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4-24 04:32 编辑
0 w; U" L5 D1 d- n1 y6 F
3 { W- i+ H2 ^. E4 }9 H* N, D 【佛经的装帧】 (图文载自佛经文献图说 - 国立故宫博物院)
+ i. l% a" j8 ?& e( w" x' b j
说明:下一单元将介绍「佛说十王经」,在开始之前,先来了解佛经的装帧。以往的佛经,出现的大多是经折装,这次则是卷轴装,这两者之间有甚么关连与差别呢?我们不妨从「佛经的装帧」来看其演进与变革,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脉络。
; v: |2 ]! W% r5 Y. h8 w
汉地自从发展出以纸书写开始,佛经就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佛教徒对佛法传播的热忱,佛经的书写成了最重要的图书类别。由现存的实物言,佛经由卷轴装到线装发展的历史,也正是汉地纸本图书装订的历史。
7 ]$ X a+ v! Z0 ~0 k& k) m+ U9 v
装帧形式的演变,取决于书籍制作材料的进步,以及使用實用性和阅读的便捷性諸多要求。佛典读者多是僧侣及一般佛教徒,基于对佛法的尊重,诵经时端坐正念,以表虔诚;因此,易翻便诵成为佛经装帧形式演进的最大因素之一,并与世俗书籍装帧交互影响,形成中国书籍装帧史重要的内容。 装帧形式,一般可區分為: 「卷轴装」 「叶子」 「经折装」 「册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方册褶装」
0 g4 `$ q) N- `" P: e
. ~# u& C9 [1 L% E/ _
【卷轴装】 卷轴装又称卷子,早期的佛经都是卷轴装。沿袭古代帛书形式,把若干纸张接成长条,在卷尾黏上木轴,以便于展收。
6 e$ {( j3 W4 z. W! V
3 l6 p @9 N0 ?( d/ x
6 G; y5 N; A+ u. V* y, ^
& C3 h3 I! X) [7 `) R
) e2 }/ ?: s7 b+ h B3 o2 l9 ] U2 q" @; y
! f, q9 O7 x8 }6 ?
【叶子】 文字多的,装成长卷;简短的(如)咒语,则使用单叶纸张,称为叶子。 叶子方便、廉价,在印刷术发展初期,颇为流行。
5 V( r- e1 |) d' L
. n( y( O7 s0 A
0 h$ V0 ^# `, }8 J9 v l# `. H
. |( `& j- p; F+ J4 C5 s1 V' H" k, T X
, r( M' c1 k( ]+ S4 E& J
: r& e+ u( U& Q* c6 ~6 @
【经折装】 卷轴装诵经不便,唐代后期,佛教徒(为便于诵读)将长卷的经纸,按一定行数,连续左右折迭(如英文的连续WW),前后加上硬板封面,称经折装。其在清代以前,一直是佛经最主要的形式。 ( u! a: Z- r" d) a, j
6 `- F! Q3 ]6 V
; P/ ]7 T, D9 F0 ?2 W! v
P) e# @( i, Z5 U
/ @4 O! k2 R4 c6 w
, B3 ]$ ^+ x& P% k
7 G$ n* E3 w* \$ J, n) Y
【册装】 至五代初期,由于经折装的折处容易断裂,遂发展出册装的形式,依序有蝴蝶装、包背装、与线装的演变。 册装又分: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方册褶装
0 C7 A' r H6 h! M/ j7 p% x- r
$ a9 Y, k( k2 v4 u2 q1 [0 C
& @" k0 m8 N. ?" ?
$ ~# a" y4 e/ H% O1 d5 X
8 t9 i3 ^: e' T; z
- O8 p4 f) `8 l z: W8 ~
' p( P, g& y0 C c
【蝴蝶装】 所谓「蝴蝶装」,是以书叶的版心为中心,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内对折迭起,再将各叶(的折缝)对齐,(折缝的背部)黏连在包背的厚纸上。此种形式在翻阅时,叶的两端有如蝴蝶展翅,故称为「蝴蝶装」。
1 h7 g) @/ o" r# d5 D5 S; { w3 F' i
- U5 N+ T2 P: C, }3 V0 J9 |$ ]; S
& V5 D. L% ?4 w5 Y- ~" l- F
. e7 p# U) h2 ]1 ^8 ]
A" T! Y' c% ?
8 X/ {. {2 u& Y/ d" y) i7 `! V% L+ ^
$ @( V' B; L& m% W* E! `$ P9 O% Z
【包背装】 因为蝴蝶装的书叶与书叶间,每有完全空白的一面,在翻阅时必须连翻两叶颇感不便,后来就将向内对折的书叶改为外折,以书叶两边的余幅固定,外面再加上一整张(封)纸黏连书背,包裹书的前后,即为「包背装」。 . \ _4 i: K# |& y, n# R; g
2 U2 s+ S$ @" G: F4 T8 Y2 S+ w& f, v
) v& y" f% i. M% _; v$ C
0 h+ v* s. m7 b3 E3 ^
) S0 _; P$ h0 B! n3 {# m, |
4 A; Y' l% q( ]4 h! |
& c! _1 o3 w5 F' K& c0 V
【线装】 将包背装黏连书背的方式,改为对齐打孔穿线,即为「线装」。线装有四眼﹙孔﹚、六眼、八眼的穿线之别。佛经以线装订,起源甚早,在河北丰润县天宫寺出土的辽代﹙907-1126﹚佛经中,就有早期线装型制;然正式的线装,是在包背装之后,约出现于明代中叶(15世纪)以后。《嘉兴藏》﹙1589-1676﹚是最早采用线装的大藏经。
9 L- B) j8 j. J. V D8 k; A8 o
# u V0 s) ]" e' _) z0 E" i4 k
; `: a, H$ r; d- [
* @" v! T$ \/ Q8 ^
1 s4 @ h4 ?6 V5 }( h! g
, V1 ~; w$ O- t$ q
: ^9 i4 h# @* R- p+ y
【方册褶装】 这是一种采书画册叶对折的装帧形式,每半叶略成正方形,佛经中比较少见。
. C$ K. H$ i" G) |0 c( U
3 n8 A- U, A" Y% @ : S0 [! v7 q1 g
8 @" U( ?: q3 A2 _) E( ~# M
@# Q% |7 L" ?/ b( q
( e8 k6 b0 n% U 1 i8 m% F. u; _( u4 ~5 h&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