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3 21:02 编辑
/ ^- `4 |% F7 c8 r
+ m1 [3 R, f. B 杨树底下村敛巧饭, |4 v( |8 z* O5 M: J$ n
春节去了一趟云南,所以北京的一些活动没能参加,正好北京日报摄影沙龙组织去这里拍片,在正月十六又抓住了一个年尾巴。 敛巧饭这个活动,由来已久,根据村史展览室的介绍,有180多年的历史,而且上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活动我在09年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那时候,还不收门票,活动的项目也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是斗鸡。现在,(也许是今年)开始收门票了。根据宣传单的介绍,活动很多,但是到现场一看,很多项目都没有出现。如果没有售票,是一个村子自己的活动,这样作还无可厚非,可是卖了票,收了钱,却到时候流产放水了,这就不很厚道了。 敛巧饭的重点,其中一个就是“敛”。在十五的那一天,孩子们倒是在村里走了一趟,可是到了十六,这一重要环节就不再表演了,当时我还和负责表演的老师问这件事,老师说举办方没安排。而到了十七,干脆连这批比较有特色的孩子表演干脆就没参加这个活动了。所以我一边拍一直在想,中国的有些事,其实都是自己毁自己,本来做了点事有了点口碑,人家大老远跑这里助兴参加活动,关键还买了票,游客是根据举办方的节目单慕名而来,结果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敛巧饭的活动,如果说卖票,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家还可以吃上一顿有些特色的农家饭,可是伴之而来的其他文化活动,其实是真正吸引游客来这里的动力原因。如果举办方真正想把这个活动搞成一个品牌,一是要实事求是,宣传单上怎么说,节目就得怎么安排,而不能说的天花乱坠,实际是给参观的领导安排的专场,就太农民意识了;一是要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化资源,组织节目,可以外请特约,也可以村民自编自演,水平可以相对放宽,但是一定要有乡土特色。 其实,这个活动与之相差不多的,北京地区还有不少,如妙峰山花会,门头沟幡会,还是很有地域色彩的民间文化项目,但是这类活动近年来都有不少的变化,或是经济色彩越来越浓,或是逐渐的被改造掺水,而且地方政府似乎没有把这些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化珍视起来,所以,这些活动每每参加的时候,总有一些不伦不类的表演项目混杂其中,大倒胃口。 敛巧饭还有一个话题,就是当地村民的积极参与,现在看的出,做饭的,刷碗的,基本是本地的村民,感觉上他们还都是很好客的,但是路北的村子里边,一点节日的气氛也没有,甚至给人觉得和这边的会场动若两家,毫不搭界,令人感到这个活动还有多长生命力的一丝忧虑。 这次活动也算是天公作美,十六开始下雪,对于好摄之徒,春雪贵如珠,尤其在这个活动的场面中,飘舞着翩翩的雪花,给画面增添了动态飘逸的诗情画意。而第二天十七又是个大晴天,蓝天白云,又给我们拍片增添几许了成功的因素。 一个地区,能有一个确实是土生土长原生态的文化项目,如何保护,如何发展,这既是一个村一个镇自己的事情,也是有识之士为官一任的天理良心,北京这样的项目已经很少了,真希望相关人士,把这种事摆在十八大该做的事的议题中,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一些,这才对得起乡情百姓,也为真正的民族文化的绵延做一些切实之事。
/ Z0 b% x6 ^9 I7 ?( A; ^
* N0 }/ `+ C& G4 b" f8 E) ]% B, q 澳门葡京娱|乐|城:国际品牌v顶_级_信_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