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6689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1-3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4 10: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在年前预备吃食,都要煮些熟肉,必然燉出不少肉汤来,所家家户户都会做些“肉皮冻儿”和“豆儿酱”。这两样东西最为方便,吃的时候也用不着加温,用来下酒,啃大馒头,都是价廉味美的。
& S- ^+ o) t }4 N& c7 O6 @, c& W打“豆儿酱”的材料,有黄豆、胡萝卜、花生豆儿、肉皮和猪肉丁,和白肉汤同煮,加少许酱油和盐,煮熟后盛入小缸或其他容器内,凉了以后自然凝结成块。“猪皮冻儿”做法完全一样,只是材料以肉皮为主而已。初一到初五,生的东西只有饺子和大白菜才可以下锅,不过注水添汤之前铁锅不能烧热,以免发出“滋啦”煎锅的声音就行了。馏馒头时大家都特别小心留意避免“干锅”。为的是避讳“煎熬”不吉的二字。
8 B, } x6 ]. R腊月“小建”廿九天,“大建”卅天,但不管“除夕”是卅还是廿九,都叫“卅儿晚上”。南方则称“大年夜”。
% U: L, S) O7 \2 A卅儿这一天一定都把“挂钱儿”、“春联儿”贴挂妥当。并且要换贴一些年画儿,院子里的走道上也撒上芝麻秸儿、松枝儿,再扎上一盏高高的天灯,那才是叫“花红柳绿贴满门”了哪!1 v- K I3 f2 ?5 G5 T0 w
挂钱儿是用毛边纸“雕剪”的,很象剪纸艺术品,剪切的花样都是吉祥花卉和人物为主,但是以“制钱”套叠相连接,所以叫作“挂钱儿”。2 x& p8 K' f) ]7 B1 j# t
大门房门上槛、屋檐上边都一排排的贴上挂钱儿,看起来最是热闹,由于毛边纸柔软而又有韧性,不容易被风吹破的。7 }9 p" H3 A( Q: ]& |7 x, ?0 a
说相声的有句俏皮话儿叫“正月十五贴挂钱儿——差了半个月啦!”就是说这玩艺儿原是过年应景的东西。而这句话是讽刺对方“不够资格还差一大截呢!”
$ B: P6 i' D, g& H4 I2 r( u北京人贴的春联与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只是北方用的“横批”只有四个字,不象台湾省大家把“横批”(中联)也书写七个大字。
& G8 M/ {# N; u; u另外北京人除了春联对子以外,还在住房的墙壁上贴“春条”,都是用十六个字书写一长条,内容有“宜入新春,诸事遂心,吉祥如意,百福并臻”。以及“宜入年来,家家打牌,红中白板,大家发财”等。$ Q) o" Y) `9 T- W
过年上供的供品,北京有两样特别的东西,一是月饼,二是蜜供。您可别以为八月十五过中秋节,才有月饼上市,而北京到了过年却有月饼上了供桌。不过这种月饼是很特别的,不是翻毛儿,也不是提浆,而是用油酥面儿,加上冰糖块儿、瓜子仁烤制的,每一碗(即每一组)不是五个就是七个,下边的大,越往上摞越小,最上边是个仙桃形状,成为个宝塔形。上供的月饼不是三碗就是五碗,也都是单数。
' {6 A m2 L0 W这种上供的月饼,最下层的一个有一两斤重,烤的半生不熟的,硬得象个石头,等到年过了“撤供”后,如果想吃只好把它放在炉台上,然后扣上一个铁锅,烤熟透了才能吃。北京有句谜语:“炉台上烤月饼”射《水浒传》人物一,谜底是刘唐(流糖的谐音),指的就是这种上供的月饼。
|1 b3 R: Y2 B% g; p( ~ E7 Q“蜜供”是象小砖块一样的小点心,外边沾裹了蜜糖,一块一块的叠连成为中空的塔型,就是所谓的“蜜供”。' T# k4 X8 u: w( }; |
供品除了月饼和蜜供之外,自家也会蒸些枣糕。其他的象水果,大馒头以及素饺子都可以作为供品。7 K) N! k3 f9 a A
所谓:“敬神心知,上供人吃”,供品迟早要落到人的肚子里去的,但是大家都以“敬神如在”的心情去膜拜,为的是祈求神明保佑,年年吉庆,岁岁平安,甚至添了发财啦!
* i+ _2 |( r0 H' |* N% [北京人供品顶头都插上“金花”,供品摆满供桌,供尖儿上再插满“供花儿,可真热闹喜兴极啦!
) N3 h$ [* U8 L1 ]) I9 \过年敬神的”香腊纸码“样数可不少,北京烧化的叫“黄钱”,是由黄表纸切制的,上边不贴金箔片,也不印花纹,只是压切出九个制钱形。另外还有“上天梯”、“金元宝串儿”、“红素烛”和“供花”,接神时只烧“黄钱”,其他的要等送神时焚化。
% t" ?( P( e3 @! O ?, ^5 W, |拜神时烧的香,分为粗细两种。北京制的香均为实芯。细香是每四十枝束成六角形的一股,用三道红纸封裹起来。逢年过节大日子拜佛祭天,都是整股的烧香。点香的时候,撕掉中间与两头的一道红纸箍,这种整股的香烧起来是有火苗的。细香平常也可以拆开来用。5 ]& J' A3 w1 L/ L. P j4 m
北京人过年,讲究由初一到初五,佛前要香火不断。所以大家都预备一种叫做“箔束碇”的粗香,起码有尺半长,小拇指粗,大概可以点上两个钟点儿。3 h) b% ~$ y3 _' A
记得在北京是所见的灶王像上边第一段都印着这一年的天干地支廿四节气,几龙治水,几牛耕田以及喜神在什么方向等等,供人参考。
. v! G3 v: A7 C% C+ Y5 ^8 j, R北京人除了接神之外,还要拜喜神,照着皇历或是灶王码儿上记载喜神的方向,择吉时在庭院中摆香案焚香膜拜,这大概也是非常特殊的情形。& P' N4 v8 o6 A/ U
说到这里想起了北京的鞭炮,北京的鞭炮也叫“炮仗”,粗大的叫作“麻雷子”,双响的叫作“二踢脚”,另外还有“炮打灯”、“飞天十响儿”、“炮打金龙”、“太平花”和“起花”等。
7 r+ n' U) J- y排炮的长短是以“头”来计算的,譬如:三百头、五百头或是两千头的,当然头数越多挂的越长,响的越久。
0 x9 }6 U2 O: l, y B7 l5 z* s8 y北京还有“盒子”和“八角子”,这两样火花形的玩艺儿却是文字难以说明的。
1 n8 N8 D, f; g- i4 z6 q老北京人的“妈妈论”最多,也是很迷信,不过而今已经迈入科技时代,我们的社会里充满了更多的迷信,实在是不可思议,尤其是坏人做坏事也要求神拜仙保佑平安,更令人觉得莫名其妙。0 o7 F/ [. d# c' G& t0 p5 e& ]
旧时的北京,到了过年的时候,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说吉祥话儿。譬如说:小孩子不小心摔碎了碗,也不会挨打,因为怕小孩子哭,大人们还要说:不要紧的,可别哭哇,“岁岁平安”!
5 S0 h. b( [- ]- W+ \ \ X如果有人给老太太磕头拜年,老太太一定会说:“谢谢,谢谢。一顺百顺,顺顺当儿当儿的,希望你今年娶个好媳妇,生个胖小子,保佑你升官发财呀!”
" b. r& F. K8 g- A妇女们禁忌更多,在年里,针线剪刀都不动用。例如,大姑娘如果动剪刀,就认为以后生小孩会“豁嘴儿”(兔唇)。# B5 a0 ^* x2 @3 t6 a; M1 x a
三十儿晚上,有些穷人挨家挨户去送财神爷,趁过年时候送个彩头,住家户花个小钱儿乐得讨个吉利。但是也不是来者不拒全都打发。如果已收了,不能回说:“不要了”,因为财神怎能往外推呢!而是要说:“已经请过了!”
) x( q$ w( h2 |0 A- d4 ?还有香烛熄了不能说:“灭了”!想要熄掉灯烛也不能说:“吹”!总而言之,凡是不吉不雅的话都要找个好字眼儿来代替才行。
: S" I( a& v/ L6 I( M8 D3 W& g6 v如果老年人或是小孩子守岁到了后半夜,疲乏总要躺下睡一会儿,有些人只拉床毛毯来盖一盖,却不盖棉被,因为他们避讳这个“背”字。打牌的人都知道这个“背”字,是不走运的意思。2 w( z# Q0 R- R$ J
注:录于常锡桢《北京土话》,已对原文做了删减。
4 ]0 T1 u2 F. X.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