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2|回复: 1

报国寺的修鞋匠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7-17 2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安门内的报国寺,重修以后成了收藏品市场,跟潘家园齐名。是举国闻名的收藏品集散地。庙前叫报国寺前街,庙的东西叫报国寺东夹道和西夹道。夹道,词义是“左右都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可报国寺东夹道,路西是庙的红墙,路东就商铺林立,一片兴旺。光小饭铺就十五家,还有摊煎饼、烙火烧、蒸馒头的三几家。旅店、小超市、药店、菜肉粮油、装修修缮等等。不足500米长,容纳了生活的必需。
  比二十多年前的农贸市场还是差远了。那时报国寺前街、东夹道,比现在热闹多了。路边挤满了小棚子,摊位多、货物全。甭管外地人、本地人,租个摊位就是老板。热闹了不少年。1997年报国寺文化市场开张,农贸市场歇业。摊位拆除,摊主搬家。有幸留下来的很少。东夹道和胜利巷中间,是条东西走向的小马路。西南角上,修鞋的章礼明,就原地没动。他在这里干了二十三年了。人缘好、地理熟、活路多。
章礼明,老家安徽合肥巢湖区农村。弟兄五个,他排行老二。人口多,日子难。小学毕业,就没再升学。土地承包以后,比在队里干活收入好多了。也不再集体出工,时间灵活。种自己的地,勤快认真效率高,忙时短,闲时长。他成了家,有了女儿。父母、哥哥、弟弟,对他成家,成家后的生活,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他记着这些。时刻都想回报亲人,可光靠承包土地的收成,只能是有心无力的空想法。他去赶集,留心是各种生意,卖吃食的、卖杂货的、耍手艺的(理发、补鞋、修伞、修车、编筐、修笸箩簸箕、铁匠炉等等),他看,也想。挑个适合自己的营生。做买卖?自己不爱说也不能说,不是做生意的坯子。更不用说没本钱了。他觉得修鞋能行,学起来不难,又不用多少本钱。他没有投师,可盯上修鞋的了。逢集,就去。守着修鞋摊子,看人家修鞋,打补丁、缝开绽、钉鞋掌。不明白的也问问,人家挺热心的告诉他。他观摩操作,听取讲解,领会要点。置办工具,开始实践。把一家老小需修补的鞋,布鞋、皮鞋、胶皮鞋。收集一起,在自家院里一天时间修完。穿上自己家人修的鞋,都特别高兴,夸他无师自通的手艺:“比集上修的都好!”集上修鞋摊有个小木箱,装工具和零碎用品。背起来就走,放下打开就开摊儿,他按样子自己做了一个。逢集出摊,打折收费,练手儿。从集上回来,用当天挣的钱,给父母捎吃食、给侄子买点糖。自当半日闲逛。想法成为做法,是一种满足。高兴!有开始,就有将来!
在结婚以前,他就有“到外头跑跑,长长见识”的念头。哪怕只混饱自己的肚子,家里也省一个人的口粮。1968年他入学,那时小学生每天也要听广播、读报纸、学习时事。学习最新最高指示。认清革命大好形势,紧跟形势,跟不上形势,就犯错误。他从记事儿起,关心时事成习惯。到现在也每天必看新闻联播。电视剧之类的娱乐节目不看。他没升中学,可时事学习没停,晚上必听“新闻和报纸摘要”。遇到报纸(那时农村只学校有报纸,而且看不到当天的)也必看一遍。他和谁也没有太多的话,可“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在三十多年前,他属于“心眼儿活泛”的农村青年。一心往外跑。老一代愿意守住老根,故土难离。在外头漂泊,就是跑到外乡讨饭,那是万不得已的办法。所以不支持外出。孩子早成家,娶妻生子。拴住心,就不想去“野’了。可是有了家,肩上就有了责任。还能再倚靠父母?家庭的责任,叫他有了担当。也催他谋求门路。
1989年春节,在北京打工的一个老乡回家过年。他找上门去,打探情况。那人一心想拉他去,渴望在异地有个贴心的乡亲。就吹嘘“北京遍地是票子,你肯猫腰,就是钱”。往外跑的念头更强了。死认北京,别处不去!一个夸海口打包票,一个发誓言表决心。约定一过十五,吃罢汤圆就上路!
他没出过远门,有人指点,方便许多。乡亲嘱咐:难处想得多些,盘缠、行李物品带齐全。“穷家富路”,“饱带干粮暖带衣”。准备充分,向导随身,一路很顺。正月二十,他俩到了北京站。出站口外,三五人、十几人聚一处。坐在裹着化肥袋子的被卷上,有叼着烟卷高谈阔论的,有低头不语发呆的,也有眯起眼睛养神的。都是和章礼明一样作北京梦,从四面八方在此聚拢。人堆间穿梭行走,那是包工头招工:“去吗?瓦木油电都要;壮工也要。管吃管住,技工6块、壮工4块。按月发钱。去的,跟我走。”有跟着走的,有犯疑惑的。招工人掏出证件了:”看看,咱正牌儿建筑公司!一天8个钟头,加班加钱!上不了当。放心!”再放心,也难免上当。常有干了活,要不着钱的事。
也有在老家联系妥,才来的。坐在车站广场等人接,底气足。“我们有去向了。”一句话打发招工的,不多费唾沫。
章礼明出了站口,两只眼睛不够使的了,看哪儿都新鲜。还不敢多看,在又多又乱的人粥里,一错眼珠,就许跟老乡失散。除了行李,还背着挣钱用的小箱子。紧紧地跟在老乡身后。又怕碰撞别人。紧张的浑身是汗。上了马路,人少了。松口气,才顾上说话。老乡告诉他春节前住的地方叫小马厂,对那一块儿比较熟,先到那里找好落脚的地方,办个“暂住证”,再说别的。没有暂住证,联防队查着,轻了罚钱,弄不好送收容站。就白来了。坐公共汽车到小马厂。幸好原住过的房还空着。不到十平米,支着两块铺板,有张桌子,说定每月租金80元(涨了20元)。房东没见过章礼明,问他带没带证明信。如果没带,不能住。章礼明揣着两级证明,盖着大队(村)和公社(乡)的公章。就拿给房东看,信上说“为发展农村经济,我村***去北京修鞋。特此证明”。下面是大红印章。房东才给了屋门钥匙。说:“不是我事儿多,查得紧。咱别找楼子。”当天带着房东的户口本、他俩的证明信,到派出所每人交180块钱办了为期一年的暂住证。二人在小马厂安顿下来。
老乡在北蜂窝自由市场摆摊修鞋。建议他到北线阁或报国寺去。第二天早晨五点一过,章礼明就起来了,按老乡指点的路线,摸着黑儿出门,往东,顺护城河往南,过桥(广安门还是木桥,没修立交)再往东,在北线阁走了个来回。卖菜的、卖早点的,亮着灯,开始营业。也许太早,街上没几个人。他没停下,出街口向东走一段路,拐进报国寺前街。天蒙蒙亮了,街上比北线阁人多,道路也宽,他觉得这里好。决定在这里干。顺着摊位往里走就是东夹道,路东有座红砖楼,楼下三四棵老槐树,地方宽绰。他放下小木箱,摊开工具。箱子上挂块写着修鞋擦鞋的硬纸板。自己往小马扎上一坐,开张大吉!
他在报国寺只待了一个多月,就回了老家。时候不对。他到北京就二月底了。四月中胡耀邦逝世,四月末学生上街。他关心时事。来修鞋的人,周围的摊主说说道道。议论纷纷,传言不断。电视、报纸也老说这些。过了五一劳动节,就越说越邪乎。整天往耳朵里灌。他呆不下去了:北京要出事,是非之地不久留,三十六计走为上!他买车票奔合肥,乡下太平!
他没白来,除去开销,手里净攥着小三百块到了家!没赔本儿。有了在北京的自由市场摆摊的经验;熟悉了报国寺的环境,认识了不少人。还结交下关系不错的朋友,一位是宣武区修理公司退休的,姓祁,官称“老五”。挨着他摆摊,修自行车。一位是残疾人,手摇自制的三轮车,也挨着他,修锁配钥匙。不下车,车是挣钱的摊,也是走路的腿。他们很谈得来,相约等“消停”喽,还来北京找他们。
1990年春节后,章礼明第二次来北京。没去小马厂,直奔报国寺找老五,“重张开业”。老五开始教他修自行车:艺不压身,多学一门儿手艺,多一个饭碗。老五干活叫他看、给他讲、让他练。老五“门里出身“。能下手干,会张嘴讲。车的型号、牌子、特点。前叉子、后座子、俩轱辘、仨轴,轮胎、辐条、前后闸,常出的毛病,修理的要领。都给他讲。手把手的教,边实习边讲授,讲得透学得实。没交培训费,不发毕业证,有了真本事。只要手底下没活,就帮着修车。修锁的哥们,也教他,接了活儿,就叫他过来看,给他指点着讲。“你买台小机器,弄点钥匙坯子。用不了几回,就熟了。”后来老五不出摊了,残疾老哥也不来了。他包揽了业务。二十三年的实践,旧业务的精通自不必说。新材料出现,生活用品品种更新和增加,修理服务必须与时俱进。不然自身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章礼明随时扩展业务增添服务项目。大到摩托车、电动车,小到头上的发卡,都叫你满意。没做过的活,跟本主商量:同意就试着修修,不同意您到别处看看。不胡来!没把握的活不接,有违规定的不干(比如开锁)。
章礼明在报国寺从小章混成了老章。他说五十岁了,属兔。按周岁该是四十九。露天作业,终日风吹日晒。但不显老,“如四十许人”。红扑扑的脸膛,不黑,没皱纹。中等个头,动作敏捷。修车时,蹲下站起,探身哈腰,搬车翻转,劳动量不轻。修完他还试骑几百米才交活。他占的位置是丁字街口的西南角,夏天前半天支把伞,遮遮太阳;后半天有棵小树和商业部的家属楼挡着。不太受罪。冬天正在风口上,补车胎,冻裂的双手浸在冰水里,西北风飕飕吹着,疼得没了知觉。虽只几分钟,也是活受罪。
他没有花言巧语,也不满脸堆笑的“哈”人。一脸的热诚憨厚,点头微笑打招呼,不卑不亢。他的位置正是岔道路口,宣武医院后门没牌子,缩在夹道深处。离他很近。问路的不断,最多的是:宣武医院怎么走?不论多忙,都热心回答。不忙,就头前带路。打听医院的,多数焦躁急切,细微的帮忙都是人心的抚慰。稍许的冷漠就是人心的大伤害。老章懂得。
初到北京,父母都在,每年春节回去。现在只老娘健在,他妻子儿子在北京,就隔一年三口子回去一趟。闹非典那年没回去。老娘不放心,非叫回去。他一个人回去了,哥们儿设宴洗尘,第二天侄子发烧。村里医生及时上报,县医院接走住院隔离,把他也捎上,他刚从北京回来,在人家里吃饭喝酒,传染孩子了。住了几天孩子好了。确诊为普通肺炎。虚惊一场!他笑着说:白住,都是国家拿的钱。没埋怨,挺满意。
二十三年的经营锻炼,还摆小摊。小摊的服务项目一个公司都包容不下。“一匹马力”的功率,无法计算。他的多面手技能,专业技师难以达到。业精于勤,他不能不勤,就不会不精。熟能生巧。不停的手上功夫,自然熟练,巧在其中。
他三口在北京,儿子学美发,住校。妻子在广安门医院做保洁。他们在胜利巷租间小房住着。隔年回一次老家,探望娘亲,问候弟兄。生活平实乐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在北京的经历,证明着世上好人比坏人多,痛快的事比不快的事多。不计较少的,就老遇见好人,就净是痛快的事!爱生活,顽强愉快的过日子!
小摊子,本小利薄,多数摊主对蝇头小利也到手为快。按例提供气筒打气,收两毛钱。章礼明多年不收。车不好骑,让他看看,有毛病修修。都是放下车走人,回头再来。他绝不趁车主不在说谎蒙人,乱收费。“这车没毛病,缺油了。给了点机油,骑走吧”。不要钱。“螺丝松了,给紧了。”不要钱。真有毛病得修,或换零件,生人他等你回来说清楚,谈价钱,动手修。熟人他做主,该修修该换换。没多收过钱。所有修理活,他都这样!他得到人们的信任。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有人说章礼明“实在”。立即被反驳:“什麽实在?!是人品!”人的眼睛不容沙子。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0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护国寺一条街,北京味儿淡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23:59 , Processed in 1.1194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