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7-17 16:03 编辑 7 \7 _5 {! G& X2 ^; k a! @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3-4-15 21:56
9 K1 T; ?8 N1 X2 b0 \& u( n8 @# @「火炮大将军」補充資料- B% {1 W) w3 f. n7 ~* M! t
" n, l7 z9 U( l( F( b& Z8 j: B. b/ M「无敌火炮大将军」拜的是「火炮」,据文献记载系清朝开始,若溯源应可推 ... 1 D: ^/ J/ \$ E3 R
说明: 关于“无敌火炮大将军”此神祇的溯源虽推到明代,但因无有力的证据加以确认,今读此文终于云开雾散,原来珍藏在英伦的英国皇家火炮博物馆仍保存有明朝的「歼虏大将军」,与「靖虏大将军」是两门兄弟炮,一来见证中国文物流失之广;二来见证帝国搜刮之凶,连沉重如斯的大炮都不放过。将有关文章转载如下:, L3 c" m" a6 g& H+ a
9 z. R) g/ u Y; }( F
+ [+ q" r5 v2 |% z7 ` D
《我身边的台湾人》治学严谨的台湾教授 2013/05/25 | 胡汉辉/厦门文博副研究员 每次访问台湾,都会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拜访黄一农教授。而每一次拜访结束后,他都会说,你连饭都不吃,我们还算什么朋友?! 他太忙了!我实在不忍心浪费他的宝贵时间;而只有耐心的解释, 他才会「消气」。 我和黄教授是2004年在厦门胡里山炮台相识的,当时为了考证一尊 「天启年间」的红夷大炮,他竟然在胡里山炮台整整等我4个多小时 。 一个台湾名牌大学的教授,为了厘清一个学术课题,竟然不惜浪费 4个多小时时间,让我大为震撼和感动!当我赶回炮台时,他已经走了。在感觉实在「太失礼」之时,我只有扮演「萧何月下追韩信」之角色;终于在厦门大学白城找到他。 侃谈之间,感悟其学识渊博且虚怀若谷。从此我和他结下不解之缘 。也许是为了弥补几年前的「失礼」,所以后来我每次到学院拜访都不敢打扰他太长的时间。 是谁先引进红夷大炮进入中国战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课题 。当我请教黄教授的时候,他给我一篇〈西洋大炮与明末政局〉之学术论文并且说,早在明万历47年,中国福建的工匠已经仿制了西班牙 人的吕宋大炮了。 2004年夏天,福建石狮市博物馆收购一块明末兵部尚书黄克缵为其 兄黄克立撰写得「墓志铭」。黄教授因教务繁忙,就电告我从厦门前去石狮「拓印」墓志铭之碑文。为了第一时间考证其真伪,黄教授第二天晚上就风尘仆仆地赶到石狮与我会合。他反复验证碑文的内容之 后,便喜形于色地告诉我,墓志铭是中国闽南同安人第一次仿造红夷 大炮的「物证」。不久,他在〈明末萨尔浒之役的溃败与西洋大炮的引进〉论文中引用史证与物证的关系,切入从武器和战术的角度探讨 红夷大炮的铸造与南洋地区闽南工匠的关系,认定时任兵部尚书的黄 克缵招募闽南工匠在北京铸造中国第一批红夷大炮并且参加辽东的「三大战役」。此一研究匡正了先前学界认为徐光名等天主教徒首先引进西洋火炮的错误认知。 2006年9月,我在《厦门晚报》发表〈同安大炮的辉煌〉文章,意在把厦门地方史与中国历史之关节相连接,进一步阐述闽南同安人早在明末年间就具备「师夷长技」的思想、行为和能力,并且从此活跃在中国军事与战争舞台上。 文章刊出不久,有厦门年轻学者提出异议,认为红夷大炮的引进是 澳门天主教徐光名。黄教授闻知后告诉我,史学上有不同争论是正常现象。而问题的关键,则是必须善于运用新的史证和新的物证来验证 自己的论点。然而除了史证(黄克缵给明皇帝之奏折)、物证(墓志 铭)之外,「新物证」又在哪里呢?! 黄教授告诉我,一个历史学家的责任是善于广益思考并勤于寻觅历史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找到新的「突破口」。 为了探索这一「细节」与「突破口」,黄教授不惜远行欧洲各国, 终于在英国「皇家火炮博物馆」找到明末兵部尚书黄克缵主持「歼虏大将军」铸造的红夷大炮。 黄教授从英国把「歼虏大将军」的照片资料寄给我。他在信中说: 389年前中国最早仿制红夷大炮的硕果,仅有一门珍藏在英国皇家火炮博物馆。英国人将这门火炮编号为2/262,中文繁体抄录了炮身铭 文──「歼虏大将军」,万历庚申春,总督泰宁侯陈良弼、戎政兵部 尚书黄克缵;督造官黄调焕、高基山、郭应星铸造曾慎等。 英国人对炮长、重量、炮内径、炮口处的管壁厚度、火门、铳耳、 尾珠等数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为了表示重视,他们甚至将「歼虏大将军」摆在博物馆门前右侧醒目位置,供游客参观。 为解破一个历史上悬而未决的案子,黄教授不辞劳苦、锲而不舍的 精神让我钦佩之至!不久,我又在《厦门晚报》发表〈歼虏大将军惊现英伦〉的文章。把黄教授在英国拍摄的「歼虏大将军」与英国火炮 博物馆的外景资料和文章一起刊出。我在文章中阐述了当年「辽东三 场战役」的3大共同点:一是闽南同安人铸造的大炮威力大;二是同 安炮手的战术意识强,专找敌人的「司令部」打,先瘫痪敌「神经中枢」,使其群龙无首,军心大乱;三是「人炮合一」,采用以人定炮 方式,熟练掌握测距、瞄准、填弹药,准确无误地消灭目标!宁远大 捷之后,立了战功的红夷大炮被朝廷封为「靖虏大将军」,与珍藏在英伦的「歼虏大将军」是「兄弟血缘关系」,属于「同一个家族」。 一场学术「讨论」终于在新的历史「物证」和新的史观面前结束了 。有人说,从人情形态的角度分析,黄教授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是真汉子!而我则认为,黄一农教授的真汉子元素,是体现在其治学的严谨,与其对史学的无限忠诚的信念之上! 3 m% [+ ]3 Q( w
4 R+ V& N( I% L1 X
+ u$ j. t! b# l) j ~; G9 X: ?& _9 J# X( a4 H! {7 v( I
: F7 a8 f$ L5 G \, z
6 C) K& \1 l$ b% W1 G- a& N
9 j1 g0 X8 X; a7 x! l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