茶後移植君山,至清時君山茶已名聞遐邇。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昱在《瀟湘聽雨錄》中說,由於仿效江浙一帶的炒製方法,君山茶品質被推為湖茶第一,成為炒青綠茶的珍品。據清同冶《巴陵縣誌》載:「君山貢茶,自國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始,歲貢十八斤。穀雨前,知縣遣人監山僧採製一旗一槍,白毫茸然,則珍品也。」 君山銀針全由沒有開葉的肥嫩芽頭製成,芽射挺直,滿布銀毫,色澤鮮亮,故冠以「銀針」,俗稱白毛尖。說到「銀針」,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早年君山腳下有個打魚為生的後生叫張順,專愛給人辦好事,連龍王都被他感動了,洞庭龍王的三太子特地送他一顆寶珠。一隻鳳凰幫他把寶珠銜到青螺峰頂上,埋在石縫裡,第二年就長出了一株世上罕見的「銀針」茶苗。君山銀針歷來產量很少,製作「銀針」的茶樹只十幾棵。如今君山全島有茶園470多畝,綠毯如蓋,一派興旺景象。 君山銀針屬黃茶類,外形茶芽茁壯,堅實挺直,銀毫披露,芽身金黃;內質香氣清郁;湯色微黃而明亮,滋味甘醇甜和,葉底黃亮勾肥,茸毛清晰。沖泡時,芽在杯中三起三落。開水沖入杯內,初見根根茶芽沖向水面懸掛豎立,過了一會兒,徐徐下沉杯底,如此往復再三。茶芽上浮時,形狀似群筍出土;吸水下沉時,猶如落花朵朵,加之氣泡留於芽尖,恰似雀舌含珠;茶芽沉豎杯底,又若刀槍林立,蔚為奇觀。1955年君山銀針參加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被譽為「金鑲玉」,獲金質獎章。1982年又被評為全國名茶。 「君山茶葉柳毅井的水。」君山有口柳毅井,井與洞庭湖邊相距咫尺,可井水水面卻比湖水面高出十多尺,水源不竭。其水甘甜清澈,水質純淨,烹茶最佳。明詩人譚元春曾有駕舟數十里汲井水烹茶的佳話,並作《汲柳毅井水試茶於嶽陽樓》詩三首,其中有一首是:「臨湖不飲湖,愛汲柳毅井。茶照樓上人,君山破湖影。」近人有聯曰:「柳井有泉好作飲;君山無處不宜茶。」 简体版 君山银针 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与山北。 岩缝石隙露数林,一种香味哪易识。 清•万年淳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写到:贾母等在缀锦阁底下吃了酒肴点心后,带刘姥姥一起至拢翠庵,妙玉忙接了进东禅堂。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去。」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妙玉捧与贾母喝的「老君眉」,是产于湖南君山的一种传统名茶。 在「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的洞庭湖中,有一座秀丽的君山。这山以「君山」名之,说法有二:一说是虞帝舜的二位妃子娥皇和女英,随舜南巡,曾居住此山,今君山上还有二妃墓葬。唐诗人高骈《湘浦曲》有句云:「虞帝南巡竟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一说秦始皇南巡时在此停泊过,在君山龙口东侧石壁上,至今尚存「封山印」,就是当年秦始皇留下来的。因舜与始皇都是帝君,故称此山为君山。君山位于岳阳城西,四面环水,与岳阳楼隔水相望,是一个绿色长岛。岛上除了蓊郁的树木,碧森森的竹林外,就是葱绿的茶树。因君山七十二峰,峰峰有茶,故又有「洞庭茶岛」之称。唐诗人雍陶《题君山》诗云:「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翠美的君山,在万顷银波中若沉若浮,登高远眺,却似「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产茶据考始于明代,远远晚于岳阳城南的南湖(古称渔湖)茶。淄湖之南早在唐代便以产茶著名。《岳阳风土记》载:「渔湖诸山旧出茶,谓渔之湖茶。」又说:「淄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唐释齐己有《渔湖茶》诗:「淄湖为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可见渔湖茶在当时备受青睐。渔湖茶后移植君山,至清时君山茶已名闻遐迩。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昱在《潇湘听雨录》中说,由于仿效江浙一带的炒制方法,君山茶质量被推为湖茶第一,成为炒青绿茶的珍品。据清同冶《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始,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毫茸然,则珍品也。」 君山银针全由没有开叶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射挺直,满布银毫,色泽鲜亮,故冠以「银针」,俗称白毛尖。说到「银针」,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早年君山脚下有个打鱼为生的后生叫张顺,专爱给人办好事,连龙王都被他感动了,洞庭龙王的三太子特地送他一颗宝珠。一只凤凰帮他把宝珠衔到青螺峰顶上,埋在石缝里,第二年就长出了一株世上罕见的「银针」茶苗。君山银针历来产量很少,制作「银针」的茶树只十几棵。如今君山全岛有茶园470多亩,绿毯如盖,一派兴旺景象。 君山银针属黄茶类,外形茶芽茁壮,坚实挺直,银毫披露,芽身金黄;内质香气清郁;汤色微黄而明亮,滋味甘醇甜和,叶底黄亮勾肥,茸毛清晰。冲泡时,芽在杯中三起三落。开水冲入杯内,初见根根茶芽冲向水面悬挂竖立,过了一会儿,徐徐下沉杯底,如此往复再三。茶芽上浮时,形状似群笋出土;吸水下沉时,犹如落花朵朵,加之气泡留于芽尖,恰似雀舌含珠;茶芽沉竖杯底,又若刀枪林立,蔚为奇观。1955年君山银针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被誉为「金镶玉」,获金质奖章。1982年又被评为全国名茶。 「君山茶叶柳毅井的水。」君山有口柳毅井,井与洞庭湖边相距咫尺,可井水水面却比湖水面高出十多尺,水源不竭。其水甘甜清澈,水质纯净,烹茶最佳。明诗人谭元春曾有驾舟数十里汲井水烹茶的佳话,并作《汲柳毅井水试茶于岳阳楼》诗三首,其中有一首是:「临湖不饮湖,爱汲柳毅井。茶照楼上人,君山破湖影。」近人有联曰:「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 y d3 H; ]. O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