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46|回复: 8

《北京旧事》(11)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2-6 16: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3-2-6 16:37 编辑
% x; {8 O9 ?0 P/ s& {
- Y/ O7 D& B" Q' |1 _  f
十一、牛街岗上的印象
    读北京《牛街岗志》得知古代牛街乃属高埠之地,所以才有岗上的地名。
* ]& g) j( l# X% L如果置于牛街之上,大概不会产生人在高岗之感。不过站在宣武门外原护城河沿儿向南望去,就会看到连绵数里的高岗,丘陵起伏直到闸坝儿以西。最高的地点要拔起一两丈,有崖岸的样子。. y; `2 j7 N3 a$ ^  z
    再者由宣武门到广安门以及广安门到右安门两个三角地带,地势高亢,除了几条大街曾经开发整地之外,其他街道胡同都是挖地打通的,看起来象沟渠,沿街的民房都建筑在两边高坡上。最显著的有上斜街(直到槐树馆)、下斜街、火道口到长春寺,以及长春寺后身到窦家坑、三间房、善果寺的道路都是这种挖掘的土路,遇上下雨天就变成了大水沟,泥泞难行。
9 Y6 x( F7 H# E, m而在广安门内大街上,若往南进入任何胡同,好象都要上个斜坡。特别是崇效寺山门街前更是一片洼地,大约要低于街面儿七八尺左右。. b) K5 f" L' I9 u. M  l7 ~' ^
        由以上的几点印象,即可约摸推测出当年所谓“岗上”概括的范围了。
- E- f2 i  |/ B) T! m* k    牛街是回民聚居最多的地方,但上斜街、下斜街、槐树馆直到西便门内的西营子,也住了不少清真教的人。因此岗上的范围要比《牛街岗志》书中所述要大得多了。
, _1 N4 P: G6 j9 p! ]%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16: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3-2-6 16:40 编辑
% n: O/ r6 [2 a9 k) s3 ^: B0 `3 K6 s( A1 e! e( Q+ |8 {4 a
十二、闸坝儿
    闸坝儿是北京旧城护城河的北门,位于宣武门和西便门儿之间,座向南北。水门很低,装有坚固铁栅,防止通行潜过,并设有水闸拦水于城外,城外形成宽阔的小湖泊,蓄水颇深,两岸垂杨,波光鳞影,很有一分水乡风光。夏日至此一游,可享清凉之美。! k6 c- h+ u- P+ }8 A
    闸坝儿是语音,只有此二字最为合适。河水入城先南流,不到五百米即折转向东,顺着城墙根儿流下。就在水门内外到转弯之处,都叫闸坝儿。" a: ?  Z! A5 c. |. ^. ^$ f$ q
    平时蓄水于城外,所以宣武门外的这段护城河只有很少的水流经“河中河”(即河床中间再挖一条水渠,使水集中)。每逢下大雨时河水则会暴涨,恰好发挥了排水功能。
$ w7 @9 y  s. O) q  z  I. S5 ~    每年到了冬季河面结冰之前,先把宣武门外大桥的桥洞封住,然后打开闸坝儿的水闸,灌满这一段护城河。不久渐渐结冰,等到冰的厚度达到大约三十公分,工人开始凿冰。然后一块块的排运到岸边的冰窑里储藏,等待明年暑夏来临时出售。
2 E1 K0 y! [) T" s6 Q: v    河转弯之处往西可到西营子(西营房),往北到西便门儿。临河一带高崖、土丘不断,可知除了开河挖土之外,往南地势确实较高。4 {5 W0 l4 q0 R1 ^

  P+ j2 S) ^- ]. m6 c- E    选自常锡桢《北京土话》
1 a& ^  g1 ~6 X+ Z5 p
发表于 2013-2-12 08: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帖子!楼主辛苦了。{:soso_e18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19: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德路 发表于 2013-2-12 08:43 : V" o1 R( H$ h# B
非常好的帖子!楼主辛苦了。
) u0 m7 W8 ^! n  U
谢谢捧场!闲的实在没事干时,我就练打字,与其空打也是打,不如打点有价值的文章,打字过程中还能多认识些生僻字,打字时要拆字组字,既活动了手指头也可预防过早患上老年痴呆症。{:soso_e113:}
2 Z. M. ]3 c' P0 ?% M
发表于 2014-10-1 17: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城外农夫先生显然对前门一带旧时的地况,很熟悉。老先生提到流经西便门城墙的河水,我是有印象的。49年我在西便门小学念书,家住西边儿城外,每天经过甘雨桥,这桥下的水就是从玉渊潭里流过来的,从外城西北的角楼下进入护城河,东流,过西便门往东约一二百米的距离,然后南拐从城墙下穿过,南流,河水很清,河床变宽。正如南城外农夫所描写的情形。
+ ?( I$ X+ ~& O. ]) T4 ^   在西便门小学读四年级时,每周有两节体育课,体育老师吴绍先总是带领学生出校往东,过河到北东城墙拐角处,那里是一块很开阔的平地,在这里上体育课,大部分时间是打垒球(即棒球)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4-10-1 18:18 编辑
. A* a! b6 z$ g( v+ U. ^
一介凡庸 发表于 2014-10-1 17:381 R7 D1 z- }5 C4 B+ B" a
南城外农夫先生显然对前门一带旧时的地况,很熟悉。老先生提到流经西便门城墙的河水,我是有印象的。49 ...
先生可能没看清文章的出处,误会了。《北京旧事》1——11选自常锡桢老先生《北京土话》书中末尾部分。《北京土话》pdf文档我已上传至本网网盘,先生如有兴趣,可上网盘下载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19: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郊农夫 于 2014-10-15 19:40 编辑 4 r/ a( u* f. U& h

1 x2 {) l) `. F9 K常锡桢;老北京人,1948年去了台湾。出生年月不详。原住址,北京宣武区的闷葫芦罐儿。
2 y( P6 A& m6 ]- H0 r, C6 q常乃麟;常锡桢长子,1947年出生,北京人,机械工程师,现已退休。- F% F- c# n: b( S& L* S
由其长子年龄大致推断,常锡桢先生如健在的话,年龄应在95岁以上。
发表于 2014-10-15 2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4-10-1 18:11- ^' t5 J+ H. f* R' J
先生可能没看清文章的出处,误会了。《北京旧事》1——11选自常锡桢老先生《北京土话》书中末尾部分。《北 ...

1 y) s0 Y+ L, S0 }5 z7 y5 U! E* k谢谢您分享《北京土话》!!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2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wennick 发表于 2014-10-15 20:42
0 V1 s3 s+ I0 ]& a- L9 i谢谢您分享《北京土话》!!

6 n) g+ ?( I: \; _0 y- b谢谢捧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05:36 , Processed in 1.15517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