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1-12 05:45 编辑 $ n O! u* `& H( D" B
9 F2 ]" V5 U X6 K7 t' Y8 q
【华严经】
' x0 _& E. g) F, t" H6 r$ B- f
说明:「华严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本经为佛成道后第一次说法,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于大乘中最为宏博。 「大方广佛华严经」名之释义: 「大方广」指所证之法, 「佛」(即釋迦摩尼)为证此法理之人, 「华严」二字比喻佛「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称为“华严”。 : e; \- q9 Z* J( m
华严经虽出于印度,然未发挥本经最高之玄旨,直至我国成立华严宗,方才发扬其真义。 ( g) K( p$ [# @1 L
华严经的译本有下列几种: 一、东晋 「佛驮跋陀罗」译本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 「实叉难陀」译本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 「般若」续译四十卷,称为“四十华严”。 % P- v4 \3 R9 x6 K/ @
台北故院博物院藏本经,原清宫旧藏,为「八十华严」又称「新华严」、「唐经」,由 实叉难陀奉大唐女皇帝武则天所译,是东晋「六十华严」之异译本。 为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钞本(註1)。 , {1 }8 w5 R& `7 s9 C
此经卷扉页神祇画作精美无比,正中释迦摩尼佛结跏坐于莲华台上,台下前方卧着一只状似谛听的神兽。左右各二十六众,座后上方左右飞天各一,凡五十五像俱皆以「见肉泥金(註2)」与「描金钩线」勾勒,朱、蓝、黑、白点缀,形象生动,线条细致。天衣飘带,祥云流光。 在卷扉之神祇画后有「御制」经牌赞文:「乾坤奠位 海岳贡珍 风雨若时/星辰顺轨 群生普济 四夷咸宾/灾沴潜消 休祥毕至 皇图永固/佛道增辉 三界十方 同归寿域/弘治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接着经牌赞后是「经文」,以描金楷体书写,端庄华丽。图文结合构成精致的明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6 w& ~4 y$ m/ M
2 s1 Q" c3 P% i0 h1 B
注1【钞本】 凡依据某种底本而再行传写的,都可以称之为钞本。其实就是拷贝,只是今古不同,今用机器,古多用人工。 注2【见肉泥金】 「见肉泥金」此句中之“肉”实系指“肌肤”,观画中佛、菩萨、天王、罗汉露出衣服外之脸、手、足、胸肤色都是用金色来绘便可知。「见肉泥 金」的意思也就是:「只要是(脸、手、足、胸)皮肤都用金色来绘」
1 G* Y% p* G) K V2 I
. F$ E! R& i+ x/ Q, @! A R8 Q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之一】
9 O3 _' Z$ ]; S- i/ W2 C6 {
# M2 F7 w; D+ v% e- e
' _) F7 q7 }! e# V* r
) N$ F- d5 ~5 a) j: m% M
$ R! k8 C0 V) @% y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之二】
- W$ n4 _9 J% ]7 X: I/ Y; t) q
" `0 E) |1 k! w' c8 d) C
% q& j1 B# o: s F# o& _
* s% z" \" W# ?* d* g" j* k' r
$ H5 y; l3 L3 ~9 t" ^ X5 x1 A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之三】
( N5 _) h9 B7 U8 M% E$ B / s* ^8 m; z3 J6 d0 I5 R' S
1 I& a5 R# r+ r2 w( T; u
- _+ _' S$ K2 `6 }4 f' J
0 w9 W5 p+ L9 L2 y {8 k) s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之四】
3 e. u+ x! ~( c
: _9 T) x- f/ v) k+ b, Q3 v8 i/ P2 f
! P* N4 g3 h: H4 J
- ^' H0 V- z" m
, }2 w. L3 ~; M. }5 W1 w. Z* h3 r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之五】
3 m% D3 I& D0 }/ G6 B1 H& ^ C
; t( Z, Q1 X a: n# D, m, \# R' `
I: t0 V% e- k Z
- q( f& o7 B4 K$ `
, N0 |% n3 ?4 w5 ?
3 a* N7 s8 b; Q) ~) w$ Z$ [$ Q0 u
9 T2 t) [% f' z8 F
6 X0 W5 M r3 K4 ?9 S/ k" B/ T& T
! `/ z0 L3 E2 o4 M5 B7 u 8 x2 w1 Y I2 h,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