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war4073 于 2013-9-1 12:54 编辑
5 {7 r3 R ^$ k7 I# u
6 G( K* t" u3 l" R6 Z在老北京網看過很多篇介紹「豆汁兒」的文章,幾乎都是北京人酷愛,而外省人都無法接受,想必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吧!難道就沒有外省人能夠接受「豆汁兒」這玩意兒嗎?下面這篇文章似乎有點兒對北京現在出產的豆汁兒有些抱怨,北京的豆汁兒真的已經變味道了嗎,有沒有在地的北京網友或是喜愛豆汁兒的外省網友可以解答我的疑惑? 1 I% ^( o1 G+ r+ z# t* x' p, b
% k# Y9 W2 M% {1 a
懷舊意味的北京豆汁 1 w/ m/ I' I! |6 _
9 n9 y* \. R; R7 t) k 北京有一個關於豆汁的笑話:一個山東人到豆汁店喝豆汁,豆汁端上桌,山東人喝了一口,馬上吐了。遂將店夥計招呼過來,很客氣地對夥計低聲說:「別賣了,豆汁酸。」店夥計大聲告訴他:「我們賣的就是酸的,這豆汁和山東的豆汁不是一碼事您哪!」 北京豆汁的味道並不是人人消受得起。不獨山東人,梁實秋在文章中寫道:「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兒的,就是河北各縣也沒有人能容忍這個異味而不齜牙咧嘴,不能大口猛灌。」 據說是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只要叫他喝一口豆汁就可以驗出來,若是眉開眼笑,快慰地籲口長氣,就是地道的北京人;若是齜牙咧嘴,眉頭緊皺,便是外地人。聽這說法,多麼驕傲,難怪北京人喝豆汁喝得趾高氣揚,原來除了豆汁的獨特,裡邊還隱藏著這麼一層意思。 說實在的,如今的北京城要找一碗豆汁來喝喝,還真不容易。上回去王府井小吃街,滿街的小夥計吆吆喝喝,熱鬧非常。我這個愛吃小吃的人,自然要一一品嘗一下。先吃茶湯,味道還不壞,可是接下來的驢打滾、爆肚,還有炒麵什麼的,就讓人大為掃興。除了叫賣聲花哨一些,色、香、味俱差,盛菜的塑膠碗和我家的鹹菜碟一般大小。等到找到惟一一家豆汁店,心想:反正胃口已經吃壞了,再來碗豆汁又何妨。可是一打聽價錢,十元一碗,把我僅餘的一點好奇心也嚇跑了。也許北京的豆汁就是如此價高吧。 後來我想,自己是不是太老土了,也許北京的豆汁製作複雜,用料講究,原本就值許多錢。翻閱一下資料,原來如此―鄧友梅的《喝碗豆汁兒》寫道:「北京豆汁根本不是故意做的,它是用綠豆做粉絲、粉皮時剩的下腳料!『粉房』(不是豆腐房)把綠豆用水泡透,放進水磨中磨成漿水,入進缸、盆沉澱,等澱粉沉在盆底,把浮在上層的非澱粉碎渣取出。純淨的澱粉拿去做粉絲、粉皮;剩下青中透綠的下腳料,放在一邊令其發酵,待發出酸味來,就成豆汁了。店家以極便宜價錢買來,經過加工,再作為成品出售。」 喝豆汁須與焦圈、六必居鹹菜搭配著吃,方為正宗。焦圈是一種經素油炸焦炸脆的麵點,大小如手鐲;六必居為老字號醬園,創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說切出的甜醬水芥絲細如髮絲。焦圈與六必居鹹菜為豆汁增色不少。常常讀到關於豆汁的懷舊文章,不少出自名人筆下,不必說他們對豆汁都懷有深刻的感情。豆汁獨特的怪味,比別的東西更容易刺激人的記憶,喚回往日的時光。 至今我也沒有喝過北京豆汁,甚至連稱呼也沒叫對―應該叫「豆汁兒」才對,這個「兒」也非常重要,但究竟怎麼重要我不準備研究了。我已經不再想喝豆汁了,我既不想落個附庸風雅之名(那些名人在我出生之前就很有名了),也不想被人認為冒充北京人,我從來不想當北京人。 此文即是我向北京豆汁的告別。6 r; W4 s$ V* F; L+ X'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