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3 21:22 编辑
) u: S' R) K$ w0 x0 K b5 L/ l P
京城棋牌乐
0 h2 B* \" d) x9 O+ z 中国人所崇尚的文质雅趣,首推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琴棋书画”。作为京城,这些活动,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到公园街头,吹拉弹唱的有,写生卖画的有,大笔地书的有,而最为普遍的还是下棋打牌。 政府为了服务于民,在各个街道胡同都有棋牌室,不过好像在棋牌室里玩麻将的较多,而下棋打扑克的就比较少了。 我小的时候,在胡同里长大,记得很清楚,扑克牌玩得最多的是憋七、打百分、争上游,拉大车,谁输了就往脸上贴纸条,似乎没听说过谁会打桥牌,但怕带上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帽子,所以街面上没有扎堆打扑克的;牛排是糟粕是四旧,所以玩牛牌的很罕见;因为我家有一副竹背骨面的麻将牌,文革前,邻居大妈们偷偷地关上大门,拉上窗帘,也玩上几把,大人们玩牌的乐趣是在麻将牌上,而我们这些孩子,似乎就有仿佛做了一次地下工作者那样的神圣感觉,实事求是讲,那个时代公开能在街面上玩的就是下棋了。 说起下棋,我还真有点可吹嘘的。我是二年级(1962年)左右加入了北京市少年宫围棋组,说起来也是和聂卫平算得上棋友同学,不过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章法绝招,只记得一些围棋术语而已,至于后来学习演化出来的五子棋,我的这些棋友也没多少人玩出什么名堂。 下棋,除了围棋还有几种:跳棋、军棋(海陆空战棋)国际象棋,这些棋看起来简单,真正下起来,也是很有意趣,说不上哪一种棋类最有意思,不过相比起来,可能就是军棋稍微的简单一些。 我家住在东吉祥,附近有两个棋摊,一个是在东板桥北路口,一个是在帘子库和黄化门的交叉点上,黄化门的人流较多,我因为中学是在91中(现已改制),所以经常去那看看下棋老头们的有趣表现。 有句话叫做“观棋不言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下棋是一个乐儿,而观棋人的表现,更是围观下棋之所以吸引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彼此之间的插科打诨,别有风趣,是极具胡同文化底蕴的北京文学经典素材。我记得下棋人当中,一位姓王,当时是蹬三轮车的工人,一位似乎是个退休的老师姓高。这两个人的棋术,在那个圈子里只是中流,但都很认真,所以大家给他们起的外号,一个叫“臭棋高”、一个叫“臭棋王”,乍一听就是个姓氏挂在“臭棋”之后,可惟妙惟肖的“王”、“高”,又把臭棋的调侃,上升到了一个难以分辨的词汇组合当中。当这些下棋的人,楚河汉界厮杀论战之后,就开始咋么这两个人,变着法的给他们拴对,让他们也来一盘,无论谁赢谁输,都是“臭棋”的对阵,尤其是谁要是输了,肯定是直着脖子瞪着眼,可劲的分辨解释,到了这时候,输赢已成定局,根本没有谁再在乎每一招式的对错,而更多的是敲锣边,打边鼓,让他们两个人互相的斗嘴搬杠,如果谁这时候不长眼,冒出一句“臭棋高”或“臭棋王”,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输棋的恼火肯定是由你来敛摊儿了。 下棋打牌,现在北京街头很普遍,我有时还会在扫街的时候,驻足看一看,不过也许是儿时的习惯,观棋的兴趣还真不在棋盘上,而是更多纠结在下棋和观棋人那种率真可爱的表情做派,语言交锋之中。
; N1 f7 ~8 ?" b7 X; g+ ^0 N
0 B* m2 j, h% N( M9 J- p; ]4 m. `; n' z 本站强荐:185娱乐ヴ城.足球ヴ真_人.彩票齐全ヴ手机可投ヴ注任何游戏. 首次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信誉绝对保证185.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