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7489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9-3-19
最后登录1970-1-1
|
现在,一般观众提起相声演员,打心眼儿里就想笑,因为相声属于喜剧艺术形式,早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可是过去的相声演员和今天的演员不同,过去学艺演出,只为糊口,因此学艺是不自觉的。! r2 ]: C8 Q- h" T6 P
% q K. Q' f8 E0 J" H& J
过去,不管你在什么情况下改说相声,你必须得掌握说相声的各种技能,才能演出,维持住生活。像从小学艺的常宝堃,原是印刷工人半路改行的于俊波,广播说唱团的刘宝瑞等,都是既会逗哏,又会捧哏,又会说单口,甚至会说快板,演双簧,唱太平歌词等。当时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的演员,称之为全能相声演员。, V: ]* z( W" u, c; J4 x* i
2 N0 q! m& u; o
特别是相声大会,一天的演出就如同打擂一样,互相竞赛,两个人一对,两个人一对,循环上演。就是你逗一个,反过来你再捧一个。开场或饭口(吃饭)时,观众少,还要担负着说单口,必要时快板、双簧也演。这还不算,有时一段相声有好几个底(结尾),如果你只会其一,不会其二,那就要栽跟头,作(嘬)瘪子(注:北京土语,指受人斥责,怠慢而处于窘迫难堪的境地)。再者,碰上“一头沉”的相声好说,要是赶上逗哏的拉出如《交地租》、《字堂会》、《学鸟叫》、《五行诗》等段子,都是捧哏的怎么说,逗哏的怎么随,这就更要看你的能耐了。你若想不受挤兑,或不让人瞧不起,就得肚脐眼耍“幡”——心里使劲,暗下决心,长本事,必须得会得多。不然,就有被辞退的可能。当时在固定场子说相声,讲究一个季度一调整演员。比如阴历五月节过了,掌学的(老板)说啦:“各位,咱们散伙了,大家新鲜新鲜啦!”有的演员被认为是不成的,就不能在这儿接茬说了。有的则背地里被告知:“您不属散伙的。”这就是说,您还接着来。当然,这里面确实有虚伪的东西,但你肚子里真有“货”,一般是不会轻易辞退你的。
8 E; ^- x4 \ P q! {0 J; [0 l( K
那时的杂耍园子和相声大会也不相同。在杂耍园子里两个人搭伙,叫耍单档儿。逗哏的老是逗哏,捧哏的老是捧哏,是固定的对儿。如当时的常宝堃和赵佩茹,侯宝林和郭启儒,张寿臣和陶相茹(一作湘如),马三立和张庆娄(森),郭荣启和朱相臣,戴少甫和于俊波等。. Q$ n8 M( A- k! V' [4 Q, L
* i6 V: c9 r+ \
相声大会呢,一个人和大家在一起说叫耍单胳膊。单档儿,两个人固定,有十来个段子就可以倒换演出了。要是一个人在相声大会耍单胳膊,不会个五六十段儿就倒不过来。在这五六十段当中,还得说、学、逗、唱,全拿得起来,既会逗,又会捧,饭口人少的时候,还得说单口,像《马寿儿出世》、《月明楼》、《解学士》等这些段子,甚至双簧、快板、太平歌词也得拿得起来。! w% ^+ U4 |$ g. ]; \: g e
, j- Q3 Y- s2 {; J- x 1941、42年前后,我在北京启明茶社说相声,当时一块搭伙的有侯一尘、郭荣启、赵霭茹(一作蔼如)、吉平三、刘宝瑞、李洁臣(尘)、陈荣启、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于俊波、刘德智、赵春田等。常连安是掌学的(老板)。9 s1 v: Q- u) j W
+ I M' ^; i T 1943年后我在济南晨光茶社说了约五年相声,记得一块搭伙合作的有王树田、孙少林、高贵(桂)清、刘贵(桂)田、刘广文、袁佩楼、高少亭、王长友、罗荣寿、白全福、刘宝瑞、李洁臣(尘)、高德光、王凤山等。李寿增是掌学的,他是光捧不逗。
, P, _; C5 t" N9 Q
/ W( t7 J2 e+ l/ ]6 q p: O 今天的相声演员和过去比,有天渊之别,虽然相声演员也是来自各个阶层,但说相声的目的变了,是为人民服务;长能耐,学本事,那是自觉自愿的,是为了提高艺术水平。今天也并不要求相声演员和过去一样,个的个儿(注:又作个顶个儿,北京土语,指一个赛一个)都争当全能演员。但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确实为我们新一代演员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可以从过去借鉴点经验。俗话说:艺不压身。段子还是会得多些好,不管是编是演,路子可以宽点儿;同时,也可以改造过去的段子为今天所用。, [( }- t0 l! t% N
- W! X5 _2 A& i2 b) {
那时候曲艺和杂耍同台演出,有单弦、相声、耍坛子、踢毽、魔术、时调、拆唱八角段(鼓)和各种大段等。8 a) n+ @& Q7 B7 Z, W
& K2 x5 S9 w4 u! c0 k
转自中华相声网,原帖作者:清平客
6 m* f& q# Y) s
0 }7 E( T, Z5 j% z) n9 s8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