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138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6-5-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3-1-30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着zhaohq兄的话题,扩展一下关于土路。更据当年使馆人员的回忆记载;4 v- @, W2 m, ~2 {7 @( q
6 u. v: @. M2 S
1900年前的北京,因为路侧明沟排水不畅,逢阴雨季节,道路经常泥泞不堪,
, T! Z# N- }! T如果秋天,则尘土四起,公共交通环境非常恶劣,以至于夏日使馆人员都到郊区寺庙
( Z: o0 X* q3 `$ d租借僧房居住一段时间。
" {9 T: g1 o, M5 ~- |( I2 S) P; S$ N( m8 P% O+ m: w8 N& K6 [4 O1 A
每当有重大活动,如庆典,皇帝出行等;必须净水泼街--------这个是防止扬尘,到民国初年+ g& R5 R" j# l, O
还能看到,人工泼街的照片。黄土垫道-------这个是避免泥泞,以及把车辙印垫平,防止车辆颠簸。- Q0 G, J) P9 E& N$ d& {3 g
但这样做有一个后果,就是道路中间越来越高,而两侧更低矮。这个现象在很多老照片里可以看到。( r( O! T6 i) m7 ], |; H1 L- w0 b
这现象一直持续到了清末, 道路硬化之后,这种落后的面貌就看不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