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穎太世澤

北平"人和纸店"的民俗神祇画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3: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4 02:31 编辑
2 G5 T6 L( ?$ E
7 b+ y& ~8 {" n/ g! {; F3 i8 i; D  e
/ j9 G# Y$ A$ @  k! C+ y4 b. r( G* x0 a" V' r
+ r. \' g% r  O: B7 C
释迦文佛
5 a- O/ S2 N+ w8 V2 K% Y
说明:「释迦牟尼」 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现在尼泊尔的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为佛陀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Buddha)的意思是「觉悟者」,也就是彻底觉悟宇宙和生命真相的人;在民间信仰中也常称呼为佛祖。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释迦」是他所属的部族释迦族的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为「文」、「仁」、「寂默」,所以汉文翻译又作「能仁寂默」、「释迦文佛」等。此外,大乘佛教对他又有不同的尊称,如《华严经》中又称他为毗卢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俗谓大日如来。
2 `7 j( P3 V( A/ q1 ^6 D
【诞生】
释迦牟尼出生于迦毗罗卫国,为释迦族。父亲为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

- R) t5 C5 z/ M- I0 A
【成长】
他八岁开始,从毘奢婆蜜多罗学文,从羼提提婆学武,从小在宫中过着舒适的生活。成年后,为他建了春、夏、冬三幢宫殿,《佛本行集经》等记载他有三位夫人,第一夫人是释种女耶输陀罗或瞿夷 ,并与她生有一子罗睺罗。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间,他过着在一般人眼中看似舒适且豪华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感受与一般人也是不一样的,对自己,对世界会有更多更深的困惑与不安。

6 S8 o+ V4 p3 o* B5 ?' \
【出家】
29岁那年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的儿子罗睺罗在那年出生。他在外出巡游时,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人称四门之游,经常在阎浮树下沉思,但是不得离苦之道,于是在29岁时的某个月夜乘马出家修道。

/ X5 }4 v) X4 H4 J& I
【修道】
为了寻求解脱,他遍访名师,遇阿罗陀迦兰,阿罗陀为沙门师,日后的佛陀要求按照阿罗陀的教义和教规过梵行生活。这种教义主张通过一系列禅定功夫,达到无所有处定,即是意识上一切空无所有,进入甚深的禅定状态。不久释迦牟尼达到了阿罗陀所教导的一切,使后者大为叹服,建议合作领导他的沙门团体。然而释迦牟尼却不满足于这种学说而选择退出。仍未成道的他接着又跟随郁陀罗摩子修行,得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但是他认为这仍然不是解脱的境界,然而释迦牟尼已经找不到老师。
3 h! C- X$ q5 w
【成佛】
于是释迦牟尼与五比丘在苦行林中苦修6年,忍受饥饿痛苦。35岁时,意识到苦行无法达到解脱,转而前往菩提伽耶,后在菩提树下禅定,并发愿不成正觉,永不起身。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晓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为佛陀

: ~: K4 O8 j/ ~; f' u/ i4 l2 F' e
【宏法】
佛陀悟道之后,在鹿野苑开始传道他为了度化众生,走遍印度各地,以摩揭陀、憍萨罗、拔沙三国为中心,曾在憍萨罗舍卫城的祇园精舍说法25年。传播教义述说经典

: S4 f# K+ U5 ~) o* e
【三转法轮】
释迦牟尼佛先说《华严经》,但无人能明白,所以他从说「四圣谛」再开始,即「苦集灭道」。灭谛中提及涅盘,为了阐释涅盘的内涵及意义,慈悲的佛陀更深入说明空性之理;此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为《阿含经》是谓「初转法轮」。藉由对空性的认知,开始说明众生本有的如来藏,证明烦恼是可以断除的,从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世间一切法皆无自性;此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为《大品般若经》及《小品般若经》,是谓「第二转无相法轮」。有些论师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对无自性再做解释以《解深密经》、《如来藏经》、《妙法莲华经》、唯识方广诸经,详细说明心的体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是谓「第三转善分别法轮」。

0 b4 N1 z( N8 O( J% o
【涅盘】
八十岁时佛于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入灭,火化后的舍利子由摩揭陀国王阿阇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即舍利塔)供养。
( ~4 \8 k( @5 {- e  A

( l  b- i& G$ F
释迦文佛
bunko19_d0070释迦文佛_page1_image1.jpg 5 k3 K4 b2 X6 B/ n/ W
0 {8 W% A* Q* g3 V2 O( j0 S* y: Y
( F" ?4 `! |# p; e/ i

9 R' ~1 h8 k' U* \

  q! q, \: [( N! g+ Y7 `
2 h0 S4 Y) c% |6 Y

" z* q+ l3 F* a% G+ k9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0: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4 02:23 编辑 3 t; ~9 C- b- |5 L$ M

- W8 v1 m' v: L, K. F) w- ^9 I0 e1 ~8 g" J0 H% F. W

! }6 r6 j$ R- L& s: ~" [# p+ F. H) D/ Q" [/ f8 F7 R+ d  P

! B6 k# m* c6 C8 x8 J+ L1 X
普贤菩萨

/ r$ c- Q% H( ~6 T- z5 P8 ~3 I
说明:「普贤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是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与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普贤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与左胁侍文殊菩萨被称为「华严三圣」。

5 y8 Q3 |+ v) A* H" \, T
普贤菩萨的法像一般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莲花或玉如意,左手结施愿印,半跏趺坐于六牙白象之上。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是实践菩萨道的行为典范,《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解说念诵、受持、修行普贤行愿的无边功德利益。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最后导归极乐世界,帮助一切众生脱离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清净国土。

3 ]  M( z% ?  d1 F3 S8 \1 O
在四川的峨眉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传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7 u* T% A: f! ]) G+ N

, V) A( Y: k  Q9 v  \
普贤菩萨
bunko19_d0071普贤菩萨_page1_image1.jpg ' j7 o. w' K$ t% |

* \0 P1 w- m8 K: S7 {% v, O

9 v. ^. b! J5 @/ Z+ K
1 s: w" h, g' R# ^, V& ~$ I. i, J* C
) l2 y% J! a2 _; r

, L9 s( s! z6 C- B9 Y, M; _

$ G* }& ]. J2 W; r; W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4 02:52 编辑 3 i* H: K( t1 }2 b

$ i' _; w' R0 {
. f4 l+ ~/ K7 g% ?/ B3 R& V. Y& h/ v0 J$ B) B1 V

5 u6 t8 F4 v1 Y( I" D4 y: Q  _) b7 ?6 o
观世音菩萨

1 k" z. E0 q3 [
说明:「观世音菩萨」,又译为“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同时祂也是四大菩萨之一。

% Y+ q0 y- D# F
佛教的经典上说“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广大,世间众生无论遭遇何种灾难,若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实时寻声赶赴,使之离苦得乐,故人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萨,民间的普及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称誉。

' ~+ U7 t4 H9 K7 G) w
在中国浙江的普陀山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传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 I6 Q: _! x' m. O+ L

- ?) b+ ^' }: c1 [5 U) m

- o2 S. l& |3 ]; ^2 }# C- q: H
观世音菩萨
bunko19_d0072观世音菩萨_page1_image1.jpg
5 J9 j3 G4 @7 d  |' J

2 q$ b; T) w1 g; o% D: S8 O( N" u

- X' C& C- H# N0 m- ]
% a1 }; ]0 [9 s' _

  f, r* l5 @% R
4 g& K( m5 v4 o; R" C6 |
* {5 n- r, s6 g9 Z
' I/ n$ [, j2 f# r3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 m9 v0 Z8 T- s  @9 D$ U# Z( r# `* m  R  f: T
0 |4 `4 G0 U5 b- }2 |
9 s. K0 q' ~! S& U( u& H

5 g/ z: O# e1 R3 L% B* H
玄坛赵元帅

! Y$ G/ Y5 N1 b/ ^: L3 n
说明:这是一幅武财神黑虎玄坛赵公明的神禡。中坐身穿武将袍服,面容威猛,手执钢鞭的赵元帅,两旁各有二位侍神,神案前蹲踞一体形较小的黑虎。上题「玄坛赵元帅」五字。按:赵公明名字最早见于晋干宝搜神记,赵公明死后封为武财神故事,出自封神演义。

, O! ?9 p3 k" _$ r( Q) q: ?

5 x* T; l+ a: j/ I3 Z& ~
玄坛赵元帅
bunko19_d0073玄坛赵元帅_page1_image1.jpg : p" X6 W$ x* s# J2 E
7 i  Z5 H/ y) f

" F% Q, F% k, e' ~
; \2 z' i& e" l1 L4 X/ D9 v" u

& [# r2 S7 l4 M6 ]* f
7 t4 s  b, H3 V8 m5 d2 x/ s

' W' a+ c: z2 S# s4 {" g

" ]9 F7 a% l+ g/ r) A"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6: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 i% e; }8 l2 o" m: Q  z" A* y8 `
2 U, F& c2 V, a2 u- {) y
  }+ ?$ {; M5 k# p% Q" i5 A) I7 `8 n, [5 N1 Q9 n
% G' M9 T7 h; U; }% t" p' ~8 p
家宅六神
" q" O6 B& Q" p2 R1 K) S7 X7 c( E
说明:所谓「家宅神」,顾名思义即寻常供奉在一般民宅家堂的神衹,是最贴近庶民生活的神灵。在中国民间习俗里俗尚以「灶王」、「土地」、「门神」、「户尉」、「井泉童子」、「三姑夫人」为“家宅六神”,故过年时焚香祭拜以求一岁平安。祭祀六神最晚始于宋代,据周密《武林旧事》载:「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
* {+ ~' m6 U& b
雖然一般認定“家宅六神”为灶王、土地、门神、户尉、井泉童子、三姑夫人,但民间另有說法,据维基百科: 在中国民间习俗里,家宅六神分别是「灶王爷」、「土地公」、「门神」、「财神」、「井泉童子」、「仓神」。另有以「观音」为主祀的家宅六神等不同版本

5 `7 A. {/ g/ O: G
% M2 F3 |6 R8 o9 H4 v; D4 Q
家宅六神
bunko19_d0074家宅六神_page1_image1.jpg - P" r' _- F4 a# y
' r) @( q/ n; n6 e' r
7 M6 `" C! N" b# g& T% C  n

( h2 U- b6 M6 z: ]% `+ n

. l" W) |) y# m6 c0 n2 C) w0 ?! G- J

0 N" y# x, l7 U0 Y- k) I- j

' B( P4 ]9 [  d/ |0 j- Q6 N- Z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03: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 a: |4 D! T, u8 A9 H4 K$ [- I
7 j4 }) _% P) n( R6 ]5 Q
! x4 m" C: c1 Y( k( K% j
6 X$ Y/ d0 r3 L) |* O5 O! b

* Y3 `1 b& v& Q' z* t
药王
4 [  R9 s$ j. s* {0 h
说明:药王是俗神,由中国古代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医演化而来。一般有三种说法 : 
一. 为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世尊为药王。  
二. 为扁鹊,洞晓医源深明医理,传黄帝《素书》即与扁鹊论脉法,后世祀为药王。又战国时渤郡人有姓秦名越人者,精于医学,在齐、赵    行医,人亦以扁鹊称之,祀为药王。道教尊扁鹊为药王真君,《正统道藏》收有《药王八十一难真经》。   
三. 为孙思邈。后人尊之为药王,奉祀不辍。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四日举行药王祭祀大典。
虽然民间有庙宇拜神农大帝、扁鹊为药王者,但一般较广泛的药王认同还是以「孙药王」为众。

& A. K5 Q0 }& O' m6 b6 H5 t
孙思邈(541年或581年—约682年),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据新唐书载,他从小勤读书,精通百家学说,善于谈老子、庄周之道,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孙思邈从小多病,「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的百姓都很贫苦,很多人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因此他从小就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十八岁之后就「志于学医」,最后终有所成。相传,孙思邈曾经作过唐太宗的御医,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以高官厚爵与之,都被他婉拒,上元元年他称病退隐山中,唐高宗以良马赐之。
   
孙思邈着有《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临终时,孙思邈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并遗有大量的医书,人尊其为「孙药王」。在陕西耀县药王山,有祭祀孙思邈的药王庙。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今台湾仍有祭祀孙思邈之庙宇,并称之「孙天医」,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为其祭典,称之为「孙天医真人圣诞」。
- w4 y) H" k$ f/ W; b/ m

& `. p0 `% s$ K% W

" |! V: h. ?. b5 Z: ?1 A
药王
bunko19_d0075药王_page1_image1.jpg 8 s( B# _) B5 h$ K
" X- @6 a2 _0 Q7 c; R9 g% K

# \4 w  A3 F# w1 w  p/ \  h# g2 b

9 |3 G' E1 c7 `7 M: o# i( B
9 s1 V7 }2 I1 h" w

4 q* x  {* V3 p7 b* a
& T& ^; j" C( k' H# t# h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8: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 ?/ h& U0 ?4 i& T9 C

9 z5 z) @/ }; }# w# a: U8 j, h' ^% M5 a

5 s* J2 e7 O" s% p: w1 x9 d2 A% g! m, T; t5 P% _  [) S
子孙娘娘
3 }% c& G; F( A) g" T) Y0 I1 F* `7 n
说明:一般庙里拜的娘娘有很多位,最为人孰知的除「天后娘娘」外,就是「子孙娘娘」。台湾的子孙娘娘叫「注生娘娘」,“注生”是执掌生育之事。这位注生娘娘是从大陆传过去的,原为福建的「临水陈夫人」,又被当作妇女难产之神。 福州的注生娘娘庙在主神两侧竟有三十六婆祖,而台湾和福建其它地方的注生娘娘庙中的婆祖一般为十二位。

: I7 b' R$ Q1 N, w
天津「天后宫」中的子孙娘娘: 也很有代表性,大殿中间供奉的是“天后圣母”方面大脸,头带凤冠,身着黄袍;左右则是她的四位化身娘娘,一 名曰〝眼光娘娘〞, 手捧人目;二名曰〝癍疹娘娘〞,手捧疹花;三名曰〝子孙娘娘〞手抱泥塑小孩, 身披口袋, 袋中亦均盛小孩;四名曰〝送生娘娘〞, 以上五位即皇会出巡之五位娘娘, 其余如〝千子娘娘〞 “百子娘娘〞 〝奶姆娘娘〞〝乳母娘娘〞等其服装均为凤冠霞披。
' ^- U: U  }, }4 h0 h4 a
北京著名的东岳庙内的「娘娘殿」中,灵威天仙圣母九位娘娘分三组奉祀:
左列:〝引蒙娘娘〞〝斑疹娘娘〞〝乳母娘娘〞; 中列:〝子孙娘娘〞〝天仙娘娘〞〝眼光娘娘〞; 右列:〝催生娘娘〞〝培姑娘娘〞〝送生娘娘〞。

: P  c- b, \  ~  l% F( z

7 F4 U. e! b  F
「子孙娘娘」虽系娘娘群中之一,从庙奉祀的格局来观,显然排列甚高,在天津「天后宫」是皇会出巡之五位娘娘之一,在东岳庙内的「娘娘殿」则排于中列,显然除主尊“天后圣母”或〝天仙娘娘〞外,其次当属〝子孙娘娘〞或〝眼光娘娘〝,实际上还是以子孙娘娘〞较为著名。

% U6 _6 }* k6 s" M7 S, D  ~
% b! k( e/ s- C7 x( q' b
子孙娘娘
bunko19_d0076子孙娘娘_page1_image1.jpg " Q* N) M9 M2 `
( F7 g' j3 f- h. r2 H5 h3 M, M

7 K& i5 f5 t) v( p+ Q3 g  _! J' k& q  ?

- L2 m5 o  @8 ^  }" v9 p

# Z$ \4 A( z4 u% E
: C# e! J' f$ @9 p

( L& h: ^+ y) Q- t2 L* S% Q  M7 v* _: v- L1 k0 `
3 L" K" b8 L: n
0 Q0 c' H6 ?+ ^. w
5 |3 T% _! h$ A1 Y& N7 P/ v9 R

, D0 [1 t1 y$ d, b5 c/ f& `2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23: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8 23:16 编辑 / Q% |; P$ x* I6 K0 I

) z0 J3 v. @: K. p, b" y- J4 }

8 f( D( ]& g0 I1 t' ~土地
9 @1 o& \9 s# L# t+ }/ ?4 ~: e5 W1 b
, K4 q( e0 I  {5 ?+ j; \) T9 @: p9 h
说明:「 土地神」乃中国民间信仰最普遍的神之一,是道教神系基层的神。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国大陆,民国时期及之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祈福、求财、保平安、保农业收成之意。
3 v5 N3 E* b% S. v3 E8 T
在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琉球等地区,有的土地神旁伴有土地神夫人,称为土地婆、伯婆、伯姆等。土地神的造型有冢,石,树,祠,偶等类型。一般都是以长者形象出现,但服饰则有所不同,市区、闹区的土地神像多为富人样貌,甚至手持玉如意、金元宝、银锭。田野地区的土地神像一般多持拐杖。山区的土地神像,则有骑马、骑虎甚至骑龙、麒麟的。有些地区会将土地神像以文官样貌呈现,以崇高其神格。

) X' g. W1 J0 r, F: v1 G7 W
土地神也兼具财神的神格,造型一般是左手拿金元宝或银锭、右手拿拐杖或如意为主。戴的帽子则是丞相帽或员外帽为主,有少数地区则是状元帽,代表此地区土地神由知识与文学素质极高的文人殁后所任,。

, p9 c/ ?, j' @# v; C8 y5 J$ o
传说土地神辖山中虎,而土地神坐骑也常被认为是虎,传说虎神能守护庙境。故许多庙宇会在土地神的供桌下供奉一座虎的雕像,谓之「虎爷」、「虎将军」。

: C3 m% m1 U+ f# w- r  j6 V9 a$ t% W

$ q9 {. t& E; z
土地之神
bunko19_d0077土地之神_page1_image1.jpg
7 c9 V, ^, q1 L  O
2 [' N1 K: K/ |  e2 n- S

$ P. M$ n0 O; N! u2 L6 R7 ^
, _- L7 A9 X& I- a

. L& r1 W4 Z5 @1 Z+ |+ k8 d
* M& d9 w4 _4 [% G: I7 g
1 E+ d! H9 |! e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23: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V3 {1 z2 I& \' l8 j/ A5 e% S: t3 r" s9 F% H2 a
# G" f5 z  j3 e2 L$ {* l5 f

6 N+ t/ I7 N8 |5 j+ x: U+ I# t* o0 P) g5 c& w$ a( \3 r
司命之神

$ W" u4 j5 D) V$ ?8 A9 q# C
说明: 司命之神指的就是灶神,俗称「灶君」,又称为「司命真君」,其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中国北方称他为「灶王爷」。
& C7 E) }1 D; F. K* L5 Q% o, [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夺纪」就是剝寿命三百日,「夺算」就是剝寿命三日,这段话用白话说就是: 若人犯错,灶神会在黑夜上天举报罪状,人若犯大错减寿三百日,犯小错减寿三日。因它监督人间善恶,主司考核寿命长短,所以也称作「司命之神」。 

! W9 d2 n% j6 g" T% m
( _) L* i5 D9 K8 Z5 X0 \1 t
司命之神
bunko19_d0078司命之神_page1_image1.jpg 5 ?% M. ]9 e! p" O. [6 `2 ~% O

, y! Z! r# `! H) a# T& ?

# ^# a5 f: V( [! q0 U

  T# N% x. L# b: [9 s, \/ d

1 J: v8 H) l2 \& j4 z: W2 B  G
9 ~. G2 f5 Z9 G8 U7 g) o* \8 a
' A5 w- Z2 }0 P& H( \1 N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03: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 q" y" U* w& h2 I3 ^
8 l: M2 p6 V3 q& w: H" ?; L4 h
) N4 q& ?# b& h

  T) ?: w7 o5 R* x
, R5 y+ f2 q* }  u) C
   【财公财母
( o! @* i% z1 Y
说明:「财公财母」民间传说纷纭,其中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和他的〝夫人〞。
范蠡帮助越王打败了吴王〝夫差〞,成就了霸业,不受封赏,悄悄地出走到齐国经商,成为巨富。他不单是治国良臣,也是“经营之神”。范蠡能够在功成身退后,“三致千金”,富甲天下,不只是因他睿智多谋,更有赖于他能审时度事,精确的判断,后人因他聚富的本领而视他为「财神」。

- p" P$ m8 v. Z  u  {8 v
  H* L, ]: ~! Z0 X: J+ J0 w# M* |
财公财母
bunko19_d0079财公财母_page1_image1.jpg 1 z& A( g4 f% B% ~9 \) ?$ e

- X/ Q# n' J( w' ?+ v( F  X
& t7 r- i) e! L: E2 l: m; J
/ Y# N( t! ?! @  W, k1 |

3 J+ y* m! V; o( q1 `( h, _
$ b' B/ @! b7 n# e

/ `+ w1 M3 i; P1 i8 w

" I! }; k0 v* V# k. y+ i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03: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N# [$ p# n; L: P' l8 R' A' r7 n/ P( J6 P6 M" m

! n, `) h# Q* c, k( j* X3 u: H# n: I/ u9 n
. t( Z! f- U* J7 X5 Q, t
    【财公财母二

4 B% ~7 {+ x1 b' n9 O
财公财母二
bunko19_d0080财公财母_page1_image1.jpg
" |. v1 j5 o* |7 @/ ^- S

5 ?/ J* |6 ]3 i" ?% S2 l; S1 Y* |
7 k; I7 Q; Q! o- Y9 k8 P/ S2 h
( T# i5 J4 Z7 u/ B0 Y0 A* A5 b
( ^1 `- G, J' p. B0 Z

8 S- K4 D0 B/ Z3 x8 p

! y' U" d3 I  b$ m8 T8 n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10 17:20 编辑 + b9 |* [1 `% Z( Z2 z: r' S

4 p1 n$ h6 o: u& D0 g
$ j3 O; r  o2 F# ~6 f# u! C* l1 ~

2 T) d* v/ [1 W
, j& `+ o/ G. [5 r4 P. ^青龙
; G8 d7 |  A0 N7 V5 ^
3 Y. F5 m# b  _/ k
说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象,又称四方之神。道教常以其为护卫神,以壮威仪。北极七元紫庭秘诀谓:「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执幢,负背神鼓,在吾侪前后左右,周匝数平方里。」盖 古代 君王出行,师从以此四神绘于旌旗,以为兵陈。唐制在卤簿中,宋、元之青龙旗为青质赤火,脚绘蹲龙;白虎旗为白质赤火,脚绘蹲虎;朱雀旗为赤质赤火,脚绘朱雀;玄武旗为黑质黑焰,脚绘龟蛇。意即有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也。
6 W! ~$ a4 o$ ^; ?
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称青龙、白虎之神。

3 v( o* E9 I# u2 j/ d9 H" @

) D! F! E. e9 h+ S! B6 {
3 @) E$ e+ Y" D, V* V
青龙
bunko19_d0083青龙_page1_image1.jpg
8 ^& r6 y: d$ M$ I$ f

/ `- t2 Y/ I7 M0 r# ]

. Y  H+ s9 E: Q2 ?4 D
' b6 {" g4 \) g+ F/ q. e. j

1 P3 J0 p, i* n- y, n

/ u3 z9 ^6 ?- q$ V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 q1 l* T$ R% j( a& ?( R- D2 ~6 L& W0 S* S& l* H4 O
9 N/ q1 y6 U% P8 h0 H* n4 N

+ x& t6 J# @0 c0 Q% @7 c6 W& U) U4 Y, H8 o4 R; Q5 W1 P% u9 N( I
虫王之神
0 o7 S. l5 h$ S1 {$ l
  说明:古中国是农业国家,蝗虫是农业的大敌,古人对蝗虫无能为力,只好乞灵于神祇,而有「虫王」一神的出现。虫王的身份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刘猛将军。刘猛将军并非姓〝刘“名〝猛〞,而是指某位刘姓勇猛的将军,因此这位刘姓将军到底是谁也有各种说法,但以南宋抗金名将〝刘锜〞较值一说。

$ N9 Y; n/ j4 {* \: n3 f
刘锜遭〝秦桧〞排挤而被夺去军权当了地方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因见奸臣昏君误国忧愤而死。刘锜驱蝗的事迹受到书籍记载、人民的建祠祭拜。这件版画中刘猛将军为一文官形象,右立一童子。四周除有鹿、禽之外,也有两只飞动的蝗虫。
# }: k- Y7 l) O; A$ i: p9 P3 \- ]

' ~# f: h' \% w4 j6 n- Z/ J
虫王之神
/ ]' h# _3 o$ d7 t; D
bunko19_d0084禄神_page1_image1.jpg - Q- D& C" o/ y: W( v7 O

6 }# A8 l6 H' N* v" X7 e

0 c0 P& z6 @3 s/ M- ^2 V

( P5 B) E# R* T5 z

8 i: U4 ]: V7 H% i! A: w1 u- ^6 E7 r) O

1 P3 S$ z8 \# G" a, H$ y4 V8 ]" t- H+ j9 U1 U+ S

" }8 i/ Y1 F1 p# K( p9 b4 q, a( f  }5 Y# d+ W4 n8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23: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15 18:53 编辑
/ Q# E% E, ^' y# z3 L' c+ E+ f8 ^0 I; K  n2 `, f9 [; I
2 _" d9 Q- l' r- y) V5 e
  【三界直符使者
) F* W5 G! H, x% L& G3 Z* F% `7 g, I

5 P% M$ n/ f* z4 H: N
说明:「直符使者」全称为「三界直符使者」,其型像为系冠着甲的仙官,骑乘快马,一手持宝箧,一手执斧,驱驰于云间,状似赶路。「三界直符使者」是什么性质的神,我们不妨先从其名称来界定:谓「三界即为 天、地、水三界,由三界公掌管,三界公」亦即天、地、水官,号称三官大帝
   
「符」就是屈曲作成篆籀星雷之形的文字。道教以为「符」原是天上圣神使用的文字,其后始下漏于地。
《云笈七签》卷四十五说:「符者,三光之灵文,天真之信也。」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云:「神符神符,泄自太无,生天生地,与道卷舒,佩奉之者,厄难消除,得成真道,身升玄都」。
《玉诀》云:「一者主召九天上帝校神仙图箓,求仙致真之法。二者主召天宿星宫,正天分度,保国宁民之道。三者摄制酆都六天之气,四者敕命水帝,制召龙鸟也 。
是以「符」是一种特殊「文字」。又则「神符」可以用来佩奉消灾除厄、召致鬼神、求仙致真、保国宁民,由此怠知「符」的功能莫大于焉。

* q' M6 s8 ~' F, ]7 e4 L
「直」的意思可作通、达、畅。符的意思如前面所引述,这个「符」可以是〝圣神使用的文字〞;〝三光之灵文,天真之信也〞;若是「神符」则〝佩奉之者,厄难消除,得成真道‥〞;〝主召天宿星宫,正天分度,保国宁民之道‥〞云云。综合「直」与「符」的意思,「直符」即是迅速递送的灵文。

) g" z1 v# q$ B. [
「使者」是特殊身分者它常肩负某些重要任务。
2 g, _% r# t5 d2 o- @" d
「三界直符使者」的意义综合起:就是在天地水三界肩负快速递送某些重要信息的特殊任务者。天地水三官大帝职掌三界,天官司赐人福,地官司赦人罪,水官司解人灾厄。人们祭祀以祈求赐福、赦罪或解厄的大神人间的祭祷即依赖三界直符使者」传达人间讯息给三界公,所以「三界直符使者」,简言之就是驰驱三界肩负执行事物传达人间讯息予上天之使者。

  ^7 y% ^4 L, D

8 P1 d3 X) h8 R8 r3 X; I
三界直符使者

  T  z$ ]8 g+ Y' O; H; F# Q8 s
三界直符使者.jpg
6 |& x+ e  c5 M! M/ m+ @; O) E

& N2 [# }. L8 g/ E
* t* l, E5 h- Q% o. B: [3 {" C
" g  ~! G8 I. m$ }

9 p. G: a+ g0 Z; j' t- I) X
bunko19_d0089直符使者_page1_image1.jpg 0 d5 t8 E+ {, t( \! T; E- g& _5 z6 R

4 S; O* f8 @) o8 j+ b) S/ d% H7 v9 V$ H  m$ F
- I( _* E! \( ~8 d+ s' p
8 f2 ?, ?% n, i; m8 L  M7 z
bunko19_d0091直符使者 (1)_page1_image1.jpg . }& z- r' ?9 u& F' o
% M" s, f8 M0 N9 ^

5 @. j. r: _+ m, e2 i9 i$ R1 S: A  y8 B6 _( e
" O6 s* Z- I& t! W* m
3 A% M8 z$ u$ m; j+ H
+ o3 R1 F' u; j- s" c/ s' K' k
发表于 2013-11-14 09: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一 拐孩子 二倒卖文物的 抓住就直接毙 买孩子的也枪毙  看这帮不是人揍的还敢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2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15 19:15 编辑
5 ~4 H+ O! P; l2 f1 ^9 s9 y6 z( \1 E( {, P- ^* j7 v

9 k- x7 m$ F) }6 Z% e7 q$ t: C- }: @! d! _; [0 r% L2 F
0 D% |$ ?# M4 q6 z
太阳星君

. q6 E4 `! b" q" Y) p7 |3 R
/ C3 N: Q- u& {& O4 \
说明:「太阳星君」,为道教的太阳神,主掌太阳。道教尊称「日宫炎光太阳星君」,又称「大明之神」,俗称「太阳帝君」、「太阳公」。太阳星君为众阳之宗,纪岁之基准,又名:“朱明”、“大明”、“阳鸟”、“金乌”、“白驹”、“正阳”、“金轮”等。鸾门尊为「日宫太阳帝君」,号称“日宫朱明炎光天子.太阳郁仪帝.显光普照尊” 。
# M* u" b4 s2 u4 E" ]. X8 G1 v# P
“太阳星君”乃阳刚之神,司日之运行,光熙普照大地,施恩万民,故受世人代代祭祀之。鸡鸣啼晓,日出东方,象征一日之计伊始于晨,故太阳星君神祇画中常有一隻象征性的动物「雄鸡」伴随。这和道教拜嫦娥为月神,称“太阴星君”,故神祇画中常有一隻象征性的动物「玉兔」伴随,是一样的道理。

/ w* p0 _8 I- X4 [7 y  \3 {
「太阳星君」圣诞定为三月十九日.系明末遗臣.因哀念先帝崇祯此日煤山殉国.为避清室耳目而托辞祭祀“太阳星君”(太阳星君亦称朱明、大明之神,“朱明与大明”其隐喻〝朱姓的明王朝〞至为显见)诞.其流俗所及.后世遂以此日认为是「太阳公」圣诞.民间亦效法祭祀之.
8 w3 c9 i8 Z! p' K% z1 x
註: ( 朱是赤紅色,明是光亮,朱明意即赤紅火亮 )

) f' a' I. E3 N. Z/ y3 F1 M2 k

. k# W6 }; S4 T1 m9 k7 b
太阳星君
bunko19_d0085太阳星君_page1_image1.jpg 6 e' l% M7 U5 @+ L$ u( w# t

1 A0 l7 W- x6 F3 m  j4 o

3 T- [0 E% l/ I. s
! c3 G9 F1 Y2 @" W: F8 X8 G& E

4 q$ x- v8 D2 P0 S6 S

! \; ^. L4 @8 z- ]( r5 N
3 U- r" ~, s1 }+ e  ?3 o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00: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16 02:42 编辑
$ E2 P; T% h3 k; W/ p% g7 k. M& l0 `

: G# g  I+ X; a' w7 z$ y8 |3 Q4 V" }7 w- Z: \1 O
% d* N! i9 q6 u! V, `  d) _7 @
7 w8 w# W) m( T/ ~; U7 U
增福财神

5 ^$ }7 W7 P7 t. ]

% _* U4 A8 y# M8 N  U
增福财神
bunko19_d0090增福财神_page1_image1.jpg
1 I8 v, R% D  T8 r% M# N' C- Y% h5 m
' g' i$ X$ h: {, Q

0 b* D8 O: b2 g# D2 |- V- t* b

9 C: n& x- f3 E/ x
$ |5 ]' }% M5 ?

. z: h  Y- P- J7 E. L3 q) \, p

! }7 N4 U2 F; [9 m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02: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1 ]3 T: m; X2 z6 @' H
" H: g* L8 W$ J1 G" ^% D
, q" L6 _5 y: X/ @) `
0 S& K: m- k+ f: M
9 N! e- D) V4 x8 \, M- J
增福财神
bunko19_d0088增福财神_page1_image1.jpg ! i5 F& |4 ]0 i( L' r. \0 d
& ^2 g, U/ A6 S& E' k5 y

5 e& V: y  y2 Y5 k

4 ]% a( P: D$ S' \

* F) Q, A' r( S3 q, B; S

6 O+ s% k5 J- k
9 z8 g. w( K7 }' f0 L2 L& D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02: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K, T8 Q4 S" K- E2 i/ Y7 U" N0 `( ]; w# l  [3 _3 U

" R& i9 o. R% ?7 p
' w& Z* E' B  M, B2 G& s) w' J# P2 y9 y# l1 x" E
喜神大吉
) N! O% h  O6 `8 R4 V
bunko19_d0092喜神大吉_page1_image1.jpg 2 O# {8 y7 t7 I8 @; W4 N  c' t

. y- L5 Q5 ^- D) U' k5 m
  C& L3 r3 G  q; C6 q
, H; H+ n* P0 g+ U
8 D5 b, a  x$ ?* h1 V+ L; A

. }+ M* _: U7 L2 @. ~4 L

: T+ ]+ e2 k9 S5 E1 E$ W6 y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6: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2 Q1 o- W! P4 b6 G, s% H! Y* s

! p1 A. B8 x+ q6 t9 p1 L7 k$ X7 J9 ^1 T

/ \, w5 j8 K+ i0 t( a1 W& [9 i6 f6 }  ~6 Y4 F. J1 b

1 S5 ?# i, Q/ ~, Y2 U" _  x4 N+ E
  【抅魂

9 ~; P$ i8 g" ]  n6 f# E& J) V; |
说明:「抅魂」是摄去灵魂,在中国传统习俗里,担任此项任务者,是阴司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牠们也是俗称的〝鬼差〞,负责捉拿、带领阳寿终了的亡魂到地府审判。
% i+ c# J- w4 q+ [* b
牛头马面的妆扮和造型,一般是兽首人身,手持钢叉。黑白无常的妆扮和造型,「黑无常」,体态短胖,面黑,名为「范无救」(或〝无赦〞,亦有作〝无咎〞),穿黑色长袍,戴方形官帽上有「天下太平」字句,右手执羽扇,左手执方牌加〝锁链〞,方牌上通常绘有虎头,并书写「善恶分明」或「奖善罚恶」四字。「白无常」身材高瘦,面白,名为「谢必安」,长舌及胸,穿白色长袍,戴长筒官帽,上有「一见发财」或「一见生财」、「一见大吉」字句,左手执羽扇,右手执鱼枷或火签 。
: l% g, D9 G! C/ v# Q/ T
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是结束人们生命的拘魂使者,这和一般人祈求庇佑、延生长寿、荣华富贵的愿望适相反,所以很少人拜这类神祇,至多视为敬畏的鬼差,地位远在〝阎王〞、〝东岳〞、〝城隍〞之下,是阴界大神的附神,所以常忝列为主尊的伺神,基于上述因原,很少有此类为主尊的神祇画,此画是少见的一幅,虽额题曰「抅魂」,画中形象却无半丝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的影子,只能说是一个代意品而已。
! z9 \, ~* W* ^' K. @# c* K

. B$ v: b2 B7 O
抅魂
bunko19_d0087勾魂_page1_image1.jpg ) |5 y6 W9 }6 [7 o, L- L
! `4 ]7 P. ~: k2 \6 k7 n, o7 s
5 K; `2 s+ A, C0 t; Z" `

- p/ \5 H7 c! a/ V" @$ s% E

( b- \6 V" \: z/ e9 d% f% p' o5 C
' r" A6 x8 k/ M8 o

7 H9 G& W. n. M1 e& E1 X5 e% X, M6 t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0: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 g. }, x% _7 y( b5 _* C2 r- i/ u: X; A+ F, y0 n
" D3 z% x: ~+ m* Y& ~% w* O

; ?$ B8 u" g7 S$ P1 ]+ n" l& \
  \+ C, A- E, A( Y8 {天仙娘娘
' g/ Z6 ^4 x$ S8 G9 x8 n
9 m9 h/ a7 A" Y3 C6 b, H! M

7 ^( V! v* j% B& B6 ^ bunko19_d0094天仙娘娘_page1_image1.jpg
' @0 k% |5 M: ^: n8 E, r
: v, Y- A2 H5 W4 j
) ^% t. p/ b, ?8 E
$ R$ S& ~' l/ z3 m" i

4 Y  Q( A- o$ ^; v8 o2 F" k

- K$ \0 Q- p" J# M2 M9 W8 \! O6 o$ a/ [! B; X% u: W2 P2 R4 x. d

, l. E2 ^0 D* Q# s5 `
+ f5 L$ M# F/ u2 x5 [! U

6 k: u$ E& _" T8 l# Q8 Q, |
8 q" x7 O9 v9 U* l& K6 W7 g
: Y. o# g$ D9 e( Z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0: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18 19:00 编辑 & M2 y9 h1 h  z
' W& ?9 k+ n% g- K9 R: p+ w  C
西方路引
# @8 R- `/ `6 W% u2 d8 ?
说明:佛教中有所谓「横三世佛」,指的是在同一空间存在着:〝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有佛教界说法认为横三世佛为同一佛,是三位一体,只是为了利益众生方便教化,而化现为不同化身。在横三世佛的法相画,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左边为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右边为阿弥陀佛(掌管西方极乐世界) 。
* V6 |# p3 f$ a5 c* j
「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一般祈祷于药师佛,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人包括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所以亦称「无量寿佛」。
「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
「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一般祈祷于阿弥陀佛,在于祈求死后的解脱。阿弥陀佛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

" h+ E1 H, s# K. c& G% h( q# l
此图即是倡导人们祈祷「阿弥陀佛」,得往生极乐世界,额题所示:「西方路引,度人慈航,信敬念佛,往生极乐」
〝西方路引〞犹如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张门票或通行证,也有人说那是一张证书。
〝度人慈航〞,指阿弥陀佛慈悲领航引渡众生。
〝信敬念佛〞发信心一心念佛,即是此图主要倡导的目的与意义。
〝往生极乐〞是引渡众生到达终极目的「西方安乐世界。
! P% [8 Z9 e% S9 P+ g# h
此图是欲人〝信敬念佛〞,但因家务牵缠等原因‥,不能专心一意念佛,所以提供设有一千五百个圆圈的「极乐世界慈航普渡图」,劝人虔心持诵,每念一百遍点一个圈(即填满一个圈),填满所有的圈,总计是十五万遍,一张作为一愿。

9 S. o$ T6 y6 {, f2 L8 D& i6 f
图中绘一船有观音把舵、天王护助、韦驮撑篙、龙女前引、善财丢蓬,阿弥陀佛脚驭莲花立于空中,船舱中有善男信女。用作持诵标记的一千五百个圆圈满满分布于图的四周边框及船身、船蓬,构成一幅「西方路引度人慈航信敬念佛往生极乐」图。
5 U+ Z# |" A: Z3 b/ I

. k% h. ?5 K' r0 d. R* [/ n
5 r' O; e9 m' f/ H  v
& d: k# E; R$ f0 z
西方路引度人慈航信敬念佛往生极乐1 G: X  |2 o. q$ h$ {; s4 o
bunko19_d0097西方路引_page1_image1a.jpg
4 A9 b6 o2 O" ?. Y

5 k; Z4 N8 [$ L$ a8 P8 L" H6 D
, x* K8 c% h. D( Y4 A; G
" I9 b+ d2 l" V: j3 `
7 ]% W( U) l4 J; k$ k) C

* S: L& h2 P+ U/ m6 A* S& E, m
' I* Y# F( q, w* b8 k( \' k

: k$ S5 w! L7 }3 E  {
. ~* P+ K( U: B( C: \
# V! @# e' m. t% B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26 22:43 编辑
$ K+ M; i& ^: c- i% _% S/ ~8 e5 C' H) n  P, c+ W
( I1 M5 \+ P- O6 l4 V
  【西方路引

4 R% Y, G9 E( s; j, \
说明:这一幅图是虔心持诵「阿弥陀佛」十五万遍,填满一千五百个圆圈,完成一愿后,所呈现出来的〝西方路引度人慈航信敬念佛往生极乐〞图。
; |2 V3 o1 b; u; N& P% E
发信心一心念佛,即是此幅图主要倡导的目的与意义,图中阿弥陀佛左侧、右侧与船蓬上分别有三大字块区:
在阿弥陀佛左侧的字块为阐明「念佛的方式」,文意条列如后:
一、十方男女信众,发信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二、若家务牵缠,世缘未了,不能一心者,可每日持念三千到五千遍作为常课。
三、再不能,念此图一张为一愿,念一百点一圈,点满共计一十五万。
  [5 x+ q% a9 Y. w5 v. }
在阿弥陀佛右侧的字块为阐明「念佛的对象」,文意条列如后:
一、自身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二、念佛图一张,保佑现在父母师长「消灾延寿」。
三、念佛图一张,追荐过去父母师长亲眷等,承斯善力,「往生西方」。
四、念佛图一张,为自身恶病缠身,追荐前世冤愆,承佛神方神鬼拥护,「寻即
    除愈」。   
五、念佛图一张,银锭烧纸,于清明日、七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以济鬼神,感应
    自身「增长福寿」,功德无量矣。

5 s, A+ K8 }+ v- ~' U/ f4 L
在船蓬上的字块为阐明「念佛的利益」,文意条列如后:
一、 若有众生,发大信敬,一生常念,阿弥陀佛,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药,因果将熟,遇佛接引,往生西方 佛誓愿,成等正觉。
二、念佛一百点一圈,点满十万遍,香烛送至佛前香炉内烧化,所求心愿皆悉成就,所获福聚无量边矣。
, @1 h8 M# X% @6 _! i: Z

6 D! b( _4 y' I2 ~7 Z
西方路引度人慈航信敬念佛往生极乐
bunko19_d0097西方路引_page1_image1a - 複製.jpg
. ?" d" U  }( t; a" ]* e
" r" i% u/ f0 e, n! l4 s

( U8 A( z0 h9 {9 o* x8 a& Q
7 \. |" ?$ ?( L* h% o2 h
0 ^) J  u1 U+ {5 A, G. p5 C5 l
: \8 s$ Z7 Z" W5 W. |; ~6 }% }6 \0 t- }* a
& h9 T5 ]$ ~) l3 n/ R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02: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19 17:16 编辑 ) m! y* c/ ^% [4 j* m4 C

- ], I; ~/ D  Q, J: @6 s
   
奉天勅录

3 U# l$ S6 W& p, e
说明:「天」在此所代表的就是俗称的〝天公〞,也就是〝玉皇上帝〞或〝玉皇大帝〞,「奉天勅录」按文意就是〝奉玉皇大帝所赐给的文件〞,这是一个封套上所属名的文字,其实是盛装「玉勅证」的封套,而内装的「玉证」实是一纸路引。

: P( e: u$ x+ M/ x1 m2 b/ X# U: S' [

  ~# {2 J7 l3 O/ g6 q
奉天
bunko19_d0102奉天敕录_page1_image1a.jpg
% R  G4 F- T; Y# O
/ F# [$ U% |0 @* m, j! [6 [. j

7 ]' B) S1 n& \$ {; H9 T

6 O+ r% V) t9 `) b2 Z8 l
9 |8 F% x! H5 a

/ N7 G0 f  Q0 E, a+ W6 O, }

/ A6 M+ o% h: N/ N. R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02: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19 17:29 编辑
! C9 T! h8 z# `
/ [7 j; L$ K: |: y  F

$ B0 p# C% |- a- g& J$ x0 ^4 u
( e$ U7 ]- r7 x4 Z7 P" i& m
% g5 J' H! w9 d& x
玉勅
  H. d/ k4 z2 q9 p
. j' n/ d. U+ G" P; f
说明:「玉勅箓证」按文意就是〝玉皇大帝所赐给的通行证〞,为「路引」之一种,现将此〝箓证〞内容列于后:
4 d' L& \* Z4 w0 V0 k$ Y- o
" b' [, j( ]! w% @4 Z  P* \! {
封 引化普善、济善渡世、慧灵玄镜济众、永善佛坛等
  本坛 仙佛恭请
孚佑帝君,恳乞
玉皇大帝殿前,恩免本届三期劫难,蒙
旨嘉奖,准赐予本坛玉符印证,可免本期一切灾难
  兹查有黄胎生 严道瑞堪赐证,尔生其遵照供奉
  如遇有大灾难时,可供奉此证,虔诚尽礼,自可解厄、免
  劫不可思议功德也
                 右证赐给 坤生严道瑞 供此
癸亥年   五月   初四 日
! i6 x; v! G9 i  l0 i

4 a, a/ k6 W5 N4 G- ]. [! d* F
bunko19_d0102奉天敕录_page1_image1b.jpg ' _8 q' ~/ C; `) ~* F* ^
& K% k* V% @. p  g& J( N! X
* @* T8 V6 E. ^- e' G
; d+ y  f- ]" @, r9 s- p. @! j

2 ?4 n/ e+ e/ s5 c+ @  M! j

% p) j" B) u! |! ^

" ?6 g1 @( a% X) w6 G) I+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02: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19 17:13 编辑
* K, M3 m, k7 y* k3 g# a. p6 W! E, _  p1 ^8 O

% h' B6 F. b5 e* g$ m路引 封套与本文
1 u# O4 |' o# _; v2 P, f0 v; N0 w2 E: {! z: k

5 p7 ]. ~) h- A9 E1 o
说明:下图是「道教」所颁的一个路引,也可以说是一个护照,左边是封套,封面印有「奉天勑录」四个大字,右边是收放在封套内的箓证,也就是路引,额题「玉箓证」四个大字,其实「奉天录」四个字与「玉箓证」四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奉天录」按文意就是〝奉玉皇大帝所赐给的文件〞,「玉证」按文意就是〝玉皇大帝所赐给的证件〞,在该证件除了书明受赐者与日期外,尚有发文号,用以识明「玉证」的发行数量。

# G& `+ B' x( H& ?3 }' R; E+ W
4 D$ D+ i1 U3 D8 P( s6 q8 \1 W% ^. i bunko19_d0102奉天敕录_page1_image1z.jpg
9 F- C# c; r  [4 \2 y. P
! @" q; z5 t: i* J& W. c
$ z" S) d: J" O# [5 V
( D$ d: e$ D6 s, g1 M$ W
& i) D( {  u, p) \9 g: _" Z
, w; ^% `3 q0 a- R
( U+ {0 F8 F/ A3 a* o4 A7 Z+ u" J" m0 g

# Z4 I; \4 }1 M& W2 ?- A, A7 ^
$ C# v! d8 {& D5 w; {% n, {
9 j/ S6 S; n. I. G
# z; P6 U. D$ Q$ {' v+ \# e  T3 k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17: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Y" X* o! {: n2 |! T8 k! t! B
" F1 _' t& |3 l! c3 s/ Y! D- d2 }( _8 H9 G+ i+ \3 v9 B9 D

# P7 H# M# I5 L玉勅箓证的发文号7 a2 a6 i" v) R0 d

! I  M9 |0 `8 N
说明:下图显示「玉勅箓证」的发文号。在「玉勅箓证」的左右两侧各有一行呈现半边的文字,在右侧呈现的是字的左半边,而在左侧呈现的是字的右半边,把这两半的字合起来就可一窥字的原貌,另外还在上面盖骑缝章,什么是骑缝章?骑缝章是用以防止不肖者在文件中短少、抽换、加插,内容造假所用的一种方法,在「玉勅箓证」的文号上就应用了骑缝章,它是一只图案为双龙顶珠的长方形图章。
4 M5 s. r" K  e0 U% |3 _
将玉勅箓证的两侧绕后对接,自接缝端即可看到如图分割拼接所呈现出一样的图面,顯示此证的发文号是:
「勅字第柒百零玖号」并加盖朱泥双龙骑缝章,由此字号可知截至严道瑞为止,至少已发出了709张的通行护照。

* W/ i1 Q. y, y6 n; `
2 Y  `9 q; X1 W
bunko19_d0102奉天敕录_page1_image1lb.jpg
, Q4 g4 [) \4 q3 f1 W

8 L, t, Q, x2 S

3 G4 d: P& G8 P- f8 `

: C  q& o* ^9 F9 R/ g# A. Z8 z+ x

+ ~* A1 n8 @7 l* j$ [8 y0 ~
- g) C  k% F- f, B5 v! w

0 I/ v5 h. J* g/ H* v$ {/ {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03: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22 23:48 编辑 3 L/ j. V) h- N" _# w

- H* [! j# U7 z, ^, j6 r
* f# w% r9 V+ t4 T$ l( L8 d! b. O6 V3 C3 Q& d
魁星

8 Q% e/ D- a' F. W
说明:「魁星」像如其名,以「魁」字造像,为一貌似鬼之神祇。其右脚踩鳌头(象征中第),左脚踢起星斗,手握笔,形象灵动。

( u, B. G  D+ Y" w
图中上方有三方长形印章,分别是「监临院关防」、「监试道关防、「提调道关防」。紧接着是一首四言律句,其文如后:「天枢炫彩,北极蜚英,宣扬圣化,翊赞鉴衡,掌司科甲,棘院炳灵,仰祈照格,启佑斯文。」。然后是「魁星」的主画像。

/ c: ]7 S- n& `+ J, G

- A  p: J1 A+ L2 Z' J" d  O" g+ m, p
魁星踢斗
bunko19_d0129魁星_page1_image1a.jpg 2 y- _5 @$ {8 b% x$ |

) h4 O. T- e' T0 s7 ]7 C
2 a, W" C- `- `/ ~+ }( M

  }$ j$ d- h$ s( p7 p
; D3 K+ r" U8 u0 o) V" ]% |3 k
6 W. m! V2 \2 v  A8 e
$ H+ W  J$ R2 F9 u6 p/ w3 Z
: k: r% a/ r& u7 a5 Z. l7 q0 R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05: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Q) z7 z* S9 o5 w4 e
+ p8 y& T3 }- V. y$ z0 s2 s5 Q4 |2 A3 ^! R2 W
( @6 \) P3 V+ R7 d  W
: F5 \) D) t/ Z; e$ e( A3 \7 a
魁星与考试
# A( r6 B/ n% G, }. m9 z) N8 c9 O2 N
说明:「魁星」图中,上方有三方长形印章,分别是监临院关防、监试道关防、提调道关防。为何出现这三方印章呢?「监临院」是明清主持闱场事务的行政单位、「监试道」与「提调道」是闱场监考的单位,盖因「魁星」主〝科运〞之神,古时开科取士皆需通过考试,所以祈求文运率皆祭拜「魁星」,期望鲤跃龙门独占鳌头。

; r/ j. b& j- K3 }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就是乡试、会试与殿试。乡试是全国统一在各省举行的正式科考,举行乡试的考场,称为“贡院”,每三年开一次科考,分别在子、卯、午、酉年举行。每逢乡试之年,就称为“大比之年”,考期是订在大比之年的农历八月八日至八月十六日。届时,各省凡属本府省籍的生员(秀才)‥等,均可应考,考中的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

+ g/ U9 N, Q4 D
明清时期设立贡院,其形制与宋代有所不同,规模和设备,亦比宋代更大、更齐备。一般「贡院」墨字匾悬挂于大门正中,东西建「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两个牌坊。大门内为龙门;龙门内为明远楼,楼两侧为号舍,按《千字文》编排序号,作为乡试的考场。
# a& [1 r$ w7 }: t5 M. R1 u
附注:(1)古纪年用天干地支来纪数,天干十数,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数,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天干地支以甲子、乙丑、丙寅‥‥顺序开始轮数,不论天干为何!每隔三年地支必落子、卯、午、酉 四数,固定不变,其巧妙即在于地支十二数为〝3〞的倍数,天干则否。
(2)按上述,凡逢地支 子、卯、午、酉之年亦即“大比之年”。
1 ]" ?) U0 e9 d7 `

1 s# y1 u0 @1 [
* L' W' F1 ~7 `
! G  U( [: Q0 f7 u; P; Z" _0 S

) X6 H- }. ?  L/ s% ~( J9 l. r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05: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26 15:56 编辑
' a' ]6 l- u: v! S3 J+ s6 u& W- [  ~/ N6 T# @9 _0 i4 s
魁星与四言律诗

8 M' x1 ~. `: O2 n9 r) {9 p
说明:「魁星」作为文运神灵的代表,自然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也被人歌颂成文人的疪佑神,这首〝四言律诗〞就是形容魁星的,文曰:「天枢炫彩,北极蜚英,宣扬圣化,翊赞鉴衡,掌司科甲,棘院炳灵,仰祈格,启佑斯文。」

8 ]* F" O+ Y/ p! X
「天枢」:《春秋运斗枢》所载,北斗中的第一至第四为「魁」,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又有说,「魁是斗之首」,认为「魁星」是指北斗中的第一颗星〝天枢〞。
「炫彩」:是耀眼的光彩。
「北极」:北极概指北方的天空,正是北斗星所处方位。
「蜚英」:是〝驰名〞;〝有名〞之意。
「翊赞」:是〝辅助〞之意。
「鉴衡」:实系「衡鉴」,可能为押韵,故以鉴衡代,是〝品评〞;〝鉴别〞之意。
「科甲」:汉唐两代任用文官,是通过〝开科〞取士,就是用考试来遴选官吏,这种制度就叫「科举」,因取士设甲、乙‥等科,遂以「科甲」来称呼这种「科举制度」
「棘院」:即「贡院」是举行乡试的考场,为了防止传递作弊,或防止闲人擅自进入,会在贡院四周围上荆棘,因此贡院又称为棘院。
「炳灵」:炳是光耀,灵当名词作〝神〞解,炳灵就是〝有名气的神灵〞。
「仰祈」:〝仰祈〞是敬语,是对景仰的对象或神灵的用语,含有期盼的之意;一如〝伏维〞表达自身向对方的谦卑用语,有听凭处置之意,同属客套话。ˇ
「炤格」:「炤」同〝照〞。「格」有〝至〞;〝到〞之意。
「仰祈炤格」可以解说为祈望指引明路。
「启佑」:启是〝开导〞,佑是〝扶助〞。
「斯文」:斯文在启佑后是受格当名词即〝读书人〞。
「启佑斯文」可以解说为开导与帮助读书的人。

/ h- U/ U8 b5 V/ O
将四言律诗译作白话,文意大致如后:
「天枢发出明耀的光彩,是北极的一颗名星,倡导发扬圣贤的教化,辅助评定考试的成绩,掌握管理科甲的事务,为考场著名的神灵,仰望祈求指引明途,开导与帮助读书人。」

% J8 ]7 z( X6 I$ ^; ]3 h% o$ h, ]
; N" E# }" k/ y3 _2 P
& E% E0 n3 t+ w6 F+ \- B
7 X" e6 e/ Q' @9 i7 ?+ K' u3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6 18:07 , Processed in 1.24402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