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园的设想 昨天骑车到和平门办点事,完事绕道西琉璃厂、南柳巷、教佳胡同、四川营,走两广大街回来。四十年前在西草厂裘家街住过,这一带熟。每天都到西草厂东口,和南柳巷交叉的丁字街口买菜、早点、烙饼馒头、打酱油醋。还有时到西南把角的食堂吃饭。那会儿都是国营的,出口路东有国营澡堂子,海滨园。也没少去。这回旧地重游。好多年没走这几条道儿,变化不小。 那时西琉璃厂西半部,从小医院往西没什麽店铺,行人车辆也少。照直往西前青厂,拐弯向南南柳巷,就更加安静冷清。而今医院还在,医院对面路南,医院东西两侧都是商铺:文玩藏品,文房四宝,书法篆刻,字画装裱。同样的小店铺,南柳巷也塞了半条胡同。路东晋江会馆旧址,墙上嵌着石匾:林海音故居。两扇街门,不大。新刷的红油漆。从门外看,院里原来一条不窄的砖路,被南屋接出来的小房占去一半。往里看也没寛绰地儿。往南一段路没了商铺,可道儿并不好走。运垃圾的绿厢三轮、卖菜卖水果的平板、电动车、自行车、老人轮椅、婴儿童车和南来北往行人,排成队。像水流不痛快的河沟子,缓缓地挪着。赶上有车调头,就断流。挪都挪不动。走到丁字路口,原就是繁华地,现而今就热闹的像市场了。国营的商店,切割成单门独户的商铺,门前设摊,陈列展览。吃穿日用,一应俱全。走道儿就更难。买东西、砍价钱、挑商品、交货款,都要站住说活,过路的人必须等着交易完成,才能继续向前。心急的干嚷:“劳驾、借光、靠边儿喽、走哇,您哪”。喊声一片。还是得走走停停。挤挤蹭蹭过难关,上了西草厂的路,豁然开朗。路北是新盖的高层住宅,路南是残留的平房。拐进路南第一条路,教佳胡同,道西小胡同:棉花九条,通裘家街。往东拐个活弯儿是四川营。南边挨着八条、七条,直到头条。如果从骡马市大街四川营南口往北走,棉花头条是四川营路西第一条胡同,棉花头条把东口路北第一个座北朝南的院子,院子东墙就是四川营路西。这是林白水故居,也拆了。在新大楼的东侧,一座青砖灰瓦的崭新四合院,挂着林白水故居的牌子。也许林家后人投资,也得是大款,翻盖这座院子要一大笔钱。甭说穷人,工薪阶层也出不起。林先生在天之灵一定很欣慰,虽然无辜的死于非命,幸有贤子孙继世。还想着祖宅,不使荒芜破败。 走在骡马市街上,仍然想着刚才见到的两处故居。北京城名人多,住过的地方就是名人故居。有后辈儿孙的,经济条件好。能翻建修缮。这样的不多。想保存,公家就得出钱,可是太分散,保护维修不容易,不方便。旅游客瞻仰凭吊,还得东奔西走的寻觅。费时费力。 陶然亭公园建“华夏名亭园”,集华夏名亭与一处。游人称便。丰台建世界公园,香河盖天下第一城。都极具创意。倘建个故居园,集中起来。主客两便。岂不是又一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