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26|回复: 28

1903年克林德牌坊的落成典礼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0-15 1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照片看的多了,有时把他们集中起来,发现能考证出很多历史细节来,感觉非常有趣;经常乐此不疲;
" O( @: k8 X& R" f: z$ S2 e某日和网友Voodoo3聊天,他也提到我们的这类爱好,即改变不了历史,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能算是: u8 O1 h: ?4 p5 ]+ T1 b% P
自娱自乐的一种爱好。我也同意这说法,照片所印证的历史是最真实丰满的,而文字的历史通常会过于简
- M+ i6 R. S9 w: I单和单调;这些年有幸在obj的平台上结识了几位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发现了许多上不了台面的历史细节,
; K0 `) d) z( f1 Y; D也算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和经历了。
1 }$ n- ^# A3 e8 b4 m/ O# P' c
0 ~4 b0 @, L! z& z       最近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本相册里看到一些1903年1月18日克林德牌坊落成典礼上的细节照片,1 b3 u2 Y: y9 D* P% \7 r/ E4 x+ I
感觉非常有趣,有些内容和想象中不太一样;特意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细节和北京的3 n" q- f& Y1 |& p7 i
社会面貌,希望感兴趣的朋友们喜欢。关于时代的背景和克林德牌坊的前生今世,网上资料太多,大家有空
; L6 I3 I) [& T看看,我这贴的目的是专注于当天典礼本身。
# w$ G" h6 l; X% x
; ~2 P# j& i" w' W- T   谢谢大家。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
7 g) {$ N3 n- L        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碑开工建造。这座按德国人要求建造的纪念碑,实际上是一座中国式的白色石头牌坊,横跨在东单北大街上,位于西总布胡同西口的克林德毙命之处。形制是四柱三间七楼(楼,是指牌坊上屋顶式的建筑,七楼,即是有七座屋顶),并在三块坊心石上镌刻着用德文、拉丁文、汉文3种文字书写的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达的对克林德之死表示惋惜道歉内容的谕旨。碑文如下:“惋惜凶事之旨”:“德国使臣男爵克林德,驻华以来,办理交涉,朕甚倚任。乃光绪二十六年五月,拳匪作乱,该使臣于是月二十四日遇害,朕甚悼焉。特于死事地方,敕建石坊,以彰令名,盖表朕旌善恶恶之意。凡我臣民其各惩前毖后,无忘朕命。”
, `3 i+ M: h8 W0 b' l9 h2 ~% g  ^! z    碑的另一面文字为:“恭识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曰被凶手陷害殒命之大德国钦差大臣内大臣克林德敕建神道碑。”7 M" L* q# ?7 b
    也有资料记述为: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德国钦使男爵克林德,在此被害殒命,故此碑系中国皇帝所敕建者,以永彰钦使之名,以表皇帝恶恶之意,不特追其既往,且期昭戒来兹。钦此。
0 \5 I6 f# q6 G- m, E3 j, q+ r% ]# @5 J- `# v% T+ D
    从前一直疑惑克林德牌坊文字到底如何,与记载是否相符,如今终于看到了一幅拓片,可以明了了。
+ F/ j  D& a; m, a3 ^: e
' L% G+ U0 w1 n" a$ z kld0.jpg , m  u6 j6 H( O* S  J) d- b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仪式开始之前:
* g5 D7 l/ j3 ]* q# J% [/ @8 u6 j  A( h" T) I0 f3 J9 X
                       我们知道我国传统仪式开始前要“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可为什么呢?盖是因为当时
* ?- j+ Y& H/ o* E3 y0 H! U的道路情况非常之差。差到什么地步,就是普通的土路,两侧有排水土沟,如是晴天街道尘土飞扬,, H/ q1 J+ ^7 r: P, H
必须要泼水压尘,如是雨天就泥泞不堪,雨过天晴,道路中间会被行人车辆踩的坑洼不平,所以需要
* ?1 }, b, P& q9 c% Y& y+ w' q用土垫平,才方便行走。即便今天某些偏远乡镇的道路还是这样,大家不会想到直到1903年,大清国3 \) a/ i  i1 Z6 W7 P! _* z
的首都北京,繁华的东单大街还是这个情景。。。。。( V$ o! z+ h5 ?, Y
, j* r# W' t2 ~2 C% t3 \2 E
                     照片中背景是崇文门,正中有一个人正在用簸箕均匀的像路中间撒土,仔细看;道路中间' J# |+ _% Y- P; j" f  Z
平整略高于两侧。。。。说明垫道工作已经快结束了。
' C0 I8 @6 y+ H+ I
3 v: H+ ?( X. U  x4 I% M* r kld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鞭炮架:% q2 m, a, {' Z8 S( h1 F  u( _
& S( ^# K2 I- z8 E: c
           这照片按时间的发展顺序,不应该是第二张,不过贴出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时间内容,
& C7 `1 k- r* o, ^0 M% D而是他的特写镜头,至少有6米高的鞭炮架子,是由四个交叉的木杆绑成稳定的形状,成卷的$ |5 L( h! ]/ \5 J& I
鞭炮挂在中间,直垂地面;从前见过些同时期的小分辨率的照片,搞不清楚这些架子是做什么2 _+ B5 |) s8 O) Q
用的,这回看了一目了然,没有疑问了;唯一好奇的是这种习惯其他地方没有见过,不知道是" h* M6 }6 T* f2 R
不是我的经历和知识太有限。。。。/ B2 Y  B1 l, {! |& u4 d" I+ t
/ h4 P- D1 G+ }' X- c3 Q3 c' T
kld2.jpg
发表于 2012-10-15 12: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一句。。。由黑龙的提示,也找到这些照片,果然是William Straight的相册,还不少。希望黑龙多多挖掘、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9: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液池 发表于 2012-10-15 12:54
* |7 q" i9 R+ y0 d# V8 s6 G' m插一句。。。由黑龙的提示,也找到这些照片,果然是William Straight的相册,还不少。希望黑龙多多挖掘、分 ...

! S- I/ U! o0 R7 Z) O4 U感谢“太液池”关注;这相册之前也有网友发过其中几张;
$ w3 R: R: s0 |1 ~. W6 w$ P( N
& w  i, a- p$ R. c5 K  \我之所以选这组照片,也是这组照片是该相册唯一能准确判断时间的照片;
) y/ ~; _; q6 n( V其他照片无法准确判断什么。。。。而康奈尔英文标注要比这个晚一些。
发表于 2012-10-16 00: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相当珍贵。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07: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帖!; g" k8 i3 \* U% o
内容详实,图文并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08: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上面几位的回复,很对不住大家,昨天比较忙的,还有好多内容没发完,还要上班时间不自由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09: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帷帐:
' [( z0 g* X% J7 G4 {' d2 z7 N- ?' p: D- S9 O
          在此次庆典中,在牌楼南侧两边各搭了几座帷帐,估计是高级官员以及皇室成员休息的地方,
6 @+ J& P# J" z0 y* b! q+ y+ E帷帐档次很高,并且顶部有“左翼”“右翼”的字样,从前照片不丰富时以为只有一侧有,后来
) F+ @; h* U8 m% v+ P照片看到的多了,发现似乎两侧都有,并且对称。这两张照片不是我上面提到的相册内的。
# m8 ]% |' T# G) J/ v
- P( z+ }) X, j. M$ F% {& _1 V8 c' l* S
kld5.jpg . d" l* h! W/ h. W5 a$ v- n

, n: u1 }. D5 j& [3 p, w$ w5 }' T6 m7 u: z- w" j+ j' R

6 C' |/ v( v  ^7 o, a kld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09: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 f; J9 W8 r) u5 R9 |         可以说这张照片是所有克林德牌坊落成典礼中效果最好的一张,其他照片拍摄的比较随意。
# J* A# _: h; D0 k5 x可以肯定当时这种活动没有官方的摄影记录,现存照片主要是一些使馆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外国人士2 V/ x2 c/ o2 d) b9 S  s
用私人相机拍摄的,因级别地位财力等因素,普通用的是比较普通的小型相机,所有照片清晰度
! u$ N" A. ?! d# K( ~: Q整体偏差,并且当时的相机记录这种既时发生的活动的能力很差。而这张照片从构图到清晰度都不5 D( v1 N' |! ~$ o
一样;怀疑是一座架在商铺或民房顶部的大型相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的。该照片现存美国史密
8 i8 `# B0 T4 Q& k3 O! |8 B斯基金会。
$ J% c# r; K$ {+ i7 v
  m: l% B0 d  _) v       从照片可以看到,在不宽的街道上,最内层是密密的一排德国士兵,带尖的钢盔即便在当时也2 C" Z( @- H9 t' H0 {$ A
应该看起来比较复古,大衣和武装带几乎和近代军服区别不大了,直接显示了国力状况。回想清朝
0 C& T; h" j( U2 j地方军队,军服杂乱简陋,各地还不统一;实在难以同日而语。。。。;外层是大概2米一个的清朝
! Z6 z  c& H4 F8 h; ^& @皇家护卫,他们衣着干净光鲜,深色缎子衣裤,上有黑色如意纹,短衣襟,利落打扮,腰上挎刀;! m3 _  _0 s2 F7 h4 r8 E# N
他们应该相当于皇家卫队,貌似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再外层是不规律的站着的清朝首都的普通巡捕,; w! I6 q" S+ D; v! v+ X5 z
大长棉袍,外套长马褂,前后各有白色圆形开窗内有“巡捕”两个字,他们应该相当于当时的警察了,3 {" O: x- m2 ]7 f, v' ^$ r
衣服的材质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也普通,不穿制服似乎和贫民没有区别。外层有些围观的普通群众,
# p% R" q$ A4 g1 a2 J( z) y0 s但因地方空间不足,前面又有几层士兵,几乎挡住了全部视线,所以好多人都爬到了两侧店铺顶上观
1 H' |- K0 @1 V& e' t) \! C看这个典礼;更有不少外国使馆人员也入乡随俗,在房顶上观看。在这张照片上看,当时的东单大街,
& H: ~6 m. S1 x9 L% w两侧建筑混乱不堪,各市样的都有,并且私搭乱建严重,还有很多占到行为,看来当时的城管工作并& U0 G$ y3 V! |9 W5 l
不到位。这照片拍摄时,典礼正是高潮,可以隐约看到牌楼地下的通过的官员。
; Y+ a: w  R$ Z. y9 @0 ^6 P8 K1 X8 B4 K# X- I
kld3.jpg % g5 y- j, Z+ b7 x9 ?3 E8 j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10: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典礼的主持人:
+ z0 w3 J% n: H, E8 L; `
$ W) F8 R  N( F- @% Q                     几乎是此话题最重要的两张照片,此次典礼的中方和外方的主持人。据记载中方出席的
, E# x9 G3 w: B% X是“载沣”;光绪的胞弟;未来的溥仪的老爸;基本已经很高了。外方的主持人一时没有搞清是谁;
1 Q" {! O8 N8 c, c5 `( @0 b: p甚至没有搞清国籍。7 ~' L9 ]& s- @* M8 s0 h" H

4 H6 f6 r/ L$ y; G                    第一张照片,因拍摄者快门速度不够,所有图像有些虚,中方和外方主持人都只拍到了- h! j/ j6 M; {9 l0 q( _
一个不清楚的侧影,但中方主持人双肩团龙的袍子暴露了这是和硕亲王的标志;不过无法判断是不- h$ ]2 {' }5 E! S1 P- L( x" i$ ~
是这个侧影就是“载沣”;首先面貌看不清,凭直觉感觉不像,其次无法排除其他地位很高的王子随行,
' I! k3 }! e/ M/ `9 j, Y/ o                      外方主持人,带了一个船型帽,不确认这个帽子是英国的海军将领帽子?还是法军的将领
8 E' {  W7 J, Q! f* Q9 c, e1 K3 w帽子;印象中德国人似乎不带这种帽子,当然这个是个人印象,还有待查找证据。一张联军统帅英国海) m* ~# O1 o+ L; {6 t/ ]+ H. K
军将领西摩尔的照片带着这种帽子,从面貌看,还真有些像西摩尔。不过其他记载他1901年就回国了。: F$ Q8 F. t# P
所以这个人是谁还有待查找。
. d0 @7 C" l& i: @' T& R6 Z5 s/ R& {$ q3 ^
                       一些细节,第一张照片中,西侧站了的是一排官员,都穿着官制的棉袍,不过级别似乎! w& W$ I* c% n' O, Q
不太高。背景中房顶上站着一群带着类似美国牛仔帽的美国军帽的美国兵,和部分带着小圆礼帽的
; ]% U* S' \$ h* x英国人,可能是使馆人员或商人。第二张背后几个衣着较长,带着檐很高的帽子的人,是轿夫,- T' d  `; N3 w6 r- J
帽子是标志。这张照片可能是正在迎接中方主持人下轿。9 W& {* t" I6 l: I; d% K3 x
kld6.jpg 6 }0 T7 c4 t6 o, J' v) h
2 t7 b+ N/ F& `
kld7.jpg
; R$ j$ ^$ s9 {1 J( q' J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1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军阅兵:
! H/ q- r6 I- g, v$ `$ y- t1 ?( A( g, a# A% p4 V* b6 |( L
                典礼的一部分是德军的阅兵,这部分可能是典礼的高潮,看两侧屋顶上的围观者
3 N' M4 \! P, w9 B最为密集。第二张是德国军乐队行进表演,正穿过克林顿牌楼。; \0 P2 l9 a) K  W+ k: f
! q- j" e4 U# S
& d8 ?. T! Y, K
kld8.jpg
( ~4 D, S  B9 ]
- v" _2 i7 J% _6 Y) }) o kld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1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军乐队:
  ?# [( E" A  ], c. l1 r
, v0 p- Y) Y0 K2 L                    此次典礼中国西洋军乐队也出现了,之前还真不知道这么早就有中国自己的军乐队。' Z5 I8 }* U, [/ g  W( u
但对于德国队伍,地位是属于陪衬的,这照片不确定是典礼开始前还是开始后。他们身穿清朝户& x9 L7 y& m' S
外服装,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因清晰度问题,只能看清楚外边那个显眼的大号。5 c% x; J% x: [. m
                   右侧那群包了头的士兵 实在是诡异,我无法判断他们是新军的底层士兵,还是著名的
% U7 z! }3 V5 |" Z' O“华勇营”的为外国人效力的中国雇佣军团。+ M0 Y6 y2 f8 u% F. B' D
& Y5 l2 x6 R$ Z" u: s
kld10.jpg " i$ Y2 o- J  y; A) }9 o' s# i( {3 ~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10: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典礼后:2 ]  ]* j" A# n% h

, `; |% G5 m  h2 {3 T' [1 d              典礼即将结束后,在牌坊下参观的外国士兵。注意,带扁帽,斗篷的美国军官;
; B/ I; K; `7 Q  ^后面带牛仔帽的也是,而背景中几个带着大号软帽的是法国士兵。+ m6 G3 Z: r; d  K. U5 B9 A

) j3 m' Q: q2 x& f5 V' j kld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10: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9 n: M) a5 h0 ~, P6 }& ~0 g$ O. {
. b# @. a0 f& r% y! p  V6 Q
              看一下照片中的普通清朝官兵形象。
5 A+ M( o5 C9 t  [( i2 [$ O               感谢大家欣赏,如有错误遗漏欢迎大家补充。
" e$ u. y5 F) y: u9 L. t, ~. Y. v7 d; T3 o0 |6 X$ r
kld12.jpg
; C( E: _' P( d, N2 T! W2 ^0 H. Z  a: t* b; v" d- o8 ?2 L
kld13.jpg
发表于 2012-10-16 21: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时空的拍记,又见强帖,学习了
发表于 2012-10-17 12: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难得这么详尽!辛苦了,版主。{:soso_e181:}
发表于 2012-10-17 15: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间所挂斗子匾可有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4: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kuma 发表于 2012-10-17 15:06
8 ~/ E5 U% j' h( O1 B明间所挂斗子匾可有内容?

( S0 {1 `+ H; q/ X/ ]% u有些材料记载:牌坊上挂有一额,上书“克林德碑”(横者为匾,竖者为额)。 / G3 A4 V9 l1 d, [" Z

( K( P. m: [- W6 t2 I但还没有看到一张照片作为证据证实。。。。
发表于 2012-10-18 16: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帖,学习了。
发表于 2012-10-22 09: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 发表于 2012-10-18 14:56 ( M$ X" d0 j+ n8 }) b5 s% Y
有些材料记载:牌坊上挂有一额,上书“克林德碑”(横者为匾,竖者为额)。
8 g" L8 a4 P' }7 j4 ^, q! M3 p/ m4 ?$ t: U) I, R" L- F
但还没有看到一张照片作为 ...

' U9 u; [( R1 F: v7 l甘博的照片里可以看到。& x! W' c& {! Z5 k- S" u
发表于 2012-10-22 16: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清楚啊,为什么叫“碑”,明明是牌坊。
发表于 2012-10-22 16: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  楼主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kuma 发表于 2012-10-22 16:06 # @5 y, v5 L) M
真清楚啊,为什么叫“碑”,明明是牌坊。
0 T9 |  g( g$ ]* r9 A7 d+ L" B8 U
这东西是碑和牌坊的合体,常规的牌坊不搞这么多字+ z6 C8 S$ F, {2 p4 Z0 ]
' A5 N  p* m/ A7 E& y$ R9 T
可能是地处繁华地段,没有地方立碑了
发表于 2012-10-23 12: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发表于 2012-10-23 12: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2-10-23 12:54 编辑 ( ~+ c( g$ G1 U3 h: R" x/ |2 I
- h( v( s6 \+ `4 `# U: {" ]
  《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1.赔款。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外国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1 \6 W5 l; v* r4 L, I$ n9 {7 T$ M/ x' I$ s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进一步加深。- m* V# [+ p; C1 q& Q
4 L4 E1 I; O' X" X
  条约原文:
: t1 H/ h4 G$ e) x3 w9 F# B......# S4 r4 w, P4 a
     第一款 一、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事,前于西历本年六月初九日即中历四月二十三日,奉谕旨(附件二)亲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醇亲王已遵旨于西历本年七月十二日即中历五月二十七日,自北京起程。二、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辣丁、德、汉各文。前于西历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六月初七日,经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文致太德国钦差全权大臣(附件三)。现于遇害处所建立牌坊一座,足满街衢,已于西历本年六月二十五日即中历五月初十日兴工。 ) b6 S4 g7 J2 b' x
......  f4 U* M; q) w

  ~  v! P; [0 s8 `2 V' D4 Y  h+ U. t9 _0 k7 ?' K- Y9 t
0 [" d' [7 g8 z) w* `4 Q/ G

0 p* G' R+ N" r! g. t( S
4 Z" X  h$ y; [+ }
6 I  U3 d3 r' j1 |
$ l9 P  p/ B( ^, J
发表于 2012-11-15 23: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全面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感谢黑龙老师。有一处小问题请楼主改正:十三楼文字出现了克林顿肯定有误。但瑕不掩瑜,还要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2-12-16 21: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事情如果没有赛金花从中斡旋,还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12:42 , Processed in 1.19816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