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3-1-6 21:43 编辑 ( n% ^6 q/ H. v5 H7 G0 l
8 H3 t! b# I9 I. B* a! A A3 y九、白纸坊和印刷局" K( ?4 v0 ?+ R- Q; C. ]1 ~
从前白纸坊的西边一直到城根儿,有一大片荒凉地带,空地里打筑了好几处一排一排的土墙,墙高大约七、八尺,厚两尺,每排长两三丈,隔距一、两丈远。这些土墙是就地取土用木板夹填夯的,土墙外层用白石灰磨得平整光滑,也很坚固。这一排排的土墙就是造纸厂用来晾纸的,所以都是朝北面南打筑。9 v1 S7 i0 R0 g" @0 W
白纸坊地名的由来大概是因为这附近开有几家造纸厂的关系。这里所制的多为粗糙的豆包纸,原料占九成是旧纸再生,所以纸张都含灰杂色。纸厂的工人把捞出的湿纸运到晒纸场晾晒,方法是一张一张的揭起,用小扫帚刷贴到粉墙上,晾干后纸张自然脱落,即可回收成纸。( l9 q( `% G1 a
笔者研究豆纸厂当年选在此地开设,应有两大原因:其一是附近以及右安门外一带多苇塘,原料容易取得。其二是财政部印刷局(俗称白纸坊印刷局)专门印制钞票,不但经常需要大量豆纸,并且产生不少废纸,作为再生原料,这就难怪纸坊要在此附近开业造纸了。9 E- m8 _- T2 I; v, f% H9 _$ w' _
这个公家的印刷局既然专门印制钞票,为何需要大量的豆纸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印钞票的钢版印刷技术。1 x; V; ^- o4 U$ x' s
世界上各国面值高的钞票,以前大多采用手续繁复的钢版印刷,取其不易仿制。钢版的最大特点是镌刻的花纹图案或文字都是阴文。也就是凹入的。如果用一般的印刷方法,印得的成品都会是黑底白字。所以钢版印刷必另有一套不同的过程。
6 D' [: |* s' `7 k8 H 钢版印刷之前首先将印钞纸浸湿,所以可以叫作湿纸印刷。印刷机是四方形,钢版四角平面运转,每台机器共需四个人操作。第一位是擦版的,第二位是打版的,第三位是铺纸的,第四位是揭纸的。' n5 P5 L0 f" Z( E4 ^( ~
运转程序第一步是上油墨,将油墨涂满钢版。第二步是将油墨从版上抹掉。以上是机器自动操作。接着第三步由擦版的把版上剩余油墨用布擦光。第四步打版的迅速再用手在钢版上打磨。这时钢版的光滑面已无油墨,但油墨却积满在版的刻纹里边。& N5 J7 w% q6 R3 d
第五步由铺纸的把潮湿的印钞纸正确地铺到版上,机器转动把铺纸的钢版送经高压转筒使潮湿纸张与刻纹粘连压合,此时,刻纹里的油墨已印在纸上。
5 n- o+ [% i4 E y; C 第六步揭纸的负责把印好的纸揭起,机器周而复始继续运转。而此时揭起的纸是湿的,印上的油墨未干,所以要绝对小心处理,尤其不可立刻叠放在一起,否则必会粘在一块,也会损坏油墨。而豆纸不但价廉而且粗糙不平,恰好可以用来当作隔纸,每铺放一张印钞纸就铺放一张豆纸,这个方法不但避免(印钞纸)相粘在一起,也减少油墨受损的机会。这就是白纸坊印刷局需要大量豆纸的原因。3 g) S# V' O1 D' E$ N* N
前面提到钢版印刷是用湿纸压入纹路印粘油墨的方法,钞票上的油墨量特别厚重,无论目视或触摸,都会感觉它的文字或花纹略稍凸起,这也是辨别钞票真伪的方法之一。
+ s* e/ Y- ]4 T) t2 O 因为钢版是用湿纸印刷,印刷后必须送进大约一百度的干燥室加以烘干,而烘干后的钞纸变成绉的,还要经过高压机压平,然后才能进行裁切、加印号码等未完成的工作。就是因为印钞纸曾经浸湿和烘干又再压平的过程,所以每张钞票上的图案面积,可能发生微小的差异,这一点也是钢版印刷成品的特征之一。
- t' T u- d h! l: n
1 T1 Z9 K! Y, R2 t5 \- F9 i0 i+ O选自常锡桢《北京土话》; w# ~, `1 W- A8 \" H; V9 T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