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9|回复: 4

回望夏天的吃喝——信远斋酸梅汤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0-3 09: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望夏天的吃喝——信远斋酸梅汤
当年北京夏天应时当令的吃食,消暑生凉的冷食(饮),好多见不到了。社会变化,物质丰富,涌现新品,淘汰旧物,常态。
保留着的是酸梅汤。几百年前就有了,现在还喝着。
酸梅汤的发明专利,据说属于明太祖朱皇帝,他起事以前,暑天病倒。煮乌梅汤,拿铜碗盛着喝。病居然喝好了。传到后来,他成了做酸梅汤的祖师。打冰盏(铜碗),成了买酸梅汤的响器,他用过的兵器:月牙戟,成了酸梅汤的标识。酸梅汤摊子,打冰盏、挂铜月牙幌子。都是祖师爷的典故。开国的太祖皇帝,大都有发明专利。
说酸梅汤,必然得提到琉璃厂信远斋。信远斋,当年出过风头。1910年得过南洋劝业会农工商部的银奖,1915年国货展览会获一等奖,1917年受到当时农商部的嘉奖,1931年察哈尔和河北省国货展览会得奖,1934年在全国铁路沿线土产货物展览会上得优质奖状,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超等奖状。国内国外都有一号。信远斋东家姓萧,河北衡水人。清朝乾隆年间在琉璃厂摆摊卖茶。纪晓岚带一帮翰林修四库全书,老跑琉璃厂找书、查资料。常在萧家茶摊上喝茶。一来二去的,有了不少熟人,等于无照摊贩认识了中央编译局的干部。萧掌柜忠厚实诚,沏茶倒水殷勤周到,受到赞许。人缘好。有人撺掇他做酸梅汤,给了他宫里的配方,叫他如法炮制。试销后,好评如潮。于是萧掌柜又向人打听宫里制作吃食的方法,他试着做果脯、蜜饯、秋梨膏、糖葫芦等。民间做出御膳房的味道,大获成功。在东琉璃厂路北文明胡同(死胡同)买房产。在胡同对面,路南,开了“信远斋蜜果店”。靠酸梅汤创业,后来开发的食品有六七十种。买卖做大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官本位的中国,当了官才算光宗耀祖,改换门庭。发了财的萧家,也想改变门庭。当家的萧老头(也许是第三代了),把儿子萧秉彝接来北京读书,想叫儿子通过科举走上仕途。考试不顺,却迷上吟诗作画,在信远斋店里,又结识了不少到此喝酸梅汤的文人墨客。和这些人交游、切磋,萧秉彝文化艺术修养,作品鉴赏能力大为提升。懂了,兴趣更浓。兴趣浓又有实力,他买下不少名人字画。和他父亲商量开一家字画店,这在琉璃厂算是正经营生。还可以请在信远斋喝酸梅汤吃蜜饯的人们参观。老父亲同意了,在文明胡同口上,和信远斋斜对门,开了“论古斋藏画处”。那是同治元年,1862年。经营了80年,1942年歇业。信远斋坚持到1948年也歇业了。1956年以后,周总理问起信远斋酸梅汤,认为应该留住这个品牌。北京市政府及时行动,积极扶持,请回原来的技术工人,恢复了信远斋老店的生产经营。虽然几起几落,二百多年的老字号,毕竟保留下来了。北京人值得庆幸。
  信远斋能发达,时间、地点、机遇,都赶对付了。更要紧的是人好。忠厚诚信,“得人儿”。有帮衬维护支持,别的才有用。诚信就是社会责任,就是内心的道德信念。不是浮面的“会来事儿”,不是作秀。
  信远斋出的东西,样样地道。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本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精神,一丝不苟。声誉才历久不衰。当年,就一间门脸,屋里收拾的窗明几净。侍应的小徒弟,光头,月白色竹布大褂白袖口,精神帅气。西墙下半圆形桌上,锃亮的铜茶盘,扣着白瓷小碗,洁白的布盖着。桌子旁是绿色油漆的长圆木桶,里面放俩大青花瓷罐,装着酸梅汤。周围是冰块,镇着。一块湿蓝布盖着。来喝酸梅汤,小徒弟给用竹提子,从青花瓷罐舀到白瓷碗儿里,端给客人。靠东墙有桌子凳子。到琉璃厂来的,文化人多。信远斋的徒弟伙计,有周围环境的熏陶,对字画古书、瓷器玉器铜器,也知道不少。客人喝酸梅汤,坐会子,跟徒弟伙计还能聊得上来。精神物质都享受。
酸梅汤卖得火,不多做。每天两罐,早晨熬,熬好晾着,然后装罐冰镇。一天两罐,晚了没。信远斋酸梅汤,喝到嘴里酸、甜、香、凉,喝完嘴里也老有桂花乌梅的香味。东西好喝、环境雅气、员工谈吐不俗。使许多名流成为常客。学者教授,作家诗人,梨园大腕多慕名前来,品梅汤、尝蜜果、和员工东拉西扯。
前头提到买酸梅汤是奉朱元璋为祖师爷的。信远斋后院柜房(经理办公室)悬有神龛,一张方桌大小,红漆描金。摆着五供,供着牌位。两面有字,正面是皇帝万岁(清朝地方官署供的万岁牌),背面是朱天大帝。为躲避“反清复明”的罪名。把明太祖称作朱天大帝,而拿万岁牌作掩护。这也是没法子的法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崇贤敬祖,是中国人的信仰。坚持信仰,给祖师爷增光,不能给祖师爷丢脸!这是内在的诚信,这是敬业精神的根源!也该是职业道德,尊师!不能光知道给财神爷磕头!
偷着祭拜祖师爷,明着绝不说有宫廷秘方。跟人说没新鲜的,用好乌梅,用心熬。煮透滤净,自己就能做。那时有那时的企业文化。今昔一比,自见高下。想当年梁实秋、张恨水、张慧剑、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都是信远斋的座上客。前辈们的诗文中,不少有关酸梅汤的叙述,也有关制作酸梅汤的老店铺的记载,前门外的通三益、瓮城圈里的九龙斋、西城的隆景和、后门的聚盛长等等,离我们最近的是张恨水,他的两句诗:“一盏寒浆驱暑热,令人长忆信远斋”。常被提起。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 10: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3 V2 U: k2 p1 o: D$ v( _
发表于 2012-10-3 1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远斋的桂花酸梅糕、芝麻酥糖、豆面酥糖、秋梨膏也是闻名四九城。
发表于 2012-10-3 1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季一直喜欢喝信远斋的酸梅汤,加上去年又换了玻璃瓶新包装,呵呵,味道,品质,包装都很不错呦!
0 [* w  n" }3 e: l- ?

老北京酸梅汤

老北京酸梅汤
发表于 2012-10-3 20: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京,想喝信远斋,难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20:03 , Processed in 1.14626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