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3 20:47 编辑
6 g6 r# z% y. Q5 H2 p$ t
@7 }, A& o( z7 r1 \, f. A本命年沾花惹草 从小受的教育,画地为牢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但在一个这样是非混肴的环境中,想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可能直到今天我已经退休了,依然不能用一种人的正常心态去分析把握世间发生的这些事情。好赖我们在文革之前多少还知道一些什么是真善美,而文革之后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戏,看得太多了,所以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不过总归是熬到退休了,似乎说话的把控限度可以稍微再放宽一些,所以有时候信口开河的说几句,也不再考虑是否影响饭碗了。 世间的很多事,绝不是非黑即白,所以即使说这个是真善美,那个是美帝苏修,其实都是一种灌输,每个人自己都长着一个脑袋,为什么要跟着报纸学舌呢?明明是婊子,偏要学雷锋;明明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偏要说白日做梦是时髦;人生是不可能再有一个甲子了,所以自己到了今天,但愿可以真正的用自己的做人方式活完余生吧。 退休了,还是有点事干为好,当然这种事,无非就是消磨时间而已,找点事用来找乐,那我肯定是用摄影来打发时间。 说到摄影,很多话都是车轱辘话,说的炫一点,就是想追求个真善美,说的话如果靠谱一点,就得是自己实践得来的心得体会。 我玩照相这么多年,现在似乎找到了一个目标,就是纪实摄影。但纪实摄影究竟是怎么回事,也没有真弄得多么清楚。不过觉得摄影这件事,还是有点社会道德责任感为好,把这个世界在中国北京的今天此时此刻,记录下来(即使是我个人角度来观察的这个世界)可能比拍一些显示不了这种社会环境的题材内容更有意思吧。 我曾经对于拍摄风光片,有过一些议论,甚至说过现在见到的很多风光片其实都是天气糖水片,既看不到摄影是本人的价值取向,也看不出这个时代的演进形成,甚至看不出这种照搬自然的克隆有什么审美意趣,当然也是说自己有因为对于风光摄影不甚理解的个人偏颇吧。 爱屋及乌,自然对于另一些题材,我也就敬而远之,譬如说打鸟、微距、花草、以致观念摄影、后期合成就不太掺合了。但这样是否就能够对于自己的摄影审美有所帮助呢,其实也是这句话,世间任何事都不是非白即黑,你不喜欢拍什么,并不代表大家不喜欢什么,也就是说摄影的大众审美价值取向,绝非某个人的取向所决定。而你没有拍的某些题材,可能是因为你个人某些偏见而造成你不理解拍摄这些题材的内在道理,所以当你决定以什么题材为你拍摄主要对象的时候,那些不在你关注范围之内的题材,可能也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益趣。 针对上面这些想法,自己在今年春天,有意识的拍摄了一些花草题材。不过自己确实是有意识的把花草没有当成作品拍摄的主要审美趣味点,而是把花草有意的和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一种我对这些花草审美的个人态度,也许这只是自己的强词夺理,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什么梅兰竹菊四君子,什么松竹梅岁寒三友,甚至题李进庐山仙人洞照,都是借着植物来抒发人本身的思想情结的。 我原本设计在今年的春天,尽可能的把京城春色的这一环节补上课----因为自己一直是认为北京的金秋是最美的季节,而北京是“没有春天的”。可是前一阶段自己拍摄的几个专题,经过现在整体编辑出来的素材草稿,在春天这个环节上都几乎是捉襟见肘,结果显得每个专题都很单薄,甚至不能成立,为此我亡羊补牢,下定决心在今年补上这一课。 今年北京的天气变化有些微妙,春寒的时间较长,所以一旦天气转暖,百花齐放的节奏频率加快了许多,加之儿子又在这段时间安排我去了趟韩国,所以拍摄花草的这个计划,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时间充分,本来自己有个小安排,例如:玉兰花我是准备重点拍摄大觉寺的二乔和北海琼岛的玉兰,有机会颐和园也要拍到,可是因为前赶后错,没有拍到理想的玉兰花;而山桃花的首选是颐和园西堤,可是事赶到一块,今年春天居然没有到那里去一趟。其次就是梨花,我的重点是智化寺,可是第一次去的时候梨花还没开,等我从南韩回来,梨花已经长出了绿叶,毕竟天道酬勤,我在智化寺却拍到了难以想象那么迷人的丁香,虽然智化寺没有什么太丰富的景别,但是怒放的丁香,使我真真找不到形容的词句了,只能如醉如痴的按下快门。说到丁香,其实法源寺是正茬,我曾经在那里也拍到过较为理想的画面,但严谨的讲,今年我去拍摄时法源寺丁香的花期有些错过了,不过也是歪打正着,拍到了几组在海棠丁香花丛中行走的僧人,那种色调,简直就是一种佛国情调的浪漫诠释,我至今依然还沉醉其中。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海棠花,法源寺的海棠花虽然很迷人,很上镜,可是一比宋庆龙故居的那两颗西府海棠,就有些相形见绌了。本来这两棵海棠去年我就蓄谋已久,想为其写真立照,可是去年天气的原因,我没能拍到最理想的画面,而今年我去的时机是这两株海棠最赋魅力的精典时刻,虽然这两株海棠我拍了好几个小时,但是我现在依然觉得我没有把那种感动我心灵的花魂香魄表现出来。 再拍了这些题材之后,景山的牡丹和定慧寺的桃花又给了我创作的天赐良机,这两组片子都是以借景拍花,花景结合的用意更为刻意,而且画面中人的要素也多了些,效果如何,只是一种尝试,以后还要仔细研究。 本来这篇文字,到这就要搁笔了,正巧晚上朋友聚会,又谈到了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非白即黑,而且很多精辟的论述,给自己很大的启发,(自己会在以后的文字中加以阐述)而也正是对于这种非白即黑思维方式恶果的批判,使自己更加对于以前偏执于某种题材的拍摄,因而远淡某些课题的思维方式多么可笑,也能悟出这是国民弊病在自己身上的的一种流传演化,必须从更开阔的角度分析吸取教训,这个话题一下说不清楚,只是一个引子,有机会再细聊。
2 L% f7 w) M! W# X; j) S: S/ @/ f& n* ]' V
本站强荐:185娱乐◣城.足球◣真_人.彩票齐全◣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 首次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信誉绝对保证185.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