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war4073 于 2013-6-10 13:03 编辑
8 e1 i3 F- I# A+ c6 V) m, e& v v" Y
節錄「華夏酒文化尋根」中有關中國現代名酒第七篇,供網友參考:) g- l- V- m# s& r6 c
, }* }: ?. Y2 T% o4 h% S( c$ E$ Z( j
古井貢酒
+ g: V k2 x. o 產於安徽亳縣,此酒係用古井泉水釀造,自明朝萬歷年間起,在明清兩代均被列為進獻皇朝之貢品,故得「古井貢酒」之名。後來由於歷史的原因,古井貢酒一度失傳。1958年國家投資建廠,重新恢復古井貢酒的生產。古井貢酒酒液清澈透明如水晶,香醇如幽蘭,經久不息,屬濃香型,連續四次被評為中國名酒。 亳州曾稱亳縣,古稱譙陵、譙城,是曹操、華佗的故鄉,釀酒業發展較早,所釀酒品,漢代已經有名。 據說,曹操不但愛故土,也愛酒,常對人說:「醴自鄉流甘如蜜。」他還對釀酒技術頗有研究,曾令手下人總結過一套獨特的釀酒工藝「九醞法」,並在家鄉成功地釀出名酒「九醞春」。據《魏武集》記載,曹操向漢獻帝呈獻釀酒之法時曾經寫道:「臣縣故令南陽郭芝,有九釀春酒……,今謹獻上。」「貢酒」因此而得名。可見,亳州的釀酒業起於漢代,不過,當時所指的貢酒是「九醞春」,不是古井酒,因為那時,減店集還沒有形成,古井也還沒有挖出。 減店集到了南北朝時期才逐漸形成,古井的挖出還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故事。據清光緒二十年(1894)鐘泰修的《亳縣誌》記載,南朝梁武帝蕭衍中大通四年(582)派大將元樹率軍進取譙城。北魏元帥樊子鵠命令獨孤將軍守疆拒敵,獨孤將軍與梁軍鏖戰相持,傷亡日重,恨自己不能克敵制勝,遂激憤而死。臨死前將所用長戟投入井中,後人在戰場附近建立了一座獨孤將軍廟,並在廟的周圍掘了二十眼井(一說24眼井)。隨著歲月的推移,大部分水井被淤塞而消失,最後只剩下四眼井。這四眼井也就成了古井。 亳縣這一帶地方多鹽鹼,水味多苦澀,惟有獨孤將軍投過戟的井,水質甜美,能夠釀出香醇美酒。用這眼井的水釀成的酒,人們就稱之為「古井酒」。 當初,梁軍大將元樹,因久攻譙城不下,軍糧已盡,撤軍南回,被北魏樊子鵠率軍追襲,元樹被俘身亡,葬於該地。後來,由梁王朝追封元樹為咸陽王,其葬地為咸家店,並發展成為咸店集。又因為咸、減兩字相訛而成為「減店集」。「減店集」形成後,當地產的「九醞春」酒也就稱為「減酒」。古井酒與減酒是同一酒品。 隨著釀酒技術的傳入,到了宋代、亳州的釀酒業已很發達,歐陽修任亳州知州時,在詩中寫道:「若無潁水肥魚蟹,終老仙鄉做醉鄉」、「白醒酒嫩迎秋熟,紅棗林繁喜千年。」 明代,減店集釀酒業的情況已有遺物說明。在減店集西頭的袓師廟中,以一鐵鑄古鐘,鑄有「大明萬曆九年」(1581)字樣。在鐘文捐款者中,有酒業同仁40多人。可見,當時在減店集已有眾多酒坊。 清代,毫州釀有福珍酒、三白酒、竹葉青、狀元紅、佛手露等眾多酒品。可見亳州釀酒技術在減店集釀酒業的帶動下,已比較發達。
0 @' Z6 }* D' n/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