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2-11-19 09:47 编辑
9 ?0 B, H4 }2 V( X; h$ F- V2 P8 p8 J. m- x+ `: `' _& O
老北京摇煤球与搪炉子的/ f- n+ R/ H8 E4 Y- Z
$ B9 ?7 `, N1 [4 y 前两天降温了,家里的暖气也慢慢的有了温乎气儿。过去就是这个季节老百姓最忙活的两件事储存大白菜,安装炉子买煤球过冬了。说起过去老北京人家过冬当然离不开煤球了,那时候没有机器压制的煤球都是人工摇出来的,记得小的时候就有摇煤球的来过院里摇煤球,那时候每当街传来摇煤球的吆喝声,也就是说冬天快到了,该准备过冬了,一种平时见不着的行当----摇煤球的就出现在大街小巷。干摇煤球这活的大多是河北定兴人,他们肯吃苦,不怕脏累。背着家伙什儿,带着一个大圆筛子,一个大花盆和一根棍子,一把平锨,沿街走巷不停地吆喝:“摇煤球儿”·····
; W b" _& Q8 u) s8 ?! I1 H: \6 ~' c+ q8 e+ D; c$ R9 y3 q, n
伴随着摇煤球孕育而生的一个买卖就是卖黄土的,摇煤球儿,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如煤球的大小、加入黄土(粘土)的比例,这些都是有讲究的,一定要合适,从而保证煤球的好烧,火旺不灭。摇球煤儿,要先找一块空地,把煤末过一遍筛子。煤块、煤渣筛出一边,单烧或是封火用。然后,煤末按百分之二十加入黄土,多了煤烧不着,烧不透。再多次翻搅均匀。最后加入水再不断地翻搅。温度适合后,再摊在地上。大约有一寸厚,然后用平锨扎成一寸大小的格状,撒上些煤末,晾上一个时辰就可以摇了。 3 f( l9 I# {6 f4 H' Q
- Q; t0 R! e0 D) ~3 [
摇煤球既是个力气活,又是技术活。首先把大花盆放入大圆筛子的底下,作为支点。摇煤球师傅甩开膀子,摇动全身。放入筛子里的煤块就慢慢地转了起来。很快,和摇元宵一样,煤块就成了大小均匀的煤球儿了。摇好了倒在地上,一次大约有百十来斤。晾干,收藏好,就可以用了。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各个煤铺陆续用机器压煤球后人工摇煤球的的情景逐渐在北京城消失。老百姓以后都到离家近的煤铺去定煤了,到时候煤铺的工人蹬三轮串胡同往各家送的,不是煤球,就是砟子。三轮车上码的是竹编筐,长方形的那种,一筐50斤,煤砟子因为是原煤,好烧又有劲儿,所以价儿比煤球要贵,还有劈柴都会送到家里。六十年代后期推广“蜂窝煤”后机制煤球也就慢慢的生产的少了,最后也就停产了。
; v. O& s. i1 F* y/ l" @ 冬天取暖靠炉子,这炉子要是不好用可是件麻烦事,入冬之前人们家家都忙着安烟筒、搪炉子、装风斗,搪炉子是件细致活,还要有点专业知识,干这活的人工具很简单就是竹板条,通条和事先和好的耐火胶泥,根据顾主的屋子大小、炉子的制式,决定炉膛的大小。搪炉子,就是用搪炉子胶泥,也就是黏土加麻刀、青灰把泥和匀,顺着炉膛的壁自下而上、下大上小的原则粘好,然后用竹板条抽打牢固结实光滑。然后找些劈柴把炉壁烘烤一下行了。后来推广了蜂窝煤煤球炉子也就不用搪了,蜂窝煤有专用的炉瓦很方便。7 l1 K h) P0 I9 ^
' x3 U, H" o* N6 e% r. i: g/ N
今天尽管北京城的早晨已经告别了 “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直到太阳老高了,笼罩在胡同里的烟儿还没散去的时代,现在的生活好了。冬季取暖也改变了过去的落后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暖气、空调、电暖器……洁净的能源,又暖和又干净还安全。但是,总也忘不了那在胡同里生活过的岁月与时光。3 o% i% Z8 P" l' X1 i' N6 l
. u3 g. @, n/ ]4 d! a0 S5 H-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