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1|回复: 7

疑似梅娘故居[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5-9 0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72215_322131.jpg
, q3 d3 ?1 r% R$ G$ K    2013年5月7日10时,女作家梅娘在北京安详辞世。老人生前遗言:永远感谢喜欢她的读者!$ Z0 L: k1 _" c! c# I+ `3 D8 B
梅娘,原名孙嘉瑞,吉林长春人,1920年出生于海参崴。父亲孙志远原是个贫贱的英商洋行小吏,后凭借岳父势力,励精图治,成为在粮食、建筑、铁路行业享有盛誉的实业家。梅娘是父亲的私生女,生母被赶走,她一直在养母的冷眼下生活。笔名“梅娘”暗含“没娘”之意。1944年,梅娘在《妇女杂志》上刊登的自传体散文《我没有看见过娘的笑脸》中写道:“最初,我并不知道娘不是亲生的,我抱着小的纯贞的女儿心去和娘亲近,娘总是不爱理我……我没有看见过娘的笑脸。用怎样的字才能形容出我的小小的心灵包藏着的迷茫和悲哀呢。”
* X' A# w( J6 C; o    梅娘现存的大部分作品主要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北京,梅娘的身世、成长环境及其深刻的内心体验成为她写作的素材来源。其作品主要通过大千世界女性生活的纷繁世相,来展示女性的不幸,剖析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其在精神方面所承受的压迫。“人的自觉”、“女人的自觉”及其统一,成为梅娘女性意识的核心。
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她的水族“三部曲”,即《蚌》《鱼》《蟹》。其中《蟹》一书还获得了第二届大东亚文学奖。! e( X7 L) B! n6 U3 f- l8 k
IMG_6245.JPG
9 p& a- d5 W, f! p; e    我一个朋友说,梅娘就住在他们院里,几次欲拜见这位老前辈,都未能如愿。
* {) h* u- w; B6 Q0 f6 \9 C+ | IMG_6241.JPG # C3 Z3 z% {- Y* F1 W1 i+ I" [
    这应该就是梅娘的老屋,她一直孤单地一个人生活,可惜我未能谋面。: H) M4 h" c9 h) ^7 z/ Y8 |
IMG_6247.JPG
2 @0 u8 B: X9 v4 }; l8 G     斯人已去,这个门牌也就不再需要保密------东四六条近东口路南的流水巷8号。
3 n0 [  Y' M2 }7 N/ u% w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5-9 08: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巷---原名:“流水沟”。  文革期间改名“流水巷”,这条胡同里没有大院子,都比较小。
发表于 2013-5-9 10: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引起惆怅、迷离、祈望感觉的一个名字——梅娘。
8 k, _' g" G% q! b0 l' X4 G可以勾出童年、成长、回忆追索的一个门牌——流水巷8号。
 楼主| 发表于 2013-5-9 17: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家史铁生在他的《记忆与印象》中叙述道:
2 L4 K9 m- y2 T4 m7 i/ I某个星期天,我摇着轮椅去瑞虎家──东四六条流水巷,一条狭窄而曲折的小巷,巷子中间一座残损陈旧的三合院。我的轮椅进不去,我把瑞虎叫出来。春天,不冷了,近午时分阳光尤其明媚,我和瑞虎就在他家门前的太阳地里聊天。那时的北京处处都很安静,巷子里几乎没人,惟鸽哨声时远时近,或者还有一两声单调且不知疲倦的叫卖。这时,沿街墙,在墙阴与阳光的交界处,走来一个老太太,尚未走近时她已经朝我们笑了。瑞虎说这就是孙姨。瑞虎再要介绍我时,孙姨说:“甭了,甭介绍了,我早都猜出来了。”她嗓音敞亮,步履轻捷,说她是老太太实在是因为没有更恰当的称呼吧;转眼间她已经站在我身后抚着我的肩膀了。那时她五十多接近六十岁,头发黑而且茂密,只是脸上的皱纹又多又深,刀刻的一样。她问我的病,问我平时除了写写还干点什么。她知道我正在学着写小说,但并不给我很多具体的指点,只对我说:“写作这东西最是不能急的,有时候要等待。”倘是现在,我一定就能听出她是个真正的内行了;二十多年过去,现在要是让我给初学写作的人一点衷告,我想也是这句话。她并不多说的原因,还有,就是仍不想让人知道那个云遮雾罩的梅娘吧。) w  e- i6 x# J9 \3 f6 G
发表于 2013-5-9 22: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您是昨天去这个院里拍照的吗?照片里的这两间房不是梅娘的住家。梅娘老人是什么时候住在这里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22: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住在附近,8日晚上去拍的。  对于老屋的真伪,可以存疑,我无数次去过这个院子,因为朋友就住在这个院里。
发表于 2013-5-10 2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 发表于 2013-5-10 22:31
1 Z" I! E9 t; |* n8 Z4 K我就住在附近,8日晚上去拍的。  对于老屋的真伪,可以存疑,我无数次去过这个院子,因为朋友就住在这个院里 ...

% v$ P* v; o4 \6 ^% S+ M' R2 V- X* P" ~, {我今天特意问了住在这院里的老街坊,说,西屋从没住过这么个人。看来还是缺乏有力的证据。
发表于 2013-6-21 22: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流水巷,很幽静的感觉,远离喧嚣杂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11:42 , Processed in 1.12403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