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在拆还是不拆,我认为,现在拆派说:拆是为了北京的现代化,所以说拆是北京的需要,他看到的是杂乱的四合院,是脏堵的胡同,的确,这不是北京发展所需要的东西。不拆是因为古老的东西有深厚的感情,也因为他的古老使北京城有韵味。 我的观点是翻修四合院: 1。改进落后的热电水的设备; 2。保留原先的合理的四合院布局。将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像摊大饼似的向四周摊开,严重反对现在高楼正在向故宫逼近的局面,然后将四合院中搭出的房子的户主安排在新摊开的四合院中,如不喜欢住四合院,就将起转移到郊区,住否四合院有市民的选择权利。言尔总之,至少在三环路以内要保留四合院为主的居民住宅,而且故宫周围的什么大剧院拉,这楼那厦的高层、怪物、个色建筑最好迁移,让北京城的各地区的职能平均分配,既可以缓解交通,又可以全城协调发展。 3。对于新建的四合院的规模,可以根据北京城内的具体条件规定统一大小的规模(指对平民而言,领导咱说也没用),根据地段、院门(从如意门到广亮大门)的好坏和不同定价位。 4。对于原有的四合院翻新后的的院门尽量按原先的类型修建,若已旧无形,房主可买院门的类型来修建。 5。四合院是平房的形式。有人会把“现代化”同高楼大厦的形式连在一起,认为那是现代,那是潮流,那是时尚,说:上海比北京的经济发展的快,马路两边都是高楼。而实际上他经济发展快并不是以楼高厦多为标准的。请分清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准。 6。正确认识什么是所谓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种在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对科学的应用程度,比如在日本,会看到很多的民居样子很象中国古代的风格,也是平房,而屋内的热电水等基本设备非常先进,这是四合院的发展方向。这是对现代化的正确体现,也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 7。考虑对北京有利的发展环境。现在北京的交通是另人头疼且寒碜的大事,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市中心的工作负荷太大,一个金融中心、写字楼都来二环路抢着踢走四合院,抢着俯视紫禁城,抢着在紫禁城里称霸,明显一个错误的经济发展导航。交通便利才适合所有商家的发展,您全挤一堆儿里有几辆车能开进去呢! 照我说啊,北京城也不小,何必扣扣碴查的都挤一起呢,把各机关、商业、服务中心分散在城八区里,连交通都可以缓解一下,大家再支持一下公交事业,尽量有远郊出游租车,没有就坐公共。对环境污染也是一贡献呢。 8。请考虑中国民族的民俗。任何事物的生成都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的当时的人们心理需求。四合院也如此,是古文物,是人类民俗的活化石。既然古老,就没有不破旧之理,若以破旧为理由拆除,只能说是对民俗的硬性切断。真正有长远打算的目标,会考虑民俗习惯。犹如春节期间的禁放一样,若符合人们的民俗习惯就没必要碰到人民的阻挠和反对。同理,不顾一切的拆,是对人们情感上的硬性截断,是不合理的解决办法。 9。请考虑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的厚重感。人们生活总体来说是越来越走向简单化,单一化,失去了一份厚重。人们站在紫禁城里之所以感到历史的厚重,是因为历史,更因为眼前承载历史的建筑。同样,人们生活在有历史的建筑里,会不自禁的体味到那份厚重和韵味。这对现在越来越单一的生活是个补充和享受,对民俗的传承和丰富、发展是个有利条件。毕竟人类的发展是向丰富迈近,而不是回归原始人的简单。 北京是与四合院、胡同等百姓生活方式连在一起的概念,没有后者的北京是没有底蕴和内涵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只有死气沉沉的华丽外形、空洞洞的时尚、虚假的现代化;试问,生活在这个没有底蕴和厚重感的城市的人,会有厚重感么;工作在这里的人,除了大把的钞票,还有什么乐趣吗? 城市是用来生活的,首都也是城市,也要有生活的内涵,首都与地方城市的差别只在于:首都的发展策略更不能错、不能歪、不能再犯拆了城门重建城门的幼稚错误;首都领导的是:建设个性的、适合所在人类居住的、科学规划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