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查看: 2640|回复: 9

《胡同晨曦》之民宅篇[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4-6 12: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隔将近一年,继续将《胡同晨曦》系列最后一个专辑<民宅篇>完成,已对这北京城特有的“胡同文化”留点念想儿!
$ J+ ?9 I# v( s% |/ e' q' `  u
《胡同晨曦》之民宅篇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胡同南北两侧的民宅几乎都是四合院,基本都是灰墙、灰瓦、高门楼。过去一个四合院里只住一户人家儿,随着“史无前例”,造成人口泛滥,由于“闹革命”,住房的修建“停产”了,住房就赶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速,住房越来越紧张;由于房产主被“供产”,房屋被“公产”,一座四合院便住进了两家、三家……甚至多到十几家,就成为现如今的“大杂院”了;一场大地震后,“抗震救灾物资”就在四合院里派上了用场,由起初的东一间、西一间的“防震棚”,延繁成“永久性”的“民宅”了。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京城的四合院也就失去了它们的本来面目,很多宅子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当年辉煌的本色,这就是北京特有的产物。
3-0.jpg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1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晨曦》之民宅篇(一)  C  F! K2 G) ~/ G% i& x
北京的四合院无论是建造在东西走向的胡同北侧,还是南侧,院内北房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房,只是院门开设的位置不同。胡同北侧四合院为正四合院,院门面南临街,门开在南墙东边;胡同南侧的四合院则在北房西边开门。胡同中普通的民居,而不是四合院,往往都是一个木门,门外有一对门墩……3 R0 U( l1 a6 R1 {
nEO_IMG_3-1-0.jpg
nEO_IMG_3-1-1.jpg
nEO_IMG_3-1-2.jpg
nEO_IMG_3-1-3.jpg
nEO_IMG_3-1-4.jpg
nEO_IMG_3-1-5.jpg
nEO_IMG_3-1-6.jpg
nEO_IMG_3-1-7.jpg
nEO_IMG_3-1-8.jpg
nEO_IMG_3-1-9.jpg
nEO_IMG_3-1-10.jpg
nEO_IMG_3-1-11.jpg
nEO_IMG_3-1-12.jpg
nEO_IMG_3-1-13.jpg
nEO_IMG_3-1-14.jpg
nEO_IMG_3-1-15.jpg
nEO_IMG_3-1-16.jpg
发表于 2013-4-6 12: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3-4-6 15: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的门脸有代表性。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1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衣亮子 发表于 2013-4-6 12:43
4 F, `  H; }5 r' M, e3 \多谢楼主分享!
% g$ M9 X" R" s
谢谢亮子兄!久违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18: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游天下 发表于 2013-4-6 15:52
) @: \" B# D' H9 H4 K/ B( r* u胡同的门脸有代表性。
* I& @' m2 P. z$ K+ s
谢谢逍遥兄!久违了!
发表于 2013-4-7 12: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貌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9: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4-7 12:02
9 r0 s; s, j& h# R/ O& T: {5 i图文并貌
7 |* H3 q" Y8 ^5 U* `
谢谢片兄!
发表于 2013-4-10 18: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差不多了,具有北京特色。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21: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beijing大鸟 发表于 2013-4-10 18:58 : a" R) D! u3 H
基本上差不多了,具有北京特色。
6 D/ k( U4 @* |  \6 j
谢谢“鸟叔”抬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56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0 12:32 , Processed in 1.15644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