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war4073 于 2013-6-10 13:00 编辑
+ o- x& i/ e+ E1 Y" l& u) a( m' b
- M0 x" j# ~6 L3 |節錄「華夏酒文化尋根」中有關中國現代名酒第四篇,供網友參考:) a( T& p8 o+ {
% A1 q6 \# l+ H% P0 M五糧液 7 q8 P) w6 G5 s2 T1 \
產於四川宜賓,已有1200多年歷史。五糧液顧名思義是採用五種糧食釀得,它們是高粱、大米、小麥、玉米、糯米,是公認的白酒類名酒,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獎章,連續四次被評為中國名酒。 四川南部地區的糧食是以稻為主,在習慣上對其他穀物統稱為「雜糧」,故「五糧液」曾一度被稱為「雜糧酒」。當時,有好飲酒的文人楊惠家飲此酒,甚喜此酒的醇美芬芳而惡其名不雅,更名為「五糧液」。此酒有優質佳美的品質,是和它的釀造水平和原料選擇嚴格有一定關係。「岷江江心水」自古以來被認為水質純淨,是釀酒的好水,而五種糧食之精華匯於一體更是其優秀之所在。 五糧液酒之所以能名揚四海,同其他名酒一樣,有其歷史發展根源。從宜賓地區出土的漢墓遺物,陶製和青銅製酒器中,可以看出,早在漢代,當地釀酒和飲酒的風俗已很盛行,民間已有「春日飲春酒,除日聚飲屠蘇酒」的習俗。據晉代常璩撰的《華陽國誌》和宋代李昉等輯的《太平御覽》記載,宜賓早年盛產荔枝,甜郁多汁的荔枝可釀酒,因而當地的美酒就常與荔枝聯繫在一起。 宜賓在唐代釀有「重碧」酒。永泰元年(763),詩人杜甫在戎州賦《宴戎州楊使君東樓》一詩中,曾寫有「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重碧拈春酒,輕紅臂荔枝」的詩句。 到了宋代,宜賓釀有名酒「荔枝綠」和「綠荔枝」。詩人黃庭堅在哲宗元符元年(1098),謫居戌州時,飲了此酒後,曾留下了這樣的詩句:「王公權家荔枝綠,廖致平家綠荔枝;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顆輕紅肌;潑醅葡萄未足數,堆盤馬乳不同時;誰能品此勝絕味,惟有老杜東樓詩。」據清代光緒二十一年(1895)王麟祥修的《敘州府誌》記載:「荔枝綠酒,宋王公權造,黃庭堅稱為『戌州第一』,有『荔枝綠頌』曰:『王牆東之美酒,得妙用於三物,三危露以為味,荔枝綠以為色,哀白頭而投裔,每傾家以繼酌。』」說明「荔枝綠」已用多種糧食釀製而成。 宜賓在明代釀有「咂嘛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麥、黍、秫、藥麴、小罌封釀而成,以筒吸飲」。 清代宜賓已建有酒坊4家,釀有「雜糧酒」,由「蘊枝綠」、「咂嘛酒」脫穎發展而來,是用五種穀物釀製而成的燒酒,為飲者所喜愛。其中「溫德豐糟坊」第一代老闆陳氏,經長期探索,創造了「陳氏釀酒秘方」,傳到清代陳三手時,他因無子,就將嫡傳了六代的秘方,口授給愛徒趙銘盛。趙承師業後,改「溫德豐糟坊」為「利川記槽坊」。清代雍正年間,酒窖增加至52個。
* ^! x( |0 W9 i)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