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4|回复: 12

关于思陵的疑问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9-21 14: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亡后思陵地宫被土匪两次盗掘
' X. ^2 V5 |: s1 ]8 C" p4 l直至建国之后才进行保护& P: R" m) o2 B
那思陵地宫是什么规格?地宫内都剩下些什么,帝后棺椁还在么?
; J# {+ Q6 F$ q# N  b! z- R小弟先在此拜谢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9-23 22: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无详细资料,所知也仅停留在被盗过而已
发表于 2012-9-24 10: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标准答案,说说个人理解,思陵是田贵妃墓改建,应该地下标注类同于明代贵妇墓标准。
4 a  C$ P9 f8 Q3 `# i8 D# u) i/ Z1 _# D( \
盗墓者通常不会带走棺椁,应该还在其中,通常经历盗墓多少会有破坏,保存状态不明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2: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园 发表于 2012-9-23 22:35 $ |& |1 W% E' G* S. y( Y6 a
目前无详细资料,所知也仅停留在被盗过而已
' }4 b$ R2 c' c3 K1 E3 ?- e6 j
拜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2: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 发表于 2012-9-24 10:30
  K4 g/ t/ u8 ]7 H9 [没有标准答案,说说个人理解,思陵是田贵妃墓改建,应该地下标注类同于明代贵妇墓标准。0 k+ o  b% O, ~  `* s
0 N& k& D* [, `, E- O/ E: K
盗墓者通常不会 ...

& f" \) p3 T) Q+ {$ `9 ]+ _感谢!多方打探得知地宫工字型,和金山一带妃子墓相仿。建国后对思陵几乎没有记载,猜测是否可能仅是草草封堵盗洞,并未清理勘察?
发表于 2012-9-25 10: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隧道长十三丈五尺,宽一丈,深三丈五尺,督修四昼夜至初四日寅时始见地宫石门。
8 M* V5 W: p5 t; P5 t8 h; W8 j  `/ a8 e) E
    用拐钉钥匙推开头层石门,里面是三开间的香殿,中间悬挂两盏万年灯,内灯油仅二三寸深,缸底都是水。; O5 |" q9 u7 O: F. w- H6 @" N
    陈设的祭品,前有石香案,两边列五彩绸缎侍从宫人。田妃生前所用器物衣服盛贮在大红箱内。东间石寝床上面叠放着被、褥、龙枕等物。由于地宫内潮湿,衣、被等物多浸泡。
& h: q. H3 z# q3 _7 N) r+ I+ {) H+ [0 Q5 I% e9 s
    被褥仅一面用锦绣,其余都用布缝合。金、银器皿也都是用铅铜冒充。2 a2 e( ~! d: [. G

: |' C9 \' S# A2 {8 I; c8 J0 j    打开第二层石门,里面是通长大殿九间,石床长如前式,高一尺五寸,阔一丈,上面停放着田妃棺椁。' K7 h+ Y$ }* }' Y7 E3 O
发表于 2012-9-25 1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清世祖实录》记载,清廷下令以礼改葬崇祯帝后,并营建思陵建筑,时在顺治元年(1644)五月。 & i/ ^9 ?0 C8 T+ A1 Y: w: J

+ d2 ]; y2 u4 a6 i# X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思陵的改葬开隧和营建却是举步维艰。
, |+ f: d5 v* F% |# s: Q- m% L5 p/ P/ ?, c. f- w: T: s6 c
首先是工程组织不能迅速落实,该工程本应由工部及内官监负责,但工部却因缺员而不能分任,内官监虽已责成总理冉维肇,管理高推、王应聘三员内官专司督理,但大概是由于“故君之事,既无赏可冀,又无罚可畏”,所以,虽经原任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屡次劝勉,三人却总是置若罔闻。
4 b8 ?4 n/ Q0 |' A7 a3 K2 L( e- |) s$ y" B& F% K  e( S+ h
三秋已过,冬至将临,开工仍杳无日期。为此曹化淳不得不在顺治元年(1644)十一月上奏说:“礼,为旧君有服,不知诸臣何以置念。且时虽寒冱,地气尚暖,及今犹可开挖隧道,先妥梓宫,其立碑建亭,姑俟来春举行,倘再悠忽,是迟一日之工作,即虚一日之旷典。伏乞天语严饬该监刻期赴陵,先开隧道,来春亟建亭碑,万勿藉词缓诿沉阁(搁)。 庶恩旨信而大义昭垂,芳万世而无疽!彼持位实劾雷嘀炫:思陵作速经营,已奉有旨,该监何得玩泄,冉维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开隧道,其余俟来春报竣。如再延诿,定行重治。” + f" K, L' |6 }/ s3 q

: J' X( Y' |, S2 G% Y, o其次是工程所需银两不能及时到位。在顺治帝的严旨切责下,负责思陵营建的冉维肇等人只得尽快趋赴工所,并于(1644)十一月二十九日兴工开挖隧道,思陵采石等工也正式开始。十二月初,思陵营建所需石碑、石座,均运至北京城北安门外西步梁桥东。; `4 h# K) K1 M3 m3 J; ~  z

) C+ O# \9 {8 M( u% O当时,本应同时并举的工程计有三项:一是思陵营建,二是葬张皇后于德陵[朱由校],三是葬万历妃刘氏于银钱山。0 v0 Y. s. t1 z7 H9 s, T2 Z# W
三项工程估价为3000两白银。银两的来源,原奉旨赐陵地租银1500两,文武百官及内臣捐助1500两。但事实上,直到该年十二月,陵租虽已征收,但工程所须银两却不知从何处关领。多方劝捐的650两虽早在九月初四汇交给工部营缮司,但文武大臣捐助之银却差一半有余。所以,工程开始时,工部所掌握的银两只有1000两,而开工时督送至工所的银两又只有110两。
6 ~, o: o% j$ m" o- u# A- X& p3 v# {' s% s
为此,曹化淳以及原任秉笔太监车应魁、王德化,随堂太监王之俊、卢维宁等人只得于该年十二月移文内院,催办银两解送事宜。他们在移内院文中说:% K" _6 x; g8 \8 z& u5 ~

1 T( D+ D- V. L& g: U+ a“工饭乃日用必需,似此零星接续不及,何以措用。乞为总解,方能克济。今值暮冬,时日有限,倘工饭银迟滞,束手停工,无米难炊,必致稽误。所有石碑、石座,趁此地气坚固,必需车价觅运到工,不误明春建立之用。人匠毕集,工饭诸费,每日必需,势难停手,矧起运碑石,值兹地坚,正可拉运,所欠捐数仍望内院一为传谕。至于此工所注赖者尤在一千五百之陵租,伏乞垂念急需,万难少缓”。
* ]3 Q1 r# [* W. ]
' x; J2 o$ \1 ]2 S- M在曹化淳等人的催促下,顺治二年(1645)九月,思陵改葬等工终于完成。十日,工部尚书兴能上奏,请示以余剩银两,建造香殿。十二日,顺治皇帝批示:“知道了,余银修造事宜,工部看议具奏,钦此”# b9 r! z  J7 u2 |9 d

7 n$ w0 _3 N0 K1 r! ?% w1 w顺治二年(1645)十月二十七日,平西王吴三桂又捐银千两,助建思陵,思陵的工程才暂告一段落。  \$ z: V5 z, @- q0 U4 Q
发表于 2012-9-25 10: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十一年八月,清代著名学者谈迁曾赴思陵拜谒,他在《北游录》一书中记述了当时思陵的建筑规制:
7 N- {' }, {& d; b6 n- K: ]2 y1 }% u1 E& K- e9 n7 I( G% o
周垣之南垣博六十步,中门丈有二尺,左右各户而钥其右。垣以内左右庑三楹,崇不三丈。几案供奉明怀宗端皇帝神位(此处当指享殿内)。循壁而北,又垣,其门。左右庑如前,中为碑亭,云“怀宗端皇帝陵”,篆首“大明”。进此垣,除地五丈则石坎,浅五寸,方数尺。焚帛处,坎北炉瓶五事,并琢以石,稍进五尺,横石几,盘果五之,俱石也,蜕龙之藏,涌土曰三四尺,茅塞榛荒,酸枣数本。
  A- \& k- H6 l/ M; l8 K0 B; S
2 V# ]" k+ p* f, \( |: L! K同书《纪文•思陵记》又谓,思陵享殿为“三楹、三间”,奉先帝木主,碑亭(文中称“内殿”)有额,有金书“思陵”二字,亭内石碑“大明”亦为金字,碑刻“怀宗端皇帝陵”。* l* j% A4 [0 z9 z+ E
发表于 2012-9-25 10: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崇祯尸体下葬的是昌平州吏赵一桂。据他记载,田贵妃墓的地宫隧道长十三丈五尺,宽一丈,深三丈五尺。地宫分为前后两层,各有考究的石门。第一层是享殿,共三间。殿内陈设各种祭器,正中是石香案,两旁排列着用五色绸缎制作的侍从宫人,殿内还有几个大红箱,箱内存放着田贵妃生前使用的器物衣服等。中间挂二盏“万年灯”。第二层石门内是安放棺椁的大殿,共九间。内有石床,高一尺五寸,阔一丈,上面安放着贵妃的棺椁。
' \6 R+ ?/ M  g1 E" S
' {2 o/ |+ t; Z, p; U! S
发表于 2012-9-25 10: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康熙年间谭吉璁《肃松录》所记思陵制度看,思陵虽经顺治十六年的修建,但并无大的变化。该书所记思陵的建筑情况是:
. i! y7 O( g9 I! B8 b2 a! A/ [& P, ]* y& A% [& T
碑亭南北四丈八尺,修三丈享殿,距门十三步,阶三,无台,殿三楹,广七丈二尺,修四丈二尺,内香案一,青琉璃五器全。设一神牌,高二尺五寸,石青地,雕龙边,以金泥之,题曰:“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宏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5 R+ f' ^! q  ~1 ?7 _  |7 j3 R: @8 {9 j4 H5 V7 N
中楹为暖阁,长六扇,中供木主三,中则庄烈愍皇帝,左则周后,右则田妃。外俱用椟冒之。周后神主题曰:“大明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田妃神主仅存“恭懿”二字,余被人磨去矣。9 Y8 i/ w+ N3 x. ^% M: Q$ t' `
配殿三楹,俱黑瓦。殿前大杏树一株。陵寝门三,距殿址四步,穴墙为门,中广二丈四尺,修一丈二尺,傍则户矣。
) b% j/ K6 Y  m. _5 O1 O5 P! D& k& z4 V- t$ t1 J9 u
明楼距门十一步,不起楼,阶四,中开一门,左右夹窗二。1 G/ k3 v2 U3 V9 r  |/ z

6 x. K+ J7 d& ]/ \) B2 D; O碑石广一丈六尺,修六尺,雕龙,方座,高丈许。题曰:“庄烈愍皇帝之陵”。
& A# Z# a; p: f9 l  ]3 D# ]% D, J
) J  d$ \- A+ }4 G( w1 ]石几距楼十步,长五尺,博二尺。几前石器五,俱高八尺,方式雕龙。中一方鼎,与诸陵异,皆列于地。3 x, Q+ q3 ~0 y2 @
, n% ?) i6 Z, T* ^' I% M! J$ X
宝城距几甚近,无城,周围用墙,高六尺。中以石灰起冢,高四尺,缭以短垣,左松八株,右松七株。" g6 K  e0 \" Q0 E
发表于 2012-9-25 10: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十年(1745)九月,刑部左侍郎钱陈群奉命祭祀思陵,发现思陵因长期失修,风雨剥落,殿庑倾圮严重,遂奏请修葺,并提出:“遵世祖章皇帝奢靡不尚之谕旨办理”。 乾隆帝从其所请,下诏修缮思陵。
$ Q! \% X, r# ]6 s) t" K' Z/ Q& I- }
! A7 q6 q5 x% }1 C: y6 C; l) [' R, ?直隶总督那苏图奉命督办该项工程。昌平州知州胡大化估报,修缮享殿三间,建造配殿六间,加上大门、二门、碑亭、甬路等工程共需工料银及烧造琉璃瓦银13900余两。" @2 d% i% q: G7 I1 D
+ L3 Y% P) [8 U' E% u4 g
后又经保定府同知永寿实地复核,认为 享殿三间虽久已倒塌,旧存木植砖块尚敷凑用,似应添补修葺。其余墙垣等项酌量粘补。 其配殿六间久经倾圮,且地基窄狭,毋庸重修,以省靡费。此议于乾隆十一年十一月经那苏图奏请乾隆皇帝同意后遂只将思陵享殿、垣墙修好,配殿废而未修。
2 }  X7 S* h. ~/ E3 z5 h4 ~: f
发表于 2012-9-25 1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初四日申时,帝后棺木送到,停放祭棚内。棺木前陈设猪羊金银纸扎等祭品,众人举哀祭奠。
7 r7 C6 B! Y' J' Z! ^/ H4 C% J& ]( c2 j
祭毕,将田妃椁棺外木套打开,先将田妃棺移于石床右侧,次安周后棺于石床左侧,最后将崇祯帝的棺木放入田妃椁中,停放在石床正中位置。棺椁之前各设香案祭器,点起万年灯,遂将两座石门关闭,将隧道填平。 0 H! A# h' V: L4 S* Z9 p: s- Z$ p
: w- J5 q; ]# C' X
    四月初六日,赵一桂率捐葬乡耆人等再赴葬所祭奠。祭毕,于附近西山口等三村拨夫百名,各备锨筐,舁土为崇祯帝堆起了坟冢。赵一桂、孙繁祉又捐银五两,买砖在冢周修筑了五尺高的围墙。
0 b! {* M- X/ r/ @6 G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21: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詝尚 发表于 2012-9-25 10:45
" a" v$ O" B4 ]从康熙年间谭吉璁《肃松录》所记思陵制度看,思陵虽经顺治十六年的修建,但并无大的变化。该书所记思陵的建 ...
: R) T0 v  D/ o  G+ I* ?/ ~" u
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5 19:23 , Processed in 1.23782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